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斃阿部規秀的「功臣迫擊炮」的出身之謎

2020-12-28 騰訊網

圖片製作:歐冠豪

「功臣炮」的身世

——探秘擊斃阿部規秀的迫擊炮

在軍事博物館眾多館藏重器中,一門並不高大威猛的迫擊炮,獨佔一方醒目的展櫃。有人說,它是八路軍首個兵工廠出品,「根正苗紅」,也有人說,它是從日軍手中繳獲的戰利品;有人說,它是中國最常見的82毫米口徑,也有人說它是稀有的75毫米口徑;有人將它稱為與駁殼槍、地雷齊名的遊擊抗日「三大神器」,也有人說它堪稱專瞄日寇將領的「斬首利器」……

這件國寶級文物為何引發了人們諸多猜想?今天,我們就為您揭秘這門因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而青史流芳的「功臣迫擊炮」。

出身之謎

「國寶」是不是「紅一代」?

那是1939年深秋的一個午後,晉察冀根據地淶源縣黃土嶺,日軍進入八路軍的伏擊圈。八路軍發現,離小山頭100米左右的獨立小院是敵人的指揮所。當即迅速調炮兵連上山,4發迫擊炮的炮彈在日軍指揮所和觀察哨兩處目標點爆炸。不久日本《朝日新聞》以「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的通欄標題,連續3天刊登悼念文章,特派員詳報中說:「……敵人一發炮彈突然飛至身旁爆炸,阿部中將右腹部及雙腿數處負傷……」

阿部規秀是中國抗戰史上第一個被擊斃的日軍中將級別高級將領,擊斃他的迫擊炮自然成了我軍的功臣兵器,晉身「國寶級」文物。

如果對軍事博物館中這門中國產75毫米口徑迫擊炮進行一番嚴格的「政審」,你也許會失望。因為炮身上只有炮號,沒有其他任何銘文。具體是哪個兵工廠什麼時候生產的,至今還沒有相關圖片資料的力證。因此,關於這門傳奇「國寶老炮」的身世,便有了諸多猜想。

從該炮的型號看,屬於一戰之後斯託克斯樣式,它在中國的生產時間大約在1923年後至1930年前後。由於該炮生產的質量和工藝非常好,可以判定應出自於實力雄厚的大型兵工廠。

60毫米至100毫米口徑為中口徑迫擊炮。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史上,20式82毫米迫擊炮在中國軍隊中使用歷史悠久也最為常見,直到現在82毫米迫擊炮也是我軍的一種制式裝備。因此,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擊斃阿部規秀的迫擊炮也是82毫米口徑。但經過軍事博物館文物研究人員多次測量,確定館藏的這門迫擊炮是並不常見的75毫米口徑。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生產75毫米迫擊炮的廠家主要是漢陽兵工廠和太原兵工廠。漢陽兵工廠1923年就已經成功製成75毫米迫擊炮,但沒有相關的圖片資料可考。

擊斃阿部規秀的迫擊炮炮管長度達到135釐米,約是口徑的18倍,這在迫擊炮中屬於非常大的倍數了,應該是為了打得更高或更遠。在1950年印製的華北軍區《彈藥識別》一書中有「晉75迫擊炮對空榴彈,別名高射迫擊炮彈」的記錄。目前這門迫擊炮的身管與口徑倍數比與晉造對空迫擊炮彈的資料也是相吻合的。

從該炮的使用地域看,是晉察冀根據地。從當初國共合作抗日看,山西的閻錫山支援過我軍部分過時的老舊武器。

我軍也繳獲許多日偽軍的一些武器。因為這門炮做工精細,而且炮身的方向機上用皮裹著。在武器上裹皮是日軍武器的一大特點,因而有人認為該炮是從侵華日軍繳獲的。但在權威資料佐山二郎所著《迫擊炮》一書,對各種炮都介紹得非常詳細,卻唯獨沒有這種75毫米炮。

那為什麼會有人熱心地為它貼上黃崖洞兵工廠出品的標籤呢?位於山西省深山中的黃崖洞兵工廠是八路軍在血與火的拼殺中發展起來的第一家「紅色兵工廠」,也是當時唯一一家小型火炮生產工廠。不過,該廠是1939年年底才建成開工,到八路軍正規部隊配裝自己生產的「紅色迫擊炮」已經是1941年。

將擊斃阿部規秀的迫擊炮劃入我軍自製的「紅一代」兵器,只不過是人們主觀加載在這件「國寶」身上的一種願想。

綜合上述因素,我們推定,該炮由山西太原兵工廠生產的可能性最大。

歷史探秘

古老炮種如何華麗變身?

迫擊炮的炮彈由炮口裝填,依靠炮彈自身的重力下滑,以一定的速度撞擊炮膛底部撞針而使底火發火,點燃發射藥將迫擊炮彈推出炮口,且大都用於近距離火力支援,即「迫近炮擊」,由此得名「迫擊」。

迫擊炮是一種曲射武器,彈道彎曲,構造簡單、易分解、輕便靈活、射速高、造價低,是火炮家族中體型最小卻最能折騰的小兄弟,樣式也幾經變身。根據用途、裝填方式、彈道等,又被劃分到戰壕炮、步兵炮、前裝炮、曲射炮等範圍。

最早有歷史記錄的迫擊炮雛形是阿拉伯人1342年使用的「摩得發」。但是「摩得發」投擲彈丸很近,威力有限。為了產生更大的殺傷,15世紀出現了臼炮。不過,臼炮往往口徑很大,極其笨重,難以運轉,在接下來的近4個世紀內緩慢發展。

20世紀初,法國1897式75毫米速射加農炮的出現,使火炮界一片興奮。很多人預言,速射加農炮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其他炮種可以退出歷史舞臺了。然而,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卻將這個預言打得稀巴爛。

在旅順口戰鬥中,日本挖築塹壕逼近到距俄軍陣地只有幾十米的地方,俄軍難以用一般火炮和機槍殺傷日軍。俄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維奇便試著將一種老式的47毫米海軍臼炮改裝在帶有輪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發射一種長尾形炮彈,把隱藏在塹壕裡的日軍打得落花流水,這便是真正意義上最早的迫擊炮。

法國1915年開始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迫擊炮,平均100米正面上配置一門迫擊炮,後來的戰鬥中發展成每30米左右一門,但這些炮移動和變換方向都很費事。同年,英國發明家「迫擊炮之父」溫弗雷德·斯託克斯研發出76.2毫米迫擊炮,由此現代意義上的可分解、便攜帶的迫擊炮方告問世。後來,法國在斯託克斯的幫助下,生產出了布朗德81毫米迫擊炮,已基本具備現代迫擊炮的特點。

隨後各國紛紛仿製,美國81毫米M1、中國82毫米20式迫擊炮都是布朗德炮的仿製品。擊斃阿部規秀的迫擊炮就屬於斯託克斯式戰壕迫擊炮樣式,但是在1930年之後使用的炮彈可能發生了變化。

二戰時,迫擊炮已是步兵的基本裝備,分為輕、中、重型,分別從班裝備到師(旅)級。前蘇聯是世界上裝備迫擊炮最多的國家,共裝備了34.8萬門。

將這種操作簡便又變幻莫測的火炮使得出神入化的,當屬我軍。號稱「抗日第一利器」的迫擊炮幾乎參與了中國抗日戰爭以來所有戰役戰鬥,立下了汗馬功勞。無論是在山路崎嶇的南方丘陵,還是在連綿起伏的太行山脈,作為一種輕便靈活,不需要專門構築射擊陣地,單兵能搬運的輕型火炮,迫擊炮發揮出了極大的作用。在技術落後的舊中國,製造簡便的迫擊炮是能夠最快生產並且很快提高部隊戰鬥力的利器,也是抗戰中少數不必仰賴美英盟軍支援的武器。

迫擊炮作為步兵近距離火力支援的有效武器,在現代戰爭中仍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武器,繁衍出自行迫擊炮、加農迫擊炮、多管齊射迫擊炮、無聲迫擊炮等眾多「後輩」,各種自動、微聲、數位化、雷射制導等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被各國軍隊廣泛裝備。來源:解放軍報

相關焦點

  • 《太行山上》,「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是被哪種「神器」擊斃的?
    在太行山上,「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是被哪種「神器」擊斃的?寺內壽一大將舉杯:「阿部中將及諸君此次出師,一定會連戰連勝,馬到成功」。身負重任、氣焰囂張的阿部規秀,掘墓焚屍;不僅殘殺捕獲的抗日遊擊隊戰士,還向被八路軍釋放的同胞舉起屠刀。在河北黃土嶺。八路軍與阿部規秀率領的日軍激戰正酣。阿部規秀這棵大日本帝國的「名將之花」連自己都保護不了,在太行山腹地,我軍與日軍的激烈炮戰中,被我軍炮火擊斃。
  • 情報員2瓶酒套出重要情報,八路軍設口袋陣,擊斃日中將阿部規秀
    擊斃阿部規秀的迫擊炮冀誠悄悄溜到街對面的照相館,隔著玻璃看到街上陸續開過日軍卡車,總共30多輛,每輛車上30人左右。後面幾輛沒坐人,用帆布蓋著,應該是武器。11月3日,辻村憲吉率領600餘人進犯銀坊鎮,被八路軍引入埋伏圈,擊斃其中500多人。第二天,阿部規秀親自帶著1500多人要來給報仇,八路軍邊打邊撤,將其引到黃土嶺有利地形。激戰當中,我軍迫擊炮將阿部規秀擊斃。日軍援兵趕來後,八路軍才決定脫離戰場,此戰擊斃日軍900多人。阿部規秀被擊斃的消息則是等到一個月後,日本媒體報導此事,八路軍才知道。
  • 他在800米開外,4發炮彈幹掉阿部規秀,半世紀未向人說起此事
    在對日本軍隊進行了解之後,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特殊的將士,他被稱為日本的「名將之花」,對日軍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後來的他卻被一個年輕的八路軍在八百米開外的地方,用四發炮彈成功幹掉。而在這場戰爭結束之後,這位擊斃日本「名將之花」的八路軍也從未主動向人提起過此事。那麼,這位日本的「名將之花」究竟是誰?又是哪位中國將士成功將其擊斃呢?
  • 用迫擊炮轟死日本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人是誰 他得到什麼特殊獎勵
    阿部規秀被稱為是擅長運用「新戰術」的「俊才」和「山地戰」專家,有「名將之花」的稱號。眾所周知, 阿部規秀被擊斃在中國太行山。那麼,擊斃他的人是誰?這個人用的什麼武器?過程是怎麼樣的?擊斃他的人得到了什麼獎勵?擊斃阿部規秀的人名叫李二喜。李二喜(1921—2010年3月26日),抗日英雄,生於山西省靈丘縣上寨鎮祁莊村一戶貧寒人家,自幼父母雙亡,以給地主放牛為生。
  • 二十式82毫米迫擊炮 擊斃「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圖)
    據介紹,南京理工大學兵器博物館收藏的抗戰兵器,主要來源於南京理工大學籌建之初。「1952年,中央任命陳賡創建一所陸海空軍綜合性的軍事工程技術學院。在隨後的一年多時間裡,陳賡大將在全國各地、各高校調集了一大批一流的教授、老師,在幾百名蘇聯專家的幫助下,終于于1953年9月在哈爾濱創建了著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
  • 「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死後有多悽涼?撫恤金買墓地都困難
    抗日戰爭曠日持久,當時日本的軍事實力十分強大,在戰爭過程中拿出了許多先進武器例如巡洋艦、戰鬥機以及迫擊炮等等。而我國因長時間的閉關鎖國,所以導致各方面實力都遜色於他們,尤其在武器裝備上差距十分明顯。
  • "神炮"榮光:從擊斃"名將之花"到守護"紫荊花"
    「名將之花」到守護「紫荊花」■本報記者 王雁翔 陳典宏 特約記者 周漢青井岡山時期的紅軍團,長徵中的「大渡河連」,抗日戰爭中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黃土嶺功臣炮連」等具有光榮戰史的部隊,構成了駐香港部隊陸軍中堅;以木船打軍艦創造了現代海戰奇觀的「海上先鋒艇」,「八六」海戰中用小艇擊沉國民黨大艦的「海上英雄艇」,是駐香港部隊海軍的驕傲;多次參加作戰演習、專機保障任務的航空兵飛行一大隊,是駐香港部隊航空兵團的前身。
  • 1939黃土嶺戰役:八路軍擊斃抗日以來日軍最高將領,中將阿部規秀
    黃土嶺戰鬥是很多人都難以忘記的一場戰鬥,這一場戰鬥發生在1939年11月,之所以大家會印象深刻,因為在這一場戰鬥當中,我軍擊斃了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表面上看起來我軍似乎破天荒的擊斃了敵軍中將很厲害,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當初這一場戰役讓聶榮臻很生氣,那麼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為什麼聶榮臻會火急火燎的呢?
  • 黃土嶺之戰,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聶榮臻為何想處分人?
    作者:忘情 發生在1939年11月的黃土嶺戰鬥,以擊斃「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而聞名。鮮為人知的是,當初黃土嶺戰鬥在我軍內部,一度被認為是一場不成功的擊潰戰。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甚至還準備處分人,以整肅參戰部隊暴露出來的遊擊習氣。
  • 解放軍「三楊」之一的楊成武將軍,擊斃日軍阿部規秀
    抗日戰爭爆發後,楊成武將軍擔任獨立團的團長,率部參加樂樂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在後來的黃土嶺戰鬥中,楊成武碰上了日軍名將阿部規秀的率領的日軍部隊,在戰鬥中,通過和日軍的激烈戰鬥,直接擊斃了日軍名將阿部規秀,大大鼓舞了八路軍的氣勢。
  • 日本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因一個細節暴露了,然後被一炮打死
    阿部規秀見難以突圍,於是指揮部隊進行抵抗,並希望爭取援兵趕來的時間。阿部規秀有個別稱: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軍事才能並非浪得虛名,這一點,從他選定指揮部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阿部規秀明白,周圍制高點都在我軍控制之下,如果指揮所選擇不慎,很可能給自己帶來兇險。最終,阿部規秀千挑萬選,選中了當地鄉民陳漢文的家做指揮所。因為這家的門前有蕭牆作為屏障,必要時可以作為掩體。
  • 親手擊斃日本「名將之花」的抗日老兵,60年來從不向別人說起此事
    親手擊斃日本「名將之花」的抗日老兵,60年來從不向別人說起此事 19世紀後期,日本的侵略擴張思想空前膨脹,加上後來又打敗了沙皇俄國,這更加刺激了他們的野心。 阿部規秀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成為效忠天皇的武士。
  • 黃壽發指揮擊斃阿部規秀,後成解放軍高官,為何被主席親批槍決?
    話說,1948年6月,冀中軍區參謀長黃壽發被偉人親自下達指令處決——這個黃壽發算是我軍的功臣之一,早在紅軍時代,他就參加了紅軍,八路軍擊殺阿部規秀的戰鬥中,黃壽發也有一定的功勞。那麼,這麼一個功臣,為何會被偉人親自下令處決?這其中說來話長。
  • 擊斃阿部規秀一事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力?日本陸軍三大巨頭一起鞠躬
    有人問,打敗阿部規秀的意義是什麼?阿部規秀在1907年年底畢業,後來一直在學生隊服役,但是呆在日本國內。 其實阿部規秀到華北參加反遊擊戰是他第一次的實戰,在此前他並沒有參加任何的實戰。
  • 享年101歲的開國中將,擊斃日軍名將阿部規秀,彭德懷的五虎上將
    11月3日,一分區在淶源雁宿崖殲滅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500餘人,激怒了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他親率1500多兵馬,連夜撲向雁宿崖尋找我軍主力決戰。 幾次撲空,報仇心切的阿部規秀得到情報,說黃土嶺附近有八路軍主力活動。6日晨,阿部規秀率領大隊人馬殺向黃土嶺,企圖與八路軍決戰。楊成武、羅元發早在這裡布下了「口袋」。
  • 「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吃兩次虧後想要報復,楊成武:來了就留下吧
    1939年11月18日,日本駐蒙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上報了一份極秘報告,報告中部分內容這樣寫道:「阿部中將授勳年限已到,當前迫切期望特別商議關於授勳之事,但似乎由於戰死,暫時停止。」報告中的關鍵信息就是,阿部中將已經到了定期授勳的年限。而這個阿部中將,就是當時在日軍中很有名的阿部規秀。從日軍報告意圖看來,他們似乎並不願意承認這位阿部規秀的死亡。
  • 迫擊炮:抗戰中屢創傳奇
    擊斃阿部規秀所用的82迫擊炮。 1939年11月7日,八路軍在黃土嶺戰鬥中,使用一門82迫擊炮,擊斃了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成為抗戰中的著名戰例。南京金陵兵工廠結合了「滬式」82毫米迫擊炮的炮型與法國「勃蘭特式」81毫米迫擊炮的性能,終於在1931年仿研出了國造82毫米迫擊炮。次年,蔣介石親自下令在南京正式成立了迫擊炮廠,開始批量生產82迫擊炮,至1935年止,該炮產量已達180門。在即將來臨的抗日戰爭中,這種82迫擊炮屢立戰功,並創下了多次擊斃日軍指揮官的紀錄。 3.
  • 阿部規秀被八路軍打死時,要求上級嚴懲這個日軍師團長
    1939年11月7日,日軍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遭到八路軍炮擊,身受重傷,並於當夜不治身亡。 這個號稱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斃命於中國戰場,瞬間引爆了各大新聞報刊,日軍軍部對阿部規秀的死因展開了非常詳細的調查。沒成想,這一查,還真就查出貓膩來了。
  • 代號9103:太行淶源,抗戰迫擊炮擊斃日軍中將,三線再東方炮彈廠
    巍巍太行山 紫荊關抗日戰爭時期在紫荊關、淶源一代就發生過:黃土嶺擊斃日軍「名將」阿部規秀、狼牙山五壯士、抗日英雄王二小等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事跡。黃土嶺戰鬥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1939年11月,這是一次著名的戰鬥:在此戰役中,八路軍李二喜用四發迫擊炮彈,擊斃了侵華日軍「名將」阿部規秀,這是八路軍抗戰時期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將領。時隔二十六年後的1965年,一位曾經在淶源山區戰鬥過的老八路——開國上將馬輝,再一次來到淶源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