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酸味,到梅子香,從大紅袍,到老白茶,說說梅子香的那些謬論們

2020-12-25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福州一直在下雨。

每天下午,必定細雨霏霏,飄飄搖搖,雨打芭蕉,格外清靜宜人。

當然也有粗暴的時候,某天的傍晚,驚雷滾滾,暴雨傾盆而下,打消了好多人出門吃飯喝茶的念頭。

胖嘟嘟的小侄子抱著他新買的無人機,站在陽臺,眼巴巴地看著天空,盼雨停。

「我的無人機都兩個星期沒上天了。」

這位10後宣布,他長大了要發明一種粉末,有茶葉一樣的香味,撒一把到天空去,雨就停了。

我抱著他胖胖的身體,想像著他的發明創造,信手捻起一顆漳州來的大楊梅,肥嫩多汁的口感,甜裡泛酸的感覺,酸得我眯上了眼。

楊梅的季節,雨就是多。

古人真聰明,發明了「黃梅雨」這麼動聽的名字。連帶著這陰雨連綿的天氣,也讓人厭惡不起來了。

楊梅自然是好水果,但福州人生來怕熱,必定要一顆楊梅一口涼茶,方才放心啖下這紫紅的果實,相信它不會在身體裡生出燥熱來。

朋友電話來,問你在幹嘛?我說,吃楊梅,看電影,泡肉桂。

她一臉鄙夷:那麼酸,你也不怕掉牙。

是啊,水果楊梅的酸味,已經讓很多人承受不住了。

更何況,那些有酸味的巖茶。

《2》

有時候想,為什麼楊梅果子的酸,我們可以接受,但武夷巖茶的楊梅酸,我們就接受不了呢?

尤其是存壞的老白茶那種「酸腐臭」,更是讓人胃裡抽筋,膽汁湧動。

然而,卻仍然有一派,我們姑且稱之為「擁梅派」,極為擁護茶葉當中的酸味。

為了給茶葉當中的酸味正名,「擁梅派」不惜給這股酸味取了一個極好聽的名字,叫「梅子香」。

從酸臭味,到梅子香,僅幾字之差,境界就不同了。

這股子因為茶葉儲存溼度過高而生成的酸味,它就是一股臭味,怎麼一沾上了梅子,立刻就高大上起來了?立刻就搖身一變,變成香味了?

臭就是臭,它就不是香。

榴槤亦臭亦香,是它本身的DNA結構使然,是它天生就是這種味道。並不是存壞了,腐爛了,黴變了所致。所以,榴槤的臭與香,只看個人的嗅覺喜好程度來定。

若巖茶當中的酸味,也是它加工製作結束之時就具有的,就像醃酸菜那樣,做好之後就是酸的,那這股酸味,我們就認可它,認可它是這款產品原本就具有的,是獨屬於它的品質特徵。

但巖茶剛做好時,是不酸的,是充滿了焦糖香的。只有隔年的巖茶,儲存溼度高發酸了,才會生成酸味。

那麼,這股「酸味」到底是不是酸味,它的認定,就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這是可以明確定性的,發酸就是溼度過高,存壞了

生成了酸味,這巖茶茶暫時就不建議喝了,臨界返青了,要重新焙火了。

只有重新提香,重新過火,且測試過品質沒有變壞,沒有生出臭味異味,才可以繼續喝。

《3》

在武夷山,有沒有把隔年巖茶當中的酸味,叫做梅子香的說法呢?

為此,村姑陳電話採訪了天心村的茶農,小竹林的茶農,以及遷出景區後住在高蘇坂的茶農。

分別詢問:武夷山人都喜歡把大紅袍,尤其是陳年大紅袍,叫做梅子香大紅袍嗎?

答案統一是:沒有。

再問,你們覺得武夷巖茶當中的酸味,是什麼味道?

答案A:陳年巖茶當中的酸味,說白了就是發酸了,一種話梅的酸。

答案B:以我一個巖茶制茶人而言,茶發酸了,感覺是說我茶沒做好。

答案C:我不喜歡這種酸味,喝完不噁心就好。

接著問:這種酸味是怎麼形成的呢?

答案A:沒存好,水分過高了,就發酸了。

答案B:陳放的時間長了,就容易生成酸味。

答案C:應該是氧化還原反應形成的。

繼續問:你喜歡在陳年大紅袍前面加上「梅子香」三個字嗎?

答案A:不喜歡。梅佔說梅子香還差不多。

答案B:梅子香一般說梅佔吧。

答案C:出酸了,用文字加工一下,就成了梅子香。我不喜歡這麼形容發酸的巖茶。

村姑陳總結如下:

關於「武夷山人喜歡把陳年大紅袍稱為梅子香大紅袍」,分屬三個不同村的武夷山土生土長的、祖輩就在做茶的茶農表示,沒有聽到過這種說法。

關於巖茶裡的酸味,他們認為發酸是沒存好的標誌,是陳年巖茶裡極容易生出來的。不排斥也不喜歡。當然發酸不是巖茶的常態。

關於梅子香,他們認為,是形容梅佔的。(梅佔也是一種巖茶品種——村姑了注)

《4》

那麼,白茶裡,尤其是老白茶裡,會有梅子香嗎?

沒有。

這就不用上山去問S師傅了。

這麼多年,走遍福鼎,還真沒有哪位茶農,好意思腆著臉,把自己存壞了的,發酸了的,生成了酸味的老白茶,拿出來給我喝,還振振有辭告訴我,這是「梅子香老白茶」的。

這麼些茶農們,有些是拿過貨的,有些是沒有拿過貨的,但無一例外,他們知道我懂白茶,所以,都比較實誠。

有一些為了營銷而生出來的新概念,是不會在村姑陳面前試用的。

他們知道我定力好,不受忽悠。

當然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不足以說明,老白茶當中生出酸味,是存壞了。

我們還是從白茶國家標準來說起吧。

白茶國家標準,目前我知道的,有兩份。

一份是2008年施行的,已經廢止了。一份是2017年12月頒布的,2018年5月1日開始施行的。

在白茶國標裡,明文規定了白茶的工藝,是萎凋+烘乾。

光光從字面上來理解:萎凋,是讓茶葉枯萎,凋謝。烘乾,是讓茶葉當中的水分儘量失去,變得乾燥。

那麼,不論是萎凋還是乾燥,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失去水分。

簡言之,遠離水分。

白茶國家標準裡,還規定了白茶的含水量,是不能高於8.5%。也就是說,水分在白茶細胞裡,是以少為好的。

既如此,白茶的含水量,必定是極低的。既如此,又如何生出酸味來?沒有水,酸還發得起來嗎?

不能。

有酸味的白茶,必定就是存壞了。不信,測試一下含水量,便知真假。

於白茶而言,酸,就是存壞了,加重發酵了,內質變了。

不管給這種本不應該存在的酸味,換上了多麼高大上的名字「梅子酸」、「梅子香」,都改變不了白茶出酸味是變質的味道這一事實。

《5》

好茶,應該是什麼樣的?

綠茶裡的酸味,正常嗎?不正常。

生普裡的酸味,正常嗎?不正常。

白茶巖茶裡有酸味,正常嗎?當然不正常。

除非是醃菜。

醃茄子醃黃瓜醃酸菜。高溫高溼讓這些植物全發酵,方才生出酸味來。

而白茶是輕發酵,這酸味,又如何生成?

武夷巖茶倒是半發酵,但它最終,需要焙火定型,炭火的高溫一進去,餘下的那點點水分和酸味一起,蒸發到了空氣中,離開了巖茶葉片。

是以,武夷巖茶,本身是不酸的。

我們喝到的成品武夷巖茶,有焦糖香,有果香,但沒有酸味。

果香與酸味,也是不一樣的。

武夷巖茶中的果香,指的是類似水果一般的香氣,有蜜桃香,有芒果香,有蜜瓜香,但就是沒有酸味。

酸,不是武夷巖茶的正常氣息。

豆腐壞了,是發酸。

茶葉發酸,是壞了。

當然,為銷售計,把酸味,形容成酸梅味,說得漂亮一些,方才可以把積年的陳貨銷售一空,這也是人之常情。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一聲嘆息。

《6》

從酸味,到梅子香,幾字之差,雲泥之別。

不由感慨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不由感慨命名者的匠心獨到。

只是輕鬆換了三個字,立刻化腐朽為神奇。

有的人,就是有這種強大的文字功力。

不由得想起另有一些人起名字,外行看起來高大上,極有文化,內行人一看,差點沒笑痛肚子。

比如,從前我有個同學,叫做宇軒,他父母特別得意這個名字,覺得很有氣勢。

我一看,嚇了一跳。他父母為什麼用馬車給他的孩子做名字?

在《說文解字》裡,軒字,是一種帶窗戶的馬車,也指一種有窗戶的屋子。

對他父母的清奇腦迴路,真真是不能理解。

其實,大俗方能大雅。

起名,未必一定要文縐縐。看那些大文豪們,給自己的孩子起名,都不是不「瓊瑤體」,都不是我們普通人以為的「文藝腔」。

魯迅的孩子,叫周海嬰。不是周宇軒,或者周子涵。

李敖的女兒,叫李文,很簡單樸素的名字。

連雄才偉略的毛爺爺,戰時給自己起的化名,也很接地氣,叫做「李得勝」。他的兩個女兒,一個叫李敏,一個叫李訥。

取君子當敏於行而訥於言之意。

其中的文化底蘊,見識之遠,希冀之深,可不是「婧涵」、「雨婷」、「梓欣」之流,可比的。

《7》

梅子香,可以謝幕了。

它不屬於白茶,或者巖茶。

它是一種重發酸的產物,是茶葉沒存好,受潮發酵了的明證。

發酸的豆腐,我們都知道要扔掉。

那發酸的茶,為什麼還要留著?

扔掉吧。

當然,如果實在要喝,也是可以的。畢竟,加重發酵而生成的菌,也不是致命菌。

正如一位武夷山茶農所言:

話梅酸怎麼了?就算黴變,也不會馬上中毒!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微甜的梅子酒,梅子酸的白茶,同樣是梅子,卻隔著一條變質的溝壑
    於是他指著前方說,看,那裡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可以解渴。士兵們想著梅子的酸味,口中津液已出,不由得減輕了口渴的程度。瞧,這智計百出,機巧詭譎老曹,果然是領兵打仗的一把好手!梅子的酸,古往今來,人人皆知。白茶的正常氣味,是乾爽的,是乾燥的,是鮮爽的。乾燥的茶香,半點沒有「酸」的痕跡。具體說到白茶的天然茶香,主打的是花香、毫香、粽葉香、藥香等。這類的香型,全是自然界極美妙的香氛,香氣清新、舒緩,悠揚。
  • 別再概念炒作了,可可粉味,巧克力味,梅子味,都不是白茶的本味
    先來聊一聊梅子味。梅子味,說白了就是酸味。除了天生自帶酸味物質之外,會生出酸味,在我們固有的認知中,便會認為是發酵後生出的味道。我們都知道泡菜之所以會帶有酸味,是因為它發酵了。茶葉會帶酸味,與之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那就是在不正常的情況下,發酵太過頭了,才會帶有酸味,也就是所謂的梅子味。這裡的不正常的情況,歸根結底是茶葉的含水量超標了。
  • 煙味、巧克力味、梅子味的白茶別再喝了,老茶客想說,白送都不要
    光是看幹茶的顏色,和以往常見到那些葉片發褐發黑的,沒有自然色系過渡的做舊茶,相差很遠。從外觀看,不得不說這是款偽裝技術卓越的做舊茶。像以往在電視上看到的動物偽裝,如枯葉蝶、竹葉蟲等,乍一眼根本看不出真身。然而,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一注入沸水衝泡,那款外在偽裝極為巧妙的做舊老白茶,就露出了馬腳。原因為何?
  • 巧克力味、梅子味、焦糊味、黴味,遇到這四種氣味的老白茶,繞行
    但,所有白茶都是香的嗎? 非也。 若是讓些不好聞的氣味沾染上了茶葉,隨後這款白茶的氣味,也就會變得不好聞,甚至難聞。 今天,與茶友們聊一聊,那些不屬於白茶的氣味。 便於讓列位看官,分辨茶葉品質。
  • 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喝出來梅子酸,正常嗎?
    但身旁有位朋友,恰巧獨好這一口,認為這臭豆腐,不僅吃起來香,聞起來也香。由於在臭豆腐上沒有達成一致的共識,在香臭不辨和沒有口福之間爭論不止,兩人誰也不服誰,只好作罷。提到香臭不辨,倒讓麻花想起,前不久有茶友留言,喝武夷巖茶,梅佔的梅花香,就是梅子味嗎?梅花香和梅子味,為什麼會聯繫在一起?兩者明明就是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的區別啊!
  • 大紅袍是紅茶,安吉白茶是白茶?這幾大喝茶誤區不解開,就亂套了
    從這三個方面分析,月光白和白毫銀針不是同一類茶,按2018年公布的最新《白茶國標》來看,月光白目前沒有歸類到白茶領域。《3》大紅袍並不是紅茶。說到大紅袍,有的人第一反應就說它是紅茶。桐木紅茶,最大的特色就是花蜜香,桂圓湯,品質優秀的大紅袍香氣很是豐富,花香、果香、木質香都可能在其中感受到,滋味也更加勁道,巖骨花香正是如此。所以說,大紅袍並非紅茶,兩者之間截然不同。《4》君山銀針其實是黃茶。
  • 別被誤導了,不然會喝不懂白茶
    老白茶當中的香氣很多,有稻穀香,有花香,有藥香,有陳香,有竹葉香。 毫香,是新白茶當中的毫香延續過來的。花香,藥香,也是新白茶當中的花香與藥香延續而來的。竹葉香亦是新白茶時期就有的老朋友了。 陳香,是老植物老枝老葉自然會生成的氣味,也是正常的該有的香氣。
  • 芒種吃梅子,「我寫我自己」
    因此在南方,有芒種吃梅子的習俗。說到梅子,有點瑟瑟發抖,因為我就是小梅子啊。我的頭像是這樣的:這個梅子紅彤彤的,應該是話梅或者楊梅之類的。但芒種要吃的,主要還是這種青梅:這種青梅可以泡酒,亦可下酒。三國還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
  • 扒一扒某些「巧克力味」白茶背後的真身,移花接木的做法,太狡猾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最近白茶圈中發生的一則「有趣」的故事。《2》這些年,特別是2016年至今,無論是從個人的試茶經歷,還是茶友們的喝茶經歷來看,都能感受到那些存壞的白茶身上發散出來巧克力味,以及含水量嚴重超標的梅子味。
  • 春白茶、秋白茶,花香、棗香、藥香,今天說說梔子花香的白茶們
    香得直直透進了人的心裡。平白就給這個令人煩躁的初夏,添加了三分清涼。再後來,發現,居然在某些白茶某一衝的某一個轉折處,喝到了梔子花的影子。那一刻,仿佛老友重逢,仿佛他鄉遇故知,心裡的驚喜,唯有浮上一大白,方可抵擋。
  • 發出酸味的老白茶,別扯上「有機酸」,那是穿鑿附會的茶圈新騙術
    但白茶的茶樹品種就顯得簡單多了,市面上絕大部分的白茶成品,樹種都可溯源到大白茶、大毫茶上。據有關不同茶樹品種的有機酸含量測定,數據顯示,採用福鼎茶樹品種加工的烘青綠茶有機酸含量最低,為0.538mg/ml,這點數量,幾乎可忽略不計。
  • 梅子酒這麼多,該買哪一瓶?七款梅酒橫評
    果香甜柔,入口酸酸甜,說到這個大家想到了什麼? 沒錯,這期要分享的就是梅子酒,由於酸甜的口感和較低的酒精度,這是大部分不愛喝酒的朋友們也願意嘗試的一款酒。本文介紹了梅子酒的一些基本知識,並且測評了7款梅子酒,希望大家通過了解都能挑選到自己喜歡的梅子酒。 1 - 關於行業標準  本格梅酒: 原料僅使用「梅、糖類及酒類」的梅酒稱之為「本格梅酒」。
  • 梅子燒肉
    現介紹一款本人做的梅子紅燒肉。它從搭配和營養方面看都比單純的紅燒肉更好,也更容易受到女性們的喜歡,因為大部分女性不是特別喜歡過於肥膩的感覺。         第一步,準備五花肉一塊,一斤左右即可,不宜多食。梅子三粒(用的是陳皮話梅),用開水浸泡一下。冰糖(它成菜後比較亮);老抽、姜若干片、鹽、花雕。
  • 又到一年梅子成熟時--梅酒的製作
    5、連綿雨天梅子洗了容易晾不幹怎麼辦?我很經常不等梅子晾到完全乾就會用廚房紙一個個擦乾。一來是因為性子急,二來是因為如果天氣不好的話,空氣中霧霾等於是二次汙染梅子(水有吸附性)另個還有一個方法是到手的梅子完全不用沾水,放粗鹽搓。
  • 好酒:質地濃稠飽滿到極點的梅子酒
    多數配方都推薦用35度以上的酒來釀梅酒,因為含糖的梅子容易發黴,度數太低的酒精無法殺菌,不利於保存。另外,泡過梅子的酒精度數會進一步降低,這樣也會影響風味。二是選用自身風味較弱,或是清香型的酒。這是為了梅子的味道不被其他濃鬱的味道掩蓋,讓梅酒中跟多地保留果實的清甜味道。
  • 你不得不知的 8 大梅子酒常識
    逢看劇嘴巴就不想閒著,放眼望去,除了薯片就是膨化食品,上火不說,還口乾舌燥,要是能來一杯清涼解暑的梅子酒(Umeshu)就完美了。梅子酒是日本一種非常受歡迎的傳統飲料酒。那麼,如果想要喝到正宗的梅子酒豈不是要去日本或者找代購?答案是否定的。其實,待在家裡就能喝上梅子酒。下面,就讓百科君告訴你為什麼!
  • { 食 記 錄 } 144 - 梅子的N+1種打開方式(補充更多梅子食譜)
    這個問題也困擾到我了,所以搜集了一堆關於梅子的食譜。還沒有買青梅的朋友,現在就別在網上買青梅啦,已經過季了。現在可以預定一下黃梅。青梅是梅子的成長期,黃梅是梅子的成熟期。除了梅酒是要用青梅釀製以外,其他青梅的食譜,黃梅也同樣適用,只是兩者製作出來的食物風味會有所不同。(文末有福利,記得看到最後哦)
  • 「青梅大王」做的梅子,就是好吃!
    閩南小城詔安,是中國著名的青梅之鄉。
  • 梅子酒的做法
    泡酒的方法也跟著從一個亂塗鴉的小本子轉抄到專門記菜譜的新本子上,也常有喝過我家梅酒的朋友來要方子,於是今年做的時候好好拍了照片,記錄和分享一下圖文步驟。    往年預訂的都是青果,今年換成熟果試試,也因此比往年多等了半個月左右,雲南郵政空運第二天收到,5斤熟果基本上完好,只挑出了六七顆壞果。
  • 大紅袍存冰箱,紅茶放5年,白茶普洱隨便存,別存壞了好茶才後悔
    之前還有外地茶友問,「收到一盒別人送的大紅袍,該放冷藏還是冷凍?」剛一看到留言,徹底傻了眼。焙過火的大紅袍,壓根不用放冰箱!提起存茶的那些事,有太多前車之鑑在前。《2》第一,大紅袍不用放冰箱。概而言之,冰箱存茶是不少茶友容易踩坑的茶葉儲存雷區。很多人堅信的認為,冰箱低溫存茶有好處。但卻忽略了,大紅袍,紅茶,普洱,白茶,黑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