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開場白:薑茶對於很對的人來說,在冬季飲用的比較多,其主要為了驅寒。而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候, 有些地方流行喝薑茶,那麼三伏天喝薑茶好嗎?什麼時候喝薑茶最適合呢?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氣溫炎熱並還逐漸升高,且潮溼,很多朋友都喜歡吃冷飲,冰汽水,雪糕等。過多攝入冰涼的食物,且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內,導致溼氣侵入人體,而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人容易溼寒,並且會使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造成起食欲不振等。此時需要驅寒祛溼,薑茶是個好選擇。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姜具有溫補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薑性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等各種功效。喝薑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而夏天是最適宜喝薑茶的季節,達到一個預防調養的好時機。
中醫認為,按照《黃帝內經》的說法,夏天草木茂盛,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此時人體的陽氣也由內而外的散發到體表。所以此時是「陽氣在表,胃中虛冷」。提倡夏天吃薑,原因在於生薑性溫,屬於陽性藥物,中醫講春夏養陽,也就是說在春夏要順應陽氣生發特點,顧護人體陽氣,所以吃些生薑能幫助陽氣生發。
此外,夏吃薑可以預防感冒。夏天天氣炎熱容易出汗,出汗過多就會損傷人的正氣。適量的姜可以預防感冒,因為風寒、風熱的都可以致病。風的特點是四處遊走,突然大風、夾熱、受涼等都可能成為致病因子,容易損傷胃氣。而生薑的主要作用是發散風寒,溫胃止嘔。特別是對於一些經常出入空調房的白領而言,夏天吃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感冒。
在晉東南的農村地區流傳著大暑時節曬伏姜的習俗。曬伏姜的方法非常簡單,人們從農田裡拔出一兜生薑,將其剛長出來的嫩芽掰掉,只剩下皮色灰褐的老薑,再將泥土清洗乾淨,把姜丟在屋瓦的背壟上,防止被雨水浸泡。這樣生薑就在屋頂上白天經受酷暑驕陽的灸烤,晚上承受著露水浸潤。等三伏天過去,從屋頂上將它撿回來,這就是伏姜了。伏姜顏色灰黑,完全沒有了生薑那些堅韌的絲狀纖維,卻變得異常辛辣。本來就是暖性的生薑,變成大熱的物件。
也有些地方曬伏姜的方法稍微複雜一些,人們在伏天買上新鮮生薑,將其切片然後搗碎,用乾淨紗布包好使勁擰出薑汁,在薑汁裡放上紅糖,然後放到一個器皿裡面,上面蓋上一層乾淨紗布,每天放到太陽下面曬,直到出了伏天,再做成黑色的伏姜。
伏姜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喝過伏姜水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
三伏天吃薑有講究
1、服用時間:諺語有云「上床蘿蔔下床姜」、「早吃三片姜,勝過人參湯」。「下床」就是早上起床的時候,一日之晨都是人體陽氣開始升發的時候,這時候吃薑更能夠昇陽助陽,促進陽氣的升發,使人精神煥發、幹勁十足。
2、如果覺得生薑水(湯)味道難以下咽,還可加入一些紅糖調味,對於胃寒者效果更佳。也可將生薑做成茶,適度頻飲。
3、服用誤區:①生薑不要去皮吃,有些人對帶皮的食物都有去皮後食用的習慣,這種吃法不能將生薑的成效充沛發揮出來,應將生薑洗淨後帶皮同服,這樣可保持生薑藥性的平衡,充分發揮生薑的整體功效;②「夜不食姜」,夜晚人體陽氣內斂,生薑為發散之品,晚上不宜吃薑。
值得注意的是,夏吃薑並不是人人合適。由於生薑性屬微溫,過量食用會傷陰助陽,所以陰虛火旺的人不宜多吃,也不可一次食入過多。
如果覺得自己弄沒有時間,或者在辦公室出差不方便,可以購買現成的仁之初的黑糖姜塊哦~低產量高成本熬製,一斤紅糖,需要用10斤新鮮甘蔗,歷經18道古法工序才能熬製出來。
獨立包裝,每天來1塊,趕走寒氣,每個月暖暖的,特別是女性,長時間食用對痛經有很大的改善哦~
如果自己是溼寒體質,在驅寒的情況下,也需要祛溼,可配合食用紅豆薏米粉,現在仁之初旗艦店搞活動,買2組還送1盒蜂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