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治療新冠,大眾眼中大多是瑞德西韋,羥氯喹,法匹拉韋,利託那韋等抑制病毒類藥物,但很多人重視了治標,卻忽視了治本。作為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的健康,在此次新冠治療中也被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和醫療研究機構所重視。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從第四版至試行第八版,均在治療措施中將腸道微生態調節劑列入方案,明確提出,新冠肺炎治療措施「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繼發細菌感染。」
文:本草團隊(bencaotoutiao)
| 全文約1700字,閱讀約需3分鐘 |
據日本醫療機構報導,保持腸道健康是日本此次新冠大流行死亡率低的原因之一。據悉,此次新冠病毒流行和 100 年前爆發的西班牙流感,日本人的死亡率相對較低,和日本人經常食用海藻、納豆、益生菌及乳酸發酵食品,保持腸道菌群平衡有關。於1963年在日本上市益生菌「酪酸梭菌腸球菌三聯活菌散(商品名:百賜益)是目前國內上市時間最早、全球範圍內安全應用史最長的微生態調節劑。作為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的佼佼者,它正是解決這場疾病不可多得的利器,在對抗新冠病毒,保持腸道健康,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01新冠肺炎屬「肺腸同病」
超過60%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現腹瀉、噁心和嘔吐等胃腸道症狀。新冠病毒不僅侵害呼吸道黏膜上皮,也會擾亂腸道菌群,促進腸道條件致病。李蘭娟院士的四抗二平衡新冠治療方案中明確指出微生態調節劑可有效緩解新冠肺炎對腸道侵害,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
大量研究還發現,腸道菌群能通過腸-肺軸參與調控肺部多種疾病,腸道菌群失調同時影響呼吸道和肺部的抗感染能力。數千年前,中醫的藏象學說已經提出肺與大腸相表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可謂髒(肺)、腑(腸)同病,這與現代醫學提出的「肺-腸軸」之說相符。
02日本醫療研究表明新冠重症化與菌群失調相關
根據診療方案臨床預警指標提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子升高。新冠病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體免疫系統過度激活導致的細胞因子風暴。據日本醫療機構報導,新冠病毒的重症、危重症患者多數為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疾患患者和 70 歲以上的老人。因為上述人群多見腸道菌群失調,腸道有益菌減少,致病菌增加,炎症反應被放大,使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炎症狀態,因此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且感染後更易危重症化甚至死亡。研究提示新冠肺炎的重症化及細胞因子風暴與人體腸道菌群失調密切相關。
03三聯菌通過免疫增強作用抗擊新冠
酪酸梭菌腸球菌三聯活菌製劑是全球上市的具有 50 多年安全應用史的益生菌製劑。它由酪酸梭菌、腸球菌(乳酸菌)、糖化菌三菌株組成,能夠安全、穩定地通過胃液、腸液、膽汁順利到達腸道增殖,依照不同的需氧條件,在小腸上部、小腸下部到大腸增殖,全方位保護腸道健康,協同作用糾正人體腸道菌群失調,調節免疫機能,降低炎症反應,通過免疫增強作用抗擊新冠。
圖1. 三菌胃液、腸液、膽汁耐受性
(SF是腸球菌T-110、CB是酪酸梭菌TO-A、BM是糖化菌TO-A)
其中,酪酸梭菌 TO-A篩選自產酪酸能力最強菌株,主要在大腸增殖,可產生酪酸、醋酸等短鏈脂肪酸,抑制有害菌發育, 改善腸道感染的症狀。酪酸梭菌及其產生的酪酸是誘導Treg 細胞(調節性T細胞)的主力軍,通過抑制 IL-6 和 IL-12 等炎症性細胞因子,緩解和預防「細胞因子風暴」。
圖 2. 酪酸梭菌腸球菌三聯活菌製劑中的酪酸梭菌在同一菌種的不同菌株產酸試驗中產酪酸量最高(圖中C.B. TO-A 是酪酸梭菌 TO-A)
百賜益所用腸球菌T-110(日本也稱其為乳酸菌)安全性經過實驗認證,不含質粒(plasmid),不會介導耐藥,未見致病因子。且自1963年取得生產許可至今,50多年一直確保安全,在過去的5年報告期內,推算累計使用700多萬人(日本290萬、中國489萬)無不良反應出現,無一例副作用報告。主要在小腸下部至大腸增殖,在腸道內可以大量產生乳酸。乳酸可以降低腸道 pH 值、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維持和調整腸道微生態平衡。通過誘導幹擾素、白細胞介素等細胞因子,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降低炎症反應。糖化菌 TO-A 主要在小腸上部增殖,可促進雙歧桿菌增殖。
酪酸梭菌腸球菌三聯活菌製劑的免疫調節機制是多元性的,包括糾正人體腸道菌群失調、保護黏膜完整性和誘導 Treg 細胞(調節性T細胞),從而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降低炎症反應。在預防和抗擊新冠病毒感染、抵禦細胞因子風暴等領域有望發揮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