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社會從秦始皇建立秦朝開始一直到新中國的成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時間。而這兩千多年的時間裡,更是經歷了幾十個大大小小,統治時間不一的王朝。中國有句老話,
叫「富不過三代」
。而這句話在很多王朝的興衰史上來看似乎也有那麼一點道理。很多王朝統治中國的時間很短,其實歸根來看,並不是因為這句讖語的應驗,而是沒有一個好的繼承人。開創王朝需要有勇有謀的人,而經營王朝同樣需要有謀有略的人,這樣一個王朝才能連綿不絕的延續下去。
而在中國的歷史上有這樣的一個王朝,這個王朝統治的時間有200多年,這兩百多年間一共傳了12位皇帝,而這12位皇帝中有一半的皇帝是明君,
而我們我們之所以被稱為漢族,也是因為這個朝代的緣故。
可見這個王朝在統治的時候影響力有多大。而這個王朝就是漢朝。
漢朝從建立開始經歷了漢太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詢為主的十二任皇帝。這十二位皇帝中出了一半明君皇帝名傳千古。
1. 漢太祖劉邦
劉邦是著名的草根皇帝,出身於平民百姓。但是劉邦的成名以及建功立業卻絲毫沒有僥倖的因素。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劉邦在秦末的亂世能夠殺出一條血路,與其自身的知人善任有著很大的關係。
漢太祖劉邦是漢朝的開過皇帝更是深知打下江山的不易,也正是如此,他才知道想要守住自己的產業更是難上加難。只有自己的繼任者數十年如一日的如自己一般勤勉不輟才能實現西漢的復興。而這也是劉邦對於自己的子孫後世的教育方針,
2. 漢惠帝劉盈
漢惠帝劉盈的一生其實是充滿著悲劇色彩,他有著和劉邦一樣的抱負,卻有著和劉邦截然相反的命運。他在位的時間很短。漢太祖劉邦死後,作為一個經歷了戰爭的繼任者,他一直知道劉邦的要求是什麼。可是劉邦死後,呂后醉心於權利,不給劉盈實際掌權的機會。即便如此,漢惠帝還是竭儘自己所能推行含太祖劉邦的政策,為西漢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3. 文景之治
漢惠帝劉盈死後,西漢朝政在呂后的保持之下便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皇帝。呂后死後,漢文帝劉恆繼位,他和自己的兒子漢景帝劉啟一生推行與民休息的政策,西漢至此才開始真正的不如繁榮的道路。社會安穩,輕徭薄賦,重農抑商,經濟穩定發展,西漢在這兩位皇帝的統治下穩步前進。
4. 漢武帝劉徹
劉徹可以說是一個幸福的皇帝。他出生時,西漢社會已經穩定,他的先祖將穩定繁榮後的江山交到劉徹手上。劉徹本可以瀟瀟灑灑的當一個守業皇帝。但是這顯然與漢武帝的抱負不和,也不符合皇族對子孫的教育。漢武帝在位期間,吸取歷代皇帝治理國家的優缺點,實行推恩令,穩定經濟秩序,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攻打匈奴,
開闢絲綢治理
。西漢在漢武帝的統治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昌盛。
5. 漢宣帝劉詢
劉詢的繼位帶有一定的戲劇性。在民間生活的劉詢從不缺少對百姓的同情和理解,身體留著皇室血脈的劉詢也不缺少治理國家必不可少的雄才大略,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更讓劉詢具備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自我覺悟。
劉詢繼位以後韜光養晦,勵精圖治,終於又製造了西漢發展史上的另一個高潮「
孝宣中興」。
總結
漢朝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特別的王朝從沒有一個王朝在200多年的歷史中會如此密集的出現明君。這與當時動蕩的社會環境是離不開的。不安的社會環境和親身經歷過戰爭的經歷讓西漢的皇帝時刻謹記秦朝滅亡的原因和戰爭的殘酷。同時也離不開是皇帝對子嗣的教育和培養,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有身為賢君的父親長輩作為榜樣,那對子孫的影響十分巨大。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便是上一任皇帝對下一任的皇帝知人善任。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漢宣帝劉詢不顧群臣意見一意孤行將皇位傳給了漢元帝劉奭,無異於親手敲響了西漢的喪鐘。
總之,西漢王朝的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強大昌盛的王朝,與這些賢明皇帝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正是他們的恭謹勤政,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西漢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