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RPG-7同壽的反坦克武器,比PF98更輕便,美軍為它研製新彈藥

2021-01-18 潞安通判

提起RPG-7火箭筒的大名,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與AK-47突擊步槍、63式107毫米火箭炮一道,被稱為現代遊擊戰三大"神器"!上個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蘇聯研製了型40毫米火箭筒,其是在RPG-2火箭筒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主要改善了筒身結構,增加了主用和火箭增程發動機,並重新設計了戰鬥部。自此,風靡世界的遊擊戰"神器"在蘇聯誕生。事實上,除了意外,還有一款單兵反坦克武器也是在同一時期產生的,它就是被西方眾多國家引進、購買的"卡爾·古斯塔夫"84毫米無後坐力炮。

(早期型號的"卡爾·古斯塔夫" 84毫米無後坐力炮)

"卡爾·古斯塔夫" 84毫米無後坐力炮,是由博福斯動力公司研發的一款單兵多用途,其在美軍中被成為突擊隊反坦克武器系統(英語:Ranger Anti-tank Weapons System,簡稱:RAWS)。這款經典的武器於1946年被製造出來,迄今為止,已經衍生出了多種產品,其中"卡爾·古斯塔夫"M3型被廣泛用於各國軍隊,包括美軍在內都大量採購,並且對其的改進也一直在繼續。

(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雖然威力強大,但重量的確不輕)

與最初的"卡爾·古斯塔夫"M2型無後坐力炮相比,M3型最大的特點在於重量輕和多用途。其全重由M2-550型的18千克成功瘦身到9.5千克,該重量已經比國產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的重量要輕(PF98式的發射筒重10公斤),比較適合由單兵攜帶。同時,"卡爾·古斯塔夫"的84毫米系列彈藥也非常豐富,包括、多用途彈、等等。近期,美國雷神公司又為"卡爾·古斯塔夫"研發了增程型制飛彈藥,進一步增加了這款"老式裝備"的效能。

("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座力炮發射雷射制導炮彈畫面)

根據雷神公司的描述,新型彈藥採用半主動雷射制導,在試驗中總共發射了三枚炮彈,其中向固定目標發射兩枚,向移動目標發射一枚,所有炮彈均準確命中目標。瑞典薩博公司的相關人員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卡爾·古斯塔夫" 84毫米無後坐力炮下一步的升級,主要將體現在精確制導方面。未來,"卡爾·古斯塔夫"將可媲美最先進的可攜式反裝甲武器,其所使用的彈藥將具備制導能力,從而為使用者提供更高的打擊精度和更小的附帶傷害。

("RPG神教"不分種族、不限國籍,人人都愛RPG!)

作為世界上兩款經典的反裝甲武器,RPG-7系列和"卡爾·古斯塔夫"系列可以說各有各的特點。前者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單兵反裝甲武器,價格及其低廉,而且威力巨大。由於採用了超口徑彈藥,口徑僅為40毫米的RPG-7火箭筒,其彈藥的戰鬥部可達恐怖的105毫米,所使用的串聯破甲戰鬥部可打穿75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或者1500毫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工事。更重要的是,RPG-7系列在某些地區已經成為了持有者的"精神支柱","RPG神教"一詞因此走紅網絡。

("卡爾·古斯塔夫"擁有膛線,精度相對有保障)

(RPG-7在命中精度上多少需要依靠些信仰……)

相較RPG-7系列,"卡爾·古斯塔夫"系列在射程和精度方面則更具有優勢。在保證精度的情況下,RPG-7火箭筒對目標的攻擊距離不會超過200米,一旦超過這個距離,火箭彈受風偏影響過於嚴重,命中概率很難保證。而"卡爾·古斯塔夫"由於彈膛內有螺旋膛線,可以形成彈丸發射自旋,精度要更好一些。在射程方面,前文所述的採用半主動雷射制導的新型彈藥,已經可以攻擊2公裡外的目標,這和一些可攜式單兵飛彈的射程相差無幾。而這個射程是RPG-7系列難以達到的,即使勉強達到,射擊精度也無法保證。

(有圖有真相:尾焰有多大,大家自己看)

雖然RPG-7系列和"卡爾·古斯塔夫"系列有著諸多不同之處,但這兩款武器卻有一個相同的弊病,那就是尾焰較大,無法在封閉空間內使用。針對這一問題,薩博公司提出要為"卡爾·古斯塔夫"設計密閉空間彈藥,他們希望在未來的升級方案中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從而使得射手和副炮手能夠更加安全地使用該型無後坐力炮。

作為一款與RPG-7同時期誕生的武器,"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能夠一直在西方國家軍隊中佔據重要位置,本身就能證明該武器設計的成功。隨著"卡爾·古斯塔夫"的性能不斷改進以及彈藥的不斷更新,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都將是西方單兵反裝甲武器的主要選擇之一。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專造「自殺式」反坦克武器
    謝爾曼馱著一輛繳獲的日軍輕戰車,這恐怕是對「豆」坦克的最大羞辱吧而日本由於長期不重視反坦克作戰,武器庫中的反坦克武器可謂寥寥無幾,導致戰爭後期不得已緊急搞出一些五花八門的「自殺式」反坦克武器從此,反坦克武器再也不必依賴初速來穿甲了,也給在反坦克武器方面近乎一片空白的日本帶來了福音。
  • 二戰日本專造「自殺式」反坦克武器|輕武專欄
    ,武器庫中的反坦克武器可謂寥寥無幾,導致戰爭後期不得已緊急搞出一些五花八門的「自殺式」反坦克武器。從此,反坦克武器再也不必依賴初速來穿甲了,也給在反坦克武器方面近乎一片空白的日本帶來了福音。▲巴祖卡是單兵武器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德軍基於巴祖卡研製出了RPzB 43型反坦克火箭筒,這種火箭筒和其改進型RPzB 54性能優良、威力巨大,破甲能力達200毫米,東打T-34
  • PF98式120mm反坦克火箭
    PF98式120mm反坦克火箭是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步兵反坦克武器,用於攻擊坦克、裝甲車輛、自行火炮,殲滅和壓制暴露的有生力量及火器,摧毀敵野戰堅硬工事及火力點等。該武器於1999年12月20日出現在駐澳部隊輕武器裝備中,並於2000年8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駐港部隊武器展示會上展示。PF98的發射系統由發射筒和發射架組成,分為連用型和營用型兩種,發射筒壽命大於200發。
  • 日軍90式75毫米野炮,是如何成為二戰日軍的主力反坦克裝備的?
    90式75毫米野炮是二戰日軍使用較多的武器裝備,它原本是為步兵提供炮火打擊的輕便野炮,本身設計也沒有過人之處,但是在戰爭中卻逐步成為日軍反坦克的主力裝備,與它的設計初衷背道而馳,這又是怎麼回事呢?90式75毫米野炮一戰後日本從法國購買了少量的施耐德Mle1927型85毫米野炮,準備以它為基礎開發出新的75毫米野炮,也就是後來的90式75毫米野炮,替換老舊過時的38式;事實上兩者沒能實現替換,反倒是在二戰中共同存在。1930年完成了火炮設計,1932年進入軍中服役。
  • 反坦克家族中的神器,RPG7火箭筒有多傳奇?曾一發打下美軍支奴幹
    儘管已經問世六十餘年,但其仍是很多國家士兵眼中最得心應手的單兵武器,也仍是現代戰場上不可忽視的作戰神器。二戰之後,坦克的發展已經進入跨步階段,當時的前蘇聯更是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鋼鐵洪流」。在此種情況下,人們意識到發展一款針對坦克的反坦克武器是相當重要的,在二戰德國鐵拳無後坐力炮的基礎上,蘇聯軍工將RPG7研發成功。
  • 美軍研製81毫米滑翔制導迫擊炮彈
    美軍先進武器研製項目一向以「能用的先進技術都用上」而著稱,然而9月29日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卻用標題:「美國海軍在81毫米先進迫擊炮概念中展示權衡的藝術」(USN shows the art of the possible with its concept for an advanced 81mm
  • 德國的「鐵拳」火箭筒,世界上最早的反坦克武器之一
    德國的「鐵拳」火箭筒,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坦克武器之一,1943年初,在突尼西亞作戰的德軍,繳獲了美軍的部分巴祖卡,德國人敏銳地認識到它的價值,緊急送回德國,並仿製了一款被稱為「坦克殺手」的火箭筒,但使用效果不佳,來自德軍一線部隊的聲音認為他們還需要一種更加簡單有效的,單兵可以使用的一次性反坦克武器
  • 二戰日軍的變態的反坦克武器四式反戰車刺雷
    到20毫米左右的反坦克步槍,主要針對二戰時初期的輕型裝甲,反坦克步槍的出現起初是非常有用的,在裝備穿甲燃燒彈的情況下,有10支反彈克步槍對同個目標進行打擊,就算德軍出期型的四號坦克都無法抵擋得住,會被反坦克步槍一瞬間打成篩子,坦克即使主要零部件損傷不大,但內部的乘員早已經全部陣亡了,二戰初期的反坦克步槍一般穿甲能力都在0到30毫米左右。
  • 同為步兵支援神器,日軍擲彈筒與美軍六零炮相遇,誰更狠?
    擲彈筒沒有安裝光學瞄準具,其射向射角全由射手憑經驗目測決定,對於射手的技術要求很高,在日軍中只有經驗豐富的老兵才能有效使用擲彈筒,熟練的射手可以在一分鐘內打出25發彈藥。擲彈筒是步兵小隊(排)的支援武器,每個小隊編有一個擲彈筒分隊,轄3具擲彈筒,每具擲彈筒由3人操縱,包括射手、裝彈手和彈藥手,每人攜彈藥8~18發。
  • 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經典武器
    同時,為適應人民軍隊正規化和武器制式化建設的需要,我國除從蘇聯獲得武器援助外,還爭取在武器生產製造方面獲得技術援助。戰爭後期,一批國產武器(以仿製為主)開始裝備志願軍。總的看,志願軍的武器裝備水平與美軍相差很大。但正如毛主席所說:「美國人鋼多氣少,我們鋼少氣多。」正是憑著這股「氣」,武器質量數量都不佔優的志願軍愣是打得裝備優良的侵略者沒了脾氣!
  • 美陸海空三軍爭相研製同一種武器……
    本文轉自【央視軍事】;擁有「先鋒」「匕首」和「鋯石」在高超聲速武器研發領域俄羅斯走在前列備受關注為了追趕俄羅斯美國陸、海、空各軍種正加大投入、抓緊研製加大投入 追趕俄羅斯 美軍加緊研製高超聲速武器五角大樓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國防部2020財年在高超聲速領域申請的科研預算總額為22.2億美元,相比2019財年申請的11.45億美元翻了近一倍。美國陸、海、空各軍種至少有一個型號的高超聲速武器處於研發狀態。 其中,美國空軍現擁有兩種高超聲速武器項目,分別是「空射快速反應武器」,也就是AGM-183A高超音速飛彈,以及「高超聲速吸氣式武器概念」。
  • 射程比很多飛彈的都遠,美軍超級武器太科幻,一炮可將一座城炸毀
    但沒有任何更具體信息,包括這種新火炮的口徑、身管長度、總重或使用的彈藥類型等。如果說傳統的彈藥絕無可能讓這種火炮達到1600公裡的射程,那麼它非常有可能使用火箭發動機或高速衝壓推進的彈藥。在海報上展示的炮彈結構底部的綠色區域就和這種增程推進系統有關。 新炮的細節仍相對模糊 海報展示的圖片還包括這種新型火炮的拖車,是M1070奧什科什8X8重型拖車系統。
  • 可以反坦克的迫擊炮,一戰德國7.58釐米迫擊炮,還是拉繩射擊
    7.58釐米迫擊炮是一種結構比較原始的迫擊炮,在當時德軍的迫擊炮體系中算是小口徑,主要一開始是專門的作戰部隊使用,後來計劃用來直接部署到營、連級單位作戰,用於直接火力支援,無論是作戰性能還是戰術都和後世的迫擊炮非常的相似。該炮由萊茵金屬公司在1909年開始研製,它採用7.58釐米口徑,在較短的炮管兩側有液壓缸,內置彈簧,以便於吸收射擊時的後坐力,以及將炮管復位。
  • 為什麼RPG-7火箭筒被稱為火箭筒中「AK-47」?看完你就明白
    即使大家沒有接觸過,但是這款武器在電影中的出鏡率也是非常的。RPG火箭筒全名為「可攜式反坦克發射器」,稱它為RPG是因為它取自它俄文的縮寫字母的英文直譯。不過值得一提的是,RPG和AK-47一樣,被稱為20世紀的「兵器之王」。並且RPG還被稱為火箭筒中「AK-47」。
  • 單兵自衛武器彈藥爭鋒,三款手槍彈優選,五種步槍彈穿甲更優
    文件開發單兵自衛武器P90的過程將新彈藥的研製置於優先地位。FN公司認為9mmPara手槍彈的改進已到極限,無法達到設計目標,因此決定開發全新的槍彈,新彈被命名為SS90。SS90彈的開發是利用了FN公司研製的SS109北約制式彈的成果。SS90彈採用小口徑細長彈頭和瓶頸形彈殼,口徑為5.7×28mm(實測為5.56mm),射擊時後坐力低、彈頭初速850m/s,射程和穿透力都比手槍彈大。
  • 淺析:美軍再次宣布列裝新型彈藥 全面解讀6mm ARC 性能如何?
    Hornady公司研製的6mm ARC已被美國軍方採用,作為7.62×51mm彈藥的替代品。當然,這並非全部美軍部隊,而是一個保密作戰單位。ARC為「先進步槍彈藥(Advanced Rifle Cartridge)」的縮寫,因此可以看出這款彈藥是針對以往彈藥的不足而專門研製的。
  • 寫在《金剛川》之前:重新認識抗美援朝 志願軍武器並不差
    而且志願軍部隊中衝鋒鎗的裝備數量遠遠超過我們的認知,當時志願軍的衝鋒鎗配屬基本也達到每個班1~2支,早期使用美制M1湯姆遜和M3"黃油槍"兩種衝鋒鎗,後期則統一換裝了蘇式波波沙-41和波波沙-43兩種,特別是使用30發弧形彈夾的波波沙-43型衝鋒鎗,因為重量輕,攜帶輕便,反而比安裝75發彈鼓的波波沙-41更受歡迎。
  • 為何美軍的「標槍」飛彈如此強大?
    FGM-148「標槍」(英文名稱為Javelin),是美國雷神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一款單兵反坦克飛彈,最早於1996年正式服役,將美國陸軍軍中性能愈發落後的FGM-77「龍」式反坦克飛彈所替換,並從2001年起成為美軍的主流之選。
  • 國產新空地飛彈世界領先,大規模量產全面取代老式彈藥
    8月3日,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在其報導中稱,近來中國直-10發射了一種「可疑」的新型空地飛彈,這說明中國陸軍航空兵已經裝備或正在測試它。報導中的圖片是央視新聞播放的視頻截圖,中國官方媒體《中國航空報》7月14日曾報導,中國武裝直升機已於6月22日對新型飛彈試射成功。據了解,新型飛彈抗幹擾能力強,射程遠,具有防區外打擊和複合制導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