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這個世界上,總是存在著很多誤會。
像金庸筆下的小說,就很多這樣的梗。
在很多時候,人人都不願意解釋。
其實,只要開口說上幾句,一切都會煙消雲散。
在電視劇中,也存在著不少這樣的情節。
男主與女主,產生了誤會。
互相不願意先低個頭,認個錯。
最後的最後,也就是誤了終生。
說到這,就想起了,滅絕師太的祖師爺,郭襄。
楊過的溫柔似水,高大雄偉的身姿,不小心就走入少女的內心。
但是,也正因如此,害了她的一生。
妙齡女子最後出家,青燈古佛相伴一生,花樣年華,一去不復。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不少誤會,在茶圈亦是如此。
近年來,茶圈內也是各種謠言漫天飛舞。
今天,村姑陳就挑幾個典型的來解釋一番,免得這樣的誤會一直流傳下去。
《2》
月光白和白毫銀針不是同一類茶。
白毫銀針屬於白茶,兩者完全是兩類茶,不可混為一談。
首先,它們來自不同的地區。
月光白,來自雲南,那個亞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的城市。
而白毫銀針主要來源是福建,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
其次,它們的樹種不同。
月光白,是以雲南大葉種為原料,經過萎凋等工藝製作而成。
白毫銀針則是以大白茶、大毫茶和水仙茶樹的嫩芽為原料,經過揀剔、萎凋和烘乾等工藝製作而成的精製茶。
白茶的樹種要求,在國標中是明文規定的,都是白紙黑字寫著的,並不是隨便說一說。
故而,單從樹種上看,這兩類茶不是一類茶。
最後,它們的長相不同。
月光白,是以芽頭為主,顏色是以灰白為主,微微有些泛黃。
拿起一根茶葉,左右旋轉,可以月光白的葉片內部呈現的是黑的。
再看向整體的形狀,月光白整體看起來略彎曲,似鐮刀一般。
如此一來,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其與白毫銀針的區別了。
白毫銀針,採摘標準為芽頭,整體的顏色以白綠二色為主,綠色是底色,白色是覆蓋在芽頭上的白毫。
銀針的芽頭邊上,會有個小葉殼相伴在側,芽頭裡外顏色相差不多,都有著密密匝匝的白毫。
芽頭略直,看起來似槍一般,異常挺拔。
從這三個方面分析,月光白和白毫銀針不是同一類茶,按2018年公布的最新《白茶國標》來看,月光白目前沒有歸類到白茶領域。
《3》
大紅袍並不是紅茶。
說到大紅袍,有的人第一反應就說它是紅茶。
因為,大紅袍的名字,總是會給人一種誤會。
帶有「紅」字,就有人將其歸為紅茶一類。
單靠茶葉的名字,確實很容易將兩者混淆,但其實它們是兩類茶。
再說到產區,世界紅茶的發源地,桐木關,大紅袍來自武夷山是出了名的。
巧的是桐木關處於武夷山,正與大紅袍的出生地,不謀而合。
再看顏色。
單看有些品類,兩者之間的顏色都是黢的,故而,也就流傳出了大紅袍是紅茶的這樣的誤會。
其實,大紅袍和紅茶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去的概念。
大紅袍是武夷巖茶的一種,屬於烏龍茶,也可以叫做青茶。
單看兩者之間的條索,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區別。
桐木紅茶的條索,與大紅袍相比,會更加纖細一些,像金駿眉只用芽頭製成的紅茶,條索會更加細長些。
而大紅袍的條索則會比紅茶的更加圓潤些。
兩者之間的工藝,也有很大區別。
大紅袍的製作流程是做青、炒青、揉捻、復炒、焙火等工藝。
而桐木紅茶則是萎凋、揉捻、發酵、復揉等工藝。
像有些紅茶在加工的過程中,為了更別致的口感,會增加切碎的這一步驟。
而大紅袍則不需要,在製作的過程中需要保持條索的完整性。
大紅袍屬於半發酵茶,而桐木紅茶,則是全發酵茶。
兩者的風味差別同樣很大。
工藝不同,給予我們感受到的香氣和滋味亦然不同。
桐木紅茶,最大的特色就是花蜜香,桂圓湯,品質優秀的大紅袍香氣很是豐富,花香、果香、木質香都可能在其中感受到,滋味也更加勁道,巖骨花香正是如此。
所以說,大紅袍並非紅茶,兩者之間截然不同。
《4》
君山銀針其實是黃茶。
君山銀針,這個名字總是會讓人產生誤會。
或將其認為是白茶,或將其認為是綠茶。
前幾天,有位剛開始喝茶的朋友,拿了一罐茶葉過來。
剛坐下,就從包裡掏出了茶葉,遞了過來,說,幫我看看,剛買的白茶質量怎麼樣。
將茶罐拿近一看,赫然看見四個大字,君山銀針。
隨即說到,這不是白茶啊,這是黃茶。
朋友接過茶葉罐後說,白毫銀針不是白茶嗎,這君山銀針怎麼就是黃茶呢?
嗯,確實單看名字,很容易將其當作白茶。
君山銀針的工藝與綠茶有些相似,需要經過殺青等工藝,但多了一道悶黃的步驟。
而白毫銀針,不揉捻不殺青,以萎凋和烘乾為主,其內含物質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
正因如此,白毫銀針可以長期儲存,會不斷與氧分子發生反應,生成新物質,陳化出不一樣的風情。
君山銀針經過殺青這道工序,喝的是新鮮,故而要趁鮮,不適合長期儲存。
長期儲存後,滋味會發生很大改變,不再鮮爽,不再好喝了。
白毫銀針和君山銀針的外觀上,也有很大的區別。
君山銀針的茶葉內面呈現的是金黃色,外層有著白毫。
黃色出現在白毫銀針上就很是奇怪了,要麼是品質不佳,要麼就不是真正的白毫銀針。
單獨看名字,君山銀針和白毫銀針確實很容易混淆。
其實,君山銀針是黃茶,並非白茶,與白毫銀針有著天差地別的差距。
《5》
安吉白茶,並不是白茶。
這又是因為名字而造成的一種誤解。
看到安吉白茶中的「白茶」二字,就認定其是白茶,這樣的認知不在少數。
實際上,安吉白茶來自於浙江安吉,屬於綠茶一類。
因為茶樹的特性,會在特定的時間內,葉片會出現白化的情況,因此得白茶之名。
安吉白茶和白茶的工藝大不相同。
安吉白茶所用的工藝則是綠茶工藝,需要經過殺青等工藝。
而白茶的工藝更為簡樸,在上文中也有解釋到。
白茶的工藝主要是以萎凋和烘乾為主,更為簡樸。
因為工藝的不同,白茶屬於微發酵茶,而安吉白茶是不發酵茶。
在能夠存儲的時間上,兩者也有很大的區別。
白茶因為工藝,內含物質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可以長期存儲,存成老白茶。
而安吉白茶,則需要短期內喝完最好,這樣才可以感受一款好茶的最佳風味。
正是因為這樣的特性,市面上那些所謂的「老綠茶」不可輕信。
此外,兩者之間的香氣不同。
安吉白茶的香氣主要是以豆香和花香為主。
而白茶則是以毫香、花香、草藥香、粽葉香等香氣為主。
所以說,從工藝和香氣上看,安吉白茶並不是白茶,而是綠茶。
《6》
在寫完關於茶圈內的那些誤會後,下起了牛毛細雨。
秋天的雨,都是細細的,斜斜的,柔柔的。
秋天連雨都是溫柔的,繾綣的。
且去喝杯茶,放鬆一下。
茶友們,在平時喝茶時,切不可將月光白當作白茶,大紅袍當作紅茶。
這樣就有可能被人笑話去了。
這樣的情況,還是不要發生的好。
喝茶,也要懂茶,茶圈的那些誤會,是時候解開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