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成功研製雷射制導子彈 可自動鎖定目標(圖)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美國成功研製雷射制導子彈 可自動鎖定目標(圖)

制導子彈外觀

  2月初,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桑迪亞國家實驗室對外宣布研製了一種類似飛鏢的雷射制導子彈。這種雷射制導子彈長4英寸(約合10.16釐米),適用於點50口徑(指彈殼直徑為0.5英寸,約合12.7毫米)槍族武器。研究人員稱,雷射制導子彈在飛行過程中能自動調整方向,像微型飛彈一樣擊中1英裡(約合1.6公裡)以外的目標。這種子彈可廣泛裝備軍隊,從而提高射擊的命中率,讓普通士兵也擁有狙擊手的神奇槍法。

  為命中率而生

  據介紹,在阿富汗戰場和伊拉克戰場上,由於受天氣、風速、光線及目標移動等因素影響,美軍士兵經常消耗大量子彈也無法命中目標。為了提高武器射程和射擊精度,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早在4年前就秘密啟動了一項名為EXACTO(Extreme Accuracy Tasked Ordnance)的項目,即一種射程可達5公裡的高精度武器項目。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桑迪亞國家實驗室負責研製的這款雷射制導子彈正是EXACTO項目的一部分,雖然目前還處於初級研製階段,但其最終目標是研發一種可以自動搜索和鎖定目標,並精確命中目標的子彈。

  「前長眼睛後長魚鰭」的獨特設計

  人們常說「子彈不長眼」,但這種說法在雷射制導子彈面前得改一改。與傳統意義上的子彈不同,雷射制導子彈突破了子彈從螺紋槍管發射後直線飛行的慣性軌跡,開闢了無動力曲線飛行的先例,直接顛覆了傳統射擊原理。

  雖然制導炸彈、制導飛彈早已不足為奇,但要研製出具備制導功能的子彈卻有一定難度。因為子彈的口徑、體積較小,要在其中安裝制導裝置和飛行控制裝置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隨著信息技術、雷射制導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逐一克服了這些難題。

  在雷射制導子彈的內部有一個獨特的微型控制系統,其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一是制導系統。在子彈前端有一個光學感應器,用以搜索、追蹤射向目標的雷射制導點,內部的傳感器能將目標不斷變化的信息適時傳給制導和指揮元件,後者通過一個8位的中央處理器計算出需要的飛行路徑,並指揮電磁傳動裝置。二是傳動系統,主要是一個驅動電機和一個類似「魚鰭」的微型彈尾,驅動電機可為傳動系統提供持續動力,微型彈尾可不斷旋轉,調整方向,控制子彈迂迴、曲折地擊中目標。因此,有人形象地把該型子彈稱作是「前長眼睛、後長魚鰭」並且「還有頭腦」的「聰明子彈」。

  「迷你版」的微型雷射飛彈

  相比瞄準射擊的老式武器,雷射制導子彈顯然把步兵單兵武器帶入了一個新時代。據稱,與普通子彈不同,這種雷射制導子彈並不靠凹槽或螺紋膛線來實現高速旋轉,以保持直線飛行。它採用的是一種獨特的滑膛設計,子彈發射後不必旋轉,其尾部微型的「魚鰭」在飛行過程中,能根據目標移動等信息調整方向,完成彈道偏離、自動導引和準確命中目標。研究人員稱,它每秒可自動調整導航路徑達30次,以保證能達到「百步穿楊」的效果。

  研究人員還通過計算機進行了空氣動力學模擬測試,發現普通子彈受到外界影響每前進1公裡至少偏離目標9.8米,而這種雷射制導子彈在同樣情況下只會偏離0.2米。因為它獨特的尾翼能適應空氣動力學變化,在一定限度上抵消風速和地球引力的作用,從而增大系統瞄準和直接射擊距離,提高作戰效能。

  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稱,戰場上的士兵在使用雷射制導子彈時,不需要依靠準星進行精確瞄準,只要鎖定目標,不論朝哪個方向射擊,子彈都將通過雷射導航自我修訂、調整飛行方向,更快速更準確地命中目標。這就大大削弱了素有「死神」之稱的狙擊手的作用,有人調侃地說,「狙擊手可以下崗了」;也有人說,「『三點一線』即將成為過去時」。制導子彈還有一個突出的功能:能夠打擊隱蔽在牆壁、戰壕、石頭或房屋內的敵人。

  這種雷射制導子彈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試想,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士兵們使用裝滿了雷射制導子彈的滑膛槍械,不必彈飛如雨,而能做到一槍幹掉一個。因此,有專家稱,雷射制導子彈的使用,標誌著步兵這個最古老的兵種也開始進入精確打擊時代。該實驗室的負責人稱,其潛在的大客戶包括軍隊、執法機構等。

【編輯:王金志】

相關焦點

  • 美國拐彎子彈內部曝光:雷射制導瞄哪打哪
    2012年2月初,洛·馬公司宣布,他們已研發出了一種形似飛鏢的雷射制導子彈。前端有一個光學傳感器,用於搜索、追蹤射向目標的雷射制導點,內部傳感器能將目標的數據實時傳送給制導和指揮元件,後者可以通過一個8位的中央處理器計算出理想的飛行彈道並控制電磁傳動裝置。圖為「精確制導子彈」剖面圖。
  • 美軍「寶石路」雷射制導炸彈,如何做到精確打擊?
    而與之相對的,德國在二戰時期就已經研製成功了著名的"弗裡茨-X",這是人類第一款制導炸彈。 這種炸彈又被譯為"鋪路"(Paveway),由美國德克薩斯儀器公司負責研製。
  • 美軍研製81毫米滑翔制導迫擊炮彈
    原來,他們表示,美軍研製的這種先進增程制導81毫米迫擊炮彈上「竟然」沒有安裝火箭發動機,而是通過滑翔來提高射程,這被認為能降低研製難度,節約成本。這是……傳說中的英國式幽默?據報導,美國海軍戰爭中心正在維吉尼亞研製一種「先進性能增程迫擊炮」(ACERM),最近他們成功將射程提高到了22.6千米,這比傳統迫擊炮射程增加了200%,一位ACERM項目官員9月27日在美國海軍維吉尼亞州匡蒂科陸戰隊基地舉行的「現代海軍陸戰隊展」上向記者表示。
  • 2000米外射擊的子彈居然自動追蹤目標,卻因造價昂貴難以批量生產
    子彈出膛瞬間有消息稱,美國曾經曝光了一組照片,在照片上我們看到智能子彈可以在在空中劃出詭異的軌跡,然後擊中目標。射手在兩公裡外的地方開的槍後,這種子彈的誤差居然只有20CM。狙擊手和觀察手那麼這種子彈的秘密在哪呢?根據研發這種智能子彈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介紹,這種子彈的尾翼後面安裝了一種自動制導的裝置。該種子彈在射出以後依靠雷射制導進行彈道修正,直至命中目標。
  • 可以實施點穴戰術,飛豹掛一雷射制導炸彈突襲海島目標,效果驚人
    我國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研發雷射制導炸彈,最近飛豹戰機掛載LS-500J雷射制導炸彈準備展開實彈訓練,它是一款從空中發射用於打擊地而目標的制飛彈藥,可以讓飛豹在現代戰爭中擁有靈活高效的打擊手段,成為毀傷目標的急先鋒。
  • 雷射雷達——從航天到平板都用它
    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為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研製的ALARMS機載水雷探測系統,具有自動、實時檢測功能和三維定位能力,定位解析度高,可以24小時工作,採用卵形掃描方式探測水下可疑目標。 美國卡曼航天公司研製成功的機載水下成像雷射雷達,最大特點是可對水下目標成像。
  • 子彈會拐彎!還真的被美國人發明出來了!
    主角的子彈射出後可以轉向、後退,還可以繞過障礙物精準地擊中其背後的目標,甚至能達到以己之身擋住其他子彈的射擊,猶如長了眼睛。但你造嗎?這些橋段在之前還尚屬「藝術效果」,而今藝術效果已成為現實!美國知名的軍火公司洛克希德對於能跟蹤人的超級子彈的研究已持續了很久,並在此前公布了自己的實驗成果——雷射子彈。
  • 智能子彈:人人都是神射手
    現在士兵們可以通過一種「智能子彈」更精確、更遠地擊中目標。該子彈利用微小的導翼控制子彈的方向,並通過雷射選擇目標。這種四英寸長的子彈內含制導晶片,微控制器可以精確控制導翼的方向,並精確擊中目標。它能夠在飛行過程中不斷調整飛行姿態,通過雷射的引導,它可以擊中一千六百米以外的目標:大大改變了步槍的有效射程。
  • 英媒:美「超級大炮」一炮擊毀70公裡外目標
    參考消息網12月28日報導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24日發表題為《美軍「超級大炮」發射一枚炮彈,直接命中43英裡外的目標》的報導稱,12月19日,美陸軍正在測試的一種「超級大炮」(代號XM-1299的58倍徑155毫米遠程自行火炮,本網注)成功發射了一枚「神劍」衛星制導炮彈,準確命中了43英裡
  • 飛行1800公裡擊中海上移動目標,不是中美俄
    從目前世界各國軍備能力來看,當下恐怕也只有中俄等少數國家,擁有使用彈道飛彈打擊海上移動目標的技術。而美國和俄羅斯等,還沒有大量裝備這種彈道飛彈,僅中國大量裝備這種飛彈。
  • 子彈會拐彎嗎?
    當手腕急速抖動時,可以產生橫向的分速度,根據「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原理,忽略重力和空氣阻力的影響,則子彈在水平方向上將偏離原來的前進方向一些;但由於子彈脫離槍膛後在水平方向上沒有受到力,因此子彈的軌跡應該是直線,因此子彈還是不會拐彎,如圖1所示。圖1 那為什麼足球、桌球能產生「香蕉球」的拐彎效果呢?
  • 與RPG-7同壽的反坦克武器,比PF98更輕便,美軍為它研製新彈藥
    上個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蘇聯研製了型40毫米火箭筒,其是在RPG-2火箭筒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主要改善了筒身結構,增加了主用和火箭增程發動機,並重新設計了戰鬥部。自此,風靡世界的遊擊戰"神器"在蘇聯誕生。事實上,除了意外,還有一款單兵反坦克武器也是在同一時期產生的,它就是被西方眾多國家引進、購買的"卡爾·古斯塔夫"84毫米無後坐力炮。
  • 神秘的「上帝之杖」,時速高達一萬公裡,「精確制導」無法實現
    八十年代時,蘇聯設計出「極地」號太空戰鬥空間站,打算採用反衛星雷射武器來對美國的「星球大戰」飛彈防禦計劃進行威脅。根據以往的報導,1987年某個空間站原型被發射升空,但是沒能進入軌道,又回到了地球上。同一時期,美國也產生了類似的想法,但是種種阻礙將這些計劃一一粉碎。
  • 現代魚雷的制導方式有哪些?未命中目標的魚雷如何自毀?
    早期魚雷智商低,也沒什麼制導系統。最早的甚至只有簡單定深器,連航向都無法控制,真正是「扛著竹竿進胡同——直來直去」。直到1894年,奧地利工程師奧布利基於陀螺儀原理研製出方向儀,魚雷才得以控制航向,減小偏差。二戰時,各國的直航魚雷發射前設定深度和航向,能否命中就聽天由命了。通常以多枚魚雷齊射,提高命中率。二戰之後,潛艇快速發展,魚雷技術也快速提高。
  • 用這把玩具槍射出的子彈會拐彎!
    主角的子彈射出後可以轉向、後退,還可以繞過障礙物精準地擊中其背後的目標,甚至能達到以己之身擋住其他子彈的射擊,猶如長了眼睛。但你造嗎?這些橋段在之前還尚屬「藝術效果」,而今藝術效果已成為現實!美國知名的軍火公司洛克希德對於能跟蹤人的超級子彈的研究已持續了很久,並在此前公布了自己的實驗成果——雷射子彈。
  • 神奇 子彈會拐彎會救人?讓人匪夷所思的軍用子彈(動圖)
    普通子彈主要用來殺傷有生目標,燃燒彈主要用來點燃某些易燃的物體,空包彈主要充當軍演和影視劇中槍用子彈的替代品……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看看那些關於子彈的事。  在眾多的子彈中,有些子彈令人驚訝,它們有的具有巨大的殺傷力,有的具有某種特異功能,這些子彈正展示著它們「瘋狂」的魅力。
  • 遲到的「蝰蛇」 俄空天軍大規模列裝R-77-1主動雷達制導中程空空飛彈
    R-77-1主動雷達制導中程空空飛彈據俄《消息報》報導,俄國防部已為俄空天軍批量訂購新型R-77-1主動雷達制導中程空空飛彈(北約稱AA-12B「蝰蛇」),合同金額高達650億盧布比肩美軍「阿姆拉姆」R-77-1空空飛彈「前身」R-77是一種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其研製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當時,蘇軍戰機裝備的中遠距空空飛彈普遍採用半主動雷達制導方式,即在飛彈發射後,機載雷達還需繼續照射敵機,為飛彈提供引導,實戰效果較差。為解決這一問題,蘇聯開始研製新一代中程空空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