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70億年!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質比太陽還要古老

2020-11-19 騰訊網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地球上年代最久遠的物質大約形成於70億年前,其年代要比地球甚至太陽的形成年代久遠得多。這一發現將為研究恆星的形成與演化提供重要線索。

隕石塵埃中的碳化矽顆粒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顆粒最長軸長度約為8微米(PNAS/ Janaína N. vila/圖)

根據目前我們對太陽系演化的認識,太陽形成於46億年前,而地球的形成稍晚於這個時間,大約形成於45.4億年前。在這之後的漫長時間裡,地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質學家一直在尋找地球上仍然存在的最古老的物質,以期重建地球的歷史。但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地球上年代最久遠的物質來自太空,而且年代要比地球甚至太陽的形成年代久遠得多。

2020年1月13日,一個由來自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芝加哥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宣布他們在一塊隕石上發現了目前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物質。這些物質中年代最久遠的大約形成於70億年前,有望提供研究恆星形成與演化的重要線索。

收藏於美國史密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塊默奇森隕石(Wikicommons/圖)

隕石上的證據

研究團隊研究的這塊隕石被稱作「默奇森隕石」(Murchison meteorite),它對科學界來說有非同尋常的意義。1969年9月28日,一塊隕石衝進大氣層,碎片散落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默奇森附近,這一過程被當地人目擊到。事後,科學家搜集到的碎片總質量超過100千克。這些碎片被送往世界各地的研究機構,使得默奇森隕石成為被研究得最充分的隕石之一。這篇最新論文的第一作者、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副館長、芝加哥大學副教授菲利普·赫克(Philipp Heck)表示:「默奇森隕石對科學界來說是一個寶庫。」

科學家對這塊隕石感興趣的主要原因除了它質量較大以外,還因為通過研究他們發現這塊隕石富含有機物。例如,不久前的2019年11月,一個研究小組就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發表論文,報告他們在默奇森隕石上首次檢測出來自地外的生命必需的糖類。在此之前,研究人員也曾多次在默奇森隕石上發現不同類型的地外有機物。

在這項最新公布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50個形成於太陽系誕生之前的顆粒,並且估計了其中40個顆粒的形成年代。他們發現,其中的60%的顆粒的形成年代比太陽系的形成早3億年或更短;而其中的一小部分,大約8%的顆粒的形成年代,要比太陽系的形成早至少10億年,個別甚至早超過20億年,使得它們成為已知的最古老的物質;其他顆粒的形成年代則在二者之間。

早在1990年,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就從默奇森隕石上分離出了這些顆粒,但是當時的技術不足以對這些顆粒形成的確切年代進行分析。時隔30年,研究人員終於可以解碼其中的時間密碼。他們首先將小塊隕石粉碎成粉末狀。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些粉末有刺激性氣味,聞起來就像是變質的花生醬。接下來,研究人員使用不同種類的化學試劑來溶解掉粉末中的矽酸鹽和其他在太陽系中形成的物質,以便得到在太陽系形成之前就已經存在的耐酸部分。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古老的物質都丟失了,但是研究人員還是得到了數以萬計的古老物質的顆粒,其中包括100個左右的「大顆粒」。不過,這裡的「大」是一個相對概念,因為在這項研究中被分析的材料的總質量只有300納克而已。赫克把這個方法描述為「大海撈針」。

研究人員為了確定這些微量物質的年代,使用了一種特別的技術來測量宇宙線轟擊這些顆粒的效應。當這些顆粒飄浮在星際空間中的時候,它們會暴露在宇宙線中,而宇宙線的主要成分是高能質子。大部分高能質子會和塵埃顆粒擦肩而過,但是有時候也會發生相互作用——高能質子會轟擊顆粒中的原子。

宇宙線中的高能質子轟擊碳化矽分子後,其中的矽原子會分裂成氦和氖。測量時,研究人員把顆粒放在質譜儀中,顆粒被雷射加熱後會釋放出氣體,其中包含氖原子和氦原子。通過檢測氦原子自旋的類型和氖原子自旋的類型,研究人員就可以確定它們是否由宇宙線轟擊產生的。根據宇宙線轟擊產生氦原子和氖原子的速率相對恆定這一假設,研究人員在了解有多少宇宙線產生的氦原子和氖原子後,就可以推算顆粒形成的年代。

這種測量顆粒年代的方法此前已經在粒子加速器上得到了檢驗,證明它可以得出準確的年代估計值。為了使這種方法更容易理解,赫克打了一個比方:「這相當於暴雨天在外面放一個水桶,然後我們根據累計的雨量,就可以知道外面的雨下了多長時間。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降雨的速率要是恆定的。幸運的是,宇宙線轟擊的情況是這樣的。」

不過,材料越古老,或者顆粒越小,測定年代的不確定性就越高。研究人員在計算過程中要用到很多模型,比如宇宙線轟擊材料的速率以及這些轟擊對矽原子的作用情況都是需要被估算的變量。這不是一種直截了當地去測量同位素豐度然後通過測量直接得到年代的方法,因此結果還需要得到進一步的驗證。

恆星「嬰兒潮」

赫克表示,在來到地球的隕石中只有大約5%含有太陽系形成前就已經存在的顆粒物質,而在隕石中的所有顆粒中,太陽系形成前的物質只佔百萬分之幾。因此,研究材料很難得到,所幸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擁有數量最多的默奇森隕石樣品。雖然數量極少,但這些顆粒堪稱「時間膠囊」,保存了數十億年來星系和恆星演化的重要信息。

恆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氣體和塵埃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並發生塌縮,達到足夠質量後就會形成恆星。恆星在燃燒數十億年後會逐漸死亡,有的還會發生超新星爆炸,恆星內部核反應形成的各種元素會被拋散到星際空間中,為形成新的恆星、行星和衛星提供材料。

這項研究展示出地球上存在比太陽形成還要早20多億年的塵埃顆粒。根據這個結果,赫克和他的同事們為我們簡要描述了這些物質從形成到今日的圖景:研究中的一些顆粒可能形成於大約70億年前的一段活躍的恆星形成時期,這有點像恆星世界中的「嬰兒潮」。隨後在大約46億年到49億年前,伴隨著這些恆星生命的終結,這些顆粒又回到星際空間中。在一個新的恆星生命周期中,這些塵埃顆粒在銀河系的某處形成,聚集在一起,並且進入了圍繞初生太陽的氣體和塵埃盤。在盤裡它們與其他物質混合,最終聚合成一顆小行星。數十億年之後,小行星的一大塊墜落到澳大利亞,然後被科學家發現和研究。

學術界此前對於新恆星是以穩定的速率形成還是以變化的速率形成,存在不小的爭論。赫克認為,這項新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證據,證明70億年前在銀河系內有一個恆星形成的高峰期。這是這項研究最關鍵的一個發現。同時,作為這項研究的另一個出人意料的結果,研究人員通過檢測顆粒中的物質與宇宙線進行相互作用的方式,發現這些顆粒在星際空間中漂浮的時候經常會聚集成像燕麥片一樣的團塊。此前,研究人員認為顆粒不可能在這樣的尺度上成團。

這個團隊接下來希望從默奇森隕石和其他隕石上分離出更多的形成於太陽系之前的顆粒,並用宇宙線的技術來測定它們的年代。有了更多的顆粒,研究人員就可以修正他們對顆粒年代的估計值,從而進一步提高這種方法的準確性。赫克希望這個結果能夠作為其他研究人員研究星系生命周期模型的參數,並且能夠有更多人加入到這個領域的研究中。

赫克認為這是自己參與過的最激動人心的研究。他在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官方網站上表示:「能夠用可以拿在手中的地質樣品研究天文學是我長久以來的願望。看到這些樣品就仿佛看到了我們星系的歷史。通過這些我們已知的最古老的材料,我們可以了解太陽,了解我們身體中的碳元素和我們呼吸的氧元素從何而來。」參與這項研究的芝加哥大學研究生珍妮卡·格裡爾(Jennika Greer)說得更加直接:「一旦知道了這個,你怎麼還會想去研究別的?這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鞠強

相關焦點

  • 地球最古老物質是啥?默奇森隕石有70億年歷史
    它們的出現或將揭曉地球上最古老物質的「真實身份」,能洞察太陽系和地球早期狀況。1969年9月28日,當澳大利亞默奇森鎮居民正在準備前往教堂,大約10點48分,人們發現空中出現一個亮橙色火球,伴隨著一條藍色煙霧尾跡向地面墜落,幾分鐘後,隨著隕石碎片墜落地球,默奇森鎮附近出現一聲巨響,值得慶幸的是,除了穀倉的乾草棚屋頂被砸毀之外,沒有人受傷。
  • 70億年前的星塵,在地球上被發現,它是最古老的物質
    其中一些遠古的星塵微粒比太陽還要年長數十億年。演化到最後的恆星噴射出的富含星塵的氣流,類似於照片中的蛋星雲,是在類似默奇森隕石的隕石之內發現的大型的太陽前微粒的可信來源。科學家最近發現了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質:有70億年歷史的星塵,它隱藏在半個世紀前撞擊地球的一顆巨大的巖質隕石中。這種遠古的星際塵埃是由太陽前微粒(比我們的太陽還要早的微粒)組成的,它們被垂死的恆星在自己生命的最後階段噴射到宇宙中。
  • 地球最古老物質是啥?
    1969年對於人類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登陸月球,完成這一壯舉後說了一句經典名言——「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然而,就在人類登上月球兩個月之後,地球迎來了一位神秘「太空訪客」!它們的出現或將揭曉地球上最古老物質的「真實身份」,能洞察太陽系和地球早期狀況。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古老頭皮屑!距今1.25億年,揭開古生物進化之謎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近日,來自愛爾蘭的科學家取得了一項重磅成果,發現了迄今為止人類所見到的最為古老的頭皮屑!據分析研究,這片頭皮屑的年齡已經超過了1.25億年,是當之無愧的最古老頭皮屑。同時,這片頭皮屑也為古生物學家帶來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新難題…這片頭皮屑被發現於化石當中,不錯,它正是恐龍的頭皮屑,來自距今1.25億年前的恐龍羽毛之中。來自愛爾蘭科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Maria McNamara表示,被研究的化石中恐龍細胞保存的極其完好,並展現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納米級角蛋白纖維水平細節!對了解恐龍羽毛是如何脫落皮膚有著巨大的影響。
  • 世界上最古老的精子被鎖在琥珀裡,距今一億年,長度達12毫米
    據美國《生命科學》新聞網9月16日報導,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精子被發現了。這顆精子被鎖在一塊琥珀裡。當棘龍等龐然大物還在統治著地球時,它就凝結在那裡了。這是一顆極其巨大的精子,來自一種比長著牙齒,比刺龍要小得多的生物:介形蟲。
  • 新疆塔城發現的這片國內最古老「森林」,比恐龍出現還早2億年
    國內最古老的森林有多老?它們分布在哪裡?長什麼樣子?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對外宣布,他們在新疆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的一片荒漠草原上發現了大量年代古老的植物化石群,研究團隊通過現代同位素定年方法研究顯示,這片植物化石群的年代距今已有3.71億年,是國內目前已知最早的森林,它們的形成時間比遠古森林大規模出現的時代(石炭紀)要早1000多萬年,比恐龍出現的時代還要早2億年。
  • 4.25億年前昆蟲化石被發現,證明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昆蟲」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稱,距今4.25億年前的一具千足蟲化石在蘇格蘭克瑞拉島被發現,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昆蟲」。從化石中發現該千足蟲比任何已知的昆蟲、蛛形綱動物以及其他的爬行動物化石都要古老,有很大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古老的存在。
  • 與恐龍同時期的古老烏龜——真鱷龜
    烏龜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數億年之久,在距今約二億年前的三疊紀恐龍時代,地球上就出現了「原鱷龜」,人類的數萬年歷史和它比起來,實在是太過年輕了,而真鱷龜經歷無數年的浩劫與災難,仍然頑強的生存了下來,且保留著較多原始鱷龜的體貌特徵,是真正的「活化石」
  • 距今45億年!這些藍色的水晶顯示出太陽在年輕時是多麼的麻煩
    發現關於太陽和行星是如何形成的趣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任何巖石行星形成之前,要弄清楚太陽是如何形成的。幸運的是,研究人員在隕石中發現了一些關鍵的線索。據《自然天文學》雜誌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在45億年前形成的隕石中存在著微小的黑雲母晶體。這些冰晶的組成顯示出強烈輻射的所有跡象,表明太陽在形成後的最初幾億年間是多麼活躍。
  • 世界上最古老的紀年法,竟來自中國,距今已有4717年!
    那麼,作為擁有上下5000年文明的中國,有什麼自己的紀年法呢?鮮為人知的是,中國最早的紀年法,比公元紀年更悠久,也是世界最古老的紀年,至今已有4700多年!歷史上,中國出現過紀年方法非常豐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帝王紀年」與「年號紀年」。
  • 距離地球130億光年!天文學家發現最遙遠、最古老的耀變體
    這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遙遠、最古老的耀變體。 該研究小組由義大利英蘇布裡亞大學博士生西爾維婭·貝拉蒂塔領導,研究論文發表在最近出版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INAF)研究員以及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對此提供指導。 什麼是活動星系核?什麼類星體?
  • 134億光年!人類所知最古老最遙遠的星系,被北大團隊確認
    我們宇宙的年齡大約為138億年,而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江林華領銜的國際團隊確認了一個星系遠在134億光年外,是人類至今發現的最遙遠天體。 這意味著,這個名為GN-z11的星系在宇宙大爆發後約4億年就已經形成,它發出的光經歷了134億年的穿行才抵達地球上的望遠鏡,十分古老。
  • 行星能有多古老?
    人類發現127億歲的行星,科學家如何確定它的年紀 宇宙中天體的年齡一般都以「億歲」作為計量單位,那麼你聽過的年齡最大的行星有多古老呢? 「瑪土撒拉」是我們人類迄今為止發現最古老的行星,根據天文觀測和計算,科學家們認為它已經存在超過127億年以上了,大約是我們地球年齡的3倍,比宇宙年齡也只小了約10億年左右。
  • 天文學家在已知最古老恆星的大氣中發現大量氧氣
    天文學家在已知最古老恆星的大氣中發現大量氧氣  Emma Chou • 2020-01-24 18:42:48
  • 蘇格蘭千足蟲化石被確定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蟲子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聲稱已經確定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蟲子。該標本是在蘇格蘭Kerrera島上發現的一種千足蟲的祖先,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25億年前。研究小組表示,這一發現意味著昆蟲經歷了一個快速的進化階段。
  • 給中國最古老的森林測年齡,總共要幾步?
    中國最古老的森林究竟有多「老」?近日,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聯合國內外科研團隊發表一項研究成果,運用現代同位素定年方法,將最古老的森林的年齡定在了3.71億年前。2015年以來,研究人員在該地區發現的最大的枝蕨類植物化石的直徑達到75釐米。古生物研究顯示,這些植物最高可長到4米多,是已知最古老的樹木之一。而這些最古老的樹木,組成了這片中國已知最早的森林。第一步:找植物化石科研人員陸續發現了更多的化石證據,顯示出構成中國最早森林的植物主要有三種:石松類、古羊齒類和枝蕨類植物。
  • 宇宙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問
    宇宙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問關鍵詞1:宇宙學關鍵詞2:宇宙觀念的演變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更大結構的一部分。地球和月球的尺度也許還比較容易理解,但是離太陽近的恆星就已經遠得無法想像了,而最遠的星系還要遠上數十億倍,宇宙到底是什麼,很多人還是說不清楚。在中國古代有種說法: 「古往今來謂之宙, 四方上下謂之宇。」
  • 科學家發明「最古老」的森林,年齡高達3.71億歲,刷新中國紀錄
    根據《科技日報》的報導,在我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塔城地區就經常出現一些古老的植物化石。早在2015年時,這片區域就開始出現很多植物化石,但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後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徐洪河發現了直徑70釐米的植物莖幹化石。
  • 鞍山最古老巖石年齡38.5億年
    22日,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局獲悉,玉佛山上的「觀雪亭地質體」、「彩虹橋地質體」,是我國唯一的最古老的始太古界38.5億年到25億年的古地質體,在世界上也是極少的。為對地質遺蹟進行保護與開發,充分利用地球科學天然鮮活教材,我市已於日前啟動了千山省級地質公園地質遺蹟保護項目,為全市生態旅遊發展增添新內涵。
  • 科學家已經確定了有史以來最古老的行星系統之一
    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行星系統之一。該行星系統有一顆被稱為TOI-561b的巖石行星,圍繞一顆100億年的恆星運行。 這顆恆星的年齡是太陽年齡的兩倍多,研究人員說,這表明行星從宇宙早期就已經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