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Areca catechu L.)為棕櫚科常綠喬木植物,其主要成分為檳榔鹼。我國引種地以海南生產的檳榔最為出色,飲譽四海[1] 。植物檳榔的乾燥成熟種子檳榔(Semen Arecae),是我國四大南藥之一。檳榔又名仁頻、賓門、橄欖子、大腹子、青仔、榔玉等。
有這麼神奇?檳榔確實有這樣的魔力。這是由於生物鹼的影響,吃完後臉色潮紅精神亢奮。檳榔中含有多種生物鹼,檳榔鹼和次檳榔鹼是最主要的成分。這些物質和其他生物鹼一樣都會對人體機能產生影響。其中,檳榔鹼可以刺激內源性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的分泌,結果是腦垂體釋放更多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之後讓腎上腺產生更多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其實簡單點來說,那就是:在人體內產生了興奮過程。檳榔味苦,性辛、溫,歸胃、大腸經,具有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 瘧、固齒殺菌等功效,長期以來被廣泛地應用於臨床。
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檳榔鹼在一定的劑量下能刺激M受體以補償乙醯膽鹼的不足,促進機體興奮,提高學習和記憶能力。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檳榔鹼是已知的檳榔組分,已被多項研究證實具有類似膽鹼的平滑肌興奮效應。有研究通過對健康人口服檳榔顆粒後觀察胃電圖[2] ,發現檳榔能夠通過增強胃電活動促進胃動力。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石翠格等[3] ,將血管內皮細胞與不同濃度檳榔鹼預孵育20 h 後給予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損傷,內皮細胞經與檳榔鹼預孵育後,其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和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達水平明顯低於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直接接觸的細胞。說明檳榔鹼有保護內皮細胞、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檳榔在臨床上有著神奇的功效,但長期嚼食檳榔會使牙齒變黑、磨損、動搖。牙齒是一個人的「門面」,想想都可怕,愛美的人們注意了,別人呲牙一樂,都是大白牙,您這邊一呲牙,滿嘴的小黑豆,著實與美麗掛不上邊。關鍵是除了「小黑豆」之外,更嚴重的是長期食用檳榔還會引起牙齦萎縮,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如果美麗可以用高科技挽回(牙齒美白之類的),但是牙周的健康很多時候可就是回天無力了。
有研究初步探究了檳榔鹼對口腔黏膜異常增生上皮屏障確有影響[4],如果長期大量的嚼檳榔,很可能會引起口腔黏膜下纖維性病變,這是導致口腔癌的直接原因。咀嚼檳榔致病、致癌的前提是檳榔中所含的生物鹼(以檳榔鹼為主)能順利通過正常或已經發生病變的口腔黏膜上皮屏障,從而影響到健康。(檳榔本身含有的檳榔鹼並不是很高,所以長期大量吃才會危害到健康。)
檳榔除以上毒性外,還有肝腎毒性、生殖毒性、免疫抑制毒性等。
檳榔有藥用和食用之分。兩者主要成分均為檳榔鹼,但藥用檳榔的安全性遠高於食用檳榔。
藥用部位各異。食用檳榔主要為幼果、果殼;藥用檳榔則為檳榔成熟果仁。炮製方法不同。食用檳榔用石灰水浸制,對口腔黏膜有嚴重的化學性損傷;而藥用檳榔經過炮製、提取、除雜等處理以減毒,對口腔黏膜無化學性損傷。
服用方式不同。食用檳榔在口中長時間咀嚼,對口腔黏膜有損傷;藥用檳榔是吞服,一飲而進,不會對口腔局部造成損傷。
參考文獻:
[1] 陳錫沐.南方名貴藥材栽培與加工[J].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2:96-115.
[2]孫娟,曹立幸,陳其城,等.檳榔對健康人胃電圖及胃動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的影響[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6,27(2):281.
[3]石翠格,胡剛 ,汪海.天然藥物檳榔鹼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7,7(12):2780.
[4]侯冬蘭,陳蓉, 高義軍,等. 檳榔鹼和Ca2+對口腔黏膜異常 增生上皮體外模型通透性的影響[J].口腔疾病防治,2017,25(1):21.
黃湛航 主管藥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執業藥師,畢業於廣東藥學院藥學系, 從事醫院藥學工作二十多年。
註: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用於公益傳播。在此對圖片作者表示感謝!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黃湛航
審稿: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魏理
編輯:廣東省藥學會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深汕中心醫院 羅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