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會是以基督教文化作為底層背景,基督教不但有伊甸園,同樣也有蛇的誘惑存在,不遵循基督之道的人類,將被判定有罪,遭受上帝降臨在索多瑪與蛾摩拉的硫磺和火焰,以及吞噬一切的大洪水。
現代社會的超負荷運轉帶來的巨大壓力和對人性的扭曲,傳統文化的負效應、個人不幸和時代痛點的不期而遇,小丑的悲催人生就是這一意象之下的產物。
小丑的蛻變之路
基督教的理念已經深入西方人的精神世界深處,表現在日常生活之中,以及一切文藝作品之中。
哥譚市是一個虛構的世界,發生在這裡的一切衝突,喻示著人性深處的善與惡的交替,惡在這裡是主流,善成為邊緣,惡將世人推向死亡深淵,善無法將人救起。
小丑是哥譚市一個著名的反派,是蝙蝠俠的宿敵。
2019年的《小丑》屏除了很多魔幻的場景和情節,將小丑還原為正常人類,並講述了他是如何完成從普通人到惡魔的轉變的。
因為患有精神疾病,總是突然爆發奇怪的大笑,給別人造成困擾的時候也讓自己常常陷入尷尬甚至敵意的境地。
在工作的時候被幾個年輕人毆打,把道具搶走。
受同事排擠陷害,受老闆壓榨。
當然,最令人憤怒的是被脫口秀明星出賣,把自己的努力,當成了嘲諷的對象。反覆在電視上播放。
不過,讓小丑真正完成蛻變的是她的母親,那個看上去很依賴他,並且對他很關愛的老女人。然而在她衰老和孱弱的表象下,卻是一幅惡人的心腸。
他只是她當年收養的一個孤兒,自小就受到她的虐待,給他留下了終身無法癒合的疾病,還有永遠無法彌補的精神創傷,他悲催的人生很大程度上都拜他的母親所賜。
倒在他槍下的三個華爾街流氓精英,拉開了小丑的懲罰之路,也是蛻變之路,殺死惡毒的同事,殺死躺再病床上的母親,脫口秀明星被槍殺則是復仇的高潮部分。
耶穌的受難
耶穌被猶大出賣,被判定為死刑,在受刑之路上,羅馬士兵迫使他背上沉重的十字架,走向行刑場,背後是士兵不斷的鞭撻。
路上的人們對他惡言相加。有人嘲笑他,你不是自詡為王嗎?王怎麼能少了王冠呢?於是有人就用荊棘編成王冠,給他戴在頭上,荊棘刺破了他的頭,鮮血流淌在他臉上。
更多的人站在路邊,大聲的嘲諷他,有人朝他吐口水,有人向他扔石頭,耶穌吃力地扛著十字架,幾乎一步一個血印走向山頂。
面對眾人的嘲笑和侮辱,他沒有生氣,只是悲憫地說道:主啊,請原諒他們的無知,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最後,耶穌被釘在了十字架上,在流盡最後一滴血之時,他並沒發出任何仇恨和報復的話語,甚至連憤怒都沒有。
這就是耶穌的受難,也是他的成神之路。
基督的窄門就是由此打開。你進還是不進?
基督的窄門
基督教相信,太高的道德平臺需要太高的教育、太深的覺悟和太複雜的煉造過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難邁進的窄門。於是,基督教便有了神與人的約,有了神的關於天國與火湖、永生與死亡的應許,讓凡夫俗子因為恐懼死亡和嚮往天堂而守約。這是智與善的魔術,非讀懂的人不能理解。但《聖經》告訴世人了,要進窄門。
不因上天堂與下地獄的因果關係而具有的極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門。耶穌為拯救世人甘願自己被釘在十字架上,是肉身的地獄,是靈魂的天堂。基督教的得救源於神的約,緣於神的應許。但進不得窄門也同樣源於約,源於神的應許。窄門是基督教道德理想的最高價值。
這是《遙遠的救世主》裡的芮小丹的一席話,其實來自於丁元英對基督文化的理解。
耶穌在死前,對神祈禱:原諒他們吧,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耶穌寧願自身承受各種痛苦,甚至死亡,也要原諒那些傷害過他的人。
但這樣的寬恕,基於殘酷的社會和人性,永遠都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如果原諒了傷害,又如何回報世人的善呢?
所以,真正的耶穌只存在於聖經之中。
而小丑的蛻變,才是世間的正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於是,小丑接過了耶穌的火炬,但是他傳達的不是寬恕,而是懲罰:只有惡人下了地獄,才有更多的善人能存活於世。
基督的窄門不是寬恕,而是懲罰。一如上帝一直以來做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