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看到的館藏出土古玉基本都是出土後擺放在博物館裡的樣子,亦或者是躺在博物館的庫房裡的樣子,很少看到古玉出土時的場景。其實古玉出土的時候躺在泥土裡的樣子也是非常美麗可愛的,並不是我們很多人想像的髒兮兮的樣子。
虢國墓出土玉器場景
虢國墓地是居住在上陽城內的虢國貴族及平民死後的埋葬地,位於三門峽市區北部的上村嶺。出土各類珍貴文物數萬件,僅玉器就達3000餘件,數量之多,品種之全,玉質之好,製作之精,為西周考古中所罕見。
挑出幾件來欣賞一下
再看看玉組佩
陝西韓城梁帶村芮國貴族墓地出土場景
2005年4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陝西韓城梁帶村芮國貴族墓地進行了考古發掘,這是一片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芮國貴族的墓地,其中埋葬有數位芮國國君和夫人。近三十年來,陝西考古研究院首次遇上如此高等極,並且未被盜掘和破壞的墓葬,不用說成果斐然。該處遺址的發掘,被評為2005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墓地出土了大量以及罕見的玉器、金器和青銅器,尤其是金器,無論是數量還是精美程度均超過了河南三門峽虢國國君之墓以及山西曲沃晉國國君之墓。在27號芮國國君墓中,出土了數枚陝西龍山文化時代的玉琮,它們的制式和工藝均與陶寺遺址出土的玉琮相一致,27號墓中還出土了兩支商代晚期的大玉戈以及凸緣環。在26號芮國國君夫人墓中,赫然出土了一隻紅山文化時代的玉豬龍,真正是匪夷所思。
挑出幾件來欣賞一下
注意看右上角躺著的玉豬龍,典型的紅山文化標準器。
再來看看出土的組玉佩
紀王崮春秋墓玉器出土場景
紀王崮春秋墓位於山東沂水縣泉莊鎮,被稱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2012年,在崮頂施工時意外發現了部分青銅器殘片,確定為一座古墓葬,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墓葬形制較為特殊,墓室與車馬坑共鑿建於一個巖坑之中。墓葬雖然破壞較為嚴重,但主墓室保存完好。車馬坑發現8匹馬4輛車,還有青銅禮器,它的規模、形制無疑是高等級的。
墓葬內出土了大量的青銅禮器、樂器、兵器等重要文物,對研究該地區歷史和春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工藝技術、墓葬制度等具重要價值。
看看躺在中間的那件玉琮
這件玉璜長這樣!
再看看這件素玉琮
一起出土的其它玉器
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玉器場景
獅子山楚王陵位於江蘇徐州獅子山西麓,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徐州博物館考古部對其進行了發掘。據考證,該墓主人為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二代楚王劉郢或第三代楚王劉戊,下葬時期為公元前175—公元前154年。
獅子山楚王陵墓室雄渾宏大、結構奇特,雖經盜擾,仍出土各類文物近二千件(套),約萬件,有金、銀、銅、鐵、玉石、漆等質地。其中玉器達二百餘件,組合完整的喪葬用玉,規整肅穆的禮儀用玉,琢磨精製的裝飾用玉,豐富多採的生活用玉,紋飾華麗的玉制兵器,栩栩如生的肖生玉器等等,舉凡漢代玉器這裡應有盡有,主要包括單體玉龍佩、玉璧、玉環、玉珩、玉衝牙、玉鉞、玉戈、玉卮、高足玉杯、玉耳杯、玉劍具、玉豹、玉蟬、玉衣、玉枕以及鑲嵌玉棺等。
挑出幾件來欣賞一下
再看看這些
再看看一起出土的其他玉器
南越王墓玉器出土場景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趙眜是趙佗的孫子,號稱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該墓於1983年6月被發現,挖掘完畢即在原地建立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發掘時,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璽金印」一方以及「趙眜」玉印,證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譽為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西漢南越王墓已開闢為博物館。
挑出幾件來欣賞一下
再看看其它古玉出土的場景
出土後的清爽的皮殼,並沒有髒兮兮的感覺
看看真正的硃砂環繞著古玉的什麼樣的狀態?
圈兒裡人都在關注以下這幾個平臺
(文章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註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部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