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壯闊歷史,10餘年劇本創作,超2億投資,800多名攝製人員,轉場30000餘公裡,武警官兵40000多人次參演,演員1200多人、群演過萬……抗戰大劇《東方戰場》創作上的投入和極致,保障了扛鼎之作的底氣。
百團大戰
為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導創作,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長江華晟影視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出品的66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東方戰場》於6月23日登陸江蘇衛視。
《東方戰場》歷經十多年劇本創作、投資巨大、拍攝製作工程浩繁、凝聚著眾多藝術家心血,劇作的問世與播出,意味著中國有了一部完整解讀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日戰爭的恢弘巨製。
關於中國近代抵抗侵略的描述中,最常聽到的是「八年抗戰」,多數抗戰影視作品也將視角集中在「盧溝橋事變」後的那八年時間裡,然而,對中國來講,抗戰遠不止8年,處境也並不是單線條的中日對抗。
七七事變
《東方戰場》講述的是從1931年至1945年,14年間中國人民和亞太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故事。該劇以日本軍國主義一步步陰謀蠶食中國為時間線索,以紀實風格的表現手法系統揭秘了日本侵華陰謀的出臺與實施,記錄了14年間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發動和擴大侵略戰爭的一系列罪惡行徑。
《東方戰場》還以大量詳實史料,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客觀地闡釋了中國共產黨在東方主戰場全民族抗戰之中擔負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再現了抗戰大背景下的百態人生:有共產黨浴血奮戰的系列群英譜,有統一戰線值得頌揚的民族英雄,也有歷史浮沉國際社會慷慨援助的正義之舉……
大時代、大背景、大戰場、大命運的博弈,交織著特定環境下特定人物的家國情仇、悲歡離合,劇情血肉豐滿,情節精彩。
重大辦專家沈學明曾這樣評價:「這是一部難得一見的主題積極、立意深刻、歷史含量厚重、具史詩品質的抗戰題材扛鼎之作,是對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一次大膽嘗試與突破。」
東京審判
以往的戰爭劇,多以描寫發生在中國的戰爭為題材。《東方戰場》不局限於中國,從英美日德蘇中六國視角出發,力圖展示1931到1945年這十四年間的抗戰全景圖。
從開機到殺青,《東方戰場》實際投資高達2億元,堪稱史上投資最大的抗戰劇。
該劇時間跨度長、空間範圍廣、歷史人物多,涉及國際國內軍事、政治、黨派等錯綜複雜的關係,因而,題材把握難度高,拍攝製作難度大。
在拍攝方面,《東方戰場》啟用了一支精英團隊。總導演路奇率領三個攝製組、800多名攝製人員,傾力投入。為了還原最真實的歷史場景,攝製組採取了實景拍攝的手法,用路奇導演的話說就是,「故事發生在哪裡,拍攝現場就在哪裡」。
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2014年春節剛過,劇組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在黑龍江伊春、齊齊哈爾兩地同時開機。此後,三個攝製組一路向南,轉戰白山黑水、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分別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陝西、上海、江蘇、浙江、湖北、雲南等14個省市取景拍攝,行程30000餘公裡。
為了增強戰爭質感,再現真實的東方戰場,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協調及支持下,武警總部破例向全國14個省市武警總隊下達命令,調動武警官兵40000多人次參演。恢弘的戰爭場面,逼真的戰場效果,真正的軍人「廝殺」,加上大量高水準的動效特技,共同打造了《東方戰場》令人震撼的藝術效果。
劇集搭建了一個龐大的演員陣容:黃海冰、袁詠儀、馬曉偉、俞飛鴻、劉璇、張魯一等眾多實力明星加盟,全劇有名有姓的演員多達1200多人,群眾演員過萬人,創下中國電視劇「歷史之最」。
演員群像
為了最大限度還原歷史人物,《東方戰場》劇組定下了一條鐵律:本國演員飾演本國角色,既要形似更要神似。於是,來自日、俄、美、法、英、德等多個國家的數百名演員組成了一個龐大的特型演員陣容。
一大批形神兼備的外籍「特型」演員,復活了二戰時期威名赫赫的歷史人物。諸如史達林、羅斯福、邱吉爾、杜魯門、麥克阿瑟、希特勒、日本裕仁天皇、東條英機、板垣徵四郎、土肥原賢二等歷史人物,均是邀請其本國最被認可的功勳「特型演員」出演。據統計,全劇日本方面參演演員多達270人,歐美方面國際演員則達到260人。
第一個採訪邊區的美國記者斯諾(中)
《東方戰場》在江蘇衛視播出之後,歷經186天艱苦徵戰的總導演路奇感慨萬分:「《東方戰場》既是一部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抗爭史,更是一部中華民族民族魂的鍛造史。」
總製片人孟凡耀表示,《東方戰場》雖然涉及人物眾多,但保證了每一個人物的完整性,在大環境下,無論是重要人物還是小人物,每個人的行為、每個人的命運都值得關注,他們的鮮活是整部作品的靈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