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蓮居 | 大雜家葉恭綽

2021-03-02 桑蓮居藝術館

我是個實際而超脫的人,平常人所專注的事情每固執而不舍,反之則一切皆不認真。而我對於一切事情來到面前,從來沒有忽略過絲毫,但從來也沒有固執過絲毫,只是盡心竭力去做。到不得已的時候,會全盤割捨拋棄,一無留戀。這大概多少有些道德、哲學上的修養之故。

——葉公自述

大雜家葉恭綽 文_宋迪非

提起北京畫院第一任院長葉恭綽,現在知道的人不多了,其實他在中國近現代政治文化史上是一個極著名的人物,他出入於多個領域,多有所成,可謂大雜家。

葉恭綽(1881〜1968)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譽虎,號遐庵,晚年別署矩園,室名「宣室」。中國廣東番禺人。出身於書香門第,祖父葉衍蘭以金石、書、畫名世。父親佩瑲通詩、書、文。葉恭綽自幼受家庭薰陶,喜愛書畫,有極深的國學修養,是我國近現代著名政治活動家、教育家、收藏家、書畫家和詞學家。

政治家葉恭綽

1912年6月,已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入京,見到時任中華全國鐵路協會副會長的葉恭綽。這是不是他們第一次見面,不得而知。但此次見面,孫中山先生非常高興,稱「吾之北也,喜得一新同志焉」,而葉恭綽也自此追隨中山先生革命。

1913年,葉恭綽赴上海與孫中山先生商議籌辦鐵路總公司,為發展文化教育,提請「減輕文教用品的鐵路運費,成立統一鐵路會計委員會,力主鐵路收益用於交通,不讓流入軍費、政費」。同年9月,葉恭綽代理交通部部務,11月開辦鐵路巡警訓練所。

1914年葉恭綽實施京漢、京奉、京張、津滬、滬寧五路聯運,創設交通博物館、鐵路材料陳列所,6月任交通部次長兼郵政總局局長,創郵政儲金規制,8月再兼國內公債局董事。1920年8月,葉恭綽重任交通部總長。1922年,應孫中山之邀,葉恭綽從北京去廣州,擔任交通部長,1924年,他又出任段祺瑞臨時政府交通總長兼交通部軍事委員會會長、全國鐵路協會會長等要職。葉恭綽的政績從1921年10月10日國民政府發行「紀念中華郵政開辦廿五周年」紀念郵票可見一斑:一套4枚郵票,票上所印3個頭像中就有葉恭綽。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病逝於北京。葉恭綽以輓聯表達自己的心情:人道先生未死;我惟知己難忘。1930年,葉恭綽捐出5000元在中山陵園內建造「仰止亭」。在中山陵的所有紀念建築中,「仰止亭」是唯一一座由個人捐建的紀念建築。1931年底,葉恭綽出任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長,僅月餘即離任去職,定居上海,專心致力於文化活動。

葉恭綽在中山陵附近捐建的「仰止亭」

1941年,時年61歲的葉恭綽避難香港,同年12月8日,日本對美宣戰,攻佔香港。葉恭綽首當其衝被列在敵人的黑名單上。為逃脫魔掌,葉恭綽購買了到重慶的飛機票。不料,臨上飛機時,他的座位卻被某黨政要員強行霸佔,葉恭綽自此也受到特務的嚴密監視。汪偽政權想利用葉恭綽的名望,開出的頭銜一個比一個大,只要表示親日,他就可以得到高官厚祿,但葉恭綽寧死不從。第二年10月,他在友人的幫助下逃離香港,移居上海。這時南京汪精衛政府又派人來找他,請他出山為汪偽政權效力,他仍是置之不理。葉恭綽自題竹松條幅云:「不隨高柳弄柔條,卻伴霜松作後雕。」

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臺灣省被日本佔領50年後歸還中國,葉恭綽欣然命筆,以詩致慶:「喜從海外赴炎洲,百戰功勳海底收。施鄭朱藍都莫問,且教呼酒酬唐劉。」

新中國成立後,葉恭綽從香港返回大陸,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文史館副館長、北京中國畫院院長等職,為新中國的書畫、文物保護、宗教、文字改革等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教育家葉恭綽

1920年8月,重任交通部總長的葉恭綽,大力引進西方科技,發展鐵路、無線電事業,而科技的應用,培養人才又是當務之急。正是這一契機,讓葉恭綽與教育結緣,並讓他成為中國近現代教育的先行者。

在任職期間,葉恭綽組織修建鐵路、建立無線電臺和無線電收訊處的同時,大力創辦鐵路職工學校,設交通行政講習所,發展職業教育,培養交通鐵路專才。他還讓國立圖書館影刊《四庫全書》及公私藏書,親自兼任京師大學校國學研究館館長。如今我們常用的廣播一詞,就是葉恭綽根據英文broadcasting首譯的。

創辦交通大學並自任校長,是葉恭綽在教育上的重要一筆。1920年12月12日,葉恭綽以「交通要政,亟需專才」為由,擬訂統一教育辦法,將交通部所屬之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合併改組為交通大學。

葉恭綽雕像

葉恭綽在交通大學開學典禮中說:「我國積習以衡文為進取之階,於是百藝均廢惟儒術僅存」,「不能辨科名學術為兩事」,「是故求學術造詣之深,必先以學術為獨立之事,不受外界之利誘」。他明確提出學習他國的先進技術,「彼之秘密我得窺見,彼之失敗我未身嘗,倘以最新最後之方法猛晉追求,未必無同趨一軌之日⋯⋯」有研究者指出,交通大學發展成為我國近現代重要學府之一,葉恭綽應居首功;談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必談葉恭綽。

如今,沿用「交通大學」校名並同屬交大大家庭的共有5所學校: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和臺灣交大。1991年4月,西安交大95周年校慶前夕,學校東花園裡豎立了老校長葉恭綽的塑像。2000年,該校普通郵資明信片「百年樹人——西安交大千禧奉獻」發行,其中之一就是葉恭綽老校長的塑像。而在北京交通大學,校訓「知行」,就體現著葉恭綽所倡導的「知行統一」、「學理、應用並行注重」的辦學理念。

收藏家葉恭綽

提起文物毛公鼎,不能不說葉恭綽。

毛公鼎是1851年在陝西岐山出土的西周晚期的一件重器,是迄今為止出土的青銅器銘文中字數最多的稀世珍品。1910年該鼎落入直隸總督端方之手,他死後,他兒子的小妾將毛公鼎押於北平大陸銀行無力贖出。為使國寶安好,葉恭綽籌資購得毛公鼎。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葉恭綽拒受偽職,隻身避亂香港。葉恭綽在上海的一個親屬因財產糾紛,竟把毛公鼎的消息捅給日本人,葉恭綽知道後,急令當時在西南聯大任教的侄兒葉公超趕回上海,並諄諄囑託:毛公鼎不得變賣,不得典押,決不能流出國土。毛公鼎終於沒被日軍掠去,但葉公超卻在獄中受刑7次,差點喪命。葉恭綽兩次保護國寶,才使毛公鼎未落入外國人之手。解放前夕毛公鼎由南京博物院收藏,1949年被蔣介石帶往臺灣,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葉恭綽捐贈的毛公鼎

葉恭綽不僅好收藏,而且很仗義。20世紀20年代,年輕的張大千常到上海孟德蘭路「詩社」以「打詩謎」的方式聚賭。有一天,他把「傳家寶」——王羲之《曹娥碑》帶去給眾人觀賞。不料當晚「入局」後連續「敗北」,轉瞬間就欠下1000多大洋,無奈,他以《曹娥碑》抵了賭債。但冷靜下來後,張大千十分悔恨,從此絕跡賭場。10年後,張大千的母親病危,詢問《曹娥碑》,張大千不知碑帖輾轉落於誰手,急成熱鍋上的螞蟻。一個偶然機會,張大千得知《曹娥碑》在葉恭綽手上,便提出3種購買方式,料想不到的是,葉恭綽二話不說,原璧返贈。

王獻之《鴨頭丸帖卷》

 絹本 行草書 26.1×26.9cm 

上海博物館藏

葉恭綽一生收藏古籍和文物,花了大量財力、精力,承擔了巨大風險。無論是晉代王羲之《曹娥碑》、晉代王獻之《鴨頭丸帖》、明代唐寅《楝亭夜話圖》,還是鄉鎮專志、清人詞集、清人傳記、名僧翰墨、文物圖錄,他都一一收藏,僅清人詞集就有5000餘種,《全清詞鈔》有3196家。1943年,他一次性將地理類藏書等906種3245冊捐贈上海合眾圖書館,其他珍藏文物也都通過捐贈或出售,盡歸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成都等有關文化機構收藏。1961年,在他80歲的時候,他將收藏的大量古字畫珍本全都無償捐給國家。

書畫家葉恭綽

葉恭綽5歲,祖父教其執筆作書,年十二,臨魏碑,十五習晉唐人書,自幼至老,每日必親筆硯,故其書法是震鑠於時的。他主張「書法應根於篆隸,而取法則碑勝於帖。」他認為:每個字的結構,不應呆板規定。字的結構解決之後,還要講究骨力,字無骨力,就沒有精神。有了骨力,還要有韻味,否則一味硬挺,就索然無味。最後還要有氣勢。氣勢不但從顏真卿那種雄健的用筆中看出來,還可以從趙佶那種柔中有剛的「瘦金體」中看出來。而歸結於「書法須有修養,修養之道,第一為學問,第二為品格,否則雖對書法曾下苦功,然其字之表現,未免有卑卑不足之感」。

葉恭綽書畫作品

葉恭綽五十後始作畫,能松、竹、梅、蘭,而專精寫竹。他說:「⋯⋯南下居滬,與餘君紹宋、吳君湖帆往來,始究心於繪竹,習之不懈,三數年間,積至二三百幅,自不愜意,則悉棄之廢簏。抗日戰起,餘由滬至香港,為日寇拘系,乃畫竹自遣,始稍窺蘊奧。又由港至滬,資物蕩盡,無以給朝夕,遂與梅畹華、張大千諸君賣字及畫,所繪亦略有進,荏苒數年,兼習梅松花卉之屬,然皆小景也。」然其畫竹,亦為世所珍視。

同為政治家,人們很容易將他的字與郭沫若甚至毛澤東的相比。毛澤東寫字如做詩,常有神來之筆、驚人之舉、汪洋之勢;郭沫若的字豪放、暢達,有一種規矩中的破格和衝動;而葉恭綽的字,雖然奇正相生,自成鋒稜,但總體來說,更多的是書卷氣。

詞學家葉恭綽

政治家的「動」和學問家的「靜」是很難統一的,葉恭綽一生編著《遐庵詞稿》、《遐庵談藝錄》、《遐庵清秘錄》、《清代學者像傳》、《清代學者傳像續編》、《五代十國文》、《全清詞鈔》、《廣篋中詞》等,殊屬不易。

1929年,葉恭綽在詞學大師朱祖謀的支持下,在上海發起編輯《全清詞鈔》,幾年間,匯集上海的清詞集逾5000種。1931年,朱祖謀謝世,葉恭綽便全主其事。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上海淪陷,葉恭綽避居香港,將收集到的5000種清詞集也運到香港,繼續選輯。後來其成書後達到40卷,收錄有清一代詞作者3196人,詞作8260多首。

葉恭綽著

《遐庵談藝錄》

《矩園餘墨序跋第二輯》

《矩園餘墨遐庵詩乙稿》

《矩園餘墨紀書畫絕句》

「收集的材料在那時可稱天下第一」,「僅僅是詞人的小傳,其史料價值即不可低估。書前所開列的《引用書目》,也為研究清詞提供了大量的文獻線索。」幾十年後,大學問家饒宗頤這樣評價這套書。至於葉恭綽在編書中所做的工作,饒宗頤說,葉恭綽其中所做工作之繁雜難以細說,「他前面都寫出來的,起碼有20多個人,都是當時有名的詞人。清代詞人那麼多,每個人都有幾本詞,收集起來談何容易」。

一套書編十多年,葉恭綽居然能持之以恆,可見葉恭綽對待做學問的態度。就是在1944年避居香港以出售所藏古物字畫維持生活期間,他仍治學不輟,為《婉約詞》作集評,刊行《遐庵詞甲稿》,轉錄《全清詞鈔》、《五代十國文》等。

饒宗頤說,「葉老是一個最早提倡敦煌學的人」,「很有眼光」。《饒宗頤學述》中回憶,葉恭綽遷居香江時,帶來的文物典籍仍琳琅滿目,藏品中就有不少敦煌卷子,饒宗頤得以飽覽藏珍。「我和葉恭綽先生很接近,他極力提倡敦煌研究」,「以後我能夠更進一步從事《老子想爾注》的仔細探討,實導源於此」。

葉恭綽還有一段與毛澤東以書交往的佳話。1953年,葉恭綽將自己編輯出版的《清代學者像傳》第二集寄給毛澤東,毛澤東接到贈書立刻回函:「不知尚有第一集否?」《清代學者像傳》第一集出版於1928年,已被時間淹沒很難找到,於是葉恭綽把自己珍藏的一套送給了毛澤東,並在信中表明了這套書的珍貴,聲言不必歸還。毛澤東在中南海的住所反覆詠讀,最後還在書的首頁鈐蓋了自己的藏書印「毛氏藏書」,可見毛澤東該是何等看重葉恭綽所贈之書。

葉恭綽逝於1968年「文革」期間,生前遭多次抄家,所藏文物圖書片楮無存。他一生雄才大略,風骨嶙峋,從位居要津到飲恨而逝,從名器滿篋到清光算盡,以詩文寄情、佛法澄心的文人夙願,也在大亂之中化為泡影,正應了佛經中的那個「空」字。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文章來源:北京畫院大匠之門

寫字的修養

/ 葉恭綽 /

有志於寫字學及欲成書家者,單恃技藝尚不足也。其最重要者,還在修養。蓋我國藝術向重個性,要把整個人的人生觀念、學問、胸襟,流露出來。此乃我國藝術特殊之點。亦寫字的藝術例所應爾也。故欲其作品得藝術之精神,必須注意修養。

然如何能使每人的精神向上,能以書法表露其精神,此點,頗難以言詮。請以釀紹興酒喻之。

紹興酒之製法:蒸熟米之後,吸收蒸氣,蒸氣凝聚為水,再加以其他材料,乃成為酒。此酒愈舊愈佳,待其雜質下澱,埋之地中,感受地氣,將其火氣去清,乃成純酒。蓋原料好、工作好,仍須夠時候,待其爐火純青,才算醇酒也。薰陶浸潤,日積月累,逐漸變化,然後成功。如求急功,即使好酒,亦醇味不足。

夫藝術之成就,與但求實用者不同。若求急功,何不以打字機為之?今之談書法者,如制啤酒,即制即飲,隔年則失味矣。各位入世做事,因服務所需,另一說法。但不可不知藝術與實用的界限也。兩者之間,如兩間屋,雖然相通,其實各自各也。

修養之道,第一為學問。學問,包括一切學問、知識。學識豐富的學者,其態度自別於人。其言動、舉止,皆可於字裡行間覘之。例如朱九江先生,雖不以字名,但後人見其字者,即知其人之有學問也。反之,一無學問之輩,亦可於其字見之。

第二為志趣。志趣卑下,貪財好色,影響於修養極巨。蓋見解低下、思想低下,實際上已談不到修養。即使對於書法曾下苦功,然其字之表現,亦卑卑不足道也。

第三為品格。人品高尚,而又有相當寫字修養者,不特其人令人欽仰,其片紙隻字亦令人敬重。孔子所謂「誠於中,形於外」,其下筆,固已加人一等矣。

中國畫家最重修養。畫匠之畫,一望而知。此雖或為心理作用,然缺乏修養者,不能入藝術之林,已成為古今定例矣。故能融會學問、志趣、品格於書法之中,其藝術之成功乃大。否則,小成而已,或不完備而已。

由此觀之,要成就書家,並不容易。但吾人亦不可畏難。蓋任何學問,皆有必經程序,寫字亦然,故餘主張寫字之稱為學也。總而言之,無精神之修養者,非真正的書法藝術。

▔▔

編 輯 說 明 

圖文來源於網絡

桑蓮居整理彙編

▔▔

往 期 閱 讀 

劉濤:北魏書法之變

《〈金石錄〉後序 》 :見證李清照收藏之緣

劉濤:讓書法「活著」

華人德:漢金文的傳與承

延 伸 閱 讀 

李輝 | 黃苗子談民國人物:起伏跌宕葉恭綽

相關焦點

  • 桑蓮居|【桑蓮雅集】木庵與日本黃檗宗
    (圖片來源於《木庵禪師行跡系年》)  隱元禪師東渡日本時已63歲年屆花甲,在日本居三載創立黃檗山後,由於年邁體衰,精力不足,很想找一得力助手來日本輔佐他。在選擇繼承人時,他自然想到了中國國內的法嗣木庵。於是在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隱元禪師作信木庵,雲「老僧近年已來,心力俱憊,雖東應亦勉強矣。望上座亟來相助,蓋法中諍臣也。然密觀法運,正在斯時;東興祖道,全仗護佐。
  • 桑蓮居|妙光法師:「答疑」茶話
    在桑蓮居,「大象徙南」從容地展開它的敘述。那些綿綿邈邈的線條,連同天真、隨性一齊侵入眼眸。而那些茶席解疑中拾得的要言麗句也約著竄入心中。可以篤定,他們要在「大象徙南」中收穫確鑿的豁然開朗。  這素樸的歡喜。正好。  茶席邊,眾人圍坐,就著香茗,細細密密地談開。王乃欽老師十分欣賞妙光法師,直道法師繪畫氣象之妙。有客問:「法師出家前與出家後的創作有何別?」
  • 桑蓮居|沙孟海遇缶翁始末
    按子茹名涵,缶翁次子少沙先生二十四歲,時正棄官退居滬上,任名畫家王一亭(震)秘書。有約不來,是無暇顧及,抑另有原由,不得而知,但其關照乃翁甚多,逢人索畫必施步障,意或在免耗心力為缶翁計,但終有逐客之嫌,沙先生也曾親歷過。直至是年十二月三日,在朱復戡催促下吳子茹方加引見,惟其忘年接談(當年缶翁七十九歲,沙先生二十三歲,相差五十六年),隔膜多多,虛委接談周旋而已。
  • 桑蓮居|陳雲:獨樹一幟的陳家樣
  • 桑蓮居|慎齋論書絕句(六)
  • 桑蓮居|大象徙南——妙光法師書畫作品展
  • 桑蓮居|禮品、催促與推託:文徵明信札的一個側面
  • 居老師狡兔三窟
    居老師去蘇州,主要是看望小外孫,幾個月前他升級做了外公。其實居老師好幾年前就一放假去蘇州了。那時女兒剛在蘇州工作,居老師心疼女兒,在蘇州買了一處小單元房,算是給女兒安了一個小家。他一到放假,就在高郵採買好大包小包的新鮮食材,自駕去蘇州,煎炒烹炸,為女兒做一桌家鄉美食。女兒是居老師的貼身小棉襖,居老師是女兒的貼心老保姆。
  • 到梁平獵神居,尋找夢裡的山居歲月
    點擊播放 GIF 1.1M沿著梁平百裡竹海旅遊大道一路前行便能邂逅一處極具格調的風雅之地──獵神居明月山·百裡竹海獵神居全貌。靜謐於明月山·百裡竹海的萬畝竹林中沒有繁複玲瓏的瓦當沒有鬥拱飛簷 沒有彩飾金繪獵神居有的是月白風清、時光悠長和使人心平氣和的安寧簡單藍天白雲下的獵神居。
  • 歸園田居的作者是誰 歸園田居是誰寫的
    說起《歸園田居》,大家一定都十分熟悉了。那麼大家知不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呢?這幾首詩又分別是哪幾首呢?讓我們一起去文中尋找答案吧。  《歸園田居》的作者是誰  《歸園田居》的作者是陶淵明。陶淵明自號為「五柳先生」,世人稱之為靖節先生。
  • 居廉:群芳競妍冊
    居廉(1828-1904)群芳競妍冊設色紙本 十二幀一八七七年作2020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居廉早歲隨從兄梅生赴粵西,投東莞張敬修張氏與侄張嘉謨(1830-1887)皆雅好藝事,政務餘暇與二居共研繪事,而古泉因奉檄有功,得張敬修大力推舉,畫名由是大噪。一八五六年,張氏叔侄歸裡,張敬修築「可園」以居,張鼎銘建「道生園」,兩者僅數百米之遙,二居復隨之歸東莞,遂往來兩園為清客,因無生計之憂,日夕耽於藝事,以園中花木遍植,對花寫照,藝事大進。
  • 陰陽師妖怪屋居酒屋功能介紹 居酒屋怎麼經營
    對了這裡需要給大家一個小提示,玩家們點擊有著大大「豚燒海坊主」招牌的點擊,所進入的其實是別人的居酒屋,如果想要進入自己的居酒屋,要點擊的是左側小小的那塊標註著「急募」的招牌。如何進入居酒屋在主界面向右滑動,點擊帶有「豚燒海坊主」招牌的建築,就可以進入居酒屋了。前往居酒屋需要召集四位式神,並且每天都有用餐次數限制。
  • 山東「合村並居」被批是怎麼回事?國家為什麼要合村並居?
    山東惠民縣「合村並居」工程被批形式主義,兩副縣長作深刻檢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國家為什麼要合村並居?一、山東」合村並居「被批是怎麼回事?惠民縣政府官方信息顯示,近一年來,該縣在胡集、魏集、麻店、辛店、何坊等多個鄉鎮街道大力推進「合村並居」工程,並提出將合村並居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但是在拆除新建過程中,卻因操之過急、實施過程簡單粗暴被不少人詬病。
  • 異世界居酒屋1:歡迎來到居酒屋的世界
    日本小說家蟬川夏哉創作的美食輕小說《異世界居酒屋》分四部,向讀者展示了一系列發生在居酒屋的美妙故事。書中的「居酒屋阿信」位於異世界的古都,但店後門可以打開通往日本。這個神奇的居酒屋。從阿信與小忍合夥開始,這家居酒屋慢慢在古都聲名遠揚,古都的各個階層,男女老少都被居酒屋的美食和裡面的人所俘虜,居酒屋也成了這個異世界最溫暖的存在。1、稻荷大神守護的居酒屋居酒屋是日本傳統的小酒館,日本江戶時代開始出現,逐漸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和正經的日料店不同,居酒屋一般都提供酒類和簡易的小食。
  • 居酒屋 | 廣州暖心居酒屋,給你四個選項
    看過電影《非誠勿擾》的你,一定還記得「四姐妹居酒屋」,紅色燈籠,結繩暖簾,原木吧檯。它的真身位於北海道東部釧路市阿寒湖溫泉1丁目4-11,真實名字叫做「濱子居酒屋」。我也是因為這部電影,開始喜歡上暖得像家一樣的居酒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