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然而72年過去了,很多當年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害的群體卻沒能等到一聲道歉。
前不久,一部關於「慰安婦」題材的電影《二十二》上映,再度引起了大眾對那段歷史的關注。同樣,講述了從1931年「9·18事變」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這段時間內,發生的140多個國際大小事件的抗戰史詩劇《東方戰場》近日在廣西衛視熱播,全景式展現十四年的波瀾壯闊、全境式還原最真實的歷史。
東:東邊戰起西方雨,風雲來襲同仇敵愾御外敵
東,本意是東方,即太陽升起的方向。在《東方戰場》這部劇中則點明了兩個重要地點。
一是世界之東,該劇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在亞太戰場的歷史事件。
法西斯主義國家德國、義大利、日本等野心勃勃,用極端的方式給人類帶來深重傷害。歐洲大地戰火紛飛,亞太戰場情況同樣危急。《東方戰場》用更多的筆墨呈現了中國軍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害,將日軍主力牢牢圈定在中國,為世界阻止德、日兩個法西斯帝國合流所作出的一切貢獻。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並且可以一直衝向中東,日本可以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個大規模的夾攻,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完全隔離起來,割吞埃及,斬斷通過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
《東方戰場》對這部分歷史的還原,可以讓觀眾更深層次的體會到祖國對世界抗擊法西斯所作出的努力,加深其民族自豪感。
圖為南京受降
二是中國之東,中國局部抗日的起點是發生在東北的「九一八事變」。
2005年一個重要晚會上,時任總撰稿的劉星曾講過一席話:「在遠東軍事法庭上,蘇聯檢察官克林斯基曾講過,『如果能夠找到一個血腥的日子證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的話,那麼1931年9月18日是最有根據的』。」
十年後,劉星把這個時間節點定格在了由他編劇的反法西斯戰爭大戲《東方戰場》裡。
圖為日軍在瀋陽外攘門上向中國軍隊進攻
《東方戰場》以九一八事變作為全劇的開篇,繼而開始對整段抗日過程的敘述。從東北開始,蔓延全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東方戰場的序幕被揭開,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最終摒棄前嫌聯手抗日,中國軍民上下一心,中國更與蘇美英等國結成反法西斯同盟。
在整個抗戰過程中,除了有戰爭的無情,《東方戰場》還將其中混雜的愛國情、戰友情、親情和愛情一一呈現,形成大我小我穿插進行的局面,刻畫出戰爭年代建立在愛國之上的真情。
共產黨員楊靖宇、趙一曼、趙尚志誓死不降的悲壯讓人感動,他們選擇用自己的信仰和生命去捍衛祖國;應採兒飾演的趙一荻,為張學良之妻。西安事變後,她回到張學良身邊,不論局勢如何亦照顧他追隨他陪伴他度過漫長歲月;「宋氏三姐妹」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分別由劉冬、袁詠儀、俞飛鴻飾演,她們姐妹情深、攜手抗日,展現出那個年代的女子豪情……因為人人都有情,所以才能無所畏懼;更因為所有的情都在愛國情之下,所以才能齊心協力將侵略者趕出國土,最終贏得勝利。
圖為宋慶齡(袁詠儀飾)與何香凝等愛國人士
方:多方勢力盤根交錯,紛紛擾擾側面反映歷史軌跡
《東方戰場》劇中不僅有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法西斯日寇等常見勢力的描述,更把偽滿汪偽政權、歐洲法西斯陣營和國際反法西斯陣營等也進行呈現,既有政黨操戈,又有國家對峙,既有漢奸走狗,也有民族熱血。橫軸線跨越整個世界局勢,以最全的「上帝視角」呈現當時錯綜複雜的博弈。
圖為溥儀,張魯一飾演
在如此體量宏大、人物眾多、事件龐雜的工程之下,《東方戰場》卻將這些有機而整體地完美梳理。
比如在內地抗日局勢十分緊張的時候,劇集適時把鏡頭一甩到了日本本土,直擊了普通觀眾不太熟悉的「二·二六事件」。隨後,鏡頭給到了在陝北接受國際記者採訪的毛澤東、蘇德雙料間諜佐爾格、給華盛頓發電報的美國大使以及在偽滿洲國受到日軍將領挑釁的溥儀。
一個事件,在整個世界範圍不同陣營內所引發的蝴蝶效應,都被一一帶到,蘇聯、美國、中國、日本,對同一事件的不用反應都被一一呈現。用這樣的手法,能夠讓觀眾更全面了解到世界歷史的推進過程,理解到每場戰爭爆發深層的原因。
重大辦專家沈學明曾這樣評價:「這是一部難得一見的主題積極、立意深刻、歷史含量厚重、具史詩品質的抗戰題材扛鼎之作,是對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一次大膽嘗試與突破。」
誠然,《東方戰場》用最豐富的情感、最全面的關係網、最真實的描述再現當時戰場,具有真正的教育意義,達到超乎一般的藝術高度。
圖為中共七屆一中全會——毛澤東(黃海冰飾)
戰場:人間正道是滄桑,數戰役列會議展現戰爭全貌
《東方戰場》作為中國首部全景回眸抗日戰爭的作品,用罕見的體量與規格講述了十四年漫長抗戰史中的140餘個史詩事件。從國內而言,早期的江橋抗戰、長城抗戰,到其後的忻口會戰、太原會戰、臺兒莊戰役、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遠徵軍滇緬會戰等重大戰役,均有呈現。從國際事件看,德黑蘭會議、雅爾達會議、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蘇聯紅軍出兵東北等,到太平洋戰爭中一些著名戰役,同樣有所涉獵。
圖為德黑蘭會議
日本帝國主義製造的侵華戰爭,曾經給我們的民族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8.15」日軍投降,歷經14年的戰爭,中國軍民在6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抗擊了240萬日軍主力,承受了3500萬人的傷亡代價,最終取得了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勝利。
《東方戰場》將這些厚重的歷史儘可能多地呈現,帶領觀眾領略到戰爭的殘酷和大義的無畏。
在壯闊的戰爭畫卷上,《東方戰場》還描繪了撲朔迷離的間諜戰: 密碼奇才池步洲、特工英雄閻寶航、百變女諜川島芳子、蘇聯遠東諜戰大師左格爾,都為觀眾展示了鮮為人知又精彩紛呈的間諜戰內幕。比如,佐爾格的書信與密報都以畫外音的形式做為情節推進的橋梁,對中國及日本兩國的國情與態勢有著毫不掩飾的分析,成為觀眾們的另外一雙眼睛,起到了精準的解剖式作用。
圖為川島芳子,葉璇飾演
同時《東方戰場》還有敵後戰、政黨之爭等,各個陣營的人馬輪番上場,為觀眾演繹了一部壯烈的中國抗戰史。
淞滬戰場上前赴後繼的義士,長沙焦土中的吶喊廝殺,武漢烽火中的旗幟,西北大地上的擒狼伏虎,東北林海中的孤軍輓歌,其實都在傳遞著同一種訊號:中國不會被打敗,中國人民與生俱來的民族血性決定著絕不向任何侵入勢力低頭!
圖為黃河大合唱
總導演路奇也感慨到:「《東方戰場》既是一部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抗爭史,更是一部中華民族民族魂的鍛造史。」
不錯,戰爭史實到今日現實,只有銘記這些歷史,才能在歲月中砥礪前行,才能持續保證民族熱血不息、祖國始終昌盛,在世界傲然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