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考古新發現:南潯千金廟頭角遺址搶救性發掘出土200多件精美文物

2021-01-18 湖州壹周

《湖州新壹周》記者從湖州市文物保護管理保所獲悉,為配合太嘉河工程、杭嘉湖地區環湖河道整治工程,去年8月初至11月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市文保所聯合對位於南潯區千金鎮東驛達村西部的廟頭角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


遺址發掘區處在村西部南北向的排塘港東側,以廟頭角水閘西側橫向河道為界,發掘區分為南、北兩大片。遺址堆積豐富,延續時間長,年代跨度大。其中北區文化層分為4層,分別是良渚文化時期、商周時期、漢六朝及唐宋時期、宋代以後至近現代。少量零散遺物還能夠早到約5500年前的崧澤文化時期。


據介紹,此次發掘共出土登記文物200多件。其中有一些文物因比較少見而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比如,一座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一件保存較好的隨葬品――骨匕,從出土位置和器形特徵來看,與河姆渡文化中比較多見的同類器物有很明顯的傳承關係,應為長江下遊地區史前文化中的一種重要餐具。在商周時期文化層出土一件大致完整的泥質灰陶鬲,這種陶器在同時期的黃河流域地區是非常普通的炊器,但在長江下遊以南地區非常少見,其背後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另外,一些自史前至歷史時期的不同水井和灰溝遺蹟中,由於埋藏深度大,此次發掘中出土了不少難得保存至今的一些有機質文物,特別是出土一些良渚文化至秦漢時期的竹編竹根、稻穀殼、葫蘆、桃核、瓜子、葦葉,及豬骨、魚骨等動植物遺存,能直觀地反映當時南方地區先民的部分日常生活內容。


考古專家表示,廟頭角遺址的發掘,雖沒有出土特別豐富的文化遺存,但連綿不斷的歷史存在還是直觀地表明,湖州東南部一帶的杭嘉湖平原腹地,至少距今5000多年前就開始了穩定和持續的社會文化發展過程,並構成中國東南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喜歡就要分享 分享就是美德

點擊右上角【...】和【→】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相關焦點

  • 河北發掘商代古墓,墓室有殉人殉狗現象,考古專家:初判為貴族墓葬群
    近日,河北省文物局組織國內專家對石家莊市欒城區周家莊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進行現場檢查與驗收。記者了解到,經過近一年的勘探和搶救性發掘工作,該墓地累計發掘墓葬22座,出土了青銅簋、爵、觚、兵器及玉器等器物。
  • 時隔25年後九成宮遺址考古重啟,出土遺物五百餘件
    時隔25年後九成宮遺址考古重啟,出土遺物五百餘件 陸航/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0-12-25 19:35
  • 裴李崗遺址考古發掘研究取得新進展——
    距今2.6萬至3萬年的鴕鳥蛋殼這組圖片是裴李崗遺址出土的8000多年前文物。本欄圖片均為記者 溫小娟 攝  20世紀70年代末,新鄭裴李崗遺址曾進行過3次考古發掘,填補了仰韶文化以前中原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空白,樹立了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研究的標尺,被譽為「考古聖地」。  2018年,裴李崗遺址重啟發掘。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本文回顧了石峁遺址的發現歷史及考古調查、發掘收穫,對研究進展及取得的成果進行了述評,重申了考古發掘、文物保護與展示利用三結合的大遺址工作模式,以期反思不足,進一步推動石峁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走向深入。
  • 2019年出土的驚世文物
    當我們在博物館裡欣賞著嘆為觀止的精美文物時,腦海裡會打個問號,這個文物是哪個歷史朝代?是做什麼用的?是怎麼被發現的?等諸多問題帶來的神秘感,就會對博物館或文物領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今天一起看看在過去2019年我們考古界的新發現!
  • 考古大事記——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上)
    由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聯合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歷時四個月,於2020年5月初落下帷幕。今年是「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的第3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今年首次採用「線上會議+新媒體客戶端」的無接觸隔空對話形式舉行,連續4天的直播,掀起了網絡熱潮。
  • 廣州黃埔沙嶺遺址發現先秦時期越人墓地
    光明日報廣州11月15日電 記者吳春燕、雷愛俠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廣州黃埔沙嶺遺址發現先秦時期越人墓地。在按程序辦理報批手續後,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20年9月底至11月中旬對沙嶺遺址東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16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早商墓葬1座、灰坑41處、柱洞86處;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墓葬37座、溝3條;宋代墓葬1座、溝2條;明清時期墓葬15座,出土文物近百件。
  • 廣州中山六路RJ-6/7地塊考古發掘獲重要發現
    這一帶自唐代以來就是廣州城商業繁華之地,自上世紀50年代,在項目所在地周邊考古發現了大量重要的古代文化遺存,見證了廣州城的發展變遷歷史。根據文物保護法規,配合中山六路RJ-6/7地塊的建設,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組織和指導,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20年5—12月對該地塊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400平方米,發現唐代至民國時期的文化層,清理漢代至民國時期遺蹟432處,其中灰坑196個、水井57眼、磉墩52個、池43個、柱洞42個、灰溝18條、牆基17處、路3條、房址
  • 中哈聯合對絲路上重要遺址哈薩克斯坦拉哈特古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工作人員介紹,本年度發掘面積980平方米,調查面積50萬平方米,包括發掘居址遺址200平方米、墓葬遺蹟4座計780平方米、測繪遺址約5萬平方米、調查遺址9處約45萬平方米;發掘清理房屋1座、灰坑23座、墓葬4座等多個遺蹟,出土可辨鐵器、陶器、骨器等文物約70件。
  • 36項新發現角逐2019考古「奧斯卡」 河南六個項目獲「提名」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在這個素有考古界「奧斯卡」的評選中,今年共有36個項目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入選,河南有靈寶城煙遺址、濟源柴莊遺址等6個項目入圍,將角逐「十大」。
  • 陝西這兩項考古新發現被贊「石破天驚」
    石峁遺址自2011年確認並開展考古發掘以來,每年都以令人震驚的成果引起學術界乃至整個社會的關注:三次衝入「十大考古新發現」,併入選「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以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一直被認為是「石破天驚」的發現。它的發現引起了學術界關於中國文明起源與形成過程多元性的再反思,對於探索中華文明起源及早期國家形成具有重要啟示。
  • 鄴城考古博物館開館 展出珍貴文物178件
    12月17日9時許,邯鄲市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展出鄴城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178件(組),其中150件(組)為首次正式展出。鄴城考古博物館位於邯鄲市臨漳縣縣城,始建於2012年5月,並於2015年11月建成開館。
  • 梁莊王墓三次被盜未遂,考古家「搶救性挖掘」,墓中遍地黃金
    中國歷史上被盜掘的古代帝王將相之墓數不勝數,但數次被盜卻未得手倒不多見,今湖北省荊門市的梁莊王墓就是如此,先後三次被盜未遂,直到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考古家「搶救性挖掘」,出土了非常的珍貴文物,如銀器、銅器、鐵器、陶瓷、玉器等等,共出土了5300餘件隨葬品,其中有32斤黃金文物
  • 300多件文物 望見海南歷史
    本次展覽共展出文物300多件,分三個部分:海南歷年考古工作、海南田野考古以及南海水下考古。省博物館館長陳江介紹,省博物館舉辦這個展覽,旨在梳理海南考古的發展歷程,帶領廣大觀眾從遺址、文物背後的故事去解讀海南歷史。該展覽由海南省博物館和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辦,展覽時間從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3月20日,廣大市民可免費到省博物館觀展。
  • 浙江這一地有重大發現!|海寧市|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墓葬|良渚...
    件105座史前墓葬最早距今已有5500年歷史嘉興海寧這個地方完成考古發掘工作超多寶貝一一亮相考古現場在哪?事情要從32年前說起,1988年,馬橋街道先鋒村附近的永和窯廠在取土時發現了一些玉器,他們覺得不對勁,於是立刻上報給了海寧相關的文物部門。次年,達澤廟遺址被公布為海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4月,考古隊員們對達澤廟遺址進行了小規模的科學挖掘,發掘面積為35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時期的土坑葬12座。
  • 2020年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啟動
    時隔34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囯內多家機構啟動對祭祀區進行科學發掘,此次考古工作的啟動,對於保護傳承古蜀文明、建設巴蜀文旅走廊等意義重大。2020年度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啟動已新發現6處祭祀遺蹟在場的專家、領導共同揭開了發掘大棚內的一塊紅布。紅布之下,寫著「k3」,這就是於2019年年末露出頭角的三星堆三號「祭祀坑」。
  • 我州這個山城遺址入圍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據FM1059延邊交通文藝廣播報導)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在論壇上發布了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山東滕州市西孟莊龍山文化遺址、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洪河遺址、陝西神木市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
  • 三星堆挖出「憤怒的小鳥翻版卡通豬」 考古專家:系器物殘件
    2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了四川廣漢市三星堆遺址附近一處聯合遺址的考古成果。北青-北京頭條記者29日從此次考古負責人辛中華處獲悉,此次考古中出土了一件陰刻著龍鳳紋造型的陶器,距今已有3200年。此外,考古遺址中出土的一件陶器豬因為可愛的造型引發了不少網友熱議。
  • 古玉界:古玉出土時的模樣,難得一見!
    其實古玉出土的時候躺在泥土裡的樣子也是非常美麗可愛的,並不是我們很多人想像的髒兮兮的樣子。虢國墓出土玉器場景          虢國墓地是居住在上陽城內的虢國貴族及平民死後的埋葬地,位於三門峽市區北部的上村嶺。出土各類珍貴文物數萬件,僅玉器就達3000餘件,數量之多,品種之全,玉質之好,製作之精,為西周考古中所罕見。
  • 張獻忠沉銀考古出水超萬件文物 大量龍紋金器或屬明朝宗親
    四川考古史上首次江底考古自今年1月5日啟動以來,截止目前現場考古已進行兩個多月。 據四川在線報導,截止3月15日已發掘面積10000餘平方米,共出水文物10000餘件,包括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金冊、銀冊和銀錠,同時還有戒指、耳環和髮簪等各類金銀首飾,鐵刀、鐵劍、鐵矛和鐵箭鏃等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