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自然碰撞會第五期開啟 | 新媒體裝置藝術 在公共商業空間的語言

2021-02-16 SeeekLab

MANA將在2020年4月17日下午,邀請您與4位國內外行業嘉賓老師:SeeekLab創始人 施愛迪(中國)Calmspaces創始人 媒體藝術家 Beer van Geer(荷蘭)、POE博歐文化聯合創始人 朱琪(中國)中國美術學院教師&藝術家 徐戈(中國),在線上開啟一場3小時有關新媒體裝置藝術的超自然碰撞會。

「Porta Estel·lar 星際之門」by Playmodes,POE博歐文化代理科技的發展,使裝置藝術的空間概念發生了改變,它不再是容納物體的物理空間,裝置的空間概念無限延伸,包含了觀眾的感官所能感知的虛擬空間。新媒體在擴展人的相互聯繫的同時,也異化和分解了人對自我的感覺,我們對自我的感知不再源於感官直覺的經驗,而源於通過中介的、模仿的經驗。

「Ademruimte」by Calmspaces
互動的特性將裝置藝術從原本被動的取悅觀眾轉化為主動地吸引觀眾參與。由於裝置藝術是建築界定的藝術綜合體,和傳統的宗教建築教堂和神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有時候,裝置本身就借用教堂神廟形式,但是裝置藝術帶著藝術性質的原因,它不僅能產生類似宗教所能激發人們的情感,它還能激活人們的對自身和社會的思考。當傳統的宗教已不能滿足當代人的精神和心理需要時,藝術充當了一種新的宗教。

互動裝置「時間大爆炸」by SeeekLab

藝術和商業互不分離,藝術需要商業的推動,商業是當代社會運轉和生存的基礎,因此, 裝置藝術經常帶有商業行為的性質出現。

Beer van Geer

Calmspaces創始人 媒體藝術家

Calmspaces是一個專注於空間設計的團隊,由Beer van Geer和Tena Lazarevic成立於2018年,團隊擅長將傳統建築和現代數位技術結合,通過聲音、光線、氣味、觸摸等感官刺激以及生物反饋技術,打造出使人身心平靜的空間。

Beer van Geer過往參與案例

主題闡釋:VR造景,3D投影,還有刷屏朋友圈的沉浸式數字藝術...越來越多的新媒體裝置在公共空間大放異彩。這預示了以提供服務為中心的「場景體驗新零售」時代正在開啟:用新媒體表達為線下體驗注入新血液,使消費者主觀認為自身獲得了個性化的體驗,從而刺激消費欲望和傳播主動性。我們始終堅持,商業創新的本質是升級對人的服務。本期將通過多個SeeekLab正在進行或未來將要進行的案例,解讀如何利用新媒體裝置構建公共商業空間,解決現階段商業同質化問題,打造新型服務體驗模式,以及探討新媒體裝置的介入對於未來商業體的現實意義。除此之外,我們也將分享新媒體在其他領域的探索和思考,如何用裝置連結在地文化,用藝術和科技打造別樣的文旅新體驗。

施愛迪

SeeekLab創始人

 

SeeekLab是一個集合了跨學科背景的新媒體裝置創作團隊,熱衷於藝術、媒體和科技的交叉創作。SeeekLab中的三個字母E分別代表了Electronics,Entertainment和Enlightenment,希望通過Electronics(科技)的手段,創造Entertainment(娛樂)的內容,最終給人們帶來情感上的Enlightenment(啟迪)。用科技做設計,用裝置講故事,用情感連結人與人,人與物,這是SeeekLab一直堅持在做的事。SeeekLab擅長新媒體裝置創作、展覽打造及空間規劃等,作品多次與知名品牌跨界聯名,展覽多次受邀在國內外場館展出。SeeekLab也關注藝術科技與歷史人文間的連接,如「愛在鼓浪嶼」故事體驗館,通過新媒體裝置表達在地文化,體會鼓浪嶼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在新零售商業領域,開設品牌概念店AT SEEEKLAB,將「展覽」概念引入線下門店,以「生活時尚周邊+電子商務+新媒體展覽」的複合型方式呈現,實現以「提供體驗」為中心的沉浸式商業空間。

SeeekLab過往參與案例


朱琪:《新媒體裝置藝術 X 商業,一種新維度的思考方式》

主題闡釋:藝術的創作在不同的時期,服務於不同的人群。現代社會公眾變成了社會結構的主體和核心關注對象,每個個體的人以及人與人組成的朋友圈、社區和社會成為藝術創作的目標對象。伴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每個人的生活已經被現代科技深深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創作的新媒體裝置藝術變成了吸引和打動公眾的利器。大眾被打動了,商業也就隨之而來。新媒體裝置藝術在空間以上的維度,給了商業空間新的想像,甚至是某些商業模式的未來在此基礎上萌發。

15年以來,POE恰巧趕上了這一波浪潮,一直努力尋找著新媒體裝置藝術和商業的化學反應。商業地產、品牌、公共空間,都是POE嘗試的戰場。從引進teamLab、SAT、1024這些藝術機構獨立的裝置項目,到獨家代理阿姆斯特丹燈光節、Scale、Playmodes等國際大牌藝術機構;從單一策劃模式落地單個新媒體藝術裝置項目,到陪伴藝術家一起創作成長;從局部空間短期活動的裝置配合,到整體區域長期公共裝置的藝術把控——POE希望將新媒體裝置藝術完美結合商業載體,從而向著「讓藝術隨處可享」的理想靠近。


朱琪

POE博歐文化聯合創始人

新媒體藝術策劃人

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畢業,擁有法國巴黎高科高等電信學院和法國巴黎九大雙碩士學位,在法國諮詢行業從業兩年後,聯合創辦了POE博歐文化。創業以來,藉助團隊藝術項目的經驗積累和科學技術領域的深刻理解,從一個藝術行業的新人轉變為新媒體藝術項目策劃人。2016年以來主導策劃了teamLab水晶煙花中國巡展、Entropia音浪來襲沉浸視聽大展、阿姆斯特丹燈光節與光影上海戰略合作以及張藝謀2047對話寓言第二季「堆砌·雲」Nautilus音樂燈光表演等新媒體藝術項目。策劃成立了POE Installation Gallery特別項目後,已獨家代理國際新媒體藝術團隊ScaleCollectif和Playmodes,獨家代理國際新媒體藝術裝置數十件,並成為阿姆斯特丹燈光節上海獨家代理以及中國地區戰略合作夥伴。

POE博歐文化,2010年創辦於法國巴黎,以 「讓藝術隨處可享」為使命,打造一流的創意策劃和專業執行團隊,整合國際頂級藝術資源,跨領域創新融合Art、Event和Creation平臺,為客戶提供公共藝術、活動企劃、裝置藝術展演服務,並開創C端藝術文創以及展覽營銷業務。

POE博歐文化過往代理作品案例

一、《一天的費圖兒》——中國美術學院公共空間藝術系與浙江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聯合課程二、《看不見的人》——正在進行的個人創作計劃的部分作品展示

徐戈

中國美術學院教師

藝術家

 

1983年出生於浙江仙居,本科與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都是在中國美術學院完成的。2008年赴義大利羅馬美術學院訪學。2010年留校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公共空間藝術系至今。2017年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到浙江大學機械系交流。他的研究是建立在造型藝術的基礎之上,融合科技手段並且延伸至公共空間當中,著力探索身體與媒介、空間與敘事的多重表達。在他那裡,機械部件和控制系統成為一種造型媒材。各種材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用動態裝置的方式詮釋情感。跨界的創作理念使他的作品呈現出更加多元的面貌。

徐戈過往作品案例

 碰撞環節 


嘉賓主題分享與問答

+

嘉賓對談與觀眾互動

+

嘉賓學習經驗交流及書籍推薦

 碰撞時間 

2020年4月17日(本周五)

14:30-17:00

 參與方式 

1.轉發【活動文章或海報】至朋友圈並截圖;

2.掃描海報二維碼添加小助手微信;

3.將截圖發送給小助手,獲取直播連結;

 本期MANA超自然碰撞會 

 主辦方 

MANA新媒體藝術平臺

 本期支持單位 

SeeekLab

POE博歐文化

微毒技研所

Calmspaces

在「超自然碰撞」的現場,每個人即是觀眾,也是嘉賓,因此我們歡迎各界人士參與到我們的碰撞行列,成為我們的分享嘉賓/合作夥伴。如果您對活動形式/碰撞主題/演講嘉賓有任何想法,歡迎您與我們取得聯繫,分享您寶貴的建議;更期待您帶上您的靈感創意/作品案例/項目需求/商務合作……出現在下一期MANA超自然碰撞會上。

 也歡迎大家關注往期支持單位 


黑弓Blackbow、Studio NOWHERE、Digital FUN、Hybrid Studio、SODA建築師事務所、InsPUMP、一合夢想數字科技、風語築、要看文創、數字演藝集成創新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恩維傳媒、瀾景科技、Y&Z、同濟 x 怡聲聯合實驗室、MAT Stereo Technology、LIGHTHOUSE……

往期支持單位分享主題及關注其團隊連結

www.manamana.net/subjectDetail/181/

 MANA超自然碰撞會志願者招募 


MANA | 全球新媒體藝術平臺MANA是全球新媒體藝術行業媒體與資源對接平臺,致力於建立藝術、設計與科技協同創新的生態系統。MANA持續聚焦追蹤行業熱點,旨在提升優秀原創、藝術科技跨界的影響力,為相關領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勵平臺,為優秀創作者賦能,為企業及品牌整合對接優質的行業資源,推動行業發展。/ 官 方 網 站 /www.manamana.net

相關焦點

  • 寶龍美術館——聲音稜鏡+:「感官實驗室」藝術項目驚豔開啟
    6月5日,上海寶龍美術館「聲音稜鏡+感官實驗室」新媒體藝術展覽驚豔開啟,逾300㎡的LED裝置,構成一個可以遊走其中的多維度整體,未來感的圖像配合著燈光、聲音在屏幕上律動,以數字生成技術引發觀眾遐想,創造「超現實」的感官實驗。
  • 純藝術 | 概念藝術與裝置藝術研討會
    通過用霓虹燈向我們呈現文本的內容(忽略其形式),科蘇斯與語言和言語的字面玩了一場遊戲。正如他在60年代創作的其他概念藝術作品所表現的,藝術品的觀念比視覺和審美的內容和表達更重要,更基礎。這是針對視覺藝術中視覺表達的重要性進行的一場激進的反思。
  • 這些創意藝術裝置,激活了城市公共空間!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閒暇時間的增多,公共空間對於城市居民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在探索城市公共空間的利用上,公共藝術裝置作為空間中的一部分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今天小編搜集了全球各地極具創意的城市藝術裝置,看看它們是如何在提高空間利用率的同時增強趣味性,讓藝術裝置與人產生關聯的!
  • 裝置藝術家華成:人人都愛裝置藝術
    這裡面,公共藝術起題很大,起初的方向主要針對戶外空間,做大型人物題材雕塑和歷史題材建築,後隨著當代藝術在中國的流行,逐漸成為了代名詞。對此華成通過這幾個關鍵詞:即公共性、場地性、實踐性、地域性、參與性、融合性,表達了自身對公共藝術的理解。
  • 夜空彩虹 x 成都萬象城2期|「逐光之境」探索先鋒光影裝置
    2020年末,夜空彩虹聯合多名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共同為成都萬象城2期打造了以「創意燈光藝術裝置」為軸的城市公共藝術空間,發現和探討成都這座國際大都市深層的文化與藝術魅力。這是一場不容錯過的【新媒體藝術燈光節】「逐光之境」,讓你以新視角、沉浸式的方式領略先鋒新媒體光影裝置。
  • 看藝術家組合如何玩轉公共空間的藝術
    Studio Swine亦曾與多個著名機構展出,包括倫敦維多利亞和亞伯特博物館、紐約藝術和設計博物館及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他們從生活、自然中獲得靈感,透過創意設計與材料創新,碰撞出無限可能的設計產物。他們的工作地點從不局限於工作室,而在世界各地旅行搜羅靈感。
  • ART | 盤點七月全球新媒體藝術
    新媒體藝術具有「與時俱進」的特性已開始不斷深入到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為科技、藝術與設計等行業賦能。
  • 可以演奏的互動裝置藝術
    他通過對聲音的頻率、振幅大小的解析,將自己的聲音藝術延伸為圖形藝術以及裝置藝術,給予參與者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的全新體驗。此裝置擁有一個巨大的地面視頻投影,一些三維粒子圖案和黑白線條在畫面上不斷閃爍,並延伸到觀看者腳下,觀看者可以脫掉鞋子走到投影下。與此同時伴隨著畫面的變化,觀眾還可以視聽到一些極為神秘的高低頻率音樂聲效。
  • 當循環設計碰撞藝術,抱樸再生BOTTLOOP現身環保可持續藝術展
    來源標題: 當循環設計碰撞藝術,抱樸再生BOTTLOOP現身環保可持續藝術展 此次展覽旨在聯合全球新媒體藝術家,藉助數字藝術與可持續設計的力量,呼籲年輕族群關注環境汙染與生態議題。
  • 【資源2020136】新媒體互動裝置中國鼓
    |Playground ² 新媒體互動裝置|「活動資源網」 ² 是一個新媒體互動裝置,由法國最具實驗性的先鋒藝術家團隊 Scale創作,並與POE 聯合呈現。這個新媒體互動裝置由 32 個軍鼓、通鼓和低音鼓組成,每個鼓面上都有一個由電腦控制的鼓槌。在矩形架子鼓陣列的前面,設有一塊感應控制地毯,參與者可以在控制地毯上移動身體敲響自己的節拍,參與的人越多,節拍越熱烈。
  • 【藝術裝置】韓國仁川機場—藝術的殿堂
    機場公共空間有各種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及展示館等,讓旅客的閒暇時間能感受文化氣息。房中房(徐道濩)位置:第2航站樓免稅區3樓兩側既是孩子們的尖端多媒體遊戲樂園,又是成人們的藝術娛樂空間。通過LED曲面屏幕,採用多媒體藝術方式再現國內外名畫等,是一處ICT與藝術結合的多媒體畫廊。
  • 僅5天,一次全球新銳藝術家新媒體藝術作品呈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組成字母的人會因為堅持不住而微微顫動、倒塌甚至走出屏幕。維根斯坦曾經說過:當我用語言來思想時,除了語言表達式以外並沒有什麼「意義」呈現於我的心靈之中:語言自身就是思想的載體。這句話體現了語言的重要性,而這件作品表達了語言的強大甚至是可以達到「束縛」人的效果。
  • Beijing Sonic 黑川良一首秀—— 「風靡全球新媒體藝術潮男」作品解析
    要說誰是當今新媒體藝術領域的當紅明星,十個大概會有九個會告訴你,是日本人黑川良一(Ryoichi Kurokawa)。如果你要問誰是黑川良一,風尚界的回答是「風靡全球新媒體藝術潮男」,中國策展人則稱之為「中國文藝青年最該認識的日本新一代藝術偶像」,媒體對他的描述大體如「獲得『奧地利電子藝術節』2010年金尼卡大獎的日本知名影音藝術家黑川良一」,倘若你覺得這些回答還不夠給力,那麼就再來看看網友的說法:這是一位AV偶像。
  • 麥視界:全球20件顯示屏創意盤點——新媒體藝術
    SeeekLab 是一個聚集了跨學科背景的裝置創作團隊,熱衷將創作和城市事件、文化命題、人文關懷相結合,用裝置講述有溫度的故事,分享洞察和觀點,一直在探索和輸出有趣的文化內容,與不同領域合作碰撞產生價值
  • 國內外最流行的互動裝置藝術玩法,全在這裡了!
    在新媒體藝術不斷興起的今天,互動裝置藝術作為新媒體藝術的重要分支也不斷出現在演出、燈光節、藝術展、展館、品牌活動等等場合中,應用愈加廣泛、形式也更加多樣化。互動裝置究竟是什麼?如何開始設計一個互動裝置?互動裝置有哪些創作手法與理念?
  • 復·始-後傳統藝術季: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展
    本次藝術季以「復始」為主題,聚焦「傳統在當代的復興」,由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展(成都站)和「工·在當代」中國工筆畫學術邀請展兩個重要展覽構成。屆時將呈現來自全國各地40多位藝術家的近120件作品,通過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與傳統繪畫等多種藝術形態,探討「傳統」在當代語境下的復興以及在審美、文化、精神上帶來的啟迪。
  • 盤點8月全球新媒體藝術
    新媒體藝術具有「與時俱進」的特性 已開始不斷深入到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 為科技、藝術與設計等行業賦能 新媒體藝術,常指利用現代科技和新媒體形式進行創作,它的創作涉及許多領域,如:數字媒體藝術、混合現實、沉浸式體驗、賽博格藝術
  • 盤點那些可以演奏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
    該作品是由新媒體/聲音藝術家h0nh1m(Chris Cheung)和國際獲獎獲得者COLLECTIVE建築設計工作室合作完成的互動式裝置,該裝置將多種樂器合併到一起,對它們的形式、視覺效果和互動體驗進行了重新詮釋。▼觸覺樂器概覽,view Haptic Organ from a distance
  • O:BSERVE | 殊途同歸的新媒體藝術與電子遊戲
    即遊戲並不是蒙太奇的夢境邏輯/非連續性的並置,不再如現代主義電影那樣,刻意通過單個鏡頭的碰撞而建構意義。[2]不過倘若我們能看到如今的豐富的藝術遊戲實踐,或者是遊戲中時間本體論的多元複雜性,或許可以對遊戲的可能性以及本體論指認有更豐富的理解,而不只是停留在某些類型遊戲中去思考並陷入某種前見之中。
  • 魔都·光點2020國際新媒體藝術節即將開啟
    凝聚全球新媒體藝術的內容生產者和創意團隊,共同建立國際網絡孵化「光點2020國際新媒體藝術節」,以線上線下結合策展的思考方式,組織一場關於新媒體藝術的城市文化行動,期待以遊玩、參與和交互方式調動公眾的感官經驗並創造連結,通過不同的活動板塊聚集關注新媒體藝術發展的人們一個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