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王巨峰
如今,隨著醫聯體建設的深入推進,通過坐診、查房、示教等多樣化手段開展針對性幫扶,如今,淳安縣第一人民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淳安分院、杭州醫學院附屬淳安醫院)在醫療技術方面取得顯著提升。現在的消化內科已經可以獨立完成了內鏡下胃腫瘤全層切除(EFTR)術,消化道腫瘤——胃間質瘤的治療邁入「微創」時代。
也就意味著,以後做微創手術,淳安人再不用捨近求遠跑省城了。
近日,66歲的張某在一次常規胃鏡檢查時發現胃間質瘤,良惡性無法判斷,需在切除後進行病理分析。
以往,胃部腫瘤一般採取外科開腹手術,由外到內,先在腹部開口,然後逐步切除腫瘤,由於腫瘤定位不準確,必須要切除胃的大部分,20cm—30cm的傷口,術後全身插滿管子,患者往往十分痛苦。
如何減輕痛苦,讓他們早日恢復健康?消化內科常務副主任周利民充分考慮,並與家屬溝通,決定為張某行內鏡下胃腫瘤全層切除術。該技術要求高、創傷小、費用低、恢復快。「我們經過詳細術前討論並做好預案,如出現操作困難,過程中隨時會出現穿孔,可利用鈦夾夾閉或者荷包縫合,如果切除困難,術中隨時可能會轉外科手術治療等,這些都一一告知家屬,最終大家一致同意選擇微創治療方案。」
經過充分準備,在麻醉科、手術室、內鏡中心護士的大力配合下,手術順利開始。周利民先用DUAL刀定位、注射、隆起、剝離,圈套器切除,經過近半小時的努力,腫瘤被切除。但剝離後的胃壁缺損如何處理,這是手術的難點和關鍵。周利民大膽冷靜,經過多枚鈦夾夾閉創面,創面周圍乾淨整潔,再網籃取出手術標本,手術順利,基本無出血。
返回病房後,經過禁食護胃抗炎治療,張某無明顯併發症,很快出院,病理證實也為良性,腫瘤未累及側切緣,目前隨訪恢復良好。
此次消化內科獨立完成胃間質瘤EFTR術,是將內鏡技術從傳統消化道腔內走向腔外的一次革命。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消化內科已成功開展EMR(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SD(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RCP(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US(超聲內鏡檢查)、ESVD(內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精準斷流術)等相關新技術。而此次EFTR技術的開展,使越來越多消化道腫瘤患者免於外科手術之苦,同時也標誌著消化內科在消化道腫瘤的內鏡治療方面邁上了新臺階。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