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真的在繼位後逼死了他母親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嗎?

2020-12-23 聊在南書房

在清朝的所有當權者中,雍正皇帝和慈禧太后是身後留下罵名最多的兩個人,慈禧被罵是因為她喪權辱國,導致晚清被外國侵略者蹂躪;而雍正則身背有「弒父、逼母、屠手足、殺子」等眾多罪名,甚至說雍正本人都是被人給殺掉死的,可見後世對雍正的評價有多差了。在臺灣小說家高陽的《乾隆韻事》中就有雍正逼死他的生母情節描寫,說雍正的母親烏雅氏在雍正給她請安時,突然用頭撞向柱子,死在了雍正的面前。許多史學家在分析後,認為這一情節應該是虛構的,並不可信,但雍正與其母親烏雅氏的母子關係並不太好,應該是事實。

按說雍正被罵其實也挺虧的,他可以說是滿清所有的皇帝中最勤政的一個,甚至有人說雍正之所以死得那麼早,就是他自己給自己累死的,但即便雍正再怎麼勤政,為「康雍乾盛世」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他的身後還是留下了罵聲一片。雍正在位時就對此非常苦惱,甚至專門寫了《大義迷覺錄》來為自己澄清和辯白,可不但沒有起到「洗白」的效果,反而是越描越黑,到乾隆登基後,就宣布《大義迷覺錄》為禁書了。

雍正的母親烏雅氏

烏雅氏是滿洲正黃旗人,其父為護軍參領威武,康熙十二年(1673年)二月,年僅十四歲的烏雅氏在內務府選秀中入宮成為宮女。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時年十九歲的烏雅氏生下皇四子胤禛,母以子貴,烏雅氏在康熙十八年被晉封為德嬪。烏雅氏先後為康熙皇帝生下了三子三女六個孩子,是康熙后妃中生育子女最多的一位,不過活到成年的只有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允禵和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

烏雅氏在康熙生前最高的封號只是個妃位,這也非常令人奇怪,從她生育子女的數量和時間上看,康熙對她應該算是比較寵愛的,因為她不但在十七歲就早早誕下皇子,而且在她二十九歲還生下了皇十四子,說明這麼長時間康熙並沒有冷落她,但康熙皇帝卻並沒有對她的封號進行晉升,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她母家出生低微,她的爺爺只是內務府的一個包衣奴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在暢春園駕崩,終年69歲。失去丈夫的烏雅氏痛不欲生,甚至以絕食,要以身為康熙殉死。這麼看,烏雅氏對康熙皇帝也是有著深厚的感情的。最後還是在已經繼位的雍正跪求下,並表示:「如聖母仍堅持要殉死,那麼我這個皇帝也不當了。」如此僵持之下,烏雅氏才放棄殉死的念頭,恢復了飲食。

但是,雍正登基不久,在雍正元年(1723年)的五月二十三日,烏雅氏卻突然在永和宮去世,時年64歲。據《世宗憲皇帝實錄》記載,烏雅氏是五月二十二日生病,到二十三日丑時就去世了,去世的非常突然。這也是之所以人們會認為烏雅氏是被雍正逼死的原因,認為是雍正繼位後就將他的親弟弟皇十四子允禵革職圈禁,導致疼愛幼子的烏雅氏與雍正關係緊張,烏雅氏在對雍正勸說無效的情況下,一怒以死相逼。

雍正與母親烏雅氏關係緊張,應該確有其事

1. 雍正並不是烏雅氏撫養長大的

胤禛是烏雅氏的第一個孩子,按說母子連心,烏雅氏應該和胤禛關係非常親密才是,但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在胤禛出生時,烏雅氏身份低微,連個嬪位都不是,按照宮廷的規矩,妃位以下是沒有資格撫養皇子的,胤禛出生後就被抱給了當時的佟佳皇貴妃,也就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所以說胤禛應該算是佟佳皇貴妃撫養長大的。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因病去世, 這時候的胤禛已經十一歲了,烏雅氏也已經升為德妃了,按說是具備撫養自己親生兒子的資格了,康熙也因為佟佳氏去世,就想將胤禛交還給烏雅氏自己撫養,但烏雅氏以「已養有一子(皇十四子)」為由拒絕了。烏雅氏的舉動也非常令人不解,這一舉動對幼年的胤禛心理上應該也有一定的刺激。

也許胤禛在幼年的時候心眼就頗多,他的母親烏雅氏出生低微,外祖父家對他幾乎沒有什麼幫助,但是撫養他的佟佳氏娘家卻非常顯貴,年幼的胤禛就與佟佳氏的娘家走的比較親近,對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以舅舅相稱,關係處得非常好,而對自己的母親及其娘家反而較為疏遠,這也是胤禛和烏雅氏母子關係疏遠的原因之一。

2. 烏雅氏拒絕接受「皇太后」的封號

雍正繼位後,要尊封母親烏雅氏為「皇太后」,這本來是個高興的事,但烏雅氏卻拒絕接受「皇太后」的封號,在雍正登基的大典上,按規矩新皇帝是要給皇太后行禮的,當禮部將大典儀式稟報給烏雅氏時,烏雅氏卻給拒絕了,對此事,《永憲錄》上有這樣的記載:

群臣請朝皇太后,傳懿旨:不受。復固請,從之。於梓宮前拜叩謝恩,仍還宮。懿旨:我自幼入宮為妃,在先帝前毫無盡力之處。將我子為皇帝,不但我不敢想,夢中亦不思到。我原欲隨先帝同去,今皇帝說「太后聖母若隨先帝同去,我亦隨太后聖母同去」,哀懇勸阻,未遂其志。若穿錦繡,受我子行禮,實為不合。

在《世宗憲皇帝實錄》裡也有烏雅氏拒絕接受朝拜的記載。

烏雅氏不僅拒絕接受朝拜,連雍正為她準備的「徽號」也予以拒絕,雍正給其母親上的是「仁壽」二字,可是烏雅氏以先帝梓宮尚未葬入陵寢為由,拒絕接受「徽號」,但清朝並沒有先帝未葬陵寢,皇太后不得上徽號的規定,有人認為,這只不過是烏雅氏對兒子繼位的牴觸而已。

按照清廷的規定,皇太后一般會住在寧壽宮,所以在雍正繼位後,他的母親烏雅氏按說應該由她現在所住的永和宮,遷到慈寧宮或者寧壽宮居住,但是烏雅氏就是不搬家,堅持要處在自己所在的東六宮之一的永和宮,烏雅氏的這一些舉動,的確令人非常費解,也讓人對她與雍正的母子不睦有了更多的猜測。

烏雅氏的死因分析

對於烏雅氏的突然死亡,一些傳言中說她是因為與兒子雍正關係緊張,她要求召見她所疼愛的皇十四子允禵,遭到雍正的拒絕,一氣之下撞柱而死,這也為雍正留下了「逼死母親」的罵名。但其實這種說法也並沒有什麼根據,只是一些人的猜測而已。

雍正與烏雅氏的母子關係不是那麼親密應該是事實,而烏雅氏疼愛小兒子允禵也是事實,因為在允禵出生時,烏雅氏已經晉升為妃位了,有了撫養皇子的資格,所以允禵也是在她的身邊由她親自撫養的,幼子承歡膝下,為烏雅氏帶來了許多的快樂,也讓烏雅氏與小兒子允禵建立了深厚的母子感情,相比於雍正,烏雅氏當然更喜歡小兒子一些。

雍正繼位後,允禵還在甘州做撫遠大將軍,等允禵回到京城後,雍正卻不允許他見自己的母親,這就令烏雅氏非常不愉快,不僅如此,雍正還剝奪了允禵的兵權,讓他到東陵去看守康熙皇帝的景陵,雍正還甚至將弟弟的家人也進行了看管,並停發了薪米。

雍正對弟弟允禵的一系列舉動當然令母親非常不滿,但要說是雍正逼死了烏雅氏,也不太可能,雍正剛剛繼位,無論是朝野內外,對他的皇位合法性都有不少的非議,在這個關鍵的時刻,雍正不可能忤逆母親,致其自殺身亡,如果這樣,不是更落人口實,為別人攻擊他製造條件嗎?再一個,烏雅氏身為皇太后,身邊侍候的太監、宮女一定不少,而且身邊不可能離開人,即便烏雅氏想碰柱而死,可能也不會得逞。

對於烏雅氏的死因還有另一種說法,說她是吞金而死,但是也沒有任何的根據。烏雅氏明知道雍正會對允禵不利,只有她活著,還是對允禵安全的一種保障,如果烏雅氏是為了小兒子而與雍正爭吵,她就更不會自殺了,一旦她自殺了,雍正會更加對允禵不利,所以雅氏自殺一說,可信度並不高。

而據雍正自己所說,其母親烏雅氏的去世,一是對其父皇康熙思念過重,以致茶飯不思;二是烏雅氏本身還有「痰疾」,是舊病復發導致的突然去世。至於烏雅氏到底是如何去世的,真實情況已經無法探尋了,但根據雍正當時所處的環境和烏雅氏自身的情況,烏雅氏是病死的可能性更高一些,烏雅氏去世的時候已經六十四歲了,按照當時的人均壽命,她已經算是高壽了,她因為康熙的去世傷心過度,和她本身原有的疾病,像她這個年紀的老年人,不一定非要臥床不起再去世,才算壽終正寢,也不能排除她突然去世的可能。

但是雍正對於弟弟允禵的態度,也極有可能是刺激母親烏雅氏突發疾病的原因之一,允禵回京後,雍正不允許他拜見其母親,烏雅氏要見兒子也被雍正拒絕,最讓人懷疑的是,在烏雅氏去世三天後,雍正才允許允禵拜祭其母親,這也是別人懷疑他的原因之一。經過綜合分析,烏雅氏應該不是自殺,但她的死因也不排除受到雍正刺激的可能。

相關焦點

  • 為何有人說雍正逼死了他的生母烏雅氏?是因為十四阿哥的原因嗎?
    歷史上的雍正生母德妃也就是後來追諡的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在康熙去世不久後也跟著去世了,當時民間傳言確實有曾說雍正逼死生母之傳言,而雍正還對傳言進行了回擊,特意撰寫了《大義覺迷錄》來駁斥這些傳言,結果反而使得雍正越描越黑。
  • 為何雍正即位後,其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死活也不想當皇太后?
    自古,作為皇帝的妃子,她們一生的夢想就只有兩個,即皇帝未死時,能成為皇帝的正妻,做一國之母;皇帝駕崩後,能成為新帝的母后,做一國太后。 因此,按理說,烏雅氏的兒子皇四子胤禛能做皇帝,烏雅氏應該是很開心的。
  • 雍正皇帝,果真逼殺了生母?其實,他最希望自己的娘活著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康熙皇帝「四妃」之一,雍正皇帝生母,乃係清朝第一位從宮女成功逆襲為皇太后的傳奇女性。雖然有著傲人的後宮逆襲成績,但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影視劇作都沒有過多關注她的宮鬥能力、爭寵本事,反倒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她和自己的兒子——雍正皇帝之間的母子關係上。
  • 德妃烏雅氏跟雍正的關係如何?雍正:生恩不及養恩大
    在清朝皇室,嬪妃為皇帝生下一個兒子,便是其榮耀的開端。如果兒子在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最終當上皇帝,那麼,作為母親,肯定很高興。因為這不僅自己身份變得尊貴,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而且能夠讓其娘家在大清皇室享有崇高的地位。可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一代聖君康熙離世,雍正帝繼位,其生母烏雅氏不但不高興,而且還處處跟雍正唱反調。
  • 雍正繼位後,為何會造成母子離心離德,生母之死跟雍正有關嗎?
    本是同根生,卻厚此薄彼雍正和胤禵雖然都是一母所生,雍正出生的時候,烏雅氏沒有任何名分和封號,級別太低,沒有資格撫養雍正,就讓皇后佟佳氏代為撫養,雍正對於佟佳皇后的感情也遠遠的超過了對於自己的生母烏雅氏。
  • 雍正王朝:十四阿哥鬧靈堂為遺囑,雍正帝卻封烏雅氏為皇太后其用意?
    電視劇《雍正王朝》有這麼一幕: 四阿哥胤禛繼位為雍正皇帝以後,開始為康熙皇帝辦理喪事,同時在大西北帶兵打仗的十四阿哥允禵趕回北京城奔喪,結果允禵大鬧康熙皇帝的靈堂,搞得雍正下不來臺,於是只好當即尊奉康熙的貴妃烏雅氏為皇太后。十四阿哥雖然心有不甘,也不得不屈服。
  • 《紅樓夢》裡十二釵正冊哪首詩詞對應了雍正皇帝胤禛的結局
    愛新覺羅胤禛是康熙皇帝二十四位序齒皇子中的第四子生於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母親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由於母親出身低微「榴花開處照宮闈」雍正的母親孝恭仁皇后,薨於1723年6月25日,陰曆五月,正是北京石榴花開的季節。「照」有類似用「風月寶鑑鏡」照一照,你的皇位來路正不正的意思。「宮闈」有奪宮,韋背的意思。說明作者是不相信雍正的。整句的意思是,在雍正的母親這裡(或者是她的薨逝這件事上)便能照見他的皇位來路不正。
  • 《雍正王朝》康熙皇帝駕崩,胤禵大鬧靈堂,雍正為何冊封烏雅氏
    更何況胤禵遠在西北,康熙皇帝身體不適,一旦自己駕崩了,單是年羹堯就能逼死胤禵,康熙皇帝要傳位胤禵,還能在這個時候讓他去西北,雖然胤禵是平叛的最佳人選,但是皇子在前線,形式大於意義。在這一切部署都完成後,雍正皇帝才下令召胤禵回京,胤禵當然沒得選,而更刺激他的是雍正皇帝還在提防他,居然派綠營兵一路尾隨,與其說是護送,不如說是監押,胤禵還是忍了,好不容易到了京城,雍正皇帝不管是出於關愛兄弟,還是其他原因,沒有直接讓胤禵進城,讓他先歇一晚,估計也是在試探胤禵對自己的態度,然後在見招拆招吧。
  • 揭秘皇太后烏雅氏為何要「為難」雍正?
    影視劇中雍正的母親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劉雪華飾 太后為什麼自康熙一去世,就要殉死而去?為什麼處處與雍正作對?雍正真的是太后心目中的乖兒嗎? 這些,連官方《實錄》都無法掩飾。因此我們要問:太后為什麼「為難」雍正? 皇太后很可能是雍正奪位的「見證人」。 在我以前講過的《暢春園介紹簡說》這本油印小冊子中,關於雍正奪位的介紹說:康熙連下數次詔書,傳大將軍允禵回京。胤禛指派隆科多日夜守護,把康熙控制起來。
  • 雍正與生母有什麼深仇大恨,為何母子關係勢同水火?
    雍正皇帝登基後,由於採取了嚴厲的手段對兄弟、宗室進行打擊,加上他繼位不久便實行清查虧空等一系列政治舉措,致使朝野內外人人自危。隨之,關於雍正帝負面的說法也鋪天蓋地,下毒篡位,手足相殘,逼死生母等等。如果以今天的觀點來看,雍正帝的這些手段其實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作為一個皇帝來說,這一切無可厚非。
  • 烏雅氏與烏拉那拉氏
    烏雅氏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見於《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烏延氏,金國時期舊姓「兀顏氏」,還有遼韃靼「烏丸」一說。烏雅氏,雖古老,卻是一般姓氏,平民姓氏。  電視劇中演到的這位烏雅氏皇后,實際上是孝恭仁皇后(1660年-1723年),康熙帝妃嬪,雍正帝生母,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
  • 雍正為何即位後,生母烏雅氏,死活不願意成為皇太后?
    胤禛(雍正)的生母烏雅氏,其祖父額參曾任膳房總管,父親護軍參領威武,如此,烏雅氏屬於後者之列。學者研究後認為,烏雅氏入宮後,成為了康熙貴妃佟佳氏的貼身宮女。這個佟佳氏為佟國維之女,也是康熙表妹。生母早逝,或許出於思念母親之故,康熙對於這個與母親有幾分相似的佟佳氏,格外寵愛。
  • 雍正真的殺了自己親兄弟嗎?雖然不是他親手所殺,但多數難得善終
    之後,雍正寫了《大義覺迷錄》為自己辯解,主要解釋自己這十個方面的狀況。不過,解釋的效果並不好,欲蓋彌彰,弄巧成拙,最後越描越黑,難以收場。那到底什麼是真實的情況呢?以上指控,雍正是否應負刑事責任?是不是雍正真的毒殺了康熙皇帝?認為這一結論的人是這樣描述的:康熙皇帝喝了雍正給他的人參湯後就下毒了。
  • 歷史上的甄嬛,為何在其去世後不願與雍正皇帝合葬?
    雍正登基後被封為熹妃,雍正八年(1730年)封為熹貴妃,乾隆繼位後,被尊為皇太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鈕鈷祿氏去世,諡號為孝聖憲皇后,並葬在了泰東陵。歷史上的甄嬛葬在了泰東陵,而不是同雍正合葬在了泰陵地宮。乾隆四十二年(1777),孝聖憲皇后鈕鈷祿氏去世,乾隆將其葬在了泰東陵。
  • 雍正皇帝和他的兩位皇后
    ,四十四歲的雍正於太和殿繼位。這裡貓南就忍不住要說說了,這雍正是個狼人,當上皇帝三年內就把自己的其他兄弟全都幽禁了,且以作威作福結黨營私的罪名逼死了年羹堯,圈禁了隆科多,雖然說成王敗寇是沒錯,可把扶持自己上位的功臣也一併處理了,這貓南就有點看不下去了。再說了你想弄死人家就給弄死嘛,全都圈禁著豈不是比死還難受,簡直就是在折磨人嘛。
  • 雍正繼位後,「九子奪嫡」各位阿哥的真實下場
    雍正即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祉,以他與廢太子向來親睦為由,將胤祉發配到遵化的馬蘭峪為康熙守陵。胤祉私下發牢騷,又對怡親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帝知道後,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最終病逝於景山禁所。
  • 大清孝恭仁皇后:不是在懷孕的路上,就是在產子的路上
    以上是雍正皇帝在其生母逝世一周年時,因感觸頗深而作,其中雍正皇帝對生母的思念和懷念之情,溢於言表。孝恭仁皇后畫像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亦是康熙身邊大名鼎鼎的德妃烏雅氏,烏雅氏的人生雖然不是電視劇中自帶女主角光環的存在。可烏雅氏的一生,卻比電視劇裡女主角還要精彩和勵志,稱得上是「後宮女子自強史」。
  • 善於隱忍的德妃,為什麼會反對雍正繼位?其實是人之常情 ?
    隨後的幾任皇后,康熙更多是敬重。康熙之所以對後幾任皇后敬重有加,其實也是為了安撫外戚,穩定朝局。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佟佳氏,母族勢力格外強大,為了拉攏佟氏一門,康熙更是將胤禛寄養到佟佳氏膝下。正是因為養母是佟佳氏皇后,胤禛才擁有了尊貴的身份(胤礽以外的皇后之子:嫡子),同時胤禛也得到了佟氏一門的支持,正是藉此胤禛才最終坐上皇帝寶座。
  • 康熙之子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本是一母同胞,為何兩人之間始終不和
    在康熙的眾多皇子之中,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乃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皆為德妃烏雅氏所生,然而不論是歷史上,還是影視劇當中,這兄弟二人的關係非但並不親近,反而猶如仇人一般,雍正繼位之後更是將胤禵囚禁十餘載,直到乾隆繼位後才放出來,這又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