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漢高帝劉邦
秦末亂世,以泗水亭長身份斬蛇起義,憑藉張良、蕭何、韓信等一批文臣武將,在與項羽的爭鋒中勝出,重新統一全國,建立大漢王朝。在位12年,享年62歲(一說53歲),廟號太祖。主席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2、漢惠帝劉盈
雖為嫡長子,但因為仁弱不得劉邦喜愛,屢次想要廢掉其太子之位。由於大臣反對,呂后請出商山四皓相助,劉盈最終在16歲順利繼位。在位7年,期間基本維持劉邦的政策,盡力維持勳貴勢力、外戚勢力的平衡,實屬不易。死時年僅23歲。
3、漢文帝劉恆
漢惠帝死後的8年時間,呂后和呂家全面掌權。直到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周勃和陳平才聯合把呂家勢力剷除,迎立劉邦第四子代王劉恆繼位。在位24年,節儉樸素勵精圖治,開啟「文景之治」,廟號太宗。但諸侯王勢力坐大,開始挑戰朝廷。
4、漢景帝劉啟
作為漢文帝嫡長子,繼承和發展了文帝的事業,共同開創「文景之治」。採納晁錯建議,推行「削藩策」,削減諸侯封地。任用周亞夫領軍,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在位17年,享年48歲。
5、漢武帝劉徹
西漢最有作為,也最有爭議的一代雄主。16歲即位,立即強勢集權,頒行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裁抑丞相職權,設刺史控制郡國。
實行改革幣制、鹽鐵官營、商人重稅的經濟政策。建立察舉制度選拔人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建太學、設立學官培養人才。
軍事上大獲成功,依靠衛青、霍去病將匈奴逐往漠北,張騫岀使西域,徵服閩越、東甌、南越和衛氏朝鮮,經營西南夷。
由於用武過度,加上熱衷於封禪和郊祀、巡遊,國力耗費巨大,引起不小的社會矛盾。晚年有所醒悟,下輪臺罪己詔,希望與民休息。在位54年,享年70歲,廟號世宗。
6、漢昭帝劉弗陵
漢武帝幼子,8歲即位,由霍光等人輔佐。朝政大權基本在霍光手中,但政策上延續了漢武帝晚年與民休息的基調,社會矛盾得到控制和扭轉,開啟了「昭宣中興」。在位13年,死時年僅21歲。
7、漢廢帝(海昏侯)劉賀
由於漢昭帝劉弗陵無子,時年16歲的昌邑王劉賀被徵召入朝,繼位為帝。但27天後,就被霍光以荒淫無度為理由給廢掉了。
8、漢宣帝劉詢
漢武帝曾孫,戾太子劉據孫子,在巫蠱之禍中倖存,後撫養於掖庭,劉賀被廢後,霍光迎接劉詢入宮繼位。
由於年輕時生活在民間,對於民間疾苦和吏治敗壞很有體會。繼位後,一邊清除霍光專權的影響,一邊選賢任能,依靠「麒麟閣十一功臣」等勵精圖治,恢復漢朝國力。
對外聯合烏孫大破匈奴,迫使呼韓邪單于率眾來朝稱臣設立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大漢版圖。在位26年,享年44歲,創造昭宣中興,把漢朝國力推向鼎盛,廟號中宗。
9、漢元帝劉奭
劉奭是漢宣帝與患難之妻許平君之子,性格懦弱、愛好文藝一度差點被廢,但漢宣帝念及許平君而沒有實施。但劉奭的懦弱毫無改觀,繼位後寵幸宦官,任由宦官和外戚逼死賢臣,甚至將朝政交給宦官石顯。在劉奭治下,漢朝迅速衰落。在位16年,終年42歲。
10、漢成帝劉驁
漢元帝劉奭與王政君之子,繼位後沉湎酒色不理政事,專寵趙飛燕趙合德姐妹,朝政由王氏外戚把握,給王莽篡權留下了機會。在位25年,終年44歲。
11、漢哀帝劉欣
因漢成帝劉驁無子,侄子定陶王劉欣得以繼位。即位之初,劉欣也曾想有一番作為,任命左將軍師丹、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等人制定限田限奴政策,但卻遭到貴族們的反對。他自己也違反限田令,一次賜給男寵董賢兩千頃土地,改革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在位7年,終年25歲。
12、漢平帝劉珩
漢哀帝死後,太皇太后王政君垂簾聽政,王莽為大司馬把持朝政,迎立9歲的中山王劉珩。劉珩實際上就是一個傀儡,幾乎沒有權力。5年後被王莽毒死,年僅14歲。
13、孺子劉嬰
漢平帝死後,專權的王莽需要另一個工具人,1歲的劉嬰被選中。王莽以「假皇帝」的身份,將劉嬰作為太子。直到王莽正式稱帝,劉嬰當了3年太子。隨後被囚禁,禁止任何人與他講話。孺子嬰長大後,六畜不識,話也說不清楚,成了一個傻子。公元25年2月,被李松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