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8月全球新媒體藝術

2020-11-24 騰訊網

新媒體藝術具有「與時俱進」的特性

已開始不斷深入到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

為科技、藝術與設計等行業賦能

新媒體藝術,常指利用現代科技和新媒體形式進行創作,它的創作涉及許多領域,如:數字媒體藝術、混合現實、沉浸式體驗、賽博格藝術、互動設計、3D列印藝術、創意機器人、人工智慧藝術、生物藝術作品等。

01

日本:傘下的光影世界

作品依賴於光學現象,通過來自投影儀的光產生。偏光濾鏡從投影儀中轉移到了特質的雨傘上,於是就創造了一種與日常生活完全相反的新體驗。在日常生活中,雨傘總會將天空遮蓋起來。乍一看,展覽空間中的地板僅被天花板上投射的白光照亮,但是當為展覽提供的專用雨傘打開時,地板上就會出現以前看不見的天空。

02

烏克蘭:一分鐘牆體投影

「The Great Dreamer(偉大夢想家)」是藝術家Jul Shamsheieva創作的樓體投影作品,它由8個主要場景構成,在藝術家看來,數字「8」象徵著永恆與幸福,我們必須忠實於自己的夢想,因為夢想家們使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而最偉大的夢想家是萬物的創造者,宇宙的創造者。

該作品參與日本一分鐘牆體投影項目。

03

日本:teamLab互動藝術電視

Flower Bombing Home 是一件交互影像裝置,觀眾在紙上、手機上或電腦上畫一朵花,然後上傳,繪製的花朵就會在世界各地的電視屏幕上綻放。隨著花瓣的散落,世界各地的人繪製的花朵一起形成了一件新藝術品。

新型冠狀病毒將人們局限在了家中,這件作品希望能讓大家在家裡與世界交流。在將來,花朵將永遠綻放,作為人這個時代的藝術紀念品。

04

西班牙:知識之花數字影像

「Lore(知識)」在巴斯克語中是指花,「Lore」是Hotaru Visual Guerrilla團隊創作的一次視覺之旅,可以提升植物學的美感。該作品從抽象與表現之間探索自然之美,使觀看者能夠對生活的世界產生新的詮釋。

05

中國:聽遍世界各地雨水聲音的藝術裝置

「It rains」是一個實時聲音互動裝置。它收集了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雨聲,被來自相應地區收集的玻璃器皿覆罩。給予每一場具體的、保留有個體記憶的雨聲以形狀。即使在當下我們在看不見這些地方,雨水作為變化的城市音頻,將我們帶到現場,給我們留下回憶、想像的交織。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真實的世界,全世界的人看著同一個月亮,全世界的雨水在海陸間遵循往復。如約翰·多恩所說「沒有人是孤島」,每一滴雨都值得被傾聽。

06

加拿大:人造生態系統

「人造統治」是一系列沉浸式裝置,它由大量的發光可充氣聚乙烯組成,用來模仿水生物,這些發光「水生物」懸浮在黑暗的夜空中,當有訪客進入時,會在這個人造生態系統中引發反應,從而導致光強度的波動。

07

阿根廷:數字影像展現生命的起源

藝術家 RománGomes 創作的數字藝術影像,展現了水對人類的重要性,水不僅賦予我們生命,還是生命的起源。自從人類誕生以來,我們與水的關係就變得深厚而豐富。哲學史以及古代文化和宗教的儀式證實了這一點:總而言之,水是生命、淨化和希望,價值的象徵,價值是使我們團結在一起的共同點,人們應該意識到這一點。

08

英國:同心圓聲音藝術裝置

作品由八個相同的盛滿水的盤子組成,盤子在地板上以圓形圖案排列。上方幾米處是連通計算機的雕塑裝置,可以編排水滴的產生。隨後水滴落下形成的同心圓會被聚焦的光束照亮,水池中的漣漪會被投射到相鄰的牆上,從而使之可視化。藝術家希望由這件作品探索人內在的同心宇宙。

09

俄羅斯&中國:森林全息燈光裝置

全息裝置 ROW 通過生成的聲音驅動視覺的變化,形態可以自由變幻。作品原本的視覺圖像與略有延遲的空間光影反饋形成了有趣的二次對話,從而最大限度地表現出裝置所在場所的空間特性。陳列在充滿鳥語的大自然中,藝術家們讓森林開始說話了。

10

中國:「混沌」沉浸式光空間

萬事萬物都會有一個初始的狀態,從無到有,從無序到有序,迭代完善,交互更替,後來發現了混沌這個詞,試著利用聲音、光、線條構成,讓觀者能夠清晰和沉浸到這個混沌的世界中去,試著去探索和研究一下人類文明的初始形態。

這個作品是藝術家賽罕在電子科技大學UPTEAM工作時候獨立創作的。感謝UPTEAM團隊的幫助和技術以及場地空間的支持。

11

哥倫比亞:三維燈光矩陣

由200個燈管組成的矩陣出現在三維空間中,它是一個離散的確定性動態系統,可以基於非常基本的規則來生成複雜的行為。例如,正方形矩陣會根據螞蟻運動的數據而改變顏色,如果螞蟻向前移動燈框的顏色會變成白色,否則會變成黑色。創作團隊試圖通過該作品傳達規則在執行時對不可預料行為的影響。

12

中國:實時投影「傳送門」

「Portal 」的原型作為郭銳文研究生時期的課程項目創作於2014年,當時僅作為他使用Processing 編寫實現的一個實時投影映射工具的演示實例 - 使用一臺投影儀將一個影像畫面中的8個不規則四邊形區域映射到對應的投影面上。

2019年 「Portal」 的布局調整為直角布局,並做了細節上的深化,用於藝術家在成都漾獨立藝術空間的個展中。2020年 「Portal」 加入了雙人模式,改用街機搖杆進行操作,並新加入了兩球之間 Granular Synthesis 的運作邏輯,用於藝術家在蘇黎世MuDA 的個展中。

13

荷蘭:動態燈光裝置講述城市故事

亨厄洛是荷蘭東部的一座城市,為了展現亨厄洛城的靈魂,藝術家 Peter Vink 被邀請在市政廳創作一件大型的動態燈光裝置,目的是為了創建一個聚會場所,讓亨厄洛居民可以與其他居住在這裡的人相遇相識。

作品由736盞彩色LED燈組成,他們被懸掛在3米高空,通過調整燈光的位置和顏色,藝術家創作了74幅不同的作品,用來講述亨厄洛城市的故事。

14

中國:「薛丁格的貓」互動體驗裝置

WAVE BOX (薛丁格的貓) 是一件全息互動體驗裝置。體驗者站在透明介質前,通過控制懸浮的虛擬立方盒子,來改變眼前巨型立方空間裡的生命物質左右演變流動。而立方空間裡面的生命物資其實就是暗盒子裡的「薛丁格的貓」,只有在體驗者觸控到立方盒子的瞬間,整個環境的燈光都遇到了改變,而盒子裡的「貓」(空間裡的生命物資)也才會得到啟動,因此而存在。

「我思故我在!」的創新顯示方案,延伸二維平面到三維空間,並以全面影像覆蓋整個空間,包裹式的畫面場景讓觀眾彷佛置身於真假難辨的場景之中,給觀眾帶來置身空間之外的多感官享受,展現了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魅力。

15

加拿大:根據體溫改變顏色的燈光裝置

「Thermally Speaking」光藝術裝置由LeuWebb Projects與Mulvey & Banani Lighting團隊聯合創作,裝置使用熱成像和紅外線測量儀器來監測人們身體產生的能量場,並通過特殊照明裝置將人體的熱量在3D空間中通過燈光展示出來,使得原本的玻璃幕牆更有活力。

這個位於多倫多約克堡遊客中心的藝術裝置可以使人們感受到創意體溫測量與數據可視化以及監視技術結合的趣味創意。

16

羅馬尼亞:光影面具

Facelessmen 是一個3米高的金屬面具,不同的動畫投影到面具上,面具的顏色、形狀或結構隨之更改。藝術家認為,沒有光來突出每個人的特徵,我們將是面目全非,光是一種賦予我們身份,帶我們進入世界的物質。我們都是物質的混合物,但是如果這種材料不能將光反射回來,我們將是看不見的。在相同的事物中,相同的面具只能在沒有燈光的情況下藉助燈光才能發揮不同的特徵,表情、思想、圖像或故事。他希望通過這件作品告訴人們,沒有光,我們將面目全非。

文章來源:國際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ART | 盤點七月全球新媒體藝術
    新媒體藝術具有「與時俱進」的特性已開始不斷深入到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為科技、藝術與設計等行業賦能。
  • 麥視界:全球20件顯示屏創意盤點——新媒體藝術
    阿里巴巴全球首家未來酒店於2018年12月18日開業,這是一個備受矚目,秘密籌備兩年多的項目。進入酒店大廳,顧客首先可以看到一件互動藝術「畫作」,本件「畫作」是他們邀請Wonderlabs 團隊參與創作的。
  • 造象II - 林俊廷 新媒體藝術作品
    Unite大會是由Unity舉辦的全球開發者大會,至今已有10年的歷史,連續三年邀請新媒體藝術家林俊廷分享應用UNITY引擎於非遊戲領域的藝術創作,在Unite 2017 Shanghai林俊廷首次完整介紹<造象>創作歷程。
  • Beijing Sonic 黑川良一首秀—— 「風靡全球新媒體藝術潮男」作品解析
    要說誰是當今新媒體藝術領域的當紅明星,十個大概會有九個會告訴你,是日本人黑川良一(Ryoichi Kurokawa)。如果你要問誰是黑川良一,風尚界的回答是「風靡全球新媒體藝術潮男」,中國策展人則稱之為「中國文藝青年最該認識的日本新一代藝術偶像」,媒體對他的描述大體如「獲得『奧地利電子藝術節』2010年金尼卡大獎的日本知名影音藝術家黑川良一」,倘若你覺得這些回答還不夠給力,那麼就再來看看網友的說法:這是一位AV偶像。
  • 僅5天,一次全球新銳藝術家新媒體藝術作品呈現
    創作者:王思睿、王嘉元、餘陳美、尹楊茂竹、吳琴作品簡介:《魔法牛皮紙》是一款新媒體光影藝術交互裝置餘陳美,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計算機學院學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人機互動、智能硬體設計、新媒體藝術設計等。尹楊茂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計算機學院本科在讀,興趣是用戶體驗設計和視覺設計。吳琴,201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人機互動、新媒體藝術。
  • 北京5月,新媒體藝術新貴teamLab的中國首秀
    ✦當前最炙手可熱的新媒體藝術團體teamLab將於5月在佩斯北京舉辦中國首次大型個展「花舞森林與未來遊樂園」,這是teamLab全球巡展的一個重要部分
  • 必應創造B'INLIVE行業分享 | 新媒體藝術和技術與演出的結合
    嘉賓將通過演出製作的具體案例講述新媒體藝術和技術在演出中的應用。Radugadesign合伙人;新媒體視覺創意設計團隊Timecode創始人;夜遊文創燈光研究院執行院長、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中韓多媒體設計學院教授;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設計工作室主任;
  • 當民歌演出遇上新媒體藝術 會以怎樣的方式打開
    8月24日晚2020年山西左權民歌盛典在秀美的太行山下盛大舉辦。本場演出由北京保利演出有限公司承制,本場演出利用新媒體藝術燈光秀與演出相融合的先鋒演出形式,打造了中國首部山體實景民歌大秀。表演藝術家為了滿足新的演出模式、新的藝術觀念、新的舞臺技術而創作更精彩的藝術作品,這也奠定了新媒體光影技術得以實現的基礎。尤其是在舞臺設計中,新媒體光影的使用是新的藝術形式的體現也是時代技術的提升。
  • 2020年11月盤點:潮流藝術重點事件與數據盤點
    如果說11月全球藝術的焦點在上海,2大藝博會ART021和西岸博覽會,以及50多場藝術活動齊聚上海。
  • 超自然碰撞會第五期開啟 | 新媒體裝置藝術 在公共商業空間的語言
    現代社會公眾變成了社會結構的主體和核心關注對象,每個個體的人以及人與人組成的朋友圈、社區和社會成為藝術創作的目標對象。伴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每個人的生活已經被現代科技深深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創作的新媒體裝置藝術變成了吸引和打動公眾的利器。大眾被打動了,商業也就隨之而來。新媒體裝置藝術在空間以上的維度,給了商業空間新的想像,甚至是某些商業模式的未來在此基礎上萌發。
  • 招新 |《藝術新聞/中文版》上海尋找藝術新媒體實習生
    2013年3月創刊以來,在中國藝術領域的爆發期,以其國際性、專業性與前瞻性的發展定位,成為了華語世界發行量最大的藝術媒體,為華語世界帶來一份國際化同時具有在地性的權威藝術刊物。同時推出的數字版「藝術新聞iArt」也是移動客戶端下載量最大的中文藝術數字媒體。因工作拓展需要,TANC 團隊現在徵召藝術新媒體實習生。
  • 數位化景觀社會,新媒體藝術與公眾關係反思
    但是此種心理可能會遭到不善的利用,我希望我們沒有不幸地淪為商業展覽以及平臺資本主義的免費勞工,淪為全球媒體景觀的共謀。當人們逐漸對新媒體網紅奇觀感到疲勞,對過量的流明頭暈目眩,新媒體藝術與公眾的關係似乎出現了某種斷裂,如果我們不做景觀消費的支持者,那麼又以何種角度切入對新媒體藝術的認知,以何種姿態與新媒體藝術發生聯結?
  • 今晚8點15分,九國藝術家的新媒體峰會(ACSEE)最後一場直播!
    2020年2月ACSEE中國首屆國際光影大賽大同站,獲得28國102位藝術家參賽並成為國際賽事,獲得法國VMF邀請,Facebook建築投影國際賽事推薦。2020年8月16-17日,ACSEE攜手10位國際藝術家重磅回歸!ACSEE團隊將為大家帶來基於疫情常態下的新媒體現狀和未來的探討,以及在該語境下未來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機會分享。
  • 刷爆朋友圈的新媒體藝術展覽,不只是「光、電、聲」的結合
    觀眾不再僅僅是觀賞,而是可以介入藝術作品,因而,新媒體藝術也被稱為體驗·參與型的藝術。再到去年的「光影上海」系列活動登陸上海,新媒體藝術以其炫酷的現場刷爆「朋友圈」。POEConsulting是專注於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的策劃團隊,他們曾打造了teamLab Crystal Fireworks、Entropia 音浪、X-Tree 魔方樹來等眾多「刷屏級」新媒體展覽,是這些新媒體藝術展覽的幕後推手。
  • 王黎光委員:利用新媒體為培養基層文化藝術人才助力
    中國高等教育—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5月21日訊(記者 唐景莉 李石純 王弘揚)近年來,新媒體蓬勃發展,充分利用好新媒體平臺,可以更好地把握住時代主動權,凝聚社會共識,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
  • 鳳凰數字科技攜手青鳥新媒體藝術:活化漢字,把東方韻味寫入生活
    8月22日第二十五屆圖書博覽會在北京召開,展會上鳳凰數字科技與青鳥新媒體藝術達成戰略合作。
  • O:BSERVE | 殊途同歸的新媒體藝術與電子遊戲
    OUTPUT期待成為新媒體藝術領域的觀點匯集之地。殊途同歸新媒體藝術與電子遊戲就像是出生在不同地方的雙胞胎,各自在自己的節奏中盤桓生長。John Rohrer的Passage新媒體藝術與遊戲,皆是緊緊依靠科技而環繞變態而出的不同的植株。
  • 招新 |《藝術新聞/中文版》上海尋找設計與新媒體實習生
    2013年3月創刊以來,在中國藝術領域的爆發期,以其國際性、專業性與前瞻性的發展定位,成為了華語世界發行量最大的藝術媒體,為華語世界帶來一份國際化同時具有在地性的權威藝術刊物。同時推出的數字版「藝術新聞iArt」也是移動客戶端下載量最大的中文藝術數字媒體。因工作拓展需要,TANC 團隊現在徵召設計與新媒體實習生。
  • 去了那麼多網紅打卡展,你真的了解新媒體藝術嗎?
    新媒體藝術其實很難去下一個定義說清楚,到底什麼是新媒體藝術,它是一個龐大的集合概念,而且這個概念還是在這個基礎上,隨著科技發展和媒介的多樣化而不斷發展和拓寬分支的。新媒體藝術廣義上可以概括為使用現代技術或新媒體手段作為創作媒介的藝術作品的統稱,並常常關注這些媒介本身的文化性、政治性和美學的可能性。
  • 全球華文新媒體同心戰「疫」信息服務平臺上線
    中新網北京4月2日電 (馬秀秀)同心戰「疫」,你我攜手。由中國新聞網、中國僑網聯合全球華文新媒體共同推出的同心戰「疫」信息服務平臺4月2日正式上線(www.chinanews.com/m/COVID-19.html)。目前,已有百餘家海外華文新媒體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