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芒種#
芒種正是夏天漸入佳境的時刻,也正是梅子成熟的季節。因此在南方,有芒種吃梅子的習俗。
說到梅子,有點瑟瑟發抖,因為我就是小梅子啊。我的頭像是這樣的:
這個梅子紅彤彤的,應該是話梅或者楊梅之類的。但芒種要吃的,主要還是這種青梅:
這種青梅可以泡酒,亦可下酒。三國還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話說曾有評論說要拿我泡酒,對此我只能表示:
好啦書歸正傳,我們說說芒種和梅子吧。剛剛提到梅子可以泡酒,飲梅子酒的確也是芒種風俗之一。將青梅用鹽搓洗,用水涮淨,與糖和白酒一齊封入罐中,浸泡數月,就可以喝這清甜的梅子酒了。
當然,不喝酒的,也可以直接吃它。不過,青梅也是很酸的,不然曹操怎麼會用「望梅止渴」之計呢。最好還是和白糖、蜂蜜一起下水煮,煮過的青梅基本不再酸澀,口感也更宜人。想要省事,當然還可以買某某梅的「青梅」來吃。
梅子不僅開胃,還含有大量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消除疲勞,調節人體酸鹼平衡,增強免疫力等功效。
梅子這種東西,總是和夏天捆綁在一起的。暮春初夏是黃梅時節,梅子黃熟,陰雨連連;隨後是我們正在說的青梅;再到暑日炎炎的盛夏,一杯酸梅湯便是必不可少的夏日佳品。
而在這初夏與仲夏之交的芒種時節,一顆顆鮮綠的青梅,給炎熱的天氣帶來一抹清新,也為愈漸明媚的夏日更添上亮麗的一筆。
可以想像,古人也是這樣咬著梅子,酸酸的汁水沁入齒舌,也浸潤了古詩詞中的夏。這幾首詩詞,都寫到了梅子:
梅子留酸軟齒牙
出自楊萬裡《閒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泡酒、煮梅都是為了讓梅子吃起來更甜,但詩人偏愛它的酸澀。或許他覺得,沒有被梅子酸倒牙的夏天,就不算夏天。酸梅、芭蕉、孩子、柳花,這才是一個閒適的夏日午後不可缺少的回憶。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出自李白《長幹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青梅竹馬」是我們至今常用的一個典故。「青梅」是青澀之物,正如兩個孩子之間純真無暇的情感。那些時光,就像梅子一樣,圓潤、光潔、鮮亮,但回想起來,又不免帶一絲酸味。
那時他們也許會玩過家家(過家家之類的遊戲歷史也很悠久),一定想不到長大後真的會結為夫婦,更想不到會承受相思之苦。因此,那記憶裡的顆顆青梅,既美好,又是酸澀的吧。
吃幾顆梅子,為這芒種節,也為這一整個夏天的好時光。
悄悄求個點讚加關注,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