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蛋撻,你腦海裡首先出現的是不是那家藏身於地鐵站附近,時常在你飢腸轆轆時拯救味蕾的莉蓮蛋撻?
一直以來,莉蓮憑藉其穩定出品和近60家門店的覆蓋範圍,已然成為蛋撻的代名詞。然而在2020這個特殊年份裡,這家登陸上海近20年的老品牌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
好在,經過全體「莉蓮人」努力,加之工廠所在地九亭鎮政府的大力扶持,如今莉蓮接連推出傳統中式點心、跨足新零售、開設「烘焙+餐飲」西餐店等新興模式,為這個「老品牌」注入了新活力。
入駐世博會葡萄牙館的上海品牌
2001年,澳門人張向晨帶著一位精通製作葡式蛋撻的師傅來到上海,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張向晨獨具慧眼地選擇了當時如日中天的上海著名商業街——四川北路,在四川北路巴黎春天開設了第一家門店,取名莉蓮蛋撻。並於2007年正式成立上海茱莉亞食品有限公司。
時隔近20年,如今回憶起莉蓮在上海的首店,莉蓮公司品牌總監張嘉豪還頗有感觸:「開店第一天,很多老阿姨站在店門口問,各是賣撒麼事額?(這是賣什麼的?)」
確實,上海作為一座日新月異、海納百川的城市,每時每刻都會有新的外來文化被引入。由於歷史原因,澳門出產的葡式蛋撻可以說是根正苗紅,葡式蛋撻也從那時起逐漸進入上海人眼帘。
時至今日,張嘉豪還清晰記得莉蓮首店開業時的產品優惠券被路人扔了一地,「很多人當時不了解我們。我們不止賣葡式蛋撻這樣的西點,也售賣起源於廣州潮州的中式傳統點心老婆餅。」
■莉蓮蛋撻部分產品
隨著時間推移,味道正宗的莉蓮蛋撻迅速在上海站穩腳跟。而後莉蓮在國泰電影院開設的門店大獲成功,不止上海人,不少外國人也加入到排隊購買蛋撻的行列中,「就好比時下的『網紅店』,我們那家門店真的很火。」張嘉豪頗為得意地說。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當時已在上海紮根近10年的莉蓮蛋撻因場地原因未進入澳門館。張向晨遺憾之際,卻收到了來自葡萄牙館的邀請。藉此機會,莉蓮帶著自己的葡式蛋撻入駐葡萄牙館,讓世界知曉了莉蓮這個創立於上海的品牌。
賣月餅、開西餐廳 老品牌煥發第二春
應該說,莉蓮蛋撻在上海本土的發展可謂順風順水,但整個烘焙行業的低迷讓莉蓮開始居安思危,「這幾年業績相比往期確實有所下滑,是時候改變一下了。」用張嘉豪的話來說,任何事物到達頂點後就會呈下降趨勢,莉蓮同樣如此。
在市場調研中,張嘉豪發現上海人每到中秋節前後都有吃鮮肉月餅的習慣,如果能把莉蓮成熟的葡式蛋撻酥皮工藝運用在鮮肉月餅上,應該會有所作為。就這樣,人們印象裡賣蛋撻的莉蓮做起了中式傳統點心。冷鏈配送的「愛森」豬肉+莉蓮蛋撻的成熟工藝,一經推出在市面上就受到了不錯的反響。
去年12月1日,坐落於松江大學城文匯路上的「nata&bica」應運而生。相比傳統莉蓮門店,這家主打清新就餐環境、多品類澳門菜的平價西餐廳迅速捕獲了周邊大學生的味蕾,成為了該區域的「網紅」餐廳,每到飯點總會排起長隊。
擺脫現狀,進軍新零售行業
如果哪天你在地鐵站看到標有莉蓮LOGO的自助售賣機,那千萬不用奇怪,因為目前莉蓮已經開始進行測試,預計明年就將投入上海各大地鐵站進行售賣。
■園區工作人員正在購買商品
在位於九亭鎮的公司總部,記者看到了這臺帶有西點和飲料等產品的自助售賣機。相比傳統自助售賣機,這臺機器除了擁有微信、支付寶等付款形式,未來還將集成刷臉支付功能。
■貨物被穩妥地移到出貨口
顧客只需在機器上選取貨物,再刷二維碼進行支付,不到5秒時間,機器就會把顧客要的產品穩妥地送到出貨口,供顧客拿取。可別小看這臺機器,可是費了張嘉豪不少心血,「市面上大部分的自助售賣機都是把東西從上面扔下來,但我們賣的是西點,如果這麼一扔,西點可能就變形了,所以我們的機器是量身定製而成。」
說起為何要進軍新零售,張嘉豪舉了個例子:今年的特殊情況讓莉蓮不少門店遭受營業額大幅縮減的情況,最慘澹的2月份,生意只能達到往年同期的2~3成。而以往生意紅火的徐家匯地鐵站門店也因地鐵客流減少、地鐵上不能吃東西等客觀原因遭受損失。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打開線上通道,形成「門店+網際網路」的新零售模式。
「店小二」用心扶持園區內企業
在記者走訪中,張嘉豪不止一次提到公司所在的九亭鎮天青科創園區。在年初最困難時,正是九亭鎮政府和園區通過實施減稅降費、返稅等方面給予了企業很大的幫助,才讓企業緩了過來。此外,九亭鎮工會還通過採購莉蓮公司消費券形式作為員工福利,讓企業經營情況得以改善。
張嘉豪告訴記者,下一步,品牌將通過不斷孵化差異化產品來滿足消費者需求。
【來源:周到】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