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專欄《詩綠鳳細講紅樓夢第15回》的第6章,更多內容請點我上方頭像進行關注。
《紅樓夢》是最精彩的人學,是中國人靈魂的真實再現,是為人處世最鮮活教科書。《紅樓夢》持久不衰的魅力在於:以最小的面積,在每句話裡驚人非凡地堆積了最大量的處世智慧!詩綠鳳從人情世故的視角與你分享紅樓精華。
文/詩綠鳳
【開講前小語】
江郎才儘是眾所周知的一個成語,比喻一個人早期很有才氣,後來漸漸靈感枯竭,再也無法回到昔日輝煌了。
江淹是南朝著名的才子,他一生寫了不少精彩的散文、詩歌,被人們稱為才子江郎。
後來,江淹的才名傳到了南朝宋建平王劉景素那裡。劉景素很欣賞江淹的才華,於是便給江淹寫信,希望江淹能夠做他的屬僚。
江淹去拜訪劉景素,二人談得十分投機。不久,劉景素就提拔江淹做了南兗州的官。沒想到有個叫郭彥文的縣令犯了罪,為開脫罪責,竟誣告江淹接受過他的賄賂,江郭二人一起被抓到州府的監獄中。
江淹自問心中無愧,便在獄中給劉景素寫了一封辭情懇切的長信慷慨陳詞,抒發內心委屈之情,實在是一篇精美絕倫的好文章。劉景素看了十分感動,便立刻派人把江淹從獄中放了出來。出獄後,江淹又考中了南徐州的第一名秀才,從此才子江淹的名氣就更大了。
可是到了後期,不知怎麼回事,他的詩寫出來卻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被別人激發出來了,詩文也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徒呼無奈。
言歸正傳,話說李縣長家與原守備家在長安縣當地都是惹不起的地頭蛇。張財主想與守備家退親,另攀李縣長家高枝的做法,激怒了守備家,守備家便一紙訴狀將張財主告上了法庭。
張財主對此始料未及,情急之下張財主只得派人上京求神通廣大的老尼淨虛幫忙,而淨虛以往曾收受了土豪張的不少香火錢,故而也很熱心答應幫忙。
對於張財主所託之事,老尼淨虛最初的原始想法並不是找王熙鳳幫忙,而是「要到府裡求太太,先請奶奶一個示下」。也就是說淨虛原本是準備擇日到饅頭庵的靠山賈府處去求王夫人,再讓王夫人轉求賈政,讓賈政通過自己的權勢地位事先給長安縣管事的雲光節度通個氣,給守備家施壓。現在鳳姐親自來饅頭庵了,老尼便決定不失時機先把這件事透露給鳳姐,探探鳳姐的口氣再做道理。
回歸文本,我們繼續接著上一章的內容往下看原文:
【我想如今長安節度雲老爺與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與老爺說聲,打發一封書去,求雲老爺和那守備說一聲,不怕那守備不依。若是肯行,張家連傾家孝順也都情願。"】
老尼最初的原始想法是找賈政幫忙。「求雲老爺和那守備說聲,不怕那守備不依」,老尼這話表面上說得輕描淡寫,細思極恐。
老尼並且對王熙鳳表示,「若是肯行」,即若是能讓張家小女得以嫁給李家,張家是心甘情願慷慨破財買個完美了斷的。可是老尼這話說得也太赤裸裸了吧,此刻的她,怎麼一下子又忘了虛榮心極強的鳳姐聽後會是怎樣的感受。如果求人說這些話不懂得轉圜,所求之事,十有八九要黃掉,估計老尼是覺得此刻和鳳姐醞釀得已經差不多了,火候到了,她才敢說得如此露骨。細思,淨虛用「傾家孝順也都情願"8個字,來投石問路試探貪婪愛財的王熙鳳,實在是高妙。
再來看張財主,我們看到張財主話倒說得大方漂亮,什麼「若是肯行,連傾家孝順也都情願。」其實此財主算得門兒精,他這種想法不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麼?若張家與縣長家攀了親,憑藉著縣長家的權勢,何愁張家捨出去的財物以後不會再失而復得呢?而老尼深知鳳姐貪財,便投其所好,財不離口。
李縣長家的權勢財產顯然高過已經卸任的守備家。張家當年把女兒許給守備家,圖的是守備家的權勢,眼下親家不任守備了,沒什麼權勢了,張財主又想退親與現任縣長的小舅子李衙內攀親。罵張財主是《紅樓夢》裡最勢利的父親,一點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