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戰場》:「真、全、瞰、人」四字真言寫就抗戰劇王

2021-02-07 主編溫靜

傳媒內參導讀:《東方戰場》全劇66集,投資約2億,輾轉14個省份拍攝,搜羅各國特型演員,還原成百上千人的大場面,還購買了眾多的歷史及影像素材進行內容補充。可以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全景式展現中國十四年抗日戰爭歷史的電視劇作品。

文/戰臺烽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剛剛過去70周年之際,一部氣勢恢宏的抗戰史詩劇《東方戰場》,再一次將觀眾帶到曾經的屈辱與血戰之中。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次的歷史回眸,深具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東方戰場》正在江蘇衛視和湖北衛視熱播。創作團隊魄力足、野心大,故事覆蓋範圍廣、內容全,最終呈現出「大而有當,全而有序」的視野和格局,成為近年抗戰題材中毋庸置疑的劇王。

 

真:最對的演員,最地道的氣場

 

《東方戰場》全劇66集,投資約2億,輾轉14個省份拍攝,搜羅各國特型演員,還原成百上千人的大場面,又邀請到眾多形神兼備的大牌演員加盟,黃海冰、羅嘉良、馬曉偉、袁詠儀、俞飛鴻、侯祥玲、周航、應採兒、葉璇、張魯一、劉璇等等均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還購買了眾多的歷史及影像素材進行內容補充。可以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全景式展現中國十四年抗日戰爭歷史的電視劇作品。

 

在《東方戰場》中,觀眾能夠發現,與二戰相關的各個大小人物,外到世界各國元首史達林、羅斯福、邱吉爾、希特勒等等,內到國共兩黨的眾多領袖和將領,上到運籌帷幄的高層統帥,下到流血犧牲的抗日軍民,都給予了有力的刻畫,將善與惡、美與醜、罪與罰統統交予後人評判……

 

毛澤東(黃海冰飾演)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扮演毛澤東的黃海冰初次出場,便是和戰友共同分析當下國內形勢,目光堅毅,言語犀利,卻又滿臉憂國憂民之態:「這個九一八,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風,是萬丈狂瀾到來前的雨……」舉手投足之間,將毛澤東的雄韜偉略展現出來。


而一直以來,史達林給我的印象是剛愎自用的強權政治家,但通過《東方戰場》我們才明白,他同樣是一個清醒的民族主義者,時刻關注國際局勢,權衡中日、蘇美、中蘇之間的利益,為蘇聯爭取最有利的結果。

 

另一邊,蔣介石在戰與不戰之間遊移,馬曉偉眉宇間深藏的憂懼感,見證了當時的國運艱難與國民黨的首鼠兩端。宋慶齡(袁詠儀)的磊落大氣,溥儀(張魯一)的貪婪卑怯,都屬於影視劇中獨特的建構。

 

溥儀(張魯一飾演)


雖然因為人物眾多而表演空間受限,但每次出場均有建立在性格特性之上的發揮。人物立住,氣場就對;氣場對了,真實感就在。

 

縱觀全劇,《東方戰場》對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地位,進行了全方位寫實呈現,同時也是一次重要歷史人物全員登場的抗日戰爭記事。在和平年代,更具有普及與記憶的強烈價值。

 

全:串起抗戰始末,貫通世界大勢

 

如果分析下《東方戰場》的創作結構,會發現全劇其實是一縱一橫兩大主線來組成:

 

「一縱」就是故事的時間線,從1931年的日軍侵華,到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再到1945年的日軍投降、東京審判,這是一個完整的紀年表。

 

泱泱中華,也是在這十四年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末代皇帝的逃竄與投敵,還是中華民國的四分五裂,無論正面戰場的抗擊與潰敗,還是遊擊戰場的穿插與進擊,還有各階段來自國際的種種影響,都有充足的筆墨書寫。

 

就拿「九一八事變」來說,事件一出,舉世譁然,《東方戰場》將各方的反應與跟進全部呈現出來,國際記者的密切關注與現場考察,蔣介石的不抵抗,共產黨的抗日宣言,美、英、蘇的連鎖反應,以及在國聯大會上的申訴與結論,觀眾第一次全方位感知。


九一八北大營


此事之後,在日本軍方,東條英機的到來讓日軍部署全面走入頑固的軍國主義時期,他的強硬與無情,也決定了日軍的嗜血風格;而此時侵略者所面對的中國,是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的拼死奮戰,是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軍隊的且戰且退,是從天津被逼迫前往東北的溥儀甘為賣國奴的不齒之象。

 

正如毛澤東所分析:蔣介石的退讓,必會刺激日本的野心,加快侵略步伐……在各方的博弈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屢有發生,而關注和探知事件的本源,是《東方戰場》的亮眼之處。

 

一橫是不拘泥於中華之地,放眼全球風雲。《東方戰場》以「編年史」式的完整收錄,濃墨重彩地表現了日軍偷襲珍珠港、東南亞戰場、滇緬戰爭、太平洋戰爭、衝繩戰役、德黑蘭會議、雅爾達會議、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原子彈轟炸日本、蘇聯紅軍出兵東北等一系列二戰重大國際事件。

 

開羅宣言


日軍侵華後,各大國都對此表示出極大的關注,包括來自日本天皇的種種舉動,都有表現。與此同時,《東方戰場》也不忘關注來自侵略國日本的民眾。日本民眾對侵略行動的牴觸,小酒館內軍國主義的猖狂放肆,留日青年池步洲的激烈對抗,不僅反襯了日本國內的對立環境,也為未來的故事埋下了伏筆,這種巧妙的人物安插在劇中還有多處。

 

細節是歷史的表情,全面紀錄不是流水帳。由上述段落可見,《東方戰場》完全可以作為抗戰史的教材來看,但故事並沒有因此變成簡單的「大事記」,劇本在對歷史事件進行了有效的側重與刪減,一方面保證了所有事件節點的呈現,另一方面又對重大的歷史事件,進行了「高保真」的還原,故事在順敘的基礎上,又加諸了倒敘、插敘等等藝術表現手法,展示了在團隊的高超創作技巧。


平型關大捷


瞰:高空視角,坐看國際風雲際會

 

以往的抗戰劇,點狀記事多,一場伏擊戰就能寫三集。以往的國際範兒,多體現於國際友人投身中國的抗戰,奉獻犧牲。這次不一樣,《東方戰場》在雲端布了一臺大廣角高精度的攝像機,將世界大勢和重要個體的反應悉數記錄。

 

俯瞰視角,可以讓觀眾更清晰的了解同一時間段下的各方發展情況,特別是各方對同一事件的不同反應,更能清晰的看清即時的國際形勢和國內動向。

 

本劇涉及六大陣營,包括中國共產黨陣營、中國國民黨陣營、世界反法西斯陣營、日本法西斯陣營、德意法西斯陣營、偽滿汪偽陣營等各路人馬,主要以東方為逐鹿之地,展開了一場關乎中華民族存亡、也關係世界安危的殊死較量。

 

《東方戰場》涉及到國聯對被侵略中國的調查,中國代表義正辭嚴,強烈要求全程參與調查,而日本代表則處處刁難阻擾,混淆視聽,當國聯代表團前去拜見溥儀時,溥儀用流利的英文與代表團交流,被一旁的板垣徵四郎蠻橫打斷,不讓他說英文,此情此景令各國代表驚愕不已。

 

通過劇中的呈現,觀眾迅速感知各方在整個戰局中的意見和態度。寥寥幾分鐘,濃縮了太多的信息量,這正是影像藝術的概括與歸納能力所在。

 

《東方戰場》的開創性在於,全劇將中國抗日戰爭的價值,由中華大地的地域性,提升至整個亞太大戰場,中國戰局的一舉一動,時刻牽動著整個二戰的局勢,這是歷史的真相,不容忽視的事實。


狼牙山五壯士


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是如何在艱難困苦中一步步奮起,也可以看到,毛澤東所發表的《論持久戰》等一系列文章,又是怎樣對戰爭的大環境,進行了深具前瞻性的預判。

 

當毛澤東在陝北窯洞裡奮筆疾書時,當蔣介石在官邸叫囂「攘外必先安內」時,當日本法西斯頭目執迷不悔大肆在中國侵略擴張時,當史達林答應了羅斯福和邱吉爾聯合進攻日本的要求時,當全國上下軍民一片同仇敵愾時……一個更宏大的抗日體系,呈現在觀眾面前。

 

共產黨群像


在國際風雲變幻之際,只有中國人自己才能救中國,從上到下,從中到外,產生了巨大的聯動效應,這種聯動,打破了中日二元對抗的固有格局,呈現了世界一盤棋的國際化表達思維。

 

本劇以更高遠的視野,將一系列二戰重大國際事件悉數展現,在看似遠離中日戰場的地方,描摹了二戰的全貌和大國博弈的真相。這在中國乃至世界影視劇史上,都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

 

人:歷史的臉譜和真實的心跳兼收並蓄

 

《東方戰場》不僅僅是一部氣勢恢宏的信史,而且也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在各種抗戰神劇、雷劇惑亂視聽的時下,《東方戰場》以嚴謹的史識、規整的製作、細膩的筆觸,對抗日戰爭進行了客觀性的還原,達到了以正視聽的目的,也為戰爭題材的電視劇創作樹立了新的標杆。

 

毛澤東在江西瑞金


全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對歷史人物的刻畫與剖析。其中黃海冰飾演的毛澤東,不僅外形接近領袖,而且一言一行英氣十足,將平易近人與雄才大略的雙重氣質進行了完美的融合,凸顯了毛澤東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同樣,在劇中無論是國共兩黨的要員,還是世界各國的首腦,《東方戰場》站在客觀的歷史角度,都進行了嚴謹的還原,讓歷史上的人物,一個個有血有肉,更加鮮明和立體起來,繼而令全劇的故事也都拎得起、立得住。


史詩劇最容易見事不見人,但《東方戰場》有所破局。注意到人物的複雜關係,就能呈現出多層次的博弈。宋慶齡勸蔣抗日,直來直去一派正氣,蔣介石虛與周旋,一會兒打親情牌,一會兒硬頂,而宋美齡從旁斡旋,兩頭抹稀泥。短短一場戲,三人的複雜心理盡出。


宋慶齡(袁詠儀飾演)


而在另一場戲中,日軍帶著和服美女,強行闖入偽滿皇宮拍照嬉戲,當皇宮士兵進行阻止時,闖入日軍蠻橫表示,滿洲國的任何地方,大日本皇軍想來就來,而聞訊趕來的溥儀,也只能憤憤的將手中的紙盒扔了出去,還被幕僚勸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日軍的跋扈,偽皇家衛隊的懦弱,溥儀的憤怒卻無奈,幕僚的貪生怕死,都被生動的呈現出來。因為時間空間匆促,更要工筆細描,有心的觀眾可從中讀出大量的信息。

 

一批由當紅兩岸三地的明星擔當的角色,也是非常亮眼:由袁詠儀扮演的宋慶齡,俞飛鴻扮演的宋美齡,葉璇扮演的川島芳子,羅嘉良扮演的汪精衛等等,演員和角色的氣質達到了契合的統一。


西安事變中的周恩來與張學良


真實性的還原,與藝術性的加工,讓《東方戰場》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史詩氣質,這是一部群戲,但又讓重要人物貫穿始終,以更宏觀的視角,來看待那段並不曾遠去的歷史中的人之善、人之惡,日本侵略者的囂張與殘忍,偽滿洲國和汪精衛偽政權的賣國求榮,共產黨抗日隊伍的堅毅與奮起……


《東方戰場》將過往的歷史完整呈現,大處有寫意,小處有工筆,立足東方放眼全球,解密內容多多。我們常說,「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東方戰場》就是這樣一部可稱為「歷史之鏡」的作品,不僅值得全國觀眾藉此重塑記憶、緬懷先烈、不忘國恨、發奮圖強,而且也值得全世界人民,通過這部作品來了解曾經在中華大地上所發生的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來了解眾多歷史人物的身段和面影。

 

事實上,每個大人物都有兩張臉:歷史的臉譜和內心的主張。有時二者合一,有時兩頭分置。都是真的,也都無法盡興,妥協的事是常有的。《東方戰場》好就好在,揮毫潑墨於大歷史,又纖毫畢現地還原真人物,以史帶人,以事見心。看歷史,品人心,後面還有40多集,咱們繼續往下走。


迎關注新浪微博@傳媒內參研究組

和今日頭條-傳媒內參

歡迎添加微信15901183732與微主編交流探討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wenjing-cmnc@qq.com

 

覺得不錯,請隨手轉個發


歡迎大家踴躍參與評論,與小編和參友交流互動!

歡迎掃描二維碼加入傳媒內參TV+研究群,要實名(註明姓名、工作單位)才能加入歐~~

 

 

歡迎長按二維碼訂閱北京指尖族科技旗下品牌:傳媒內參、傳媒大眼、廣電頭條、影視深水,一網打盡傳媒娛樂界。(點擊放大識別哦)

 

相關焦點

  • 江蘇衛視《東方戰場》:抗戰大劇新範式
    群演過萬……抗戰大劇《東方戰場》創作上的投入和極致,保障了扛鼎之作的底氣。《東方戰場》還以大量詳實史料,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客觀地闡釋了中國共產黨在東方主戰場全民族抗戰之中擔負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再現了抗戰大背景下的百態人生:有共產黨浴血奮戰的系列群英譜,有統一戰線值得頌揚的民族英雄,也有歷史浮沉國際社會慷慨援助的正義之舉…… 大時代、大背景、大戰場、大命運的博弈,交織著特定環境下特定人物的家國情仇
  • 「最期待劇」《東方戰場》終開播,2億投資呈現14年抗戰全本
    儘管抗戰劇是國產劇很重要的一個類型,但大多還是局限於局部抗戰一隅,或者是具體的某一人物身上,像《東方戰場》這種展現中國自「九一八事變」以來14年抗戰波瀾壯闊歷史畫卷的影視作品,還是十分罕見。該劇由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廣播電視臺、湖北長江華晟影視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聯合出品。
  • 《東方戰場》與普通抗戰劇有何區別?格局大、視角全、投資創紀錄
    時隔抗戰結束71周年的今天,終於出現了《東方戰場》這樣一部多維度、全視角展現抗戰史的恢弘巨製,大量的資料研究與收集,投資2億,輾轉14省取景,拍攝行程超過3萬公裡,角色演員1200餘人,包括群眾演員過萬,累計動用武警官兵4萬多人次參演等等,無一不顯示《東方戰場》的場景廣闊、氣勢宏大。
  • 2015年下半年十部值得觀看抗戰劇:《東方戰場》氣勢足
    2015年下半年都有哪些經典抗戰劇將播?這些抗戰劇都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點?以下就為喜愛抗戰題材的觀眾推薦十部抗戰劇。 1、《東方戰場》 主演:黃海冰、嚴屹寬、葉璇、俞飛鴻、袁詠儀、杜若溪、羅嘉良、劉璇、應採兒、張魯一等 播出時間:2015年8月  央視一套 推薦指數:★★★★★ 亮點
  • 《東方戰場》或將拉開抗日劇分水嶺
    《東方戰場》前任發行總監曾說:「總得有人,有公司,有題材來把中國抗戰的事兒說清楚,能夠給中國的抗戰劇做一個正名,樹一個目標。」於是,不同於以往一場戰爭、一段時間、幾個主要人物的抗日劇,《東方戰場》通過全球1200多名演員的敬業表演,還原了140多個大大小小的事件,重現了1931年——1945年十四年間抗日徵戰往事。
  • 《東方戰場》:橫縱雙線寫歷史,中流砥柱驅日寇
    江蘇衛視、湖北衛視熱播的《東方戰場》已經憑藉其遼闊的視野和細膩的筆鋒,深深地抓住了一大批電視觀眾的心。也許一開始人們是被其精良的製作所吸引,但隨著一集集的推進,觀眾們開始體會到這部曾獲得「優秀劇本創作獎」的大劇的深層魅力。
  • 《東方戰場》史詩品質的抗戰題材扛鼎之作,詮釋幾方交錯灑盡幾腔熱血
    同樣,講述了從1931年「9·18事變」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這段時間內,發生的140多個國際大小事件的抗戰史詩劇《東方戰場》近日在廣西衛視熱播,全景式展現十四年的波瀾壯闊、全境式還原最真實的歷史。從東北開始,蔓延全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東方戰場的序幕被揭開,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最終摒棄前嫌聯手抗日,中國軍民上下一心,中國更與蘇美英等國結成反法西斯同盟。 在整個抗戰過程中,除了有戰爭的無情,《東方戰場》還將其中混雜的愛國情、戰友情、親情和愛情一一呈現,形成大我小我穿插進行的局面,刻畫出戰爭年代建立在愛國之上的真情。
  • 聚焦抗戰勝利70周年 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 獻給全人類的世界「史書」
    大型電視紀錄片《東方主戰場》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特別製作。本片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及中國抗戰各階段與東方主戰場主 題有關的重大史實為依據,深入闡述中國抗日戰爭為戰勝日本法西斯所做出的偉大貢獻;以民族大義為基點,客觀深入剖析、解讀中國抗日戰爭,凸顯東方主戰場的 精髓——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和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英勇抗戰的精神;從人類正義、中國與同盟國合作和海外戰場共同行動的視角,展現中國在國際反法西斯 統一戰線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凸顯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 《鹿鼎記》周星馳的四字真言,張一山能否演對最後一字?
    據說,當年陳小春在拍攝《鹿鼎記》的時候,曾經向周星馳請教過「韋小寶」此人的特點,當時周星馳送給了他四個字:色、玩、鬼、痴。,也正是因為那四個字讓陳小春成為了經典。張一山版《鹿鼎記》首播之後遭遇差評,張一山本人接受採訪回應演技問題:不要把我當成特別好的演員,因為我也有演不好的時候。
  • 四字真言也沒戲!
    顏回很老實,拿出了自己的第一套功夫:「端而虛,勉而一」,認為用這四字真言就可以把衛君搞定。從字面上看,端,就是端正、端莊。虛,是謙虛,要注意了,此虛非彼虛,這和後面「心齋」談到的「唯道集虛」的虛,還有虛靜恬淡寂寞無為、廣大虛空的虛不一樣。勉,做事勤勉;一,注意力集中,專心致志。
  • 九字真言手印
    切入正題前先說幾句題外話,對忍者來說「臨、兵、鬥、者、皆、陣、烈、在、前」這九字真言的正確讀法是「りん、ひょう、とう、しゃ、けい、じん、れつ、ざい、ぜん」,也就是按日文的音讀發音,並非有些文章中提到的「あ、き、さ、た、か、は、わ、や、え」,天狗查了很多相關日文資料確認九印沒有上述這種讀法,而我聽過的正統九字真言全是按照第一種方法讀的。  OK,現在我們正式開始。
  • 黃海冰、馬曉偉主演的《東方戰場》好評無數,為何只有7.5評分
    黃海冰、馬曉偉主演的《東方戰場》好評無數,為何豆瓣只有7.5分前言:英雄抗戰14年,中日戰爭離我們最近,而很多東西卻少有人知,就在前幾天,突然有人給我推薦《東方戰場》,打開豆瓣評分,卻只有7.5分。然而,在我對只有66集的《東方戰場》看完以後,才覺得,這部劇7.5分打的低了一些,這麼好的抗戰劇,應該9.0分才對。
  • 《東方戰場》:張魯一版溥儀驚豔亮相,這部劇陣容驚人,我卻分不清主角是誰!
    今天給乃們換換口味,講一部目前播出14集的抗戰劇——《東方戰場》。
  • 近些年讓人欣慰的影視劇創作——正面戰場國軍抗戰劇的不斷湧現
    早些年大陸表現抗戰時期的影視劇,大多以敵後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抗戰經歷為題材,而正面戰場國軍抗戰為題材的影視劇不多。臺灣方面更沒有一部影視劇中有共軍抗戰的情節表現。近些年來,大陸越來越尊重歷史,並還原歷史,以正面戰場抗擊日寇的影視劇不斷湧現,這讓人非常欣慰。
  • 《東方戰場》:厚重歷史的另一種書寫方式
    正因如此,由江蘇衛視和湖北衛視聯袂播出的《東方戰場》,圍繞這一歷史事件所建構的全新審視維度、表現方式和價值取向,才令其獲得突圍同類劇集的能力——它不僅收視成績搶眼,更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鴻篇巨製」。較之傳統抗戰劇小切口的微縮劇作視角,《東方戰場》則是對這一歷史事件足本式的全面再現。
  • 一場歷史戰爭的橫向掃描與記錄——觀電視劇《東方戰場》
    王人天 由路奇導演的66集電視劇《東方戰場》是一部「史詩性」的歷史戰爭片。可以說該片超越了以往戰爭片的構思,具有史詩性的表達方式,立意高遠宏大,以寬廣的視角闡述民族立場,不局限於某人某場戰鬥,意圖從世界的眼光客觀真實地審視戰爭,或者說對處於東方的中國抗戰做一次歷史的統計與掃描,帶給人們認識抗戰歷史的全過程。全景讓人們看得更明白,也更懂得愛國情懷與民族感的重要,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是一把重劍,是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必然因素。
  • 《東方戰場》:完整呈現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日戰爭史
    宏大敘事展現戰爭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現代戰爭條件下由德意日法西斯發起的規模空前、影響全世界、危及全人類的一次大戰。而作為發端最早、結束最晚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在長達14年的浴血抗戰中,中國軍民在600萬平方公裡的戰區內,抗擊了240萬日軍主力,承受了3500萬人的傷亡代價。
  • 《東方戰場》李沁謠化身戰地記者
    演員李沁謠  新浪娛樂訊 據悉,在江蘇衛視、湖北衛視持續熱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東方戰場》已經入尾聲臨近收官。
  • 《東方戰場》正歷史視聽,耀民族之光!(第833期)
    在以往的抗戰題材影視劇中,都是著眼於局部的事件或戰役,鮮少有能夠全景描寫東方戰場的作品,而《東方戰場》勇於承擔起文藝記錄歷史的使命,從國際視角出發,重演了從1931年「9.18」事變至1945年日本投降,十四年抗戰,中國人民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卓越貢獻。
  • 六字真言到底何解
    此咒出自《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微妙本心,也被認為是四臂白觀音的心咒(藏語:)。西藏古代傳說認為,大約在西元4世紀時,有一位袷陀朵思顏贊王(藏語拼音 Tho-tho-ri-gan-btsan)曾由天上獲得四寶,《大乘莊嚴寶王經》為其中之一。後松贊幹布派遣端美三菩提至尼泊爾取得本經梵文版本,將其譯為藏文並帶入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