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地球130億光年!天文學家發現最遙遠、最古老的耀變體

2020-11-26 騰訊網

這一發現暗示了在原始宇宙中存在許多類似星系,但因為噴流方向,使之很難被直接探測到。

騰訊太空訊 天文學家利用亞利桑那州大型雙筒望遠鏡天文臺(LBTO)設備,最近發現了一個距地球130億光年、被命名為PSOJ0309+27的耀變體(Blazar)。這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遙遠、最古老的耀變體。

該研究小組由義大利英蘇布裡亞大學博士生西爾維婭·貝拉蒂塔領導,研究論文發表在最近出版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INAF)研究員以及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對此提供指導。

什麼是活動星系核?什麼類星體?什麼是耀變體?

圖註:活動星系核是由黑洞驅動的天體物理現象,根據觀測角度的不同,可分為類星體、耀變體和射電星系。

活躍星系核(AGN),是指活躍星系的核心部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科學家就對此有了一定認識。

活躍星系中心存在著超大質量黑洞(SMBHs),能吞噬物質並釋放電磁能量,使核心區域光度遠超宿主星系,因此,活躍星系核通常也代指整個活躍星系。

1978年,天文學家愛德華·施皮格爾(Edward Speigel)提出類星體概念,這是一種距地球極遠、能量極高的活動星系核。而朝地球方向有物質噴流的類星體則被稱為耀變體。

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這顆耀變體的?

圖註:亞利桑那州大型雙筒望遠鏡

據研究報告,該耀變體是由甚大望遠鏡陣列(VLA)巡天觀測數據與泛星計劃(Pan-STARRS)首個望遠鏡PS1資料庫交叉匹配選定。然後,研究小組使用斯威夫特天文臺和大型雙筒望遠鏡(LBT)進行觀測。

天文學家早前就猜測PSO J0309+27距離很遠。利用斯威夫特上的X射線望遠鏡觀測表明,該耀變體和其他已知耀變體類似,在X射線波段非常明亮。利用LBT上的MODS光譜儀獲得的光學觀測數據,證實了這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距地球最遠的耀變體。

像所有耀變體一樣,PSO J0309+27是一個明亮的射電源,有一股接近光速的高能粒子流,也稱相對論性噴流,從其中心向外延伸。但這些噴射流只能在狹窄的視線範圍內看到,這就使探測變得相當困難。

該耀變體距地球130億光年,也就是說,在大爆炸後不到10億年,該耀變體就開始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已知最早的未被塵埃遮蓋的活躍星系核之一,天文學家得以在整個電磁光譜中對其進行研究。

貝拉蒂塔在INAF最近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道:「大家看到的光譜,首先證實了PSO J0309+27是一個活躍星系核。此外,根據LBT獲得的數據,也證實了PSO J0309+27確實離我們很遠,紅移測量值為創紀錄的6.1。

簡言之,PSO J0309+27是迄今為止在這種距離下觀測到的最強大的持久無線電和X射線源。」

基於對LBT的觀察數據,該研究小組估計,該耀變體中心黑洞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0億倍。相比之下,銀河系中心黑洞人馬座A*的質量只由太陽的400萬倍。

這一發現暗示了在原始宇宙中存在許多類似星系,但因為噴流方向,使之很難被直接探測到。因此,耀變體PSO J0309+27的存在,允許天文學家能夠量化在早期宇宙中,擁有相對論性噴流的活動星系核的數量。該發現還對理解超大質量黑洞的起源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小組還預計,未來幾年內,隨著新一代望遠鏡的使用,很可能會發現更古老的耀變體,而進一步研究則能為宇宙演化提供新的見解。

翻譯:羽佳 審核:喬輝

相關焦點

  • 134億光年!天文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古老、最遙遠的星系
    根據最廣為接受的宇宙學模型,宇宙開始於大約138億年前的大爆炸。即便如此,天文學家仍然不確定早期宇宙是什麼樣子的,因為這段時期正好與宇宙的「黑暗時代」相吻合。因此,天文學家不斷探索儀器的極限,希望觀測最早的星系是何時形成的。根據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的最新研究,我們發現了宇宙中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古老、最遙遠的星系(GN-z11)。
  • 最古老和最遙遠的星系的距離被算出,它處於可觀測宇宙的邊緣
    通過分析數據,他們發現,目標星系GN-z11不僅是最古老的星系,同時也是最遙遠的星系。它是如此遙遠,以至於它定義了可觀測宇宙的邊界。 光年是一個天文上常用的距離單位,它表示的是光一年走過的距離。由於光速在真空中是恆定的,當我們觀察宇宙時就是在回顧過去,這意味著當我們觀察距離我們100光年的天體時,我們看到的是它100年前的樣子。
  • 距離地球最遙遠的星系是什麼?它可是宇宙級「元老」
    引言:地球只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一顆,太陽系只是銀河系無數恆星系中的一個,銀河系又是本星系團中無數星系中的一個,那麼距離地球最遙遠的星系是什麼?有多遠呢?它可是宇宙級「元老」。人類真正開始利用專業的天文觀測設備去探索深空宇宙,應該是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了。
  • 天文學家發現年齡最大的黑洞:16億倍太陽質量,距地130億光年
    1月16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稱,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130.3億光年的暗角發現了一個類星體,它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比太陽大16億倍。這項發現是在本周二的美國天文學會第 237 次會議上宣布的,它有助於闡明古代宇宙的環境。 據悉,該類星體被命名為J0313-1806,來自於宇宙大爆炸6.7億年時。自此,J0313-1806 代替J1342 + 0928成為新的最古老黑洞記錄保持者,後者於2017年被發現於宇宙大爆炸 6.9 億年時誕生。
  • 天文學家發現目前已知最遙遠的類星體J0313-1806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發現了迄今為止最遙遠的類星體。這顆類星體被稱為J0313-1806,它是如此的遙遠,觀測到它現在的狀態時,相當於宇宙誕生只有6.7億年歷史時的樣子。這一發現為全世界的科學家提供了寶貴的見解,讓他們了解早期宇宙中大質量星系及其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 134億光年!人類所知最古老最遙遠的星系,被北大團隊確認
    我們宇宙的年齡大約為138億年,而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江林華領銜的國際團隊確認了一個星系遠在134億光年外,是人類至今發現的最遙遠天體。 這意味著,這個名為GN-z11的星系在宇宙大爆發後約4億年就已經形成,它發出的光經歷了134億年的穿行才抵達地球上的望遠鏡,十分古老。
  •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遙遠的星系,開啟了了解宇宙歷史的窗戶
    天文學家現在已經觀察到星系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的97%,也就是138億年前。來自這樣一個名為SPT0615-JD的星系的光,在133億年前開始了它向地球的旅程。2017年,它到達了哈勃太空望遠鏡,在那裡,一個名為「再電離透鏡星系團調查(遺蹟)」的項目第一次看到了它,這個項目的目的是發現宇宙中最早的一些星系。
  • 距離地球最遙遠的星系!來自134億年前,它藏著宇宙早期的秘密
    據報導,通過更加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後,科學家們再次確認發現的GN-z11星系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最古老、最遙遠的星系,這個星系距地球134億光年,這意味著,我們看到的它,事實上是它最早期的模樣。來自134億年前的「嬰兒星系」在2016年3月的時候,天文學家們通過哈勃望遠鏡,成功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東亞偶爾有134億年的「嬰兒星系」,為何這麼說呢?因為當我們看到它的時候,它還是非常年輕的狀態,當然如今它可能早已經消失於宇宙之中,只不過它的光抵達地球需要漫長的時間。
  • 武仙座發現宇宙中的最大結構,長100億光年,改觀了科學家的認知
    宇宙中天體眾多,在我們看來,地球就是一個巨大的星球了,其直徑達12,756公裡,周長4萬公裡,我們開車跑高速,一天也不一千餘公裡,然而木星體積是地球的1000倍,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銀河系中有著數千億個太陽這樣的恆星,已知銀河系的直徑達16萬光年,但在可觀測的宇宙中,類似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卻有著上萬億個。
  • 天文學家在距離太陽最近的單星身邊發現「超級地球」
    ESO距離太陽最近的單星身邊存在一顆質量至少為地球3.2倍的行星,一個所謂的「超級地球」。這顆冰凍的行星,是距離最地球第二近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的主星名叫「巴納德星」,距離地球僅6光年。這顆行星的發現者,同時也是半人馬座比鄰星身邊行星的發現者。
  • 「南極長城」被發現,距離地球僅5億光年,哈勃望遠鏡為何看不見
    在宇宙中也有「長城」,它指的是用宇宙中的星體、氣體和星塵圍成的一個巨大的空洞,宇宙中最大的長城是武仙-北冕座長城,跨度高達100億光年,但是科學家們怎麼也沒想到,我們在地球附近還能發現一個巨大的長城。這個長城被科學家命名為「南極長城」,因為它處在地球最南端附近,距離也很近,只有5億光年,這是人類發現的離我們最近的宇宙超結構天體了,它的長度是14億光年,由上萬個星系和星塵組成。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每個星系不都是獨立存在的嗎?為什麼還能連在一起組成一個「長城」?
  • 天文學家在已知最古老恆星的大氣中發現大量氧氣
    天文學家在已知最古老恆星的大氣中發現大量氧氣  Emma Chou • 2020-01-24 18:42:48
  • 宇宙最古老恆星長什麼樣?天文學家擬在月球設望遠鏡
    中新網11月18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儘管宇宙大爆炸發生在130億年前,但天文學家們仍然希望看到它留下來的痕跡。近期,天文學家提議在月球上放置一個巨大的望遠鏡,以研究宇宙中的第一批恆星。德克薩斯大學天文學家安娜·紹爾說:「望遠鏡將能夠觀察到大爆炸之後形成的第一批恆星,它們通過大爆炸所產生的物質形成。」她說,目前沒有望遠鏡可以觀測這些古老的恆星,哪怕是美國宇航局(NASA)即將推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也不行。
  • 天文小科普:光年——天文學的距離測量單位
    在天文學中,天體(如恆星和星系)之間的距離非常大。舉個例子,地球和它最近的衛星,月亮之間的距離約有385 000公裡。而太陽距離我們1.5億公裡,我們和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大約40萬億公裡。通過年復一年地積累數據,他發現,當地球靠近木星時,測量出的時間較短,而當地球遠離木星時,時間較長。1675年,法國天文學家讓·多米尼克·卡西尼(Jean-Dominique Cassini)提出,這種差異是由於光從木星到達地球需要一定時間造成的。然而,他很快改變了主意,放棄了這個假設。而奧勒從這個假設下手,並估計出光需要22分鐘來走過地心軌道的直徑(我們現在知道,準確的值是約16分40秒)。
  • 在大爆炸後不到10億年,這個充滿塵埃的星系形成了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異常遙遠的恆星形成星系,它發出的光花了130億年才到達地球。然而,也許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星系是在沒有引力透鏡現象的幫助下直接觀測到的。
  • 哈勃望遠鏡能拍攝134億光年的星系,為什麼看不清冥王星?
    2020年1月,科學界公布了一個重大發現,藉助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發現了一個此前未被觀測到的星系群,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EGS77。這是迄今為止人類已知的最遙遠、最古老的星系群。哈勃具有如此強大的觀測力,依靠的是什麼?
  • 光速既然是最快的速度,但為何還能觀測到137億光年外的空間?
    137億光年是距離,是光走了137億年才到地球。如果宇宙尺度在1000億光年,地球上至少能測到500億年前的光!光年是以光速運行一年時間的距離定義宇宙中的距離單位,即以時間表示距離,即光傳播了多少時間,就是多少距離。因為距離遙遠,所以就以光年表示。宇宙137億年的歷史是缺乏基本邏輯常識的。除非你把自己置於宇宙中心。只要你不在宇宙中心,這種推理就是錯誤的。
  • 距地100光年,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類地行星,或為宜居星球
    多年來天文學家尋找地外生命,往往都是以地球為藍本,我們需要氧氣、水和適宜的溫度,於是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在宇宙中其它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或許也與地球一樣,具備同樣的宜居環境。不過,近年來天文學家也開始逐漸意識到,生命在宇宙中存在的形式或許也是多種多樣的,一些我們可能認為並不會存在生命的星球,或許往往是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
  • 科學家發現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在1000光年之外
    近日,歐洲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離地球最近的黑洞,由於過於接近地球,人類用肉眼都能看到與之「共舞」的兩顆恆星。據《衛報》5月6日報導,歐洲南方天文臺(ESO)6日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他們發現一個距離地球1000光年的黑洞(1光年約9.5萬億公裡),是目前已知的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 科學家發現「第二個地球」,距離地球42光年,上面已經有人了?
    人類誕生在地球上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來看,人類的祖先是古猿,在這發展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進化,逐漸演變成了如今的人類,因此人類也是地球上的智慧生命。在很早以前人類的技術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人類曾以為自己已經是最強大的生物了,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