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人的控訴》影評:遲來的正義 也是正義

2020-12-25 小寶談電影

在現實世界中,將兇殺案中的兇手繩之以法,通常便意味著正義已得到伸張,不過有時若深度挖掘背後的犯案動機,有可能掀起更大的驚濤駭浪,德國電影《罪人的控訴》(The Collini Case)所闡述的案件便是以此為題材。故事本身更頗有看點,足以成為法庭攻防題材中的佳作。

故事的背景為,85歲的德國富商漢斯麥爾在柏林一間豪華飯店遭人射殺身亡,兇嫌義大利男子柯裡尼隨即被逮捕,一位土耳其裔菜鳥律師帕斯卡萊恩則授命擔任他的公設辯護人。案件調查期間,柯裡尼雖承認犯行,但卻對行兇動機三緘其口,使萊恩大感困擾,不過他深入調查後卻發現,背後的原因恐怕要追朔到幾十年前的一場罪行,且真相的曝光勢必震驚全德。

命案的呈現 展現敘事水準

本片的首幕戲堪稱迅速單刀直入,劇情很快進入德國老地產商漢斯麥爾遭柯裡尼殺害的情節。就這場戲的呈現手法也稱得上用心,導演對於兇殺案的發生並未呈現得太直接,而是透過場景迅速切換的方式,給觀眾留下一定的想像空間;同時亦留下足夠的線索,讓人足以推斷出一場命案已經發生,且柯裡尼涉嫌重大。就敘事層面來說,一開始就能給人不錯的第一印象。

男主角萊恩被官方任命為柯裡尼的公設辯護人,是推動往後劇情發展的重要契機。萊恩此時是一位剛在三個月前拿到律師執照的法律界菜鳥,電影對此也有較趣味性的刻畫,透過一場簡單但契合故事的戲碼,就將萊恩對於法律界的一些做事方式仍不夠熟悉的處境,呈現得簡潔有力。而俗話說初生之犢不畏虎,一位律師界新手如何逐漸成長、在本案中有所表現,也足以成為令人期待的元素。

就角色背景而言,男主角其實與被害人漢斯麥爾一家關係匪淺,甚至已故的老富商還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扮演過類似父親或祖父的角色。這樣的角色設定也是不錯的安排,足以讓萊恩接下案件這件事情,帶來額外的情感矛盾;漢斯麥爾的孫女約翰娜對此的不滿,也足以為電影增添角色間的衝突感,一定程度提升了故事性。

在萊恩設法處理柯裡尼的案件時,最大的困擾便是後者的極度沉默。儘管罪證充分,柯裡尼也無意否認犯行,但其始終不肯對行兇原因吐露半字,也讓萊恩大感困擾。畢竟背後動機若有令人同情之處,身為辯護律師的萊恩才能為其爭取減刑,柯裡尼的惜字如金,自然一度讓男主角難有表現機會。不過柯裡尼的沉默,也足以令人懷疑背後是否有隱情,增添故事懸念;同時,往後他首度開口時,戲劇張力也更強烈。就兇手一角的設定來說,也算成功的安排。

回憶片段有效填補角色背景

萊恩如何應對難纏的當事人及日常生活的事物,是電影前半段的主要內容。此時《罪人的控訴》的風格較貼近於劇情片,電影此時較缺少可以大力加強戲劇張力的元素。不過本片在故事的闡述上有展現出合理水準,片中適時安排了諸多有關萊恩年幼時回憶片段,除了豐富男主角的個人背景外,還得以透過他與漢斯麥爾曾經的緣分,使後者的角色形象也得到刻畫機會。因此儘管其開場不久便已身亡,但角色背景決不至於顯得過於單薄。

萊恩與諸多配角的關係與羈絆,也在故事中各自起到一定的作用。男主角父親的登場,並不僅止於對父子關係的塑造,其往後對萊恩的案件也有起到一定的幫助;男主角偶然認識的披薩店的女店員妮雅,表面上看似無足輕重,但該角色的實際價值絕對超過觀眾預期,與男主角合作時,一定程度上就像福爾摩斯身邊的女版華生。漢斯麥爾的孫女約翰娜與萊恩則擦出浪漫火花,儘管本片對愛情戲碼的著墨甚少、難稱亮點,但這段親密關係仍足以讓往後的情節更有張力。

命案的本身仍是貫穿《罪人的控訴》的重頭戲,如何突破僵局,則是攸關電影後半段觀賞性的關鍵。本片對於轉折點的安排較為到位,以兇器本身的不尋常為開端,往後的發展則宛如蝴蝶效應般,逐漸將柯裡尼作案的神秘原因攤在陽光下。過程中的發展,也足以體現萊恩的能力與善用人脈,使男主角逐漸嶄露出成為優秀律師的潛力。

真相的曝光 情感衝擊強烈

柯裡尼作案的動機,要追朔到漢斯麥爾曾經的黑暗過去,他的過往經歷在如今的德國依然是大忌,因此在片中這項真相曝光時,塑造出的震撼效果也極為強烈。而此前本片對漢斯麥爾的角色塑造其實相當正面,其對萊恩的恩情與照顧更曾是電影的暖流。在劇烈的反差下,也得以營造出巨大的情感衝擊,同時也留下一定的猜想空間,讓人思考漢斯對萊恩的善舉,是否是基於贖罪心態。

已故富商年輕時的經歷曝光後,電影對此的部分塑造,也讓片中擁有不少關於二戰時期的戲碼。此類情節的出現,也使《罪人的控訴》得以超脫劇情片的層面,在觀賞性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同時,對於漢斯麥爾過往罪行的呈現,既讓電影有了鮮明的正邪對立色彩,也讓柯裡尼為何會對其恨之入骨,得到相當合理的刻畫,有力地填補了此前最大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真相的曝光並非意味著案件就此定性,本片對此還安排了一項轉折,使柯裡尼的未來再度蒙上陰影。對於萊恩如何化解這一表面上的死局,電影的塑造也有令人滿意的水準,讓漢斯麥爾生前為何能逃過追責,得到較合理解釋,背後的原因更直指體制上的疏失,堪稱精彩的一筆。

《罪人的控訴》的整體風格偏向劇情片,不過對於律師查明真相與法庭攻防的部分,都有堪稱精彩的刻畫,故事本身更紮實地突顯尖銳議題,因此儘管較缺少容易討好觀眾的華麗元素與大場面,仍無礙本片成為一部優質的作品。

相關焦點

  • 影評:正義,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行之《檢方的罪人》
    【影評:正義,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行之《檢方的罪人》】導語:久違大螢幕的木村拓哉,在深植人心的《HERO》中,扮演屢破奇案,帥氣的檢察官,而此次《檢方的罪人》中,雖然也是檢察官身分,但卻以另一個角度來切入,探討到底什麼是正義?
  • 檢察方的罪人:正義與正義的對決!!
    檢察方的罪人正義と正義の戦う                 「執著於正義的檢察官會淪為罪人。」                        故事的本質其實是,結果正義與程序正義的博弈。所謂結果正義,即第一種選擇:不管過程,只在乎是不是將罪犯繩之以法。而程序正義,即第二種選擇:遵循法條,按照司法流程處理罪犯,簡言之,「守法」。
  • 正義是什麼? ——《檢察方的罪人》
    心存執念的最上,未免窮兇極惡者逃脫法網,不惜以栽贓嫁禍、濫用私刑等方式懲罰罪犯,也因此淪為「檢察方的罪人」。檢察官極力追求自我正義的實現,其動機可嘉且結果並非無益,但行事方式難免逾越法律界限,以至於正義縱有彰顯亦受損傷,甚至傷敵三分而自損七分。
  • 遲來的正義為非正義
    遲來的正義為非正義 陳瑞華     一般說來,正義和非正義是人們評價法律制度正當與否的兩個對立的價值標準。但是,相對於過於理性、抽象、含混的正義標準而言,非正義具有較為明顯的確定性和可感受性。     很明顯,這一案件令人想起了那句源自英國的法律格言:「遲來的正義為非正義」(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有人可能對此辯駁:遲來的正義也是正義,只不過這種正義晚到一步而已。實際上,遲來的正義之所以為非正義,倒不是因為實體結論發生了錯誤或者造成了實體上的不公正,而是由於實體結論的過遲產生而造成了程序過程上的不公正。
  • 由《檢察方的罪人》小議法律人的正義觀
    這是一篇年輕檢察官的影評。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日本電影《檢察方的罪人》提出了一個社會問題---也是許多法律人內心的終極靈魂拷問:當按照法律不能實現正義時,是像蝙蝠俠那樣以暴制暴?還是恪守程序正義,放棄用非正義手段懲罰罪犯?這與其說是一篇影評,不如說是一位法律執業者對社會、對法律、對正義的理性思考。薦讀。
  • 混沌的正義——《檢察方の罪人》
    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著,越扯越遠,最後有一個人是這樣說的: 好檢察官的定義只有一條:那就是相信正義的人。 以上的這個場景,是木村拓哉的新片——《檢察方の罪人》中的一個橋段。
  • 《檢察方的罪人》:正義就像牆頭草,永遠搖擺不定
    又或是他有沒有想過,當他傾盡全力幫他贏取正義之後,這個松倉會如何對待他,或者松倉有沒有真的改惡從善?沒有吧,沒有吧。衝野有的只是一腔熱血,有的只是想要一個「程序正確」之後帶來的正面影響,讓自己的職位看起來更加的正當,讓自己的職責顯得更加的輝煌,他所堅持的「正義」,看似正面得無可挑剔,其實也是稍顯扭曲的假善。
  • 檢察方的罪人,如何看待「法律的正義」和「人性的正義」
    提醒:本文較長,預計閱讀5分鐘關於正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希望您在評論區也發表您的觀點。電影《檢察方的罪人》由木村拓哉、二宮和也 、吉高由裡子 主演,核心議題是:法律的正義重要還是人性的正義重要。在這部電影中,一直在平衡人性與正義之間的關心。準確地來說其實是:法律的「正義」與人性的「正義」。法律是有標準的,如何取證、什麼樣的證據有效、什麼時候是追溯期等,都是白紙黑字寫明的。法律的正義是條條框框約束好的,是否正義,只要放到對應的框架中就知道了。而人性的正義是「感性」的,也意味著沒有固定的標準,更不會有數量可以衡量,追溯期和記憶一樣長。
  • 《檢察方的罪人》: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兩難選擇下的法律困境!
    沒有從來不說謊的人,也沒有從來只說真話的人,所以並不存在百分之百的正義!——《檢察方的罪人》原創 | 書影君壹有時候,我總愛思考一個問題:正義,究竟意味著什麼?好人不被傷害,壞人受到懲罰!一直以來,「懲惡揚善」這個信念,都是人們最為樸素的正義觀,也是人類流傳最為久遠的道德評判標準。
  • 《檢察方的罪人》:正義可以通過非正義手段實現嗎?
    《檢察方的罪人》能不能在相對平淡的檔期中脫穎而出,值得期待。原因很簡單,本片的主演是木村拓哉。除去哈日一族,大多數中國觀眾對日本演藝圈的了解程度多年來持續下滑,應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唯有木村拓哉,算是一個例外。說他是目前中國境內知名度最高的日本藝人,怕是一點也不誇張。但若把《檢察方的罪人》視作木村拓哉的個人秀,可就實在是小看了本片。
  • 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遲來的正義非正義
    讓公民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承諾既是說程序正義也是說實體正義。按照刑事訴訟法以及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等規定,在刑事案件中分偵查、審查起訴和審判,每個階段都有辦理期限,偵查階段有「三延」,審查起訴階段有「兩退」,審判階段也有延長審理期限的規定。這些延長和退補都是有適用條件的,不可以隨意變相延長。
  • 正義的困局 ——日本影片《檢察方的罪人》觀後
    正義的困局 ——日本影片《檢察方的罪人》觀後何為正義?如何實現正義?這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司法體系作為國家正義的關鍵組成部分,對於實現社會正義、保障社會的有序和諧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司法體系的規定性和司法程序的通適性導致了國家正義與社會正義的疏離,從而挑戰著人們心中對於正義的樸素認知,讓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一次次地陷入正義的困局,彷徨,苦悶,不得其門而出。日本影片《檢察方的罪人》,以藝術的手法展現了正義的困局可能帶給人的迷惘、困惑和精神撕裂,由此引發了觀眾關於正義內涵的哲學思考。
  • 遲來的正義算不算正義?
    江歌案終於等來了開庭,明明是和我們沒有什麼關係的案子,卻牽動了無數人的關注。
  • 《檢察方的罪人》「律師是法律的維護者,但不是正義的維護者」
    起因是我司發的電影票快過期了,於是本著物盡其用的理由,就在臨近的影院找了一部片子來看,結果這部《檢察方的罪人》超乎我的意料,成為了一部非同尋常的片子。雖然不是什麼劇作圈內人士,但還是覺得不劇透為好,所以我只說說我對片子一些印象以及發散性的思考。所以,片中的角色名字略過,只用主角A、主角B等等代號來表達。
  • 檢察方的罪人:為正義不得不罪惡,人性將何去何從?
    正義與罪惡,往往都在一念之間。當正義遲到,代表正義的使者將會出現!2019年9月6日在中國上映的影片<檢察方的罪人>,是由原田真人執導,日本知名藝人木村拓哉主演,二宮和也,吉高由裡子等傾力加盟的懸疑電影。
  • 《檢方的罪人》想知道你心中那把尺,歸屬在正義的何方
    一名東京地檢資深檢座,職場上長袖善舞,巧妙周旋遊走在政壇、司法界、警界、新聞界與黑道之間,表現犀利而穩健,是眾人看好的明日之星,職場高升指日可待;但相對的,家庭夫妻親子關係不佳,對誕生數與人個性的連結,有著莫名的執念;日本電影「檢方的罪人」 (検察側の罪人/ Killing For The Prosecution)
  • 《檢查方的罪人》:遲到的自白,最終也會得到正義的申訴!
    由於這個電影《檢查方的罪人》還是比較傳統的題材,再加上宣傳方面,沒有出現太多的火花,去支持電影的人更多是來自兩位「傑尼斯王牌」演員的粉絲。據粉絲來說,此部電影還是相當值得觀看的,顏值和演技還是相當耐打。電影《檢查方的罪人》是全程圍繞著一種程序正義和2010年日本出現的正式法案,廢除了刑事案件的追訴時效。
  • 日影|《檢察方的罪人》情與法的正義對決
    《檢查方的罪人》是一部改編自雫井脩介的同名小說,由木村拓哉、二宮和也主演的電影。但是最上不同,數年的仇恨已經蒙蔽了他的雙眼,即使明白松倉不是此樁案件的真兇,他也要以自己的「正義」讓松倉受到懲罰,法律無法懲罰他,就由自己來讓他受到應有的懲罰。
  • 《檢察方的罪人》發終極預告 木村拓哉舉起正義之劍
    網易娛樂8月31日報導 由木村拓哉、二宮和也領銜主演,吉高由裡子、松重豐等演技大咖聯主演的日本犯罪懸疑電影《檢察方的罪人》將於9月6日全國上映,今日影片曝光終極預告,一樁懸而未決的謎案,犯罪嫌疑人近在眼前,面對已過追訴期和缺少證據的困境,兩位檢察官又該如何將法外之徒繩之以法。
  • 鮮片大扒|《檢察方的罪人》——身為檢察官,卻不知何為正義
    《檢察方的罪人》由原田真人自編自導,2018年8月24日上映,木村拓哉主演,與二宮和也合作。2018年8月30日香港上映,2018年10月19日臺灣上映。2019年9月6日在大陸上映。比如當衝野想要在法院上作證,控訴檢察官報告作假,甚至想要當庭向松倉道歉。橘站出來反對,因為罪犯擁有人權,檢察官同樣擁有人權,不能為了保護罪犯的人權就去損害檢察官的人權。這麼一說就顯得橘相當有邏輯,而影院版的翻譯就相當粗暴,橘直接說「竟然給一個殺人犯道歉,真不知道你怎麼想的」雖說當時劇情緊張,完全可以忽略掉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