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蔣經國心碎、任顯群愛慕、梅蘭芳讚賞的一代「青衣祭酒」顧正秋

2021-02-08 人物刊

「我一生唱了近百出戲,

覺得舞臺就是人生的縮影。」 

          ——顧正秋

1948年11月,「太子爺」蔣經國溜溜達達到了永樂劇院,無心政事,把光復大陸的計劃擱到了一邊,享受完這場戲再說。


這場戲的角兒不同於往日,由「顧劇團」組成。顧劇團的「團長」,是剛剛滿20歲不久的顧正秋。如果說顧正秋的名字不夠響亮,那麼說梅蘭芳弟子,你肯定就知道了。


臺下的蔣經國眼睛睜得溜圓,把政治和蔣方良以及家裡的四個孩子統統放一邊,一心看著臺上顧正秋唱戲,一點點餘光都捨不得分散。那身段,那唱腔,那扮相,他見過不少,但演得那麼深刻的,他頭一次見。


顧正秋,興許會屬於自己。


當時戲臺下的蔣經國一定是這麼想的,他是太子爺,他有權有勢,他可以娶姨太。


另一邊戲臺上的顧正秋,眉眼裡稍帶一絲愁雲。那是她第一次離開家鄉去到偏遠的臺灣,局勢動蕩,兩岸相隔,一切都太陌生了。一腳踏進臺灣城,身與靈,自此與臺灣緊密相牽,爾後的幾十年歲月,她都沒能回到故鄉。


這些,蔣經國自然還不得而知,不久後,他便把顧正秋的背景挖了個遍。


1928年,顧正秋生於南京鄉下。父親在她一歲時匆匆離世,母親獨自帶著她離開南京前往上海娘家討生活。上海,也算改變顧正秋一生的地方。


去上海的第二年,顧正秋在「坤伶才子」吳繼蘭門下學戲。小小少女天資聰穎,11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上海戲劇學校正字班,17歲,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


上海戲校的6年光景裡,顧正秋收穫頗多。學校不惜一切栽培她,把當時京劇屆裡最高成就的四大名旦推薦給她認識,師從大家。對她記憶最深刻的一次,還屬1944年,顧正秋入學校的第三個年頭。上海戲校在中國大戲院公演《全本金山寺》,顧正秋飾演白素貞。這次來戲校蒞臨指導的,是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


這齣戲,奠定了顧正秋演繹之路的決心。最值得開心的,是高人的點評。梅蘭芳看完戲後,對她讚賞有加:小小年紀,臺上不慌不忙,很有角兒的氣度,以後若是孜孜不倦的努力,再加上你這幅好嗓子,一定會唱出來的。


那次後 ,顧正秋多了一個身份,梅蘭芳的弟子。


▲資料圖:梅蘭芳與顧正秋

畢業不久,顧正秋組建了「顧劇團」,全國各地到處巡演。她身段極美,加上唱功了得,盛譽日上,邀約不斷。


1948年底,「顧劇團」應臺灣之邀,赴臺演出。顧正秋帶著自己100多人的戲班子,浩浩蕩蕩抵達了臺北。本來那次演出只有一個月期限,結果場面太火爆了,一票難求,盛況空前。主辦單位要求把時間延長,恰逢那時局勢不穩,這一延就是五年。


那出戲開始,蔣經國成了永樂劇院的常客。顧正秋演的《生死恨》、《貴妃醉酒》、《昭君出塞》、《鎖麟囊》等等,蔣經國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有事無事都要去看顧正秋演戲。他明裡暗裡向顧正秋發送秋波,不分晝夜獻殷勤。


▲資料圖:《鎖麟囊》劇照


1950年發生的一件事,讓顧正秋陷入水深火熱中。


同年8月,顧正秋的母親在上海去世,身在臺灣的顧正秋無法回去為母送終。內心愧疚不已的她,在臺灣的邵明寺為亡母供奉了一個牌位,日日前去燒香,以彌補心裡的遺憾和表達對亡母的託哀思之情。


這些舉動,被臺灣的一家雜誌社胡亂扯作了一通,說顧正秋拜祭亡母事假,實則在她母親的牌位下藏了無線發報機,給了冠了個「判敵通匪」的罪名。不死也要脫層皮,這莫須有的事情,嚇壞了顧正秋。


陷入恐慌之地的顧正秋,第一次敲開了蔣經國的門。


看了報導的蔣經國,一臉錯愕。「怎麼會發生這種事?你只是個藝人嘛,這一定是誤會了。


「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蔣經國,在心儀的女人面前,釋放了他無限的包容與柔情。


自然,他的那句話,給顧正秋解決了牢獄之災。不久之後,那家污衊顧正秋的雜誌社,也悄聲匿跡了。


▲資料圖:蔣經國

美人須得英雄配。


只可惜,蔣經國不是顧正秋的英雄。你可以說他是蔣方良的英雄,可以說他是章亞若的英雄,但他單單不是顧正秋的英雄。顧正秋會演戲不假,但那隻局限於舞臺上。生活中的她,是一個純粹到骨子裡的人。面對蔣經國所做的一切,除了感激,再無其他。


顧正秋的公然拒絕,潑了蔣經國一頭冷水。


在那前,他還幻想萬千,只要自己不懈努力,一定會娶到心愛之人。幻想終究是幻想,世界最求之不得的是感情。太子爺可以花錢買來宇宙,買不來一個血肉之驅的顧正秋。


顧正秋不拖泥帶水的拒絕蔣經國,除了避嫌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認識蔣經國的同時,她認識了財政廳長任顯群。


那時前來聽顧正秋唱戲的戲迷,不乏高官名流。除蔣經國外,任顯群也算一個。蔣任裡,按道理是蔣經國出場在先,或許能吃得「一杯羹」。可愛情偏偏沒有先來後到之說,雖然任顯群與蔣經國一樣,同樣有婚姻披身,但顧正秋還是不顧一切與任顯群擦出了電光火石。


任顯群有「臺灣統一發票之父」的稱號,對臺灣的經濟有很大的貢獻。他的原配章筠倩是富家之女,與宋美齡皆有往來。


蔣經國對顧正秋是認真的,甚至求過宋美齡讓她在蔣介石面前,幫自己說話,但被蔣劈頭蓋臉罵了回來。任顯群對顧正秋也是認真的,他一心要跟章筠倩離婚,沒離成。不但沒離成,還舉行了記者發布會。


不離婚,也沒辦法阻止任顯群組建新的家庭。任顯群一邊裹挾著婚姻,一邊與顧正秋秘密結婚。


▲資料圖:顧正秋與任顯群


兩人成雙入對,恩愛有加。顧正秋與任顯群在一起後,幾乎解散了她的劇團。這就好比一個如日中天的大明星,忽然砍斷自己所有的前程一般,穩居幕後,退隱歸來。

然,好景不長。


1955年4月4日,《中央日報》刊登了一張照片,照片的背景是顧正秋與任顯群一起出席張正芬(庾澄慶媽媽)的婚禮。照片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他大罵「不像話」。


不知道是不是給了「失戀」的蔣經國一個很好的出氣方式,據披露,蔣經國藉此機會,直接給了任顯群一個「包庇匪諜」罪下獄。臺灣各界議論紛紛,任顯群的囹圄事件,跟蔣經國脫不了干係。


那時很多人都在看顧正秋的做法,她是會轉頭走向蔣經國,還是痴心等待任顯群牢獄歸來?


顧正秋選擇了後者。


任顯群在牢裡呆了兩年零九個月,這期間裡,顧正秋白日為他送飯,不斷安慰他,夜裡自己則靠著安眠藥勉強入睡。那時的她完全褪去了舞臺上華麗的模樣,素裝裹身,詳和安然。




出獄後,京劇名伶與財政廳長低調行事。顧正秋乾脆放棄了大紅大紫的事業,跟任顯群一起退居到了一處偏遠的小山村,胼手胝足,建立了金山農場。


前半場享譽鮮花掌聲的兩個名人,現如今過著沒有電(點馬燈)沒有水(沉澱過的溪水)的生活。布衣蔬食,青燈佛古的過起了日子。


蔣經國也去探望過她,只是他心中的女神,變了一番模樣。很難想像眼前這個上身穿旗袍,下身套長褲泛著明亮笑容的婦女,是昔日在舞臺上風華絕代,有著「臺灣梅蘭芳」之稱的顧正秋。


他笑,罷了。

蔣經國笑什麼呢?或許是笑自己可以放下了。他喜歡的,終究不是顧正秋的全部,他愛的,只是華麗的那一面。


▲資料圖:顧正秋

1975年,任顯群去世。


任顯群去世後,顧正秋送他一座紙屋,取名「康莊」,紙屋上附有一信:你先去,我會來陪你的。任顯群的遺願,是希望死後能葬在他們曾經相守的金山農場,可未能達成。他最終還是和原配妻子,合葬在美國麻省某天主教墓地中。


任顯群一生都沒有和原配離成婚,顧正秋有實無名。不過顧正秋也不在乎,如果她在乎,就不會幹乾脆脆的與任顯群守著四季炊煙,過清貧的生活。


對於名利,她看得實在淡。


多年後,顧正秋出回憶錄《休戀逝水》。臺灣作家季季問她,蔣經國當初是否追求過她。對此,她沒給出具體答案,只說了一句:蔣方良還在。

2004年12月15日,蔣方良去世。臺媒把蔣與顧的關係,繪聲繪色報導了一番。人接著問顧正秋:蔣方良已經去世,可以再談談那個問題嗎?」


對此,她只有一句話「我顧某人的書,不需要靠那三個字賣錢。」


顧正秋別了幾年舞臺。


1953年之後,各節慶與慈善活動想方設法邀顧正秋重新上臺,她無奈承應,前後參與義演26場。


1978年5月24日,第六任總統、副總統就職,邀她義演,顧正秋上臺演了最著名的那首《鎖麟囊》。據說,那時的票,被黃牛賣到5000元一張。


1984年5月,第七任總統、副總統就職,顧正秋再次受邀義演《鎖麟囊》。一篇屬於她四千字篇幅的《千古風流人物》在《人間》副刊發表,那氣勢,轟動整個戲劇界。


1987年,國家戲劇院開幕,她受邀義演《新文姬歸漢》。1996年,「新舞臺」開幕的《四郎探母》,是顧正秋戲劇生涯的最後一齣戲。

▲資料圖:謝幕時的顧正秋


2016年8月21日,顧正秋因敗血休克辭世。那一天,戲劇屆徹底失去了「臺灣青衣祭酒」顧正秋。


在顧迷心中,顧正秋的{顧式謝幕}最難相忘。顧正秋每一次演完戲,她都會緩緩的往舞臺中間一站,分別向舞臺的「中」、「左」、「右」三個方向深深鞠上一躬,以示謝意。


{顧式謝幕},成了她人生的終場謝幕。


她最常演的戲《鎖麟囊》有一句臺詞:


一霎時把七情俱已昧盡,滲透了酸心處淚溼衣襟。


無窮,回味。


·END·


相關焦點

  • 顧正秋:臺灣「梅蘭芳」,拒當蔣經國外室,苦等坐牢丈夫,甘當15年農婦
    臺灣名伶顧正秋,素有「臺灣梅蘭芳」之稱。她本是內地人,畢業於上海戲劇學校,1944年拜在梅蘭芳名下,1946年挑班成立了「顧正秋京劇團」,在全國進行巡演。1982 年梅葆玖帶上海京劇團赴香港演出,顧正秋聞訊後,冒著獲「通匪」罪名的危險,前往香港,藏在臺下觀看,她不敢直面相認師弟,託人轉送梅葆玥、梅葆玖一人一隻手錶,聊表心意。顧正秋師從過程硯秋、張君秋、梅蘭芳等多位名師,不但是學習名家最多的青衣,還打通了程派與梅派的傳承。
  • 顧正秋:蔣經國苦追不到的女人
    也是在這4年半的時間裡,該發生的事情都發生了。那年,蔣經國與父親蔣介石在臺灣,依然留戀繁華風月。顧正秋的京戲成了蔣經國關注的一個目標。漸漸地,蔣經國開始痴迷於戲臺上這個唱腔華美、扮相俏麗的女子,有時也會幻想自己是戲文裡愛慕她的英雄。有時會想像她就是白蛇,就是林黛玉,就是虞姬。美人總該配英雄的,而蔣經國,他覺得自己就是她的霸王。不久,蔣經國就成了顧正秋的超級戲迷,固定在永樂戲院的某排某座。  每出戲畢,蔣經國都會打著盛宴款待劇團的名義,去接近顧正秋。
  • 蔣經國求而不得的顧正秋
    受吳影響,顧正秋開始模仿戲曲。10歲時,顧正秋以第一名成績考入上海戲劇學校,開始了她的戲劇人生。在上海戲劇學校,顧正秋得到很多戲劇界名流點撥,技藝大有長進。1944年,梅蘭芳從香港回到上海,顧正秋的老師帶著她去見梅蘭芳,那年她才十四歲,梅蘭芳閒時看過顧正秋的演出,誇她有副好嗓子,正式收她為徒。  15歲時顧正秋從戲劇學校畢業,開始職業演出生涯,期間跟多位名角同臺演出。
  • 任顯群婚變內幕顧正秋任顯群是什麼時候好上的
    1953年4月吳國楨請辭臺灣省主席後,任顯群即辭去公職改業律師。1955年時因族叔以匪諜案被判刑,而任顯群曾為其擔保人而受牽連被捕入獄,之後於1958年假釋。之後任顯群退出政壇。 任顯群從獄中出來後,怕再生事端,索性與顧正秋一起逃到金山農場。顧正秋不再唱戲,任顯群也不再從政。後來任顯群經商致富。
  • 一代青衣顧正秋辭世
    顧正秋女士於1929年生於南京,10歲時入上海戲曲學校學習,在校期間就已顯示出了極高的藝術天分。眾所周知,顧正秋女士是梅蘭芳大師的弟子,而張正芳女士則是荀慧生先生的弟子。二人在校時即為姐妹花,又是舞臺上公認的最佳搭檔,一時傳為佳話。顧正秋女士生前曾寫過一篇《好同學張正芳》,回憶二人的同窗情誼。當年,張正芳讀罷文章,竟淚流滿面。
  • 顧正秋:一代名伶,一世長情
    可是,到了民國,就有一件事把蔣經國難住了。因為有個女人,他窮盡一生都沒有得到。這個女人名叫顧正秋,頗有些姿色,唱京劇的青衣,扮相俏麗,也會崑曲,嗓音華麗。有小梅蘭芳之稱。顧正秋平日少言,也不喜交友,更不聞政治,卻萬沒想到,她之一生,與政治會如此糾結。時間要退回四十年代末,顧正秋率領自己的劇團去臺北的永樂戲院公演。準備演出完畢回上海。
  • 「臺灣梅蘭芳」顧正秋,她是一代名伶,卻為一人守一生
    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她曾經拜師梅蘭芳、得到大師的悉心傳授和薰習,並接受過程硯秋、張君秋、荀慧生等名家的親自指點,多次和譚富英、馬連良,紀玉良等諸多大腕兒同臺演出,春雨潤物細無聲,在和這些戲王們的接觸中,顧正秋不但領悟到舞臺藝術的真諦,也在不斷升華自己。     十八歲時,顧正秋組建了「顧劇團」,1948年,20歲的顧正秋帶領劇團到臺灣演出。
  • 顧正秋:蔣經國是否追求過她
    後來在臺北永樂戲院甚至創下「定點演出」五年的空前紀錄,終而成就「一代青衣祭酒」之令譽。        我生長於臺灣南部農村,從小看布袋戲、歌仔戲,十九歲到臺北做職業作家,默默寫作,二十五歲開始從黑白電視接觸京劇藝術。
  • 顧正秋:拒絕蔣經國,苦等大17歲已婚囚犯,甘願當20年農婦
    她12歲成名,本有望媲美甚至超越梅蘭芳成為新一代戲劇大師,卻因一次意外被留在了臺灣,又因為一個比她大17歲的有婦之夫,毅然決然在30歲時放棄正直巔峰的事業。不僅如此,她放棄榮華富貴,甚至帶著年幼的孩子每天去牢裡送飯,之後又甘願當一名普普通通的農婦,這一切都源於「愛情」二字。可到最後,這個男人卻跟原配葬在了一起。
  • 逝者|顧正秋:我不喜歡戲劇以外的事
    而8月,秋還沒來,顧正秋,走了。8月21日,梅蘭芳先生入室弟子,被譽為「臺灣梅蘭芳」的一代京劇名旦顧正秋,因敗血性休克去世,享年89歲。顧正秋,原名丁祚華,又名丁蘭寶,生於南京。她的老師裡,有程硯秋、黃桂秋、魏蓮芳、朱琴心、陳桐雲、張君秋、梅蘭芳。在海峽兩岸京劇界裡,她也是比較難得的,能得到如此多名師親授的京劇演員。
  • 誰是蔣經國一生追求不到的女人?
    蔣介石之子蔣經國一生也有苦追不上的女人,這樣的女人該是何等姿色,有何過人之處呢?據說這個女人名叫顧正秋,頗有些姿色,唱京劇的青衣,扮相俏麗,也會崑曲,嗓音華麗。有小梅蘭芳之稱。顧正秋平日少言,也不喜交友,更不聞政治,卻萬沒想到,她之一生,與政治會如此糾結。
  • 她是蔣經國一輩子苦追不上的名角,卻甘為農婦,用情至深……
    歡迎光臨,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 蔣經國苦追不到的女人究竟有多美?
    據說這個女人名叫顧正秋,頗有些姿色,唱京劇的青衣,扮相俏麗,也會崑曲,嗓音華麗。有小梅蘭芳之稱。顧正秋平日少言,也不喜交友,更不聞政治,卻萬沒想到,她之一生,與政治會如此糾結。  蔣經國成了永樂戲院的常客,他無比迷戀戲臺上那個演絕代佳人的顧正秋,有時他會想像她就是白蛇,就是林黛玉,就是虞姬。美人總該配英雄的,而蔣經國,他覺得自己就是她的霸王。
  • 【傳奇】臺灣「梅蘭芳」--顧正秋的八個傳奇
    楊門女將》選段:聽說是楊元帥為國喪命  6、李世濟視頻伴奏《三娘教子》選段:王春娥坐草堂自思自嘆  7、【粉絲點播】薛亞萍演唱的《劉蘭芝》片段  8、一組荀派演員演唱的京劇名段  9、康萬生蘭文雲演唱的《遇皇后》《打龍袍》  10、【紀錄片】中國戲曲瑰寶  11、張火丁、遲小秋舞臺水袖身段展播  12、蔣經國無法釋懷的女人
  • 蔣經國追求一生,都未得到過的女人,她是誰?
    蔣經國乃蔣介石長子,生於浙江奉化1910年4月27日,也是因為這個身份,蔣經國的私人生活被受世人關注,我們都知道蔣經國的老婆叫蔣方良,原名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是一個俄羅斯人,後嫁給蔣經國後才改名。 但有一個女人蔣經國追了一生,也沒能追到手,她就是顧正秋。
  • 休戀逝水 臺灣名伶 顧正秋 昨日下午因敗血性休克逝世,享年八十九歲
    顧正秋,原名丁祚華,又名丁蘭寶,生於南京,父親早逝,她十一歲就進入上海劇校學戲,先後得到程硯秋、黃桂秋、魏蓮芳、朱琴心、陳桐雲、張君秋、梅蘭芳的薰陶,成為海峽兩岸的劇界集最多名師真傳於一身的青衣祭酒。二十歲她就組了自己的劇團「顧劇團」,紅遍大江南北。
  • 蔣經國追求近半生,都沒能追到的女人,原來是她?
    其實這並不是他妻子的本名,他的妻子是一個俄羅斯人,後來因為嫁給蔣經國後才改了名字。 說起蔣經國的私生活,除了他的妻子,還有一個女人不得不提及,她就是顧正秋。這個女人可以說,是蔣經國追了一生,也沒有得到過的。
  • 民國上戲大姐頭:顧正秋不忍說的往事
    網絡檢索顧正秋,最多的一條是:蔣經國追求不到的女人。如果知道顧正秋的人,想必十有八九也是因為和蔣經國的這段緋聞。蔣經國的寡人之疾,張學良都自嘆不如,與之有過情感糾葛的女性有名可查者也有六七人,女明星就有三個。 吳驚鴻是40年代上海的電影明星,後到臺灣發展,紅極一時。
  • 任顯群棄髮妻、追真愛,並稱:愛情沒有先來後到,只有正在進行
    在任顯群心目中,婚姻和愛情,並無任何差別。當遇上顧正秋之時,他全然忘記了家中共患難的妻子。三、愛情沒有先來後到從政之後,任顯群在蔣經國手下任職。因為上司的指派,他負責照顧一個唱戲的女子——顧正秋。當年徐志摩應好友要求照顧陸小曼,一不小心奪了友人妻子;如今任顯群應上司命令照顧顧正秋,一不小心情愫暗生。在蔣經國眼皮子底下,任顯群與顧正秋相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