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比最樸實的善良更可貴

2020-08-27 格者說

影片《芳華》上映已經有些天了,我一直沒有時間去看,今天,有幸和妻子去電影院看了《芳華》,觀影過程中,我哭了兩次,男兒有淚不輕彈,這次的淚水除了被劇情的感染,更多地是流給這周遭人世中善良人的苦痛遭遇,相信流出淚水的不僅僅是我,還有你和許多許多人。

人世滄桑,好人或許註定要經受更多的苦難。何小萍的遭遇有點像雨果筆下《悲慘世界》裡的冉阿讓,一心向善,卻屢遭不公平的待遇,在經歷了周遭迫害之後,最終也沒有失去那顆善良的心。活雷鋒劉峰的遭遇更加令人同情,這麼好的一個同志最終栽在小人林丁丁的手裡,為何這世間從來不缺少小人?最善良的兩個人,劉峰和何小萍最終的命運卻是那樣的,這不得不讓人感到痛心。雖然這只是一個影視作品,可是透過影視作品,我們的真實社會難道不是這個樣子嗎?近幾年,馮小剛導演的作品都是在血淋淋地揭露這個醜惡的社會現實。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善良的人得到了公正的待遇呢?

為什麼現實總會迫害善良呢?為什麼社會中總會有惡人、小人呢?先讓我們來剖析一下像林丁丁一樣的這類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都碰到過這類人。要說這類人,還真算不上惡人,充其量叫做小人。這類人活得自私自利,這類人在精神上往往是匱乏的,他們過度重視自己的利益,特別是物質利益,嫌貧愛富、阿諛奉承,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陷害別人。很多善良的人往往都會栽在這類人手裡,惡人易防,小人難防。

再說說何小萍,一個從小就經歷迫害,一直渴望不被欺負,可偏偏現實就是殘酷,然而她那顆善良的心卻從未改變,在經歷了曲折磨難之後,當成為英雄被眾人認可的時候,巨大的命運轉折導致她的精神難以承受這突如其來的驚喜,直至精神崩潰。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很多善良的人被摧殘殞滅,像老舍等眾多知識分子,不得不讓我們感嘆這人世的悽涼。而如今,我們所處的這個和平的年代中,同樣也存在著讓我們痛心的現象。有多少人能真正在工作和生活中獲得快樂?有多少人不用經歷勾心鬥角?有多少人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這也許就是人生,就是現實。

像劉峰那樣的活雷鋒、大好人,更加值得人們感嘆。很多人在看了這部電影後,都說做人真的不能太善良,好人沒有好報。然而,我卻不這麼認為。像劉峰那樣的人,雖然沒有得到公正的待遇,但是他們卻得到了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那便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精神追求。可能一般人不大會明白那種精神的價值。

看到影片中的劉峰,讓我想起我的祖父。祖父是一個現實社會中的真正的活雷鋒。祖父是一名醫生,大半輩子都在行醫濟世,他的絕大部分工資都用在了救濟窮人上,遇到買不起藥看不起病的窮人,他就會自掏腰包,幫助別人看病買藥,有時遇到家裡連個炕席都沒有的病人,他就花自己的錢買了炕席,走十幾裡路給人家送去,可是自己家呢?祖母帶著姑姑和爸爸幾個孩子,經常吃不飽飯,餓得暈倒過幾次。祖父臨終前,交給父親一個存摺,摺子裡只有七毛八分錢,連二兩豬肉都買不了。祖父的一生就是為別人而活的。這在當今社會,可能就會被人冠以「傻子」的美名了,而在那個年代,祖父得到的是眾人的尊重和敬仰。雖然在物質上,祖父沒有給家人帶來什麼,可是在精神上,祖父給家人帶來的是無盡的驕傲。時至今日,我都為有這樣一位祖父而感到榮耀。

可能在現在這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年代,很多人已經模糊了榮耀的概念,在物質面前,精神已經完全敗下陣來。這是社會發展的扭曲現象,這一定是暫時的,而不是永久的,社會穩定和文明建設更需要精神文明來做支柱。很多人說,當今社會,越是做好人越是受傷害,扶摔倒的老人遭訛詐,揭露小偷被捅傷,最讓人感到悲哀的是,正義有時卻無處伸張,就像劉峰一樣,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卻有口難辯,最後落得個悲慘下場。所以,現實讓我們不敢再去做善人,我們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們選擇冷漠地走開。我們眼睜睜看著那些倒在馬路上需要我們幫助的人死去,我們想伸手,卻不敢伸手。也許,有朝一日,我們也會有倒在路上渴望他人幫助我們的時候。這是不正常的社會現象,這是人類文明的倒退。而這醜惡現象的背後,是我們在快速發展中所必然要經歷的陣痛。

我想說的是,我們不應該退縮,我們更應該用善良的心來去驅散醜惡的存在。我們要用善良來喚醒善良,讓邪惡無處藏身。越是在當今社會,高尚的精神越發可貴。經常聽到人說:善良值幾個錢?好人值幾個錢?切不可讓金錢燻壞了我們的內心。善良是用金錢買不來的,好人比金錢更加高貴。

多為我們的兒女和子孫後代想想吧!他們需要一個善良、和諧的生存環境。劉峰雖然在功名和利祿上沒有得到公正的待遇,但是劉峰的心是平靜的、是滿足的!這種滿足勝過金山銀山,這是一種無法用物質去衡量的貴重。《芳華》真正要向我們傳遞的不是讓我們關上善良的心門,而是通過這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社會現象,喚醒我們每一個人的那顆善良的心。如果林丁丁覺悟了,如果所有小人和惡人的不善之心被善的光明照亮,整個社會都充滿善良,那還會有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現象存在嗎?

的確,不可能完全消滅邪惡,就像不可能完全消滅饑荒一樣,但是,我們能盡最大的力量去行善,讓頭頂上的烏雲儘量少。

《芳華》真正告訴我們的是:善良才是最可貴的!讓我們每個人都勇敢地燃燒心中善良的火種吧!社會將會在我們的照耀下變得越來越美好!

相關焦點

  • 《芳華》善待善良也是一種善良
    在劉峰因為告白林丁丁發配前線後,也只有何小萍依然相信劉峰的善良。還有什麼比那一句高呼「劉峰,明天走的時候告訴我,我來送你」更珍貴呢,也許就像電影獨白說的「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她不想冒借不到的風險,那最保險的就是偷穿去拍照。可是別人只看到她偷軍裝的行為,卻沒人知道和理解她極度想要給爸爸寄照片的善良。也許很多不善的舉動都有我們不為人知的原因,但現實是通常沒有多少人有耐心願意去發現這背後的善良。
  • 正直永遠最可貴,善良永遠不過期
    人這一生會失去很多,也會擁有很多,但是不管你擁有多少財富,人品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與人相處的能力,這個能力就包括你必須有一顆正直善良的心,因為正直永遠最可貴,善良永遠不過期。不管我們經歷了怎樣的風雨,都要正確地面對,沒有抱怨沒有指責,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矛盾的發生,此時我們要多反思自己,不要總是抱怨別人,人都會犯錯的,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這種人就是正直的,正直的人一般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像有的人總是算計愛佔小便宜,貪得無厭,像這種人他就不會走得很遠,不管與誰相處都是短暫性的。
  • 賈玲導戲告訴我們,真誠是最可貴的
    苛刻一點說,本片的笑點並不高明,跟開心麻花等國產喜劇團隊類似,都是硬拗的小品式的笑點,有湊段子之嫌。同樣是懷舊鏡頭裡的女性們,馮小剛拍《芳華》技巧當然是比賈玲圓熟,畫面也精緻,可那些女孩漂亮的形體投射的全是油膩男子放不下的青春期幻想。女孩自己高興什麼悲傷什麼,看不出來,「他們」從未真正關心過。
  • 馮小剛的《芳華》多少人看懂了?始終不被善待的人,也許最善良
    那這部《芳華》呢?這是馮小剛對青春的頌歌,是有軍人背景更確切的說是有部隊大院部隊文工團背景的這撥人的青春。一部關於青春的電影。拍過那麼多喜劇和大場面的馮導真誠地給同齡人拍了一部電影追憶他們的芳華歲月,也感動了正芳華的我們。開場,一個巨幅鮮豔的紅幕,伴隨交響樂版《絨花》,瞬間引領我們進入到四十年前的革命情境。
  • 電影《芳華》:薄情的世界善良的活
    我覺得這部電影最想告訴觀眾的是人性的善與惡,這是不是年近六十、經歷滄桑的電影界「老炮」馮小剛最想告訴你的呢!真正善良的人,從來不思考自己為什麼善良,也從不認為善良是一件值得拿出來曬的奢侈品。因為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修養、是和一日三餐般的日常、是我們一生都要信奉的信條。儘管劉峰歷經滄桑,不再那麼朝氣蓬勃和滿是鬥志,可是他沒有改變他的善良堅持自己的信念,是他對這個好壞參半的世界的回應。
  • 芳華已逝,唯愛和善良永恆.
    總覺得,在物象星宇的空間,能夠裝扮世界的,並不僅僅是山水的斑斕,而一定還有善良在生命裡際放的顏色。芳華雖迷,卻有花期,而愛和善良,總如那池蓮之靜幽蘭之雅,似潺潺流水,在時間的長河裡,不涸不古,常韻甘醇。其實,生命本該就是這樣的。美!是歲月有意對人生的恩賜,是生命飛翔靈魂之外的顯赫。人生當情,情之為緣。
  • 《芳華》55句經典臺詞:這是我們的芳華,也是你們的芳華
    在《芳華》裡,最有價值的,正是文工團的那些過往。每個悲劇,都有一段美好的開始。說《芳華》只有青春是片面的,《芳華》不光包裹著青春,而且擁有更多青春以外的詩篇。每個人「芳華」的顏色,都是不一樣的,影片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正是我們父母那代人的縮影和宿命。
  • 電影《芳華》要告知我們什麼?
    我是掛著激動淚花看完電影《芳華》的,莫誤解,這不是說我與影片有著強烈的共鳴,而是《芳華》中的主人公與我們這些50和60年代的人經歷相仿,在正值青春年華時遇到了突如其來的社會大變革,更何況我們都有當兵的經歷,影片中的場景畫面和音樂弦律無不促動了我追尋青春年華的敏感神經
  • 《芳華》對於孩子,它居然是一部很不錯的成長教育片!絕了!告訴孩子這些,他會受益終生
    但當並非人人都能接納她的時候,還有我這個做母親的站在她身邊,告訴她如何來應對這些不如意。我告訴女兒,不必刻意取悅他人,做好自己便可。人生在世,最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不必軟弱,更不要玻璃心。
  • 電影《芳華》:劉峰那麼慘,我還要做一個好人嗎?
    電影《芳華》劇照劉峰又得到了什麼呢?在劉峰因為「觸摸」事件被調查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出來為劉峰說情。在劉峰就要被下放連隊的時候,他曾經幫助過的人沒有一個人來送他,除了楊小萍。電影《芳華》劇照看了電影《芳華》中的劉峰,有人就要說了「劉峰做了一輩子的好人,最後落下了個這樣的下場,我還有必要做個善良的人嗎?」答案當然是有必要的!
  • 《芳華》:隨著時光流逝,什麼才是我們最應該珍惜的東西?
    就如同現在70後的中年人回憶大學時期的青蔥歲月一樣,在那些難忘的時光裡,我們曾經有過自認為至死不渝的海誓山盟和畢業時各奔前程的無奈別離,有過稚嫩的爭吵與莫名的傷心,有過今天看起來有些可笑的無知和不能原諒的背叛,更有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和磨練,逐漸被湮沒與隱藏起來的強烈激情與偉大夢想!我們的青春不在同一個時代,但是發生的故事似曾相識!
  • 一代人的芳華,我們會有怎樣的年華?
    這部有血有肉,揮舞歷史刀劍的《芳華》,真的是一劑猛藥。硬漢拍青春片的滋味是別樣的。比起那種個人的憂愁,他們似乎更想反映整個社會的躁動。美好的畫面背後,展現出來的,卻是無奈,醜陋和血淋淋。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識別善良,也能最珍惜善良。女一號苗苗的扮演者何小萍,她承載了全片的線索,而她的感情線,也是全片最飽滿的那部分。
  • 《芳華》之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青春
    :即使被騙,也依然選擇相信善良,善良像是一把利劍,可以抵擋一切,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芳華觀後感》。在北京如此寂寂的冬夜,獨自一人,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影院觀看由嚴歌苓編劇、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沒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識別善良。這句旁白,可以說是這部電影最動人的一句話。在滿地雞毛、破落不堪的現實面前,我們究竟應該選擇做什麼樣的人?忽然想起今年暑假,在上海浦東,朝陽義塾孫源源校長的一句話:即使被騙,我依然選擇相信。
  • 電影《利刃出鞘》教會了我什麼?善良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人性在金錢面前常常會不堪一擊,例如Harlan的家人,小到在上中學的孫子,大道白髮蒼蒼生活富足的女兒,在律師宣讀遺產宣言的時候臉上的表情都是期待的,貪婪的,絲毫沒有一絲絲為他們的父親的離世而感到悲傷,我想有這樣的一群兒女,是Harlan這個富豪懸疑小說家一聲的敗筆和遺憾吧。但是這個世界上最可貴的也是人性。
  • 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這是一部評價很高的電影,裡面最經典的一句臺詞:「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他善良到什麼地步?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竟然憨笑著說:我覺得戰友比我更需要這個機會。,他寫道:善良,這是一個最單純的詞彙,又是一個最複雜的詞彙;
  • 回顧經典電影《芳華》善良的青春,不善良的時代
    《芳華》又一部馮小剛導演的催淚電影。別人有沒有被感動,我不知道,我的的確確被感動到了,電影中半部開始眼淚就控制不住,被善良的主人公所受到的待遇而憤恨。一個善良的人,好事做盡,卻在一次誤會與誤解當中,被他幫助過的人和社會被摧毀,冷落。
  • 電影《利刃出鞘》教會了我什麼?善良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產。
    但是這個世界上最可貴的也是人性。人若是沒有了感情,不能夠明辨是非,分辨真理,堅持自己的做人的底線,那麼人也就無法活在食物鏈的最頂端了。像Marta,一個從來沒有真的被富豪家人接受的外國移民女孩,卻可以在數不清的榮華富貴裡守住自己的初心。在極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繼承財產的保姆收到生命危險的時候,即使撥打急救電話,雖然保姆沒有被搶救及時,但是Marta畢竟還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成為了全劇中最明亮的一部分。
  • 《芳華》:被遺忘英雄的一生
    小萍沒啥說的,出身惡劣,他爹是右派,死在了下放農場,屬於特殊時代命運最悲慘、最無依無靠的人,從小就被欺負。而劉峰同志,貧下中農出身,善良、能幹,是那個紅旗飄飄的年代,最普遍也最典型的好人。他的上進方向很簡單,組織宣傳什麼,我就幹什麼,當時最上進的行為就是學雷鋒了。
  • 悵然《芳華》,餘溫在懷!
    馮導的《芳華》用一種深情講述一個時代的故事,不僅帶我們見識了那個時代特有的理想、信念和情感,也帶我們見識了那個時代的遊戲規則和命運齒輪,作為一枚純正的80後,沒有親身經歷過那樣一個動蕩的年代,看著70年代的故事,竟也被片中多個淚點撩動了感情的共鳴。看那場芳華散盡,有一點悵然若失,也有一點點餘溫在懷。
  • 豆瓣評分8.3 「過時」了的《芳華》裡,有我們最真實的樣子
    旁觀何小萍在集體中的遭遇,看到搓澡布做的胸墊時,明明笑的最大聲,又在戰友質問何小萍時對郝淑雯的做法表示看不慣。巧妙的成為了一個中立的兩面派。為了順從集體,沒有為劉峰辯解,也沒有向林丁丁傳達何小萍的那句「我永遠也不會原諒你」,但一直和劉峰保持聯繫,對於何小萍有著最起碼的幫助。趨利避害,懂得自己如何做,才能更合適的在當下環境更好的生活。強烈的喜歡著陳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