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地球能量的來源,為何太陽能夠散發光和熱?

2020-12-27 騰訊網

我們生活在太陽系中的地球上,而地球上的一切,幾乎都來源於太陽。

植物通過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生產出獨特的食物,動物通過植物間接攝取到太陽的能量,而肉食動物則通過其他動物,更加間接地攝取太陽的能量。

雖然太陽的能量會在這個過程中流失很大一部分,但是追根溯源,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幾乎都依靠太陽的能量在地球上生活!

為何太陽如此特殊?

同樣作為宇宙中的天體,太陽可以在太陽系的中心發光發熱、地球可以作為生命的載體,但其他絕大多數的天體,都是冰冷而荒蕪的,為什麼太陽如此獨特,可以作為「宇宙能源」呢?

太陽的特殊,要從太陽誕生說起,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後,物質和能量處於相對集中的狀態,此時的宇宙十分不穩定,天體的生命流程被無限加速,各種天體組合成超大質量黑洞,或者直接死亡產生爆炸,爆炸產生的衝擊波讓黑洞、物質、能量擴散到更遠的地方。

經過漫長的時間,宇宙中的各個位置都有黑洞和物質能量的存在,而黑洞的引力,讓物質能量聚集,逐漸形成初期星系,並在星系中形成星雲。

宇宙中的星雲,就是「創生地」。

星雲中存在大量的物質和能量,這些物質會由於星雲內部的引力而逐漸聚集,內部的物質最為濃密,因此會頻繁出現元素的碰撞和摩擦,進而產生熱量。

星雲由於引力,內部密度越來越大,元素的相互作用讓內部溫度越來越高,並逐漸形成內核。內核的質量相比其他區域形成質變,引力作用會讓星雲逐漸形成一顆初期恆星。

當初期恆星的內核溫度,逐漸升溫到數千萬攝氏度,內核中的氫元素就會發生核聚變,巨大的能量從內核噴湧而出,恆星也就正式形成!

太陽並非永恆的天體:

太陽的光和熱,目前來源於內部氫元素的核聚變,然而太陽的元素是有限的,當氫元素消耗一定比例,太陽溫度進一步提升,氦元素就會加入進行核聚變。

當氦元素參與核聚變時,太陽就會形成碳元素,這時的太陽會向外輻射巨大的光和熱,如此劇烈的核聚變,會讓太陽產生巨大的膨脹力,甚至超越太陽的引力,從而讓太陽快速膨脹變為紅巨星。這個過程大約在50億年後發生,如果人類尚未離開地球,就會被變成紅巨星的太陽吞噬!

來源: 幽默的大八哥

相關焦點

  • 人類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登陸太陽?未來能夠在太陽上生存嗎?
    從古至今,太陽在我們人類的心目當中,始終都是神聖的,在我們古代的神話故事當中,太陽也一直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為我們提供光和熱,為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而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如果沒有太陽,就不會有地球的存在,也更不會有地球生命和人類的存在,太陽在地區生物的誕生和演化過程當中,起到了一個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對於地球上面的生物來說,主要的能量來源,基本上都是依靠太陽能量,也正是因為太陽的存在,才讓地球生物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 首次捕獲太陽深處釋放的「幽靈粒子」 證實太陽某些能量來自碳氮氧...
    這種罕見的排放物——經過9000萬英裡到達地球——是在某些核反應中產生的,所產生的能量還不到太陽能量的百分之一。然而,這些反應被認為在較大的恆星中更佔優勢——這可能有助於解釋它們的形成和演化。論文作者、米蘭大學的天體粒子物理學家詹保羅•貝裡尼(Gianpaolo Bellini)說:「現在我們終於有了第一個突破性的實驗,證實了恆星是如何比太陽重的。」
  • 太陽每秒損失400萬噸質量,根據萬有引力,地球會遠離太陽嗎?
    大家都知道,地球能夠處於宜居帶上面,並且誕生出大量的生物,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太陽的存在,太陽每時每秒都在不斷的向太空當中輻射出大量的光和熱,而地球就是接收這些光和熱的一個重要的行星,而除了光和熱之外,地球能夠基本穩定在宜居帶當中,和太陽的引力也有著很大的關係,而我們也知道,引力的大小,是和質量成正比的。
  • 人造太陽能夠代替太陽嗎?它有什麼用?
    首先,太陽是太陽系的核心,它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相當於130個萬個地球。而人造太陽畢竟是以地球為場地製造的,它比地球肯定是要小多了,更不用說跟太陽比了。事實上,人造太陽並不是我們抬頭就能看到的太陽,它是一項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這項計劃是由世界多個國家聯合開發的一個項目,從1988年開始,僅僅10年的時間就耗資超過50億美金。
  • 假如太陽是一個不發熱的天體,地球的溫度會達到多少?絕對零度?
    那就是太陽的能是輻射而來,地球核聚變產生的能量通過輻射來到了地球,給地球帶來了光明和溫暖,讓地表表面誕生了植物,有了液態海洋。地球的能量約有99.97%是來自於太陽,所以我們也稱太陽為地球的母球,同樣也是地球生命的母親。沒有太陽母親對地球的熱量照顧就不會有現在的美麗的生態環境,不會有溫暖的氣候,更不會有生命的誕生。
  • 3億年前太陽理應更暗,但地球溫度更高,太陽或受未知力量調節
    地球上目前幾乎所有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最開始的來源都是太陽的能量。按照主流科學理論,煤是遠古時期的森林深埋在地下形成的,而石油和天然氣是遠古時期沉澱在海洋裡的古生物屍體,經過漫長的地質時間慢慢形成的。
  •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太陽,我們來了!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科學家不僅發展出了相應的理論基礎,還建造或發射了各種探測器,層層揭開太陽的神秘面紗。圖片素材:銀河系:NASA-JPL1. 太陽為什麼會發光?太陽主要由氫組成,它之所以能夠在幾十億年中一直穩定地發光發熱,是因為其內部一直在持續進行氫聚變成氦的熱核反應。我們可以把這太陽內部的聚變反應想像成不斷的有氫彈在持續爆炸。
  • 太陽與地球真實大小的比例你知道嗎
    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6)公裡,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1030千克(地球的333,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12],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約2697.3萬)倍的月球質量。從化學組成來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
  • 太陽若是發生氦閃,地球將是何下場?
    氦閃為何?氦閃為一種強烈的天體活動,通常發生在恆星的主序星階段末期。我們都知道,恆星是一種可以發光和發熱的天體,而這些光和熱均來自於聚變反應。科學家曾進行過一個有趣的計算,假如以人類目前的消耗水平來對比太陽的氫核聚變,太陽每秒鐘所釋放的能量可供整個人類社會消耗25萬年。僅僅1秒鐘的氫核聚變就能產生如此恐怖的能量,那麼氦核聚變呢?
  • 太陽此刻發出的光,需要10萬年還是8分鐘到達地球?其實兩者都有
    ——羅斯·甘迺迪我們知道太陽發出的光需要大約8分鐘達到地球,因為光速是有限的,但又有人說太陽此刻發出的光十萬年後才能到達地球,因為光子想要從核心逃逸出來至少需要十萬年的時間。以上的說法看起來貌似都是正確的,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我們今天就聊下這個問題。
  • 《流浪地球》中的科學,太陽何時吞併地球?科學家們已經給出時間表
    文:王琰天秋相信大家最近在朋友圈和微博都被刷屏了,刷屏的內容不是其他,正是中國第一部史詩級大片:
  • 人造太陽高達1億度,是太陽的7倍,地球為何沒有被「燒穿」?
    有沒有想過中國「人造太陽」,運行溫度高達1億攝氏度,是太陽核心溫度的7倍,那麼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不融化,甚至隔離太陽熱量?
  • 太陽和地球之間幾乎為絕對零度,穿越真空後的光線為何能加熱地球
    既然如此,問題就產生了,為何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太空明明如此寒冷,但太陽光照射到地球後卻還可以讓人感受到溫暖呢?其實在考慮這個問題時我們往往會忽略問題的本質,要知道太空中之所以溫度低,並不是因為太陽光不溫暖,而是因為太空是接近完全真空所導致的。
  • 把太陽壓縮成黑洞,地球會怎樣?科學家:是死亡也是新生
    在地球上,一切事物的運行都有著自然規律,寒來暑往,秋收冬藏。而這一切都和太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在過去的46億年裡,太陽一直為地球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光與熱,可以說生命因為太陽而存在。那麼,如果有一天太陽忽然被壓縮成了黑洞,那時候,地球的命運是怎樣的呢?
  • 太陽慷慨無私,向我們免費提供如此巨大的能量
    太陽1太陽的質量為1·989×1027噸,是地球質量的332 000倍,是八大行星總質量的745倍。知道了太陽的體積和質量,你能不能知道太陽的密度呢?先想一想。太陽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釐米1·4克,約為地球密度的1/4。太陽與我們地球的平均距離約1·5億千米。這是一段多麼遙遠的空間距離啊!光的速度每秒約30萬千米,從太陽上發出的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多鐘。這段距離在天文學家們的眼裡,認為並不遙遠,他們常常把這段距離當做測量太陽系內空間的一把尺子,給它一個名稱叫「天文單位」。拿這把尺子去衡量水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0·387個天文單位。
  • 兢兢業業,太陽的「工作時長」已超45億年
    圖片來源:NASA通過保存在原始隕石中的化學指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們確定:在超過45億年前的太陽系第一種物質形成期間,那個最終成為太陽的坍塌氣體雲正在散發著明亮的光。圖片:太陽星雲,來源:Google他們將發現詳細的發表在了《科學》雜誌上。
  • 太陽、月亮、地球,三星合一!
    可以的,我很榮幸能參與地球越級提升改革,並且在此過程中見證自身和地球之間的變化和發展,當然,我亦將見證人類的大變化。在以往,雖然地球,月亮,太陽,他們各自都有著其之既定的運轉軌道,但是他們在運轉的過程中,並沒有達成三星合一的狀態。三星合一?
  • 如果太陽燃燒完了,地球將一片黑暗,人類如何生存?
    太陽燃燒完?真的到了那一天,我們高科技的發展也是難以想像的,沒等太陽燃燒完,我們人類可能早已離開了地球,去到了另一個適合人類的星球。
  • 太陽是個啥玩意,它到底有多熱?
    我們每天都會看見太陽,它每天都會升起落下升起落下,反反覆覆。太陽帶給我們了光和熱,促使萬物生長。那麼問題來了,太陽究竟是個啥子東東?為啥子會發光發熱?因為太陽是我們每天「接觸」最多的玩意,所以人類的好奇心就想去研究它。話不多說,我們就來開始「研究」太陽吧!
  • 太陽突然朝地球打了個「噴嚏」,三年來最大!
    「無論颳風還是下雨,太陽照常升起」,作為大家最熟悉的天體之一,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自地球誕生時就開始影響著地球,它是地球光和熱的來源,在人類文明出現後也對人類文明產生了產生了深遠影響。當然,太陽本身其實也是一個巨大的火球——其內部不斷發生著劇烈的核聚變反應,核心每秒鐘聚變6.2億噸的氫,在給予地球光和熱的同時,有時候也會產生異常活動,會給地球等行星帶來麻煩,例如太陽黑子、耀斑、日冕噴射等太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