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拐角的古早臺味|梅子餐廳

2021-02-07 走走吃吃

在臺北摩天輪上,看到雨點飛來


幾年前,第一次去臺灣。打車時與司機閒聊問起好吃的臺菜館子,有兩位司機都提到了一家梅子餐廳。用谷歌地圖一查,發現離我們住得大倉久和非常近,於是在即將結束臺灣環島之行時,深夜拜訪了梅子餐廳。


洗完澡本已打算睡覺,但我和W小姐都覺得肚子很餓。於是在十一點多的時候拐進了林森北路107號巷子裡,穿過貌似風俗店的小夜總會,來到了梅子餐廳。夜雖已深了,但餐廳內還有四五桌客人,其中大半都是日本人。算上我們,這深夜的餐廳算是十分熱鬧了。


 

林森北路乃臺北中山區主要的南北向道路,其西側有眾多東西向小街,以數字編號,稱為巷。在日治時期林森北路便略見雛形,此區域一度為日本人的殯葬區。臺灣光復後,此附近有眷村,曾是臺北較為貧窮的區域。林森北路這一名稱是1968年國民政府前主席林森(1868-1943)百年誕辰時所改,之前此路稱為九臺街(得名自吉林省九臺縣,現為長春市九臺區)。

林森(1868-1943)


國民黨撤臺後,在重新規劃和建設臺北時,街道大多被進行了重命名。從臺北市區地圖來看,很多街道以大陸城市命名,且方位大致與中國地圖一致。比如林森北路往北與長春路交匯;往東南有紹興南街杭州南路等;淡水岸邊則有廈門街金門街。雖然不能百分百按比例對應,但方位是大體一致的。現如今看似普通的街道名中,曾經注入的是戰亂離散時代,一整代人對家國故土的思念。


 

梅子餐廳就坐落在林森北路上的這條小巷子裡。1965年創業以來,它便一直佇立於此,五十年的光陰已經無聲無息過去,客人換了一波又一波。餐廳一樓的牆上有眾多明星前來就餐時留下的合影,有些依舊是巨星,有些卻已恍如隔世。潮流過了一輪又一輪,娛樂圈人面桃花,梅子餐廳卻像時間的倖存者一般,依然在這裡。


然而餐廳的開業時間與它是否美味並無直接關係。試想多少中華老字號已經墮落成「難吃」的代名詞。在這個情懷主義毒瘤擴散的年代,正正經經討論餐廳的人可謂少矣。作為食客,我自然不會被牆上的明星照糊弄,一切都要以自己吃到的為準。



我們剛坐下,老闆娘便來介紹菜式,她歲數已大,卻精神矍鑠;態度禮貌熱情,又保持著恰當的距離感,是一種老派的待客之道。夜已深,我們便只點了幾個家常小菜,烏魚子切片三杯花枝擔仔麵等等。


三杯花枝熱氣騰騰,還沒上桌便已聞到九層塔的香氣。臺灣的三杯做法源自贛菜,卻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首先食材擴展,從三杯雞開始,三杯海鮮、三杯田雞已成例牌;其次加入九層塔,調味層次更加豐富,也增添了一絲熱帶風情。梅子餐廳的三杯花枝,高溫快炒,出菜時間短,火候到位,鑊氣足,惹味亦不破壞花枝本身的口感和鮮味。

三杯花枝


烏魚子溫潤適口,鹹度適中,配一口梅酒正好。擔仔麵分量雖小,卻用料到位,不禁讓人開始想像小販穿街過巷的古早時光。最後還送上了熱乎乎的麻薯做甜點,讓人驚喜。

烏魚子,梅酒

擔仔麵


之前被各種亂糟糟又無甚可吃的夜市以及冷冰冰的欣葉101搞得不知臺菜為何物的我們,終於在梅子餐廳獲得了安慰。可惜第二天便啟程回港,對梅子餐廳的印象只是那麼一頓夜宵的慰藉而已。


 

臺灣雖近,但假期有限,第二次拜訪梅子餐廳已是去年了。去年七月臺中的樂沐餐廳(Le Moût)與東京的FlorilègeL』Effervescence搞六手連彈,我們一群飯友飛去吃陳嵐舒小姐和朋友的合作餐,順便在臺北逗留了兩天。第一天晚上到了臺北後,大家各自活動,我和W小姐到得較晚,便沒有參加當晚的麻辣鍋局。在酒店安頓好後,已經十點多,依舊住在大倉久和,正好再去梅子餐廳吃夜宵。


林森北路107巷六條通,路雖小而複雜,但我們卻記憶清晰,很快就到了店中。這次才注意到,原來梅子餐廳面對面有兩家,對面較小的是做日本居酒屋料理的。這一代大概是「阿本仔」(臺語對日本人的戲稱)最愛,沿途遇到不少日本人,也有不少寫著日文的夜總會,儼然一副微縮版歌舞伎町的樣子。


進了店中,老闆娘照例上來招呼,幾年過去她自然不記得我們。雖只是第二次來,卻有些熟客的感覺了,店內裝飾和餐牌依舊維持原樣,還是四五桌客人,一半的日本人顧客。老闆娘日語流利,大約是日治時期的遺產。


這一次我們嘗試了紅蟳米糕麻油腰花,並照例點了三杯花枝,不過老闆娘說今日用的是軟絲;還有清炒豆苗。幾年不來,還是一樣的好味道。一直以來,臺灣菜對我而言是個比較難定義的概念。臺灣一方面以閩南祖籍者居多,日治五十年又受日本飲食文化影響,內戰後又有大量蘇浙、魯豫及川貴人士遷入。於是臺灣菜在閩菜重食材原味的基礎上,又增添了豐富的調味,各省菜式雜糅,多元審美並存,形成了現在有趣的臺菜格局。


梅子餐廳的海鮮據說多是空運自澎湖基隆的高品質貨。這紅蟳肉質飽滿,蟹黃豐腴,與油飯相稱,十分誘人。蟳是梭子蟹科的成員,這名稱乃是閩臺俗稱。所謂紅蟳便是交配後的母蟹,交配前的母蟹叫處女蟳——命名可謂簡單粗暴。交配之後,紅蟳體內蟹黃豐富,是做紅蟳米糕的好材料。

紅蟳米糕


老闆娘建議我們將蟹肉細細挑出,配上蟹醋後與油飯一起吃,切不可隨意啃咬幾下了事。這油飯更是費工夫,裡面有開洋香菇花生肉末,配以麻油胡椒和少許蒜蓉調味,合蒸之後,再與紅蟳蒸一次。結果自然是飯粒分明,著色均勻,香氣撲鼻,入口十分鮮美,不輸蟹肉本身。

洗手的檸檬茶,店雖小,也要講究


麻油腰花看著十分粗陋,滿滿一盆,無甚美感。不過味道很好,豬腰的羶味除得一乾二淨,脆嫩無比,一口咬下去,看中間處於正好熟透的狀態,溫度的掌控可謂精準。湯汁調味較淡,不搶豬腰本味,不過酒味是較重的,大概不能人人都愛。

麻油腰花


三杯軟絲依舊好味道,是不會錯的菜。花枝與軟絲形態相近,但軟絲者體內無石灰質硬甲,大概因此得名。花枝大約對應日本料理中的墨烏賊(スミイカ)或甲烏賊(コウイカ),軟絲則對應泥障烏賊(アオリイカ)。這些是題外話了。

清炒豆苗


老闆娘最後送上杏仁豆腐做結束甜品,甜度適中,中規中矩,不會讓人覺得膩煩。在梅子吃完這頓夜宵後已是深夜,第二天還要趕去臺中吃午餐,於是趕緊回酒店休息。

杏仁豆腐

 

本以為這次去臺灣只會拜訪一次梅子餐廳,沒想到機緣巧合又帶著眾飯友去吃了一輪。由於餐廳訂位遇上騙徒,導致RAW的訂位落空。現如今餐廳預訂也成了騙子重災區,多少人自稱可約熱門餐廳來為自己廉價的人品加碼,真是下作得好笑。因為當日下午有一半飯友要趕飛機回各自城市,午飯落空後,RAW團隊為依舊留在臺北的飯友緊急安排了晚餐座位,公關能力不得不給好評。不過我們依舊需要解決午餐,於是便打車去了梅子餐廳。


這次有十多人,大可以把菜單上有趣的菜都點一遍了。於是蔭汁炒蚵辣炒花蛤白片土雞活燙沙蝦五更腸旺炒酸筍尖都點了,依例紅蟳米糕、三杯花枝、烏魚子切片、擔仔麵、滷肉飯自然不可少。最後還加了一道蒲燒活鰻魚


蔭汁者是醬油的一種,這道菜以蔭汁、豆豉炒蚵仔,配蒜苗,蚵仔雖小卻肉質飽滿,調味層次豐富,很適合下飯。

蔭汁炒蚵


活燙沙蝦之類的菜無甚可說,蝦的質量擺在哪裡,汆燙得好,如何能不好吃?倒是白片土雞出奇得嫩,雞肉香顯著,可謂是雞有雞味了。

活燙沙蝦

白片土雞

五更腸旺便是臺菜包羅萬象的象徵之一,這道菜調味重,用料也重口,屬於臺式川菜。但在調味和用料上其實體現了川貴兩地特色,至於為何叫五更則說法不一,有說湯頭熬製時間長,有說得名於底部保溫的小爐子等等。腸,自然是指豬大腸,而旺則指鴨血。據說原本這道菜叫「五更腸血」,張大千(1899-1983)覺得以「血」字做菜名不雅,便改之為「旺」。

五更腸旺


這道菜整體上與毛血旺接近,與豬腸鴨血共煮的有蒜苗辣椒蒜頭青蒜等香料蔬菜,上菜時放在小爐子上,保持菜品火熱。梅子餐廳的腸旺調味平衡,辣度適中,豬腸和鴨血都煮到好處,十分下飯。


最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梅子餐廳的蒲燒鰻魚,雖然之前便注意到魚缸裡養著不少河鰻,但一直沒想過要在這裡吃烤鰻魚。不過強生哥說想試一下,於是便點了一份。在其他菜都吃得差不多時鰻魚才烤好。

蒲燒鰻魚


看色澤應該不會差,醬色均勻,肉質飽滿。一入口綿軟鮮甜,毫無河鰻常有的土腥味,實在好吃。不過烤鰻魚雖好,但對面梅子日本料理的菜色多是粗陋的居酒屋料理,看網絡照片便覺無趣,唯有這一例蒲燒鰻魚是值得一吃的。

 

小魚煮通菜

炒酸筍尖

這次紅蟳個頭更大,蟹黃更足

臺灣所謂的海瓜子其實是波紋巴非蛤,而大陸的海瓜子則是虹光亮櫻蛤


原本這梅子餐廳是我和W小姐的心頭好,總覺得在一幫飯友面前拿不出手,沒想到大家吃得熱火朝天,這小店的魅力看來不只將我圈粉。不過這日老闆娘不在,只有幾個老夥計照應,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吃得飽足了,時間也已午後兩點,該趕飛機的結伴奔赴桃園機場;繼續遊玩的則信步走去目的地,正好消消食。


 

最近都沒有去臺灣遊玩的計劃,香港似乎也找不到同樣水準的臺灣餐廳。即便是閩菜,做得突出的亦少,中餐而言,此間是粵菜王國,蘇浙菜飛地,閩菜臺菜卻難尋。不由得有些想念林森北路這拐角處的古早臺味了……只好就此擱筆。

 滷肉飯


2017年5月19-21日,於香港

基於多次拜訪

上一次拜訪2016年7月3日午餐

餐廳信息

餐廳名稱:梅子餐廳

地址:臺北市林森北路107巷1號六條通口

電話:886-2-25213200 ~ 3

類別:臺灣菜/蒲燒鰻魚

人均:1300 NTD+

閱讀原文可去餐廳官網,方便你們查看

其他關於臺灣的文章

在臺中停留的理由(一)

風來松度龍吟曲(上)

風來松度龍吟曲(下)


無獎投票

IOS的親們,只能用這個土辦法了 

P.S.

想加入吃吃君的讀者微信群,想認識天南地北小夥伴的朋友們嗎?

方法

加走走吃吃的服務號 woshichichijun(我是吃吃君 拼音),我拖你們進去~!

二群招募中,快來玩吧~


吃吃君完全自費試吃,與店家毫無利益關係


相關焦點

  • 親子遊 | 臺北三月(下)
    傍晚時分,服務生會為每個房間送上一壺清香甘甜的梅子酒;小酌一口,微醺。另一件美食屆的盛事發生在我們出行前一天:首屆臺北米其林餐廳名單新鮮出爐。有趣的是,榜單裡獲星的臺灣菜卻只有兩家,其他的星分布在粵菜、法餐、日料、創意菜等各種菜系,可見臺北是個集聚了世界各地美食的吃貨天堂。但無奈拖家帶口、路途奔波,行前精心準備的餐廳list只親測了冰山一角。本次錯過的好餐廳,只能留作我日後再來臺北的原始動力。
  • 別再概念炒作了,可可粉味,巧克力味,梅子味,都不是白茶的本味
    這朱古力味,我們還可以叫它的別稱,可可粉味,巧克力味。除了這兩種味道之外,與朱古力味齊名的,還有梅子味。這兩種氣味,出現的次數太頻繁了。有的茶掌柜會說,帶著這樣氣味的白茶是高等級的茶葉。先來聊一聊梅子味。梅子味,說白了就是酸味。除了天生自帶酸味物質之外,會生出酸味,在我們固有的認知中,便會認為是發酵後生出的味道。
  • 巧克力味、梅子味、焦糊味、黴味,遇到這四種氣味的老白茶,繞行
    《2》 梅子味 梅子味最近還挺火的。 有的人說,帶有梅子味的老白茶,是高級白茶的代表。 實際上啊,梅子味不應該出現在白茶身上。 說到梅子,自然而然地可以聯想到酸味,梅子味簡單地說,也就是酸味了。 帶有酸味的物品,要麼是天生基因裡面自帶的,要麼就是發酵後得來的。
  • 微甜的梅子酒,梅子酸的白茶,同樣是梅子,卻隔著一條變質的溝壑
    那麼,無緣無故,怎麼會有梅子酸白茶的出現呢?背後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白茶在儲存過程中,變了質,發生了酸敗。所以,才會生出類似不新鮮的,酸溜溜的梅子味,引發了誤會。這其中,梅子酸正是白茶受潮酸敗的產物之一!如果說,青澀的梅子浸酒,能釀出果香足,質感飽滿的青梅酒。那麼,這受潮發酸的梅子味老白茶,內部的茶味物質受到大量侵蝕。泡開來喝,茶湯的滋味極薄,沒有內容,沒有韻致。
  • 風味人間情懷的明星餐廳 喝梅子酒吃燒鳥的好去處 鳥泉居酒屋
    餐廳的梅子酒品種非常多,不同的梅子搭配不同的基酒,基酒從普通燒酒、本釀造清酒到純米大吟釀,另外還有威士忌、白蘭地、朗姆酒等,口感酸甜,既兼容了梅子的香氣,又不失基酒的濃烈,是日式料理的好搭配。愛吃梅子的美女老闆非常的細心,除了梅子酒、還給愛梅子的小夥伴準備了多種類梅子美食,梅肉細卷、梅子鮭魚蒸飯、梅汁三文魚牛油果沙拉、梅酒果凍、梅酒布丁等多種特色菜品,口感清爽,非常適合夏季,開胃下酒都是不錯的選擇。
  • 煙味、巧克力味、梅子味的白茶別再喝了,老茶客想說,白送都不要
    第二,酸梅味,梅子味。梅子味一直備受誤解,許多人認為其是老白茶陳化後得來的香型。其實這壓根不對。所謂「梅子味是難得香型」的說辭背後,真相是為了銷售存壞變質白茶而製造出來的謊言。乾爽的白茶放在乾燥、乾淨的地方妥當的保存數年,也不會發出這樣的酸味來。除非是茶葉受了潮,發生了不良的酸敗反應,才會得出這樣發酸的後果。
  • 首本臺北《米其林指南》新鮮出爐,20家餐廳摘星,哪家你最想吃?
    從平價美食到高檔餐廳,《臺北米其林指南2018》裡不能錯過的餐廳,TripAdvisor貓途鷹帶你看看,哪家你最想吃?3、米其林二星:臺北喜來登大酒店請客樓餐廳這間餐廳除了可以吃到經典的川揚風味麵食之外,還可吃到師傅製作的蘇杭功夫菜。
  • 臺北TOP 10 美食餐廳攻略
    從中高端臺菜到百元早餐,這一篇臺北美食人氣TOP10之臺式料理涵蓋範圍可是相當廣闊。吃飯食堂、欣葉臺菜、富霸王豬腳已是我們多次提及的名店,同樣也有張吳記什錦麵、軍友餐廳這樣的本地特色。想要吃到本地民眾也愛的臺式料理,可別錯過這篇攻略啦!
  • 2019 版臺北《米其林指南》出爐,我們為大家帶來一個在地味餐廳的「摘星」計劃
    4 月 10 日,米其林官方發布了 2019 年版的臺北《米其林指南》(當天晚宴在臺北文華東方酒店舉行的),這也是在 2018 年米其林首次進入臺北之後,臺北連續連同 3 月底米其林提前公布的「必比登推介」和「米其林餐盤」名單,這次臺北版《米其林指南》共收錄了 127 家餐廳,其中包括了 24 家星級餐廳、58 家「必比登推介」餐廳以及 45 家「米其林餐盤」餐廳。
  • 臺北十大臺菜餐廳 復刻記憶中的老味道
    臺北在2018年成為米其林餐廳評選的第30個美食城市,但極具特色的臺菜餐廳只有兩家摘星,於是臺北市政府公布了10家隱藏版臺菜餐廳,希望能更全面地展現臺菜的豐富與獨特
  • 臺灣美食分享(臺北)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南陽街1號(臺北車站8號出口步行只要2分鐘)電話:02- 2388-6669第一次買的是波霸厚鮮奶,第二次的時候加了奶霜,奶味更厚實了。搖一下虎紋就出來了,真的很讓人有想要把它喝掉的欲望!
  • 賞味臺北 從300家餐廳吃出20家給你
    好吧,知道你們對這些不感興趣,所以直入正題,從300家店中盤點出20家臺北的餐廳作為推薦。▲中餐廳1天香樓地址:中山區亞都麗致飯店人均 : 約2500臺幣。▲臺菜餐廳5明福臺菜地址: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37巷18號人均:約2000臺幣
  • 吃在臺北,臺北有哪些值得一去餐廳推薦?拿走不謝
    臺北有很多餐廳,不管你想吃什麼、什麼口味、什麼價錢、什麼位置,對於臺北這樣一個美食城市來說,這都不是事兒。就給大家推薦了臺北的好吃的,不同的價位,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方菜。去臺灣遊玩,說不定突然就饞那一口呢,說不定就想嘗一下臺北的家鄉菜呢?
  • 錦囊精選 臺北餐廳Top 20
    餐廳小巧精緻,店內僅有22個位置,建議提前預約。笹鮨SASA評分權重總分味道日本料理820%1.6環境精緻典雅85%0.4附近景點新光三越(臺北南西店)65%0.3媒體評價「全球101處最值得一吃的餐廳」730%2.1價格人均3500新臺幣820%1.6預訂接受預約720%1.4總分7.4地址:臺北中山北路2段42巷6號到達方式:搭乘捷運至中山站營業時間:11:30-14:30,18:
  • 米其林美食指南將出臺北版 哪些餐廳可能入選?
    根據以往經驗,米其林正式宣布將新城市納入評鑑體系後,需時4至6個月的時間進行星級評鑑、編輯與印刷作業,因此史上第一本《2018臺北米其林指南》預計將在2018年第一季、農曆年前後正式出版。至於臺灣首家米其林三星餐廳花落誰家?業內人士預測,按照米其林指南近幾年的「亞洲模式」,臺北版的三星餐廳,九成機率可望頒給中式餐廳。
  • 臺北美食人氣TOP10之【最熱門餐廳】!
    欣葉也是我們多次轉發的一家餐廳啦,這間老字號臺菜餐廳,始終堅持傳承古法製作,將地道臺灣味帶給更多人,煎豬肝、菜脯蛋、滷大腸、三杯雞等家常臺菜中凝結著臺灣美食歷史和文化。金蓬萊從選料到烹飪一直堅持古早臺菜味,招牌的蓬萊排骨酥,外酥內嫩,滾燙肉汁和著油脂的口感,令人慾罷不能。還有白斬雞,佛跳牆,麻油腰花等都是每桌必點特色呢。
  • 這家餐廳80歲老闆娘,為半個臺灣娛樂圈明星做過飯…
    合影中永遠站C 位的女士就是餐廳老闆梅子女士這家餐廳也以她的名字命名——梅子餐廳這家1965年創立的餐廳是家口碑上乘的老字號店鋪藏在一條巷子裡但酒香不怕巷子深臺北計程車司機沒人不知道它家的大名薑絲放的夠量,味道雖然重,但是在有點陰冷的冬季臺北,喝下去的感覺是很舒服的。
  • 超絕好味梅子狐狸!給大叔幫幫忙也為新一季的梅子梅酒酸梅湯我衝辣!~
    還記得年前大家買了梅子不夠吃喊我再搞的時候,我回覆說剩下的大叔要留給自己實在沒辦法分了嘛。*因為不僅他雲南自己家的客棧要用,周圍的飯店客棧也都是叫他做,畢竟他的梅酒和酸梅湯都是當地公認最好喝的,而做梅酒和酸梅湯都要用大量梅子,所以其實梅子本身是不對外出售的非賣品,要不是一大清早的他撈梅子和梅子汁做酸梅湯被我路過硬要來嘗嘗(聞起來就很好吃)大家應該也沒辦法認識到這種超絕美味了~可是今年的旅遊業真的超級慘,之前大叔打電話給我問5月底新梅子下來了要不要準備,其實他意思是用剩下的梅子撐過今年
  • 戀、誘惑我的臺灣美食-臺北餐廳/明星餐廳介紹
    地址: 臺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62號2F(萬年大樓對面) 電話: 00886-02-23146528營業時間:午餐 11:30-16:00;晚餐 16:00-05:00;周六日、例假日11:30-05:00 3.吃飯食堂
  • 臺北【RAW餐廳】
    WEIJENBERG建築設計公司與曾經是全世界50家最佳餐廳之一的大廚江振誠一起合作,共同打造了這個位於臺灣臺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