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2020年12月19日)收到倫敦進入四級封鎖狀態的消息時,小米剛剛和朋友敲定了聖誕節的小聚會。她朋友圈裡的照片還停留在兩個女兒穿著新買的節日禮裙彈鋼琴的畫面,然而此刻她需要再次跟孩子們解釋:期待已久的聚會要取消了。這不是今年小米家錯過的第一個聚會,但顯然是最失望的一個。在歐洲的傳統裡,聖誕和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假期,像中國的春節。分散在各地的孩子要趕回父母家;朋友相約聚會,鄰裡互送禮物,更不用說「初一吃到十五」的各種尾牙聚餐。
此時居住在倫敦的義大利人Luca Balata正在採購禮物:這是他自9月到倫敦工作以來的第一個假期,Luca早早買好了義大利航空的機票,準備晚上回家打包行李,周日飛回羅馬過節。
而來自中國22歲的留學生雅婷剛剛落地希斯羅機場,和她同機的大多是赴英的孩子們,大家在上了一學期網課後還是期待能真正地「開學」,在現實中的校園學習生活。前段時間英國開始注射疫苗的新聞也給了大家很多期望。但迎接他們的並不是聖誕集市與熱紅酒,而是蕭瑟的倫敦:四級封鎖意味著停止所有的非必須活動,購物中心和餐廳關閉,所有聚會取消,大家儘可能地在家工作,以及隨之而來的交通封鎖:人們不得出於任何原因離開封鎖區域或出國旅行。
一個在聖誕節前夕抵達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倫敦迎接她的是空曠的街道。(楊雅婷/圖)
何謂四級封鎖?
四級封鎖的措施一覽:
除非有工作或教育等正當理由,否則居民應留在家中
所有非必需品商店必須關閉
理髮店、美甲店等必須關閉
室內娛樂場所必須關閉
健身房和室內遊泳池、室內運動場和舞蹈室必須關閉
您無法在室內與其他人見面,除非您與他們同住,否則他們將成為支持泡沫(support bubble)的一部分
人們不得出於任何原因(包括工作和教育)離開四級區域或出國旅行
僅在特殊情況下才允許舉行婚禮和民事典禮
另外政府建議高危人群儘可能多地待在家裡:如果他們不能在家工作,就不應該去上班。
英國實施四級封鎖的地區(BBC/圖)
雖然歐洲各國都在節日期間調高了封鎖級別以便儘可能減少人員流動,但英國對於封鎖的需求顯然更迫切。在過去一周,英國平均每天超過3萬人被確認感染新冠病毒,這個數字是第一波疫情高峰時的6倍。倫敦東部多個地區僅在12-18日這一周,總人口超1%新發確診感染。更讓人擔心的是這一輪疫情高峰的始作俑者,可能是一種突變後的新冠病毒:一個名為「N501Y」的變異,改變了病毒的受體結合域,令它們更容易侵入人體細胞。雖然目前我們不知道它是否會增加致死率和危重率,但單是它的傳播力就不容小覷:從9月第一次被發現,11月倫敦1/4的新發病例和它相關,而到了12月中旬,這個數字已逼近2/3。
周六(12月19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援引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數據表示,該變種病毒的傳播力提升了70%,可能會使有效傳染數(R值)增加0.4。註:R0基本傳染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在流行病學上指在沒有外力介入,同時所有人都沒有免疫力的情況下,一個感染到某種傳染病的人,會把疾病傳染給其他多少個人的平均數。R 為有效傳染數,指在採取防疫措施後,在特定階段內一個感染者實際把疾病傳染給其他多少個人的平均數。目前英國的有效傳染數(R值)在1.2到1.4之間,如果現有病毒全面被變種病毒取代,新冠在總人口中擴散將面臨指數級別的提速。在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對疫情危險性的判斷遠不止「一個人感染後有多大可能會死」這麼簡單。高傳染性毒株的擴散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巨大的公共衛生壓力,就像我們在上半年看到的那樣,或者更糟。
於是在這個消息公布後24小時內,義大利、愛爾蘭、德國、法國、德國和比利時相繼宣布暫時中斷往返英國的航班,歐盟其他國家也在積極評估與英國之間的人員往來風險。截止本周三已有40個國家宣布與英國斷航。
孤島生活
周日下午兩點,希斯羅機場。義大利航空準備發放登機牌,並要求所有乘客完成離境的自我聲明。然而Luca並沒有登上飛往羅馬的飛機:在起飛前一個半小時,機場地勤通知乘客們1月6日前所有飛往義大利的航班取消。現場頓時變得混亂,無法回家的乘客開始現場抗議,但機場也沒有更多準確的消息,只能勸大家返回倫敦的住所。在稍後的下午五點,Luca才在倫敦領事館的社交帳戶上看到義大利宣布封鎖所有從英國起飛的航班。
飛機不是唯一受影響的交通工具,Luca也不是唯一的倒黴蛋。多佛港等待前往法國的貨車排到了30公裡外的肯特。本來因為聖誕節和脫歐風波,這條公路已超額承載。在法國宣布48小時內暫停放行英國方向貨車入境後,急於返程的貨車司機們更加絕望。在英國多佛和法國卡萊斯之間的渡輪與海底隧道,忙季每天往返一萬輛貨運卡車。這條線路是歐洲大陸新鮮農產品大規模進入英國的主要通道,邊境限制可能嚴重破壞英國聖誕節的新鮮食品供應。雖然只是暫停放行入境並未限制出境,法國方面的舉動卻勸退了大批原計劃前往英國的卡車:司機們擔心一旦到了英國便難以離開。
事實上,基於對各方面風險的考量,早有華人的食品進出口公司在12月15號就截止接單,直到1月15號後才恢復。
周六公布的法案中,除了倫敦和及東南部的大片區域,英國與歐洲大陸間另一個重要的貨運門戶樸次茅斯港也在四級封鎖範圍。雖然退歐的正式期限還沒到來,英格蘭已經提前感受到孤島的待遇。
回到在倫敦的居民身上,每個人的「孤島生活」又不盡相同。小米剛好在疫情開始前搬了家,一家四口住進三層的聯排公寓,還有一個後院可供兩個孩子活動,禁足生活不算太侷促。她所在的銀行與法律服務業今年不僅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反而逆勢上揚,不僅生活無虞,還因為沒有旅行和外出消費而增加了積蓄。無需通勤的工作方式也最大限度降低了感染風險。
從事電商直播服務的劉先生,今年業務量暴增,升職加薪加班一條龍,只是苦了全職育兒的太太:2歲的兒子正是頑皮的時候,又因為疫情風險不願意送去託兒所,一個人帶娃一整年,忙到沒有時間發朋友圈。
婧婧在今年春節回國探親,隨後在國內滯留至今。四月育兒假結束她所在的金融公司就開始在家上班,於是她又過上了倫敦時間的生活,從北京時間的下午工作到深夜。直到10月公司財務發來郵件詢問為何收到六百多鎊的話費帳單,大家才反應過來她其實不在倫敦:原來每天登陸公司線上工作系統的手機驗證碼,漫遊期間每條一英鎊。
在大型企業,從事專業服務類工作的他們是受疫情影響最小的一批人。儘管市區熱門超市偶爾缺貨經常排隊,倫敦華人家庭的冰箱永遠不缺南美的芒果,挪威的三文魚,甚至廣東生產的玫瑰露香腸。當然,加薪的幅度可能趕不上另一些嗅覺靈敏的朋友,一個津津樂道的八卦是有人在今年1月全倉買了亞馬遜股票,到年底收益已經比年薪還高。
在留學生楊雅婷初來乍到的眼中,倫敦像是在唱「空城計」。(楊雅婷/圖)
而另一些「沒有固定收入,或必須與人接觸」的崗位卻在悽風苦雨中飄搖。闖蕩倫敦的演員Stacy已經11個月沒有和丈夫以外的人吃過飯了,線下的表演工作坊或選角工作也都在無限延期。她接到過一些在線的試鏡邀請,但仍然用「失業」描述目前的狀態。甚至比失業更糟糕的是,諸如演員、模特這類無固定工作與薪酬的群體並不在英國政府提供的新冠員工補貼計劃內。對於零售、餐飲或電影院等行業,這項補貼則延長到了2021年四月。當然由此產生的債務將由全體納稅人在未來共同承擔。
對於餐飲零售行業來說,這當然是艱難的一年。聖誕節本是一年之中最大的銷售旺季,周六宣布進入四級封鎖前,倫敦攝政街依然人頭攢動:失去了旅行、美食、觀影等各種體驗的一年裡,購物成了人們犒勞自己的最後途徑。但四級封鎖後,只有超市、食品店與藥房繼續開放。全球最負盛名的奢侈品百貨公司之一,倫敦的哈羅德7月開設了首家直營打折店,用以銷售在疫情期間積壓的過季商品,而最近打折活動直接轉移到了線上:Jimmy Choo漂亮時髦的新款高跟鞋在打折季開始前即低至半價出售,這在往年從未發生。
但人們已經不需要漂亮的高跟鞋和新款包包了。社交網絡上新晉走紅的是健身博主與美食作家。德國24歲的健身博主帕梅拉憑藉其無需器械獨立完成的家居健身視頻,獲得超過五百萬訂閱。而小高姐則成為華人社區口口相傳的新晉女神,她的頻道介紹這樣寫著:客居他鄉的你,是否跟我一樣懷念家鄉的味道呢?
倫敦的標誌之一紅色雙層巴士還在運營,對留學生楊雅婷來說,來到倫敦的第一課恐怕是要學會如何處變不驚。(楊雅婷/圖)
是病毒變得更溫和了嗎?
整個2020年,我們都在祈禱新冠大流行早日結束。但站在這一年的尾巴上回頭望,只看到這一頭怪獸越來越龐大,漸漸將魔爪深入各處,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事到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交頭接耳,低聲說著我們無法再回到過去的「正常日子」。德國漢莎航空預計航空業需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儘管鮑裡斯說12月底會重新評估四級封鎖政策,英國媒體卻不無悲觀地預測相對嚴格的封鎖措施可能會延續到明年四月的復活節。另一方面,線上購物和包裹激增,帶動物流行業加速迭代,作為城市活力重要組成部分的線下商業,可能面臨永久性的萎縮,人們的衣食住行將更加依賴少數幾家線上商業巨頭和物流公司,乃至形成新的壟斷形式。
更微妙的是,在反反覆覆的疫情與封鎖中,許多的歐洲人從內心接受了病毒是生活的一部分,而自己並不是被病毒發出死亡威脅的高危人群。
那些因此離開的人,大多數變成了簡單的數字。英國過去五年平均每周登記死亡人數大約在13000人左右,在2020年上半年,這個數字最高曾到達24000人。而秋季開始的第二波疫情裡,死亡人數與往年均值的差距明顯縮小到千人左右。這個趨勢在其他國家同樣顯著。春季死亡率冠絕全球的義大利,如今降到了3.5%,而50歲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低於0.2%,當前大部分國家新冠死亡率低於2%,這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的數字。
是病毒變得更溫和了嗎?並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這一點。它也許只反映了一個悲傷的事實:在上一輪的流行中,病毒已經殺死了大部分它能夠殺死的人。而倖存的人類,暫時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與它共存:戴上口罩,減少派對,在家上班,然後接受它作為一種和交通事故一樣的日常風險。我們失去了一些親人,一些工作、一些商店和行業。熬過了恐懼、孤獨和抑鬱,最終沒有消滅病毒,但也不再為它所困。如果2021年是這樣的劇本,大概已經是整個新冠大流行最圓滿的結局了。
沉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