太陽上的物質來到地球要經歷多少磨難?

2020-11-17 IT專家網

大家好!大家好!太空有趣輕鬆,知識擲地有聲,歡迎收聽錚錚有聲,挖掘意想不到的太空小知識。

每天我們抬頭就能看見太陽。太陽集中了整個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其中有著氫、氦、氮、碳、氧、鐵、鎂、矽、鈣、鈉等幾十種元素組成的數不清的微觀粒子,簡直要把元素周期表前排背一個遍。這些物質生於太陽,卻也憧憬我們美麗的地球。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就是太陽上普通的一個小小粒子。

在它的腳下,太陽內部熊熊不息的核聚變反應給表面以上的氣體提供了龐大的能量。在太陽中心1500萬度的核反應區,每秒鐘有6億噸的氫發生氫彈那樣的核聚變反應,相當於約1億頭非洲大象;反應區向外釋放的各種電磁輻射和粒子流,被外圈的輻射區吸收放射、被對流層物質交換,最終達到5700開氏溫度的太陽表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6千度」溫度的太陽光球層,在這之上是發光、透明的太陽大氣。

我們的主角在這些能量的鼓舞下,飛得更快,也想飛得更高。當它飛到500公裡高度時,溫度略微下降到4300度,但在接下來兩三千公裡高的色球層旅途中上升到1萬度。色球層往上的一千公裡的過渡區,小小粒子似乎從飛機換成了火箭,溫度快速從1萬度上升到50萬度。經過這次陡增之後,再上升到大約1萬到2萬公裡高,溫度可達150萬度,這裡被稱為日冕,厚度有幾百萬公裡。100萬度是我們平時生活難以接觸的溫度,比如鋁在2467攝氏度變成氣體,而鐵在2750攝氏度變成氣體。

粒子認為,天空才是它的極限。但太陽強有力的磁場,就像籠子堅固的柵欄,把這些粒子牢牢地限制在太陽周圍。一些太陽物質只能沿著磁場彎曲的線流動,形成了像耳朵一樣的日珥。不過,粒子還是找到了突破口。在一些地方,例如冕洞,太陽上伸出的磁力線沒有折回太陽,好比一條打開、伸向遠方的鐵路,太陽大氣就在膨脹中向著宇宙噴發而出。粒子搭上了這輛名為太陽風的「列車」,它的目的地是——蔚藍的地球。

太陽的耳朵——日珥

這條路長達1.5億公裡,如果坐500公裡每小時的高鐵,大約要走34年。然而,太陽風卻有著神奇的動力,在冕洞底部「發車」時的速度大約每秒16公裡,但它出發後的一段路程速度會越來越快,當到達地球附近時,速度可以達到每秒300至400公裡,甚至更快。咱們高鐵一小時跑的路,太陽風一秒鐘就跑了。因此,這段路程幾天就可以抵達。

早在太陽風之前,太陽的電磁輻射、高能粒子輻射、日冕物質拋射等更快速的先鋒團已經搶先到達地球,最快的太陽輻射是光速,只花了8分鐘路途,而慢的粒子流也只需要兩三天。但當我們主角的粒子搭著太陽風拍馬趕到的時候,卻發現自己進不了地球的大門。

首先是在速度高達每秒300至400公裡的太陽風當中,地球就好像河水中靜止的小石子。太陽風的速度超過了擾動在其中傳播能達到的速度,也就是類比於咱們說話時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聲速,這就使得地球周圍的太陽風會經歷一個「急剎車」,發生密度、速度的突變,這種強烈的壓縮形成一種波,叫做激波,也叫衝擊波,這種波在超音速飛機周圍也會出現。地球周圍相對於太陽風的激波,從側面看是彎曲的弧線,故而叫做弓形激波。我們主角的粒子在這裡不得不減速,就好像排隊安檢的人一樣,等待進入地球的許可。

過了弓形激波之後,粒子發現自己在地球周圍也遇到了磁場這一「衛兵」。地球的磁力線從南極伸出來,從北極流進去,在地球周圍磁場方向從南向北,讓地球看上去好像一顆南瓜。組成太陽風的粒子帶有正負電荷,並保持了它們離開時的太陽磁場,這被稱為磁凍結,而磁場碰到磁場是互不相讓、不能穿越的,因此,太陽風被地球磁場阻攔在外邊。

太陽風和地磁場的「較量」

凍結的磁場帶來了另一個可能性,就是磁場打破之後重新連接,叫做磁重聯。如果凍結的太陽磁場方向從北向南,與地球磁場相反,粒子跟隨著太陽風,經過與地球磁場的碰撞,北邊的磁力線與地球北邊的磁力線重聯成一根,南邊也是如此,磁力線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個發卡一樣的弧形,包裹著這些太陽風粒子向地球的南北飛去,並在磁力的作用下一路甩到地球背陽面的上百萬公裡的遠處,比月亮還遠。在這麼遠的地方,太陽風的粒子再次匯聚,此時北邊的磁力線指向地球,南邊的磁力線遠離地球,又是相反的方向,又一次發生磁重聯,這些太陽風粒子一部分遠離地球而去,另一部分幸運兒就被地球磁場裹到裡面。

這一次我們主角的粒子像被彈弓彈射一樣,衝向夢想中的地球,但是它又經歷了新的電磁活動。遺憾的是,它在這上百萬公裡旅途中的經歷,我們的科學家都還沒有完全搞明白。錚錚有聲的原則就是,「不知道」也要說的理直氣壯!理論上講,它應該是在地球周圍10萬公裡附近匯聚進地球周圍的電流,並在合適的時機,沿著地球的磁力線沉降到南北極。歷盡千辛萬苦,從太陽來的粒子終於來到了地球,來到了我們的家。

相關焦點

  • 起源號將把太陽物質帶回地球
    它的任務是從遙遠的天際收集微量太陽物質並將其帶回地球,以供科學家們獲得關於太陽和太陽系形成的重要信息,並從中分析太陽的組成成分和尋找行星誕生過程的線索。這也是將其命名為「起源號」的原因所在。  航天科技人員從「起源」號肩負的使命出發,為其配備了太陽物質採樣裝置。該裝置主要由高純度的矽、鍺、金和藍寶石、金剛石等材料製成的一塊塊6邊形採集板組成,能夠俘獲並保存太陽風中的粒子。
  • 地球繞太陽一圈要一年,太陽繞銀河系一圈要多久?看完開眼界了
    嗨,歡迎來到本期話題!今天小編要發揮自己的洪荒之力來和大家聊一聊天上的事。大家都知道,運動是一個相對的過程,一般的研究學者都會讓太陽作為參考系來研究天文,也就是地球一直繞著太陽運動的原理大家應該都知道地球是一直以太陽為中心旋轉的,而它公轉一周的時間便是我們經歷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那麼,有沒有好奇的同學想知道如果太陽繞著銀河系運動一周會耗費多長時間呢?它和地球公轉一周有什麼不一樣的嗎?會不會也出現四季呢?本期就讓小編帶領大家緊握科學的鑰匙打開科學的大門吧!
  • 70億年前的星塵,在地球上被發現,它是最古老的物質
    科學家最近發現了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質:有70億年歷史的星塵,它隱藏在半個世紀前撞擊地球的一顆巨大的巖質隕石中。這種遠古的星際塵埃是由太陽前微粒(比我們的太陽還要早的微粒)組成的,它們被垂死的恆星在自己生命的最後階段噴射到宇宙中。
  • 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而不融化,甚至隔離太陽的熱量?
    可以說太陽的溫度是十分可怕的,那麼問題就來了,地球上有沒有什麼物質可以直接拿去靠近太陽,而不會被太陽熔化的呢?或者在宇宙中存不存在拿到恆星表面而不會被熔化的物質呢?地球熔點最高的物質要拿到太陽附近而不被熔化,這就意味著這個物質可以抵抗住太陽表面5500-6000度的高溫。
  • 地球繞太陽一圈需要365天,太陽系繞銀河系一圈要多少時間?
    從哥白尼提出日心說開始,我們就知道其實我們的地球時一直圍繞著太陽轉的。正因為有了公轉,地球才有了四季和晝夜。然而整個宇宙中並非只有地球和太陽,就跟地球只是太陽系的一顆小行星一樣,太陽系也不過是銀河系中的一個普通星系。地球繞太陽轉一圈需要365天,那麼太陽系繞銀河系轉一圈需要多長時間呢?
  • 地球最古老物質是啥?
    然而,就在人類登上月球兩個月之後,地球迎來了一位神秘「太空訪客」!它們的出現或將揭曉地球上最古老物質的「真實身份」,能洞察太陽系和地球早期狀況。默奇森隕石顆粒有70億年歷史默奇森隕石中的星塵顆粒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固體物質,部分顆粒已有70億年歷史,然而太陽僅有46億年歷史,該隕石被認為是在恆星強化時期形成的。
  • 太陽、月亮、地球,三星合一!
    親愛的朋友,感恩您來到這段文字面前。讀這篇文字您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痛、腹瀉、汗出、體熱、皮疹等症狀,又或者您會突然想唱歌、跳舞、又或者您會突然說一種特殊的語言,又或者您開始夢到戰爭、夢到神佛、夢到光明,又或者模糊的前世記憶、宇宙記憶開始浮現.這些神奇的體驗來自於您靈魂的能量,您的靈魂在文字能量的觸動下產生了高速的同頻共振。這是靈魂在甦醒,意識在萌動的表現。
  • 假如太陽是一個不發熱的天體,地球的溫度會達到多少?絕對零度?
    那就是太陽的能是輻射而來,地球核聚變產生的能量通過輻射來到了地球,給地球帶來了光明和溫暖,讓地表表面誕生了植物,有了液態海洋。地球的能量約有99.97%是來自於太陽,所以我們也稱太陽為地球的母球,同樣也是地球生命的母親。沒有太陽母親對地球的熱量照顧就不會有現在的美麗的生態環境,不會有溫暖的氣候,更不會有生命的誕生。
  • 如果太陽現在突然熄滅,15萬年後人類才覺察,地球上人類會撐多久
    假如太陽停止發光發熱,我們人類在地球上想再多活8分鐘是沒有問題的。事實上我們存活的時間要遠遠長於8分鐘。那麼在太陽熄滅後,我們還能存活多久呢?很多朋友會覺得,太陽的光從太陽表面出發抵達地球需要8分多鐘的時間。
  • 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質比太陽還要古老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地球上年代最久遠的物質大約形成於70億年前,其年代要比地球甚至太陽的形成年代久遠得多。這一發現將為研究恆星的形成與演化提供重要線索。vila/圖) 根據目前我們對太陽系演化的認識,太陽形成於46億年前,而地球的形成稍晚於這個時間,大約形成於45.4億年前。在這之後的漫長時間裡,地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質學家一直在尋找地球上仍然存在的最古老的物質,以期重建地球的歷史。但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地球上年代最久遠的物質來自太空,而且年代要比地球甚至太陽的形成年代久遠得多。
  • 地球內部巖漿翻滾,那麼地球的前身也是太陽一樣的嗎?
    地球的形成與太陽密切相關,但地球不是太陽。形象的說,地球是太陽形成後,剩下的一點碎屑渣滓中誕生的。任何恆星都起源於一坨巨大的星雲,也可以叫分子雲或星際塵埃,這些星雲主要由氫分子組成,其次是氦,還有少量的其他成分。
  • 月球公轉一圈要27天,地球公轉一圈要1年,太陽公轉一圈需要多久
    經過現代天文觀測計算,我們知道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圈需要27.32個地球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需要一個地球年,那我們的太陽圍繞銀河系公轉一圈需要多少年,它的運行速度又是多少呢?有一點點天文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宇宙中所有的天體廚師處於不斷運動中的,可以這麼說,對於所有的物質來說,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我們的地球繞著太陽在做公轉運動,運動速率約為29.783千米/秒,這個速率的參考系是太陽。當參考系變了之後,這個運動速度也會改變。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太陽的運行速度是多少?
  • 太陽是地球能量的來源,為何太陽能夠散發光和熱?
    我們生活在太陽系中的地球上,而地球上的一切,幾乎都來源於太陽。 植物通過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生產出獨特的食物,動物通過植物間接攝取到太陽的能量,而肉食動物則通過其他動物,更加間接地攝取太陽的能量。
  • 地球繞太陽轉一周就有了四季,那太陽繞著銀河系公轉地球會怎樣?
    根據天文科學家的計算,太陽以每秒230公裡左右的速度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其公轉的周期大約為2.2億年。太陽從誕生至今,已經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了20圈了,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四季之分是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引起的,那麼在太陽繞銀河系的中心公轉的過程中,是不是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呢?
  • 氪星人可能已經來到地球
    最著名的氪星人是卡爾-艾爾,他就是超人,卡爾-艾爾出生在氪星,在氪星毀滅前,還在襁褓中的他被父親喬-艾爾送到地球。在氪星生活的人和地球人沒有區別,但是他們的太陽是紅色的,會限制他們的力量,他們在自己的星球上和我們在地球上是一樣的,而他們來到地球,卻可以吸收黃色太陽的光輝為自己力量,所以他們有超能力。
  • 地球繞太陽一圈要1年,太陽繞銀河系一圈要多久?對我們影響巨大
    地球繞太陽一圈要1年,太陽繞銀河系一圈要多久?我們都知道,地球是繞著太陽在旋轉的,而太陽系是繞著銀河系中央在旋轉的。地球繞著太陽系公轉一周,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年四季,但是太陽系繞著銀河系轉一周會有什麼變化呢?是不是給地球的司機室差不多的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侏羅紀時代是在大約2.5億年前結束的,那這與太陽系繞銀河系轉有什麼關係呢?
  • 人造太陽高達1億度,是太陽的7倍,地球為何沒有被「燒穿」?
    太陽VS地球物質 「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愛迪生 1887年,愛迪生給燈泡找燈絲時,連頭髮絲都拿來試,他用那99%的汗水,幫助人類試出來了地球上熔點最高的金屬單質——鎢,熔點達到了3410攝氏度,但鎢並非地球上熔點最高的物質。
  • 太陽黑子消失288天,歷史上時間最長,地球或將嚴重變冷?
    ,它是太陽表面溫度較低的物質匯聚到一起,形成的一塊塊黑斑,雖然看上去很小,但實際上這些黑斑的面積其實非常巨大,凡是我們能用肉眼看到的太陽黑子,視面積都比地球要大,有些太陽黑子的直徑超過20萬公裡,比木星的視面積還要大,也就是說這些太陽上的黑斑,可以輕鬆地放下木星。
  • 地球為什麼繞著太陽轉?它又為什麼自己旋轉?
    「什麼導致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這一問題曾困擾人類許久。因為向心力和缺少摩擦以至於不能阻止地球旋轉?還是因為牛頓第一定律的描述?如果是這樣,那麼向心力又從何而來?它是巖石被拋到宇宙並被太陽捕獲的產物嗎?對於自轉我毫無頭緒。會不會存在不自轉的行星,還是說旋轉是行星的必要條件?物理學家:我將這歸為兩個問題:「自轉最初是怎麼產生的?」和「是什麼讓行星停留在運行軌道上?」。
  • 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和更大的天體結構怎麼轉?
    今天我們不展開討論兩位偉人的理論問題,我們要回答的太陽圍繞著什麼轉,都是在低速狀態下進行的,因此可以適用牛頓理論來解釋。月球實際上是圍繞著地月公共質量中心旋轉。根據牛頓萬有引力理論,月亮並不是真正的圍繞著地球轉,而是地球和月球都圍繞著雙方公共質量中心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