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反坦克的迫擊炮,一戰德國7.58釐米迫擊炮,還是拉繩射擊

2021-01-18 丹書戰史

在20世紀初爆發的日俄戰爭被認為是一戰的彩排,它對一戰的很多戰術、武器都起到了借鑑意義,德國在日俄戰爭到一戰之間仔細地研究了未來作戰模式,認為迫擊炮是塹壕戰、攻城戰的有力武器,於是要求各軍火公司展開研究,當然了,那個時候還不叫迫擊炮,應該叫擲雷炮之類的名字。

7.58釐米迫擊炮是一種結構比較原始的迫擊炮,在當時德軍的迫擊炮體系中算是小口徑,主要一開始是專門的作戰部隊使用,後來計劃用來直接部署到營、連級單位作戰,用於直接火力支援,無論是作戰性能還是戰術都和後世的迫擊炮非常的相似。

該炮由萊茵金屬公司在1909年開始研製,它採用7.58釐米口徑,在較短的炮管兩側有液壓缸,內置彈簧,以便於吸收射擊時的後坐力,以及將炮管復位。火炮採用炮口裝填的模式,炮管內壁有膛線。擊發方式並非後世迫擊炮常見的彈藥撞擊底火的方式,而是採用拉繩的方式。

迫擊炮早期只有俯仰調節結構,火炮安裝在一座矩形的底座上,炮管方向角度調整隻有7°,較大方向的調整需要通過移動整個底座方向,使用起來不太便利,不過它能被6名士兵輕鬆的抬著走,也可以裝在輪架上用馬匹拖曳行軍。

在1916年,德國對該款迫擊炮進行了改進,火炮炮管增加到410毫米,適當提升了射程,最重大的改進就是增設了一個圓形的旋轉炮座,火炮可以直接就地調整射擊方向,操作更加的靈活。另外火炮還增設了一個野戰炮一樣的駐鋤,可以不用卸下輪式炮架作戰,方便快速轉移。

因為火炮拉發射擊的特點,該炮其實也具備平射的能力,射擊角度為0°~27°,只是有效射程比較短,射速較慢,德軍用它來攻擊敵方坦克,雖然它沒有穿甲彈,但是只要命中了,彈藥巨大的爆炸還是會對坦克造成一定的損傷,例如造成坦克停車、鉚釘崩飛等等。

在慘烈的索姆河會戰中,這種小口徑迫擊炮顯示出了它的作戰價值,為德軍步兵提供了眾多的近距離炮火支援,此後其使用規模進一步擴大。

作為早期的支援火炮,7.58釐米迫擊炮具有其進步性,身上已經有了現代迫擊炮的許多特點,但是它仍然受制於當時的技術條件,火炮本身比較笨重,射程和威力也無法與後世相比,一戰後就迅速沒落。

7.58釐米迫擊炮重約147千克,早期採用23.5釐米長的炮管,火炮正常射擊角度為45°~78°,短炮管型號炮口初速度為90米每秒,射程在300~1300米之間,射速在每分鐘6發左右。

後期改進型號炮管長41釐米,裝在輪架上重258千克,同樣發射4.5千克重的彈藥,炮管在27°射擊時,有效射擊距離可達1200米,已經具有早期步兵炮的一些特性了,反坦克作戰也更加從容。

相關焦點

  • 有何因素會影響迫擊炮射擊精度?
    問 網友提問: 有何因素會影響迫擊炮射擊精度? 專家解答: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迫擊炮的射擊原理、結構以及射表的製作。迫擊炮是通過火藥在有限的空間內爆炸產生大量的空氣來推動彈丸向目標飛行的。它的結構主要有三個部分:座鈑、炮架和身管。
  • 迫擊炮:抗戰中屢創傳奇
    一戰爆發後,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展開了長時期的陣地拉鋸戰,雙方皆挖掘了大量戰壕,這一背景下催生了迫擊炮這種新式武器的誕生。1915年,英國發明家溫弗雷德·斯託克斯爵士發明了「斯託克斯式」戰壕迫擊炮,相比笨重的臼炮而言,戰壕迫擊炮有重量輕、可拆解、便攜帶等優勢。可以說,「斯託克斯式」的問世,也被認為是迫擊炮這一新式武器的開端。 2.
  • 迫擊炮
    迫擊炮能射擊遮蔽物後方的目標。自問世以來就一直是支援和伴隨步兵作戰的一種有效的壓制兵器,是步兵極為重要的常規兵器。如今,走過百年的迫擊炮更像一個頑固的"老人",冷眼看待各種高新技術兵器爭奇鬥豔,而自己卻靜靜地佔據著陸軍裝備的一席之地。迫擊炮是對遮蔽目標實施曲射的一種火炮,多作為步兵營以下分隊的壓制武器。
  • 迫各國迫擊炮的最遠射程是多少?法國人的迫擊炮很有發言權
    有效殲滅遮蔽物後的不太顯眼的敵方目標,對距離很近的敵人也能造成很大傷害,換用其它的特種炮彈的話還可以發揮不一樣的作用,可以說是被所有士兵信賴著的一種武器。迫擊炮炮身短於其它的火炮,又不重又較小,帶起來很便利,小體格讓它藏起來也不容易被發現。一人使用也是沒問題的,設置好,觀察目標,準確射出炮彈。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一根炮管也能成功射擊炮彈。現代迫擊炮的型號很多,各不相同,各有優勢可言。
  • 二戰中日軍研製和裝備的迫擊炮
    口徑為70毫米,炮彈由炮口裝填,火繩拉發,射速20發/分,最大射程1550米。該炮設計比較老式,採用整體式底板和支架設計,方向射角有限。全重65千克,也比較笨重。因此最終決定以九四式輕迫擊炮作為毒氣戰標準裝備。日軍遂進一步開發了較為輕量化的120毫米迫擊炮。7、九六式重迫擊炮
  • 抗戰中,日軍使用的擲彈筒是否可以算迫擊炮的一種
    現代意義上的迫擊炮最早出現在日俄戰爭時期。旅順戰役期間,日軍挖掘戰壕迫近俄軍陣地再發起進攻。因為普通的大炮和機槍無法威脅到戰壕內的日軍,俄軍就用海軍臼炮大仰角發射長型超口徑迫擊炮彈,以打擊躲在戰壕裡的日軍,效果極好。這就是現代迫擊炮的雛形。
  • 迫擊炮改裝平射炮
    好了,進入正題: 迫擊炮是一種炮身短、射角大,彈道弧線高,以座鈑承受後坐力,大多採用炮口裝填(中小口徑採用炮口裝填,大口徑採用尾端裝填)、發射帶尾翼彈的曲射滑膛火炮。初速較低、彈道彎曲,以曲射為主的火炮,炮身短,射程較近,輕便靈活。迫擊炮能射擊遮蔽物後方的目標。
  • 各國迫擊炮的最遠射程是多少?
    雖然火器的發明成為了殘酷戰爭中最直接的幫兇,不過火器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還是不可忽視的,使得人類文明的進步加快了速度。接下來了解一下世界上第一門迫擊炮炮彈,其重量為11.5kg, 射程範圍是50~400m,其射擊角度只能在45 °到65°之間。一戰時期因為塹壕陣地戰的使用比較頻繁,可近距離攻擊敵方的武器成為很多國家想要急切達到的目標。在沙俄與日本作戰期間,俄軍位於旅順口要塞,日本挖掘的壕溝已十分接近俄軍陣地,俄軍如果使用炮火攻擊就會對自己的軍隊產生損害。
  • 遊擊隊的剋星2S9秋牡丹120毫米自行迫擊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71期
    這種迫擊炮有著122毫米榴彈炮的威力,炮彈殺傷半徑高達35米,重量卻只有十分之一而已。 遺憾的是,即便是280公斤的重量,也難以由步兵攜帶120毫米迫擊炮,還是需要牽引。 那麼,2S9「秋牡丹」120毫米自行迫擊炮的出現是順理成章的。
  • 為什麼迫擊炮還沒有被淘汰?盤點美法中的迫擊炮,中國的實力如何
    迫擊炮這個武器裝備的歷史還是非常的悠久的,迫擊炮雖然造型簡單結構也比較的單一,但是從他誕生到現在大大小小的戰役卻也從來沒有缺少過他。就比如在最強的美軍在中東地區作亂的時候,又或者是當初的蘇聯出兵阿富汗的時候,還有在中東地區他們自己在沙漠中相互之間開炮的時候,都能夠出現迫擊炮這個武器裝備。那麼為什麼現在的軍備發展已經如此發達了,其他的武器裝備淘汰了一代又一代,或者是一直在更新升級,為什麼我們還是一直都會在戰場上看到迫擊炮呢?
  • 「山地殺手」RT61迫擊炮,巴鐵的打擊尖兵,中國巴迷也挺喜愛
    印度國防部發言人稱,巴基斯坦方面使用迫擊炮、小型射擊武器,在克裡什那⋅伽提區域開火。小型射擊武器,必定就是輕武器,這種武器沒有任何意思,不值得進行任何分析,因此我堅決不分析。但是,迫擊炮就不一樣了,這種兵器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出盡了風頭,橫店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那麼,巴基斯坦有哪種好的迫擊炮呢?據不完全統計,巴基斯坦裝備有2350門迫擊炮。
  • 解放軍"欺負"人:開自動迫擊炮去俄踢館
    2016年的「炮兵作戰大師」將在哈薩克斯坦舉行,比賽項目包括車載120毫米迫擊炮實彈射擊,車載機槍打靶、反坦克火箭筒和9K114「突擊者」車載反坦克飛彈的實彈射擊。按照俄方設定的規則,要求使用陸軍現役營屬「車載」迫擊炮,在總長5公裡賽道上,每個炮兵班攜帶5發迫擊炮彈進入出發陣地,首發命中以後,進行下一輪越野機動,如不命中,則要繼續射擊直至命中,每脫靶1發就要罰跑一圈500米,並依次累加。最後機動至反坦克陣地,用兩枚火箭彈對300米目標射擊,首發不中罰時30秒,兩發均不中則罰時60秒。這種比賽即考驗炮兵班的戰術素質,更考驗火炮的戰術性能。
  • 直擊美軍陸戰隊81迫擊炮實彈射擊 打炮架勢擺的很足
    這是「護身軍刀 2017」軍演中,美軍陸戰隊發射M252式81毫米迫擊炮場景,班組乘員的架勢擺的很足,尤其是一個大兵在發射時就一直撅著屁股趴在迫擊炮腳架前的姿勢。這是發射前,一個大兵在進行瞄準觀察,這個時候,迫擊炮腳架前的大兵腰是直起來的,因為他才是炮班中真正的瞄準手。
  • 小炮不凡:RT-61型迫擊炮
    與傳統迫擊炮相比,RT-61有許多創新和改變。它的炮管長2.08米,為提高火炮射擊精度,炮管內部一改傳統的滑膛結構,內膛刻劃出40條纏度為10度30分的右旋等齊膛線,目的是使彈丸通過自旋提高飛行穩定度,提升射擊精度。炮管外部為螺紋結構,既可用於調整搖架與炮身的相對位置,從而賦予火炮射擊所需的射角,又增加了炮管外表的散熱面積,有利於降低炮管溫度。
  • 世界上射程最遠的迫擊炮是哪一型號的?射程有多遠?
    這門迫擊炮的使用程序並不複雜,上手快,僅兩名士兵就能把它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炮口半徑為30毫米,足足一米長的炮管,這使得它的最高有效射擊距離達到了3490米,最近為70米,由於m224式60mm迫擊炮在威力和準確度兩方面也極具優勢,所以美國軍隊便大量裝備了m224式60mm迫擊炮,並使它成為每個步兵連的標配,即使到了今天它也還是美軍的重要武器,而它也滿足了美軍的戰爭需求,為美國爭奪戰爭主動權貢獻了重要力量
  • 美軍教你玩迫擊炮,美步兵連60mm迫擊炮小組作戰教程
    ,交戰中雙方通常會重點反擊對方的迫擊炮,消除對方火力優勢。所以選擇發射位置考慮哪裡不易易被敵人發現,迫擊炮支援程序是偵察兵報告目標地點,迫擊炮根據連部命令實施火力支援。迫擊炮瞄準速度終究無法與直瞄火力抗衡,因此一但被圍,就東南西北各打一輪,根據情況判定哪個方向敵火力最大,把該方向設定射擊諸元和射角。就可以在短時間內鎖定敵人,大幅提高攻擊效率。
  • 擊斃阿部規秀的「功臣迫擊炮」的出身之謎
    從該炮的型號看,屬於一戰之後斯託克斯樣式,它在中國的生產時間大約在1923年後至1930年前後。由於該炮生產的質量和工藝非常好,可以判定應出自於實力雄厚的大型兵工廠。 60毫米至100毫米口徑為中口徑迫擊炮。
  • 迫擊炮大揭秘,基層士兵最值得信賴的夥伴,永遠都無法被取代
    「雷擊炮」,但是由於這款火炮畢竟是一款應急產物,很多方面並不是很成熟,所以並沒有得到普及,但是到了一戰,塹壕戰的出現徹底成就了迫擊炮,隨著座鈑、雙腳架、緩衝器的相繼出現,迫擊炮的各種性能才得到了極大地發展,於是現代意義上能夠拆解可攜式攜帶的迫擊炮才真正得以出現,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迫擊炮的組成部分。
  • 各個國家迫擊炮的最遠射程是多少?中國的數據讓人驚喜
    打擊較小的目標,對距離很近的敵人也能造成很大傷害,還可以配備各種不同用途的特殊炮彈,出奇制勝,可以說是被所有士兵信賴著的一種武器。迫擊炮炮身短於其它的火炮,所以迫擊炮也不重,佔地也不大,不影響攜帶者的正常活動,易於使用,掩藏後不易被識破。僅靠一個炮手就能在很短的時間裡完成整個流程,準備工作完成,確認敵方目標,準確射出炮彈。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一根炮管也能成功射擊炮彈。
  • 二戰兵器全集,現代迫擊炮發端,出色的法國 81毫米勃蘭特迫擊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斯託克斯」迫擊炮奠定了現代迫擊炮結構與外觀的基本形式,但總的來說這是一型粗糙的武器,也就是一根管子用簡單的框架支撐著,末端墊了一塊座板用來吸收後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