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給一位朋友鑑了一款2011年的老白茶。
先來說結果,這是款做舊工藝非常高超的「老白茶」。
光是看幹茶的顏色,和以往常見到那些葉片發褐發黑的,沒有自然色系過渡的做舊茶,相差很遠。
從外觀看,不得不說這是款偽裝技術卓越的做舊茶。
像以往在電視上看到的動物偽裝,如枯葉蝶、竹葉蟲等,乍一眼根本看不出真身。
然而,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一注入沸水衝泡,那款外在偽裝極為巧妙的做舊老白茶,就露出了馬腳。
原因為何?出在氣味太過於怪異上。
趁熱揭開蓋子聞香的瞬間,能聞到一股不清爽的酸味,氣味有些悶。
端起蓋碗,聞過了葉底上氣息後,更是讓人嚇了一大跳。
這葉底上發散出來的刺鼻雜味,像一壇醃壞了的臭酸菜,太可怕了!
若是泡茶時,沒用沸水衝泡和快出水的方式,或者倒出茶湯後沒有及時聞蓋香和葉底香。
那這藏在葉底裡的濃烈怪味,可要像一道暗影似的偷偷的溜掉了。
可見喝茶時沒有認真聞香,不明就裡的將來歷不明,品質堪憂的劣質茶喝進去,自身的五臟廟可得遭殃了啊。
通過「聞氣味」這一方式來鑑定白茶的品質好壞,在實際喝茶過程當中很實用。
買白茶時,假若遇到這些聞起來特別奇怪的茶,敬而遠之為好。
畢竟這些氣味聞起來怪怪的白茶,說不定連賣茶的茶商自己都不喝,又怎能放心喝下去呢?
《2》
茶香是好茶的靈魂。
而雜亂氣味則是害群之馬,會徹底帶壞茶葉的品質。
那新白茶、老白茶裡都不該出現的氣味,都有哪一些呢?
第一,黴臭味。
提到黴味,大家應該都知道,在茶葉裡邊絕對不能出現。
不論是哪種茶,一旦發出了黴味,意味著在儲存的過程中受了潮,過量的水分聚集在茶葉內部。有了水分和茶葉自身的營養物質後,促使了黴菌的產生,於是白茶就生出黴味。
黴味的感覺,聞起來像是走進一間很久沒有住過人的老房子,或者是一排沒有及時清理的衣櫃。混著不新鮮的悶味和刺鼻的灰塵味,令人感覺很不好受。
與白茶本身的乾爽、爽朗、清爽等風味判若雲泥,風格完全不是一個樣。
若是剛買到手的白茶裡就已經有了黴味,說明這款茶從加工完畢到出廠運輸和倉儲的這段時間裡,它變了質。
如果在白茶買入手的第一時間,茶葉還是乾燥乾爽,聞起來味道是乾乾淨淨的。而等到自己存了一段時間後,才聞到了黴味。那說明府上的存茶方式或環境出了問題。
建議下回再儲存茶葉時,換一間乾燥的房間。或者在梅雨季潮溼季時適當開啟空調除溼。儘量對水汽做到嚴防死守,以防好茶無緣無故的發了黴。
至於已經存壞了,有黴味的白茶,當然不能喝。
哪怕是腸胃再好,百毒不侵,也不建議冒這趟險!
第二,酸梅味,梅子味。
梅子味一直備受誤解,許多人認為其是老白茶陳化後得來的香型。
其實這壓根不對。所謂「梅子味是難得香型」的說辭背後,真相是為了銷售存壞變質白茶而製造出來的謊言。
乾爽的白茶放在乾燥、乾淨的地方妥當的保存數年,也不會發出這樣的酸味來。
除非是茶葉受了潮,發生了不良的酸敗反應,才會得出這樣發酸的後果。
乾燥的白茶本身,不含有生成酸味的基因。
制茶過程中也斷然不會像是釀醋那樣,通過加水、發酵等步驟,讓茶葉產生出酸味。
所以,出現酸梅味的白茶,自然是後期的加工或保存過程出了問題。
制茶工藝的過程中,白茶沒有徹底烘乾烘透,容易讓茶葉因含水量過高的影響,從而生出不良的酸味物質。
而白茶加工完畢,出廠運輸和儲存的這段時間裡,若是沒能做好密封乾燥防潮的存茶要求,讓整箱的茶葉內進了大量的水汽,同樣會導致白茶發出可怕的酸梅味。
無論怎麼看,酸味對白茶而言都是種不正常的氣味。哪怕用梅子味這樣的美名去做美化,也掩飾不了它的本質有缺陷的事實。
上好的老白茶會順利陳化出藥香、粽葉香、稻穀香等乾燥的植物香型。
而非發酸變質的梅子味,找不到任何自然陳化的痕跡。
第三,煙味
煙味也是白茶受潮後常有的一種味道。
這裡指的煙味,不是正山小種裡的「松煙香」,而是一種屬於白茶變質後的特殊味道。
聞起來潮溼嗆人,像燃燒溼潤植物產生的味道。
很像在冬天的濃霧天氣裡,田地裡燒了一堆麥秸杆,白色的濃煙混在霧裡形成了又潮又悶,較為嗆人的煙味。
當這種煙味飄遠變淡後遠遠的一聞,很像出現在白茶中的煙味。
當然,保存得當的白茶是不會出現這股味道的。
白茶煙味的產生,究其根源看,在於以下幾點:
製作白茶時,烘乾的時候工藝沒有到位。或是溫度不夠,或是茶葉內部的水分沒有幹透。以至於白茶整體的含水量沒有達標,後期難以實現良好的保存。即便是放在標準的倉庫裡,裡外用三層包裝嚴實密封過後,白茶仍是會受到水分的不良作用,受潮發出煙味。
另外,將幹度合格的白茶裝進了容易跑氣的容器內,如紫砂罐、陶罐、木箱存茶,當較長的一段時間過去後,茶葉會吸附過多的水分生成煙味,預示著茶葉的品質明顯受損,不值得再繼續飲用!
第四,巧克力味
從多年的喝茶經歷看,巧克力味也是白茶受潮後會出現的味道。
並且在受潮的白毫銀針、特級白牡丹身上,出現巧克力味概率更大。
白茶的正常香氣裡不應該出現巧克力味,除非是茶葉發生了變異。
畢竟從老白茶的常見香型看,它的香氣類型很豐富。有稻穀香、花香、藥香、竹葉香和陳香等。
稻穀香是從新白茶的毫香中延續過來的;花香和藥香也是由新茶時期清麗的花香、草藥香繼承而來的;至於說竹葉香、粽葉香等更是一早在新白茶的時候就有出現了;而陳香則是老植物老葉片會自然陳化出來的香氣。
按照這樣的茶香演變史來看,巧克力味壓根找不到任何的起源。
白茶作為一款輕微發酵的茶,含水量的要求嚴格,幹度達標,並且芽葉摸起來極為乾燥的白茶,不會出現像朱古力、巧克力味這樣由糖和水共同作用下發酵出來的氣味。
因此,巧克力味不會是白茶的正常香型,只有受潮的茶葉中才會出現這樣的味道。
若不信,將一款帶著巧克力味的老白茶拿去測一測含水量,真相便能夠大白。
第五,漚青味、渥堆味。
這樣的氣味,光從名字上聽就非常的可怕。
它們聞起來很像雨後的樹林子底下,有一堆枯葉落花打落在地面。
這些被雨打落的,被風颳落的花和葉片,悽涼地躺在了泥土表面,渾身浸透。經過太陽一曬,又悶又熱的枯草堆裡會發散出植物將腐的氣味。
這種味道,就特別像是漚青味。
原因在於任何的植物葉片在高溫高溼的環境影響下,茶葉細胞內的物質都容易受損,產生出被漚到的氣味。
白茶在加工時,新鮮的茶青鮮葉剛被採下來沒多久,就被厚厚的堆疊在一起,經歷了高溫渥堆的摧殘。茶葉內部的水分被蒸發了出來,堆在一起的茶葉在又悶又熱的環境下過度發酵,不新鮮的漚青味由此產生。
原本應該是以花香、毫香為茶香主導的白茶,當制茶過程中被漚到了之後,清爽茶香會消失不見。聞起來不新鮮的漚青味取而代之。
聞氣味時,能讓人聯想到花盆的漚肥的土壤;枯枝爛葉的味道;下水道的漚味;微帶點酸的悶味;像衣服沒曬乾的雜味……
這種感覺和好茶的香清甘活本質,距離相差太遠了。
光是聞了一鼻子這樣的氣味,就讓人感覺到嗆鼻難聞,根本不敢喝茶!
《3》
氣味刺鼻的茶葉,斷然不是好茶。
如果在一款茶的氣味裡,聞到了超出正常茶香之外的氣味。
如梅子味、巧克力味、漚青味、煙味時,可要加強警惕了,這樣的白茶品質堪憂。
幽夢影裡寫,香和臭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事物。
古人看來,香能去穢,並淨化空間。
像《楚辭》寫的,「浴蘭湯兮沐芳,華採衣兮若英。」
芳蘭芝草,能除穢避惡。
而飲茶的時候,曼妙的茶香清芬和雜味悶味,可是雲泥之別!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