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吃梅子,「我寫我自己」

2020-12-24 小梅子的雜談

#二十四節氣芒種#

芒種正是夏天漸入佳境的時刻,也正是梅子成熟的季節。因此在南方,有芒種吃梅子的習俗。

說到梅子,有點瑟瑟發抖,因為我就是小梅子啊。我的頭像是這樣的:

這個梅子紅彤彤的,應該是話梅或者楊梅之類的。但芒種要吃的,主要還是這種青梅:

這種青梅可以泡酒,亦可下酒。三國還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話說曾有評論說要拿我泡酒,對此我只能表示:

好啦書歸正傳,我們說說芒種和梅子吧。剛剛提到梅子可以泡酒,飲梅子酒的確也是芒種風俗之一。將青梅用鹽搓洗,用水涮淨,與糖和白酒一齊封入罐中,浸泡數月,就可以喝這清甜的梅子酒了。

當然,不喝酒的,也可以直接吃它。不過,青梅也是很酸的,不然曹操怎麼會用「望梅止渴」之計呢。最好還是和白糖、蜂蜜一起下水煮,煮過的青梅基本不再酸澀,口感也更宜人。想要省事,當然還可以買某某梅的「青梅」來吃。

梅子不僅開胃,還含有大量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消除疲勞,調節人體酸鹼平衡,增強免疫力等功效。

梅子這種東西,總是和夏天捆綁在一起的。暮春初夏是黃梅時節,梅子黃熟,陰雨連連;隨後是我們正在說的青梅;再到暑日炎炎的盛夏,一杯酸梅湯便是必不可少的夏日佳品。

而在這初夏與仲夏之交的芒種時節,一顆顆鮮綠的青梅,給炎熱的天氣帶來一抹清新,也為愈漸明媚的夏日更添上亮麗的一筆。

可以想像,古人也是這樣咬著梅子,酸酸的汁水沁入齒舌,也浸潤了古詩詞中的夏。這幾首詩詞,都寫到了梅子:

梅子留酸軟齒牙

出自楊萬裡《閒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泡酒、煮梅都是為了讓梅子吃起來更甜,但詩人偏愛它的酸澀。或許他覺得,沒有被梅子酸倒牙的夏天,就不算夏天。酸梅、芭蕉、孩子、柳花,這才是一個閒適的夏日午後不可缺少的回憶。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出自李白《長幹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青梅竹馬」是我們至今常用的一個典故。「青梅」是青澀之物,正如兩個孩子之間純真無暇的情感。那些時光,就像梅子一樣,圓潤、光潔、鮮亮,但回想起來,又不免帶一絲酸味。

那時他們也許會玩過家家(過家家之類的遊戲歷史也很悠久),一定想不到長大後真的會結為夫婦,更想不到會承受相思之苦。因此,那記憶裡的顆顆青梅,既美好,又是酸澀的吧。

吃幾顆梅子,為這芒種節,也為這一整個夏天的好時光。

悄悄求個點讚加關注,謝謝你們

相關焦點

  • 歲時 • 芒種 |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同時代的謝在杭於《五雜炬 天部一》中記述:江南每歲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黴腐,俗謂之梅雨,蓋當梅子青黃時也。自徐淮而北則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黴焉。千年來,南人慣取"芒種"節氣為梅節令,此時正值梅熟時節,因此也叫"黃梅"。梅雨來時,梅子亦由青轉黃。梅子在中國文化裡是個奇特的存在。
  • 今日芒種是幾點幾分!2020芒種幾點幾分具體時間 芒種是什麼意思...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這個時候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的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隨著一年一度的芒種的到來,各地的農耕活動也漸漸增多。很多地方芒種還有一些獨具特色的習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很多人說是口水歌,但我覺得《芒種》這歌,中西的交融,寫得不錯
    大家好,我是氧氣,這裡是河南南陽,現在是晚上24點整,我在南陽祝你晚安。《芒種》:我平常也蠻愛聽古風歌曲的,平時古風圈的大多數歌手如銀臨,河圖,音闕詩聽等都有所涉獵,這裡就主要提一下《芒種》這首歌。最近在某短視頻平臺上《芒種》這首歌火爆網絡,《芒種》是音闕詩聽發表二十四節氣系列歌曲裡的一首,除此之外還有《穀雨》、《立夏》、《霜降》、《夏至》、《驚蟄》、《春分》、《小滿》等,這一系列旨在用音樂去描述每一個節氣給人的感受與心境。
  • 今日芒種:青梅煮酒,夏暑菱歌雨漫漫
    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如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所必需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及大量的維生素,因此,芒種期間要多食疏菜、豆類、水果,如菠蘿、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綠豆、赤豆等。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等,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要多吃瓜果疏菜。
  • 芒種是什麼意思含義 芒種節氣的習俗風俗及養生飲食技巧
    北京時間6月5日12時58分  將迎來「芒種」節氣。  芒種,又名「忙種」,  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  夏季的第三個節氣。  芒種,是「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的意思。此時,仲夏已至,北方麥黃,江南梅熟。進入 「芒種」時節,氣溫不斷升高、雨量日漸充沛、空氣溼度慢慢增大,北京的汛期也到來了。
  • 歌曲《芒種》大火:但作為節氣的芒種 你又了解多少
    一、芒種也是忙種芒種,有著農作物成熟的含義,有人說芒種可以分為兩種含義,一是有芒的麥子快收割了,二是有芒的水稻快播種了,這其實分別代表了北方和南方在芒種時節的不同農事。人們將芒種時節的季節特點總結為「三候」:一候曰「螳螂生」,螳螂一般在每年的秋日產卵,待發育至次年芒種時節,小螳螂感受到陰氣的出現,隨後便破卵而出,成功誕生。
  • 今日芒種,農村風俗「青梅煮酒論英雄」酸甜爽口,初戀的味道
    北京時間6月5日12時58分,將迎來「芒種」節氣。芒種,又名「忙種」,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至,仲夏始;此時節氣溫不斷升高、雨量日漸充沛,我國很多地區先後迎來雨季;飲食應以清熱利溼為宜,如扁豆、青梅、冬瓜等,薏苡仁、赤豆、西瓜等,防止暑溼之邪傷害人體。芒種習俗芒種習俗有三,一青梅煮酒,二送花神,三安苗。
  • 今日芒種|仲夏時節至 青梅煮酒時
    青梅煮酒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庭木集奇聲 架藤發幽香鶯衣溼不去 勸我持一觴即今幸無事 際海皆農桑野老固不窮 擊壤歌虞唐《耕圖二十一首·拔秧》宋·樓璹新秧初出水 渺渺翠毯齊
  • 超絕好味梅子狐狸!給大叔幫幫忙也為新一季的梅子梅酒酸梅湯我衝辣!~
    還記得年前大家買了梅子不夠吃喊我再搞的時候,我回覆說剩下的大叔要留給自己實在沒辦法分了嘛。*因為不僅他雲南自己家的客棧要用,周圍的飯店客棧也都是叫他做,畢竟他的梅酒和酸梅湯都是當地公認最好喝的,而做梅酒和酸梅湯都要用大量梅子,所以其實梅子本身是不對外出售的非賣品,要不是一大清早的他撈梅子和梅子汁做酸梅湯被我路過硬要來嘗嘗(聞起來就很好吃)大家應該也沒辦法認識到這種超絕美味了~可是今年的旅遊業真的超級慘,之前大叔打電話給我問5月底新梅子下來了要不要準備,其實他意思是用剩下的梅子撐過今年
  • 你知道「芒種」用英文怎麼翻譯嗎?
    此時正是梅子成熟的季節,所以因此得名。梅雨期是稻穀、蔬菜和水果生長的好時機。祈禱豐收「安苗」是安徽省南部的傳統農業習俗。從明代早期開始,人們就會在芒種到來之際獻上精心製作的祭品以祈求豐收。泥地摔跤貴州南部的侗族(Dong minority)年輕人,至今還保留著在芒種「泥地摔跤」的習俗。
  • 時雨及芒種,牌運一條龍
    6月6日,當太陽到達黃經75°時,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芒種」。這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此時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
  • 芒種餞花神 是「尚古習俗」還是曹雪芹首創?
    今日中午,當太陽到達黃經75度,仲夏第一個節氣芒種又悄悄來到我們身邊。每個節氣都會有一些傳統習俗,芒種這天自然也不例外。如皖南的農家在種完水稻後,便舉行「安苗」;黔東南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在集體插秧時打起了泥巴仗;江南一帶的風雅之士,趁著梅子成熟,三五知己聚在一起「煮酒論英雄」。
  • 今日芒種 | 麥黃熟,仲夏始,煮梅飲湯!
    芒種至,仲夏翩,小屋圍籬,榴花照眼;青梅煮酒,把盞言歡。且莫論世間英雄誰是,但憑說吾輩做事幾番。在中國南方以及日本,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則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芒種時氣候開始炎熱,是消耗體力較多的季節,要注意補充水分,多喝水。喝水應該小口慢喝、不渴常喝的原則,避免大口灌飲。芒種時節,天氣開始悶熱,人容易懶散。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適當午休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
  • 芒種,忙種!農忙時節裡,南京人獨特的生活情調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5日12時58分迎來「芒種」節氣。「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進入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也叫「忙種」。芒種節氣正是農人最忙的時候,夏收、夏種、夏管全擠在一塊了。
  • 今日芒種|播種希望,收穫成長
    塗染出無邊的碧色初綻的蓮花亭亭玉立彌散出清幽的味道當梅子等時令水果爬上餐桌梔子花展露出她的風採重重疊瓣的白花給炎熱的夏季帶來一股清涼飽滿迷人的香氣如暖風中的浪湧充滿清新活力宋代:韓淲愧我粗官耗太倉,及瓜而代合耕桑。蠶筐閣了修秧馬,老稚時時亦酒漿。宋代:韓淲重午是一節,芒種又一氣。何因至怡悅,底事苦歔欷。園林無俗情,琴書有真味。貧者自為貧,貴者自為貴。
  • 廿四節氣 | 芒種:芒種初過雨及時
    雖說芒種是「亦稼亦穡」的節氣(稼,種植也;穡,收穫也),小麥於芒種成熟,也於芒種收割,但芒種的側重點仍然在種,而不是收。如果重點在收,那麼芒種就應該叫「大滿」了,形容小麥灌漿結束,穀物充實。以芒種易大滿者,因時物兼人事以立義也。蓋有芒之種穀,至此長大,人當效勤矣。節物至此時,小得盈滿,故以芒種易大滿耳。
  • 芒種|風吹麥成浪,鳥鳴夏始忙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今天迎來芒種節氣梔子花開,麥黃梅熟舊糧將收,新谷既種各地正式進入仲夏時節芒種簡介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更是幹支歷午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6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時。
  • 範成大這首寫芒種節氣的詩,也是難得的經典之作,還教人如何插秧
    今天正好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又俗稱「忙種」,是二十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意味著農事開始了,芒種過後氣溫開始逐漸升溫,這個時候適合於種植。古人對於空上節氣也是極為重視,畢竟這是關係到一年的收成。那麼古詩詞中關於芒種的作品也有很多,其中以範成大的這首《芒種後積雨驟冷三絕.其三》,寫得最好,也最為大家所熟知,這首詩生動有趣,把這一節氣的天氣,還有如何勞作的細節都描寫得很傳神,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而且對於後人去研究宋朝人的生活習性,那也是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梅霖傾瀉九河翻,百瀆交流海面寬。良苦吳農田下溼,年年披絮插秧寒。
  • 芒種讀詩:家家麥飯,處處菱歌,還有竹床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鶯衣溼不去,勸我持一觴。即今幸無事,際海皆農桑,野老固不窮,擊壤歌虞唐。」南宋陸遊《時雨》詩文漫讀:應和季節的雨順延到了芒種節,4面的田野都開始插秧。家家小麥已經收割成熟,飄出了誘人的香氣,荷花蓮花開放,採藕花和挖藕的人,船上的歌聲陣陣。
  • 「詩詞鑑賞」梅子黃時日日晴
    芒種已過去四五天,夏漸深,暑意濃,青梅黃,楊梅紅。正值餞別花神,青梅煮酒的時節。江南梅子成熟之際,素有「青梅煮酒論英雄」之話,而此時又恰逢盛夏之初滿池荷花爭相鬥豔之時,將英雄豪情寄予在詩詞之中,卻也是另一種自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