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戰場》:橫縱雙線寫歷史,中流砥柱驅日寇

2021-02-07 影視獨舌


江蘇衛視、湖北衛視熱播的《東方戰場》已經憑藉其遼闊的視野和細膩的筆鋒,深深地抓住了一大批電視觀眾的心。也許一開始人們是被其精良的製作所吸引,但隨著一集集的推進,觀眾們開始體會到這部曾獲得「優秀劇本創作獎」的大劇的深層魅力。


在即將收官的當下,我們回顧整部劇集,會看出它的國際視野、多元視角、全景展現,是影視工作者迄今為止對抗日戰爭這段歷史最深刻的總結。它的價值在於通過橫向和縱向兩條線索,為這段特殊的歷史進行了更具參考價值的書寫。我們所熟知的事件、人物、戰役,都被放在了同一個準線上。

 



當觀眾對整個歷史有了更加清晰和系統化的認知後,我們會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在抗日戰爭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原因。那就是他們遇到任何突發事件,都會從國家和人民的視角去進行分析和觀察,並以他們的利益為出發點去制定方針、提出主張。他們的方針和主張不是這個歷史上的唯一,卻是最被認同、最被擁戴、最有影響,並引向勝利的那一個。

 

 

礙於投資的限制,各個國家拍攝歷史題材影片的時候,大都只展現自己國家的那一部分。《東方戰場》卻用近2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做了一次空前的壯舉。它不僅拍攝了發生在中國地理區域上的抗戰歷史,更拍攝了大量同期國際上的其它國家和陣營的活動。在長達14年的時間跨度中,《東方戰場》涉及了六大陣營:中國共產黨陣營、中國國民黨陣營、世界反法西斯陣營、日本軍國主義法西斯陣營、偽滿漢奸汪偽陣營,以及德意法西斯陣營。可以說,在東方戰場向前推進的同時,世界其它角落的反法西斯進展,觀眾也可以同步掌握。

 



比如在內地抗日局勢十分緊張的時候,劇集把鏡頭一甩,帶觀眾來到了侵略者日本的本土,直擊了普通觀眾不太熟悉的「二·二六事件」。隨後,鏡頭給到了蘇德雙料間諜佐爾格、給華盛頓發電報的美國大使、在陝北接受國際記者採訪的毛澤東,以及在偽滿洲國受到日軍將領挑釁的溥儀。一個事件,在整個世界範圍內、不同陣營內所引發的蝴蝶效應,都被展現了出來。蘇聯、美國、中國、日本國內,對同一事件雖然有相同的關注,卻有不同的透視。日本政府內部的變化,與中國抗日形勢的變化雙線推進,也讓觀眾更能理解到這場戰爭深層的原因。


「西安事變」中的周恩來和張學良


另外一個典型例子在於我們熟知的「西安事變」。這是震驚全球的事件,在當時是全世界的焦點。《東方戰場》並不直接去拍攝「西安事變」的現場,只用了資料影像予以交待。之後鏡頭並不先給到共產黨和國民黨方面,而是先給到了日本方面。日本方面對事件的揣測是認為張學良與蘇聯有聯繫。隨後鏡頭立即順勢轉向蘇聯方面,又通過史達林的口,講述了蘇聯方面對此事件的評價。觀眾一眼便看出日本的猜測和蘇聯的實際是不符的。在這兩方面的展示結束後,鏡頭才來到西安,來講述毛澤東和周恩來的看法,與蘇聯方面的猜測也不盡相同。經過如此周全的三相比較,觀眾不僅看清了各方的猜測,也對比出了各方對事件洞悉的程度,以及其所採取的態度和策略的適宜程度。這種橫向比較在《東方戰場》裡還有很多,給觀眾提供了大量的、客觀的同期參照。

 

 

以往我們所看到的影視作品,都只選取抗戰歷史上的某個片段去展示,對於不熟悉歷史全貌的觀眾而言,無法了解到這個片段在整個歷史上所處於的位置,以及對後世產生的影響。《東方戰場》把14年抗日戰爭裡,發生在東方戰場的140多個具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大小事件,全部融進了66集之中。觀眾只要從第一集追看到最後一集,就會對這140多個歷史片段有一個清晰的排序。明確了時間關係,觀眾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一個事件在數年後,因為發酵而產生的連鎖反應。

 


池步洲


比如池步洲這個人物。他為後世所熟知,是因為他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密碼破譯專家。《東方戰場》對這個人物的塑造,並不局限於他在破譯密碼時的工作,而是早在13集的時候,就描寫了他和白濱英子的愛情受到了家族的阻撓。這個小段落看上去似乎是在橫向描寫日本本土百姓被戰爭侵擾了生活,但同時在縱向上,為池步洲後來之所以投身抗戰,用破譯密碼來報效祖國進行了鋪墊。

 

有了這個縱向的時間線,一些獨立的傳奇也有了歷史的參照。比如趙一曼是抗戰的個體,當《東方戰場》把她在黑龍江珠河縣的演講緊接在紅軍長徵的資料影像後,便形成了完美的坐標遷移。觀眾能夠直觀地體會到,紅軍長徵在時間上的一個發酵,便是地域上的另一個地方,民眾受到長徵勝利的鼓舞而抗日熱情高漲。此外,南京保衛戰、臺兒莊戰役、地道戰、百團大戰,以及軍統諜王戴笠、特工英雄閻寶航、百變女諜川島芳子、王牌飛行員高志航等傳奇人物,都明確地安放在這條時間線上,讓觀眾對它們從知道上升到了解。

 


趙一曼就義前


 

歷史是需要被銘記的,只不過在什麼時代就需要用其對應的主流媒介來實施。以前曾經採用過的媒介是壁畫、竹簡、錦帛、紙張等,如今多了一個,那就是影像。其實,《東方戰場》的社會責任和傳承價值,有點兒比肩二十四史的意思。它就是用全新的媒介來銘記歷史的行為。只不過相對於傳統史書的刻板,新媒介的《東方戰場》畢竟存在著「藝術創作」的成分。

 


川島芳子


正因為有著「正史」的責任,本劇在對每個坐標點進行藝術描寫時,在傳統的浪漫之上力求著準確。所有歷史事件都力爭在事發地取景。東北抗聯部分,所有角色都帶著東北環境特有的「哈氣」,體現出地域上的高度準確。本劇自建組開始,就組建了一個專門的資料組,對劇集中的所有細節都進行了全面的考證。一條「本國演員飾演本國角色,既要形似更要神似」的戒律,更是把本片細節的準確推到了史料級——日本方面參演演員270多人,歐美方面參演演員260多人,重要歷史人物均由其本土的特型演員飾演。《東方戰場》以「高保真」的藝術表現手法杜絕了尷尬失真。

 

藝術的浪漫性則體現在細節段落的編寫上。比如西安事變後,周恩來用解讀電影《風雲兒女》的契機,解開了蔣介石的心結,體現出了在嚴肅題材中所穿插的浪漫色彩。再比如日本皇太后九條節子在後宮宴請溥儀時,溥儀雖然言語上非常友善,但是不經意的咳嗽(因偶感風寒),從微表情層面顯示了其內心的掙扎。這個小細節用隱喻的電影語言,讓觀眾從視覺上感受到旁白中所講的「感激涕零」不過是一層表象。

 


溥儀


 

當橫縱兩條歷史線的描述都得以完善後,我們會發現《東方戰場》把這14年的歷史書寫得極盡完整、清晰。我們可以客觀地從中考量每一個事件和人物所體現出的歷史意義。而這眾多的事件和人物,真如繁星萬點,既有自己的軌跡,又影響著其它的軌跡。當我們梳理這些軌跡的時候會發現,共產黨的軌跡,對其它軌跡的影響最為深遠——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顯然不是某個人說了算的事,從《東方戰場》的橫縱雙線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歷史的進程中有一股深藏的推動力量。這股力量就是人民的選擇。唯有人民的選擇在推動歷史車輪滾過。整個14年抗日歷史中,共產黨也不是沒有迷惑的時候,但是他們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總能給出正確的方略,吹響清亮的號角,並以實際行動給敵人以沉重打擊,鼓舞同胞。面對眾多的突發事件,整個國際社會有著各種勢力提出各種主張。可是觀眾能夠清楚地看到,只有共產黨的主張是深植於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的。毛澤東所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中的第七條便明確指明了「改良人民生活」。縱觀劇中共產黨在14年裡所作出的判斷、所擺明的態度、所採取的策略,無一不是真切地與人民利益站在一起的。於是,人民作出了選擇,共產黨中流砥柱的作用,成為了歷史必然。


白求恩


《東方戰場》即將收官,涓涓細流匯成大海,片片拼圖繪成全景,繁星點點照亮歷史的天空。讓我們俯身查看,轉頭回望,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文/滿囤】


相關焦點

  • 《東方戰場》:「真、全、瞰、人」四字真言寫就抗戰劇王
    縱觀全劇,《東方戰場》對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地位,進行了全方位寫實呈現,同時也是一次重要歷史人物全員登場的抗日戰爭記事。在和平年代,更具有普及與記憶的強烈價值。 全:串起抗戰始末,貫通世界大勢 如果分析下《東方戰場》的創作結構,會發現全劇其實是一縱一橫兩大主線來組成: 「一縱」就是故事的時間線,從1931年的日軍侵華,到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再到1945年的日軍投降、東京審判
  • 《東方戰場》正歷史視聽,耀民族之光!(第833期)
    在以往的抗戰題材影視劇中,都是著眼於局部的事件或戰役,鮮少有能夠全景描寫東方戰場的作品,而《東方戰場》勇於承擔起文藝記錄歷史的使命,從國際視角出發,重演了從1931年「9.18」事變至1945年日本投降,十四年抗戰,中國人民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卓越貢獻。
  • 東方主戰場:對日寇最後一戰
    原標題:東方主戰場:對日寇最後一戰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根本性轉折的一年。蘇、美、英三國盟軍接連取得勝利,法西斯軸心國陣營的失敗已成定局。
  • 《東方戰場》:厚重歷史的另一種書寫方式
    正因如此,由江蘇衛視和湖北衛視聯袂播出的《東方戰場》,圍繞這一歷史事件所建構的全新審視維度、表現方式和價值取向,才令其獲得突圍同類劇集的能力——它不僅收視成績搶眼,更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鴻篇巨製」。較之傳統抗戰劇小切口的微縮劇作視角,《東方戰場》則是對這一歷史事件足本式的全面再現。
  • 江蘇衛視《東方戰場》:抗戰大劇新範式
    百團大戰為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導創作,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長江華晟影視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出品的66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東方戰場》於6月23日登陸江蘇衛視。《東方戰場》還以大量詳實史料,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客觀地闡釋了中國共產黨在東方主戰場全民族抗戰之中擔負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再現了抗戰大背景下的百態人生:有共產黨浴血奮戰的系列群英譜,有統一戰線值得頌揚的民族英雄,也有歷史浮沉國際社會慷慨援助的正義之舉…… 大時代、大背景、大戰場、大命運的博弈,交織著特定環境下特定人物的家國情仇
  • 2015年下半年十部值得觀看抗戰劇:《東方戰場》氣勢足
    1、《東方戰場》 主演:黃海冰、嚴屹寬、葉璇、俞飛鴻、袁詠儀、杜若溪、羅嘉良、劉璇、應採兒、張魯一等 播出時間:2015年8月  央視一套 推薦指數:★★★★★ 亮點>: 一部全景式展示包括亞太戰場在內的東方戰場的壯闊畫卷,《東方戰場》是出場人物最多、投資最高、動用參演兵力最多,參演國際演員最多的國內抗戰劇。
  • 《東方戰場》:完整呈現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日戰爭史
    《東方戰場》,於6月23日起登陸江蘇衛視、湖北衛視、騰訊視頻首播。而作為發端最早、結束最晚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在長達14年的浴血抗戰中,中國軍民在600萬平方公裡的戰區內,抗擊了240萬日軍主力,承受了3500萬人的傷亡代價。在1931年至1945年的14年間,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地堅持抗戰,發動並建立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
  • 聚焦抗戰勝利70周年 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 獻給全人類的世界「史書」
    大型電視紀錄片《東方主戰場》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特別製作。本片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及中國抗戰各階段與東方主戰場主 題有關的重大史實為依據,深入闡述中國抗日戰爭為戰勝日本法西斯所做出的偉大貢獻;以民族大義為基點,客觀深入剖析、解讀中國抗日戰爭,凸顯東方主戰場的 精髓——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和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英勇抗戰的精神;從人類正義、中國與同盟國合作和海外戰場共同行動的視角,展現中國在國際反法西斯 統一戰線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凸顯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 「最期待劇」《東方戰場》終開播,2億投資呈現14年抗戰全本
    為了還原最真實的歷史,《東方戰場》啟用了黃海冰、袁詠儀、馬曉偉、俞飛鴻、張魯一在內的眾多國內知名演員、以及260多名歐美籍和270多名日本籍演員。據悉,《東方戰場》出場人物之多、投資之高、動用參演兵力之多,參演國際演員之多均創下國內抗戰劇紀錄。
  • 黨史專家解答: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是抗戰的中流砥柱?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題:黨史專家解答: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是抗戰的中流砥柱?  新華社記者羅沙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在這片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的反法西斯東方主戰場上,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是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
  • 一場歷史戰爭的橫向掃描與記錄——觀電視劇《東方戰場》
    一場歷史戰爭的橫向掃描與記錄——觀電視劇《東方戰場》 王人天 由路奇導演的66集電視劇《東方戰場》是一部「史詩性」的歷史戰爭片。可以說該片超越了以往戰爭片的構思,具有史詩性的表達方式,立意高遠宏大,以寬廣的視角闡述民族立場,不局限於某人某場戰鬥,意圖從世界的眼光客觀真實地審視戰爭,或者說對處於東方的中國抗戰做一次歷史的統計與掃描,帶給人們認識抗戰歷史的全過程。全景讓人們看得更明白,也更懂得愛國情懷與民族感的重要,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是一把重劍,是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必然因素。
  • 昨晚《新聞聯播》剛強說的「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啥意思?
    《新聞聯播》是筆者吃晚飯是經常收看的電視節目,昨晚的《新聞聯播》「國際銳評」主持人剛強對忙於汙名化、抹黑中國的美國政客說出了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那麼這句話的出處在哪?是什麼意思呢?
  •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開羅宣言》 勾勒反法西斯戰爭東方戰場全貌
    影片以三峽「夔門」的航拍鏡頭開篇,「重慶大轟炸」「遠東情報戰」「偷襲珍珠港」「羅斯福致信重慶市民」「開羅宣言」「波茨坦會議」「南京受降」等一個個重大歷史事件,通過影像和藝術的方式進行還原和表現,勾勒出整個反法西斯戰爭東方戰場的全貌。攝製組在莫斯科拍攝修復中的中共六大會址。
  • 《東方戰場》史詩品質的抗戰題材扛鼎之作,詮釋幾方交錯灑盡幾腔熱血
    前不久,一部關於「慰安婦」題材的電影《二十二》上映,再度引起了大眾對那段歷史的關注。同樣,講述了從1931年「9·18事變」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這段時間內,發生的140多個國際大小事件的抗戰史詩劇《東方戰場》近日在廣西衛視熱播,全景式展現十四年的波瀾壯闊、全境式還原最真實的歷史。
  • 讓歷史告訴未來 東方主戰場的烽火歲月
    秘訪東瀛,直抵臺灣核心地帶,深挖中國大陸戰場舊地的蛛絲馬跡,還原蒙在歷史表象上的戰爭內幕,再現中國抗戰勇士的俠骨劍膽;揭秘國讎家恨背後的諸多歷史細節,再現華夏兒女痛擊日軍的酣暢淋漓。大型歷史紀錄片《臺兒莊一九三八》,以深邃的歷史情懷、厚重的民族感情,充分展現了偉大的炎黃精神,全面呈現抗日戰爭期間,華夏兒女在臺兒莊一戰中,可歌可泣的浴血奮戰。
  • 為肢解中國,日寇杜撰兩大歷史謬論,若再傳謠,日寇在地獄都笑醒
    就在前方將士與日寇奮戰之時,我們的史學家們同樣也筆耕不輟。他們用自己的如椽之筆,戰鬥於另一個戰場,那就是史學戰場。 如果說世界上哪個國家對中國研究得最透徹,日本說自己是第二,恐怕沒有人敢說自己是第一。這是因為自古以來,日本就熱衷於研究中國的文化和歷史,對於我們的優點和弱點可謂是一清二楚,其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更是令人咋舌。
  • 80年前日寇記者鏡頭下的10張老照片,每張背後都是一段恥辱的歷史
    1938年秋天日本戰地記者拍攝的一組照片,雖然有點雜亂,但卻真實反映出了那個時代殘酷的歷史。 對於三個人為什麼會去炸抗日軍隊的鐵絲網,史料表明,其實也不是自願的,而是被日寇軍官點名去的。 換一種說法,這三個"肉彈" 根本就不是自願為天皇送命的。
  • 《東方戰場》與普通抗戰劇有何區別?格局大、視角全、投資創紀錄
    時隔抗戰結束71周年的今天,終於出現了《東方戰場》這樣一部多維度、全視角展現抗戰史的恢弘巨製,大量的資料研究與收集,投資2億,輾轉14省取景,拍攝行程超過3萬公裡,角色演員1200餘人,包括群眾演員過萬,累計動用武警官兵4萬多人次參演等等,無一不顯示《東方戰場》的場景廣闊、氣勢宏大。
  • 《東方戰場》李沁謠化身戰地記者
    演員李沁謠  新浪娛樂訊 據悉,在江蘇衛視、湖北衛視持續熱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東方戰場》已經入尾聲臨近收官。
  • 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及其最後勝利,是...
    總之,當時的中國按照毛澤東的判斷,是處於歷史上的進步時代,這是足以戰勝日本的主要依據。雖然不能說抗日戰爭是單獨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但是中國共產黨作為處於歷史上進步時代的主要代表,卻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一講將圍繞中國共產黨如何成為抗戰中流砥柱這一主題,分三個方面來講。第一個方面,中國共產黨提出並制定了正確的抗戰指導方針。第二個方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逐漸上升為抗戰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