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停止喋喋不休」,如何成為「智慧父母」?

2021-01-12 騰訊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日本很有名的育兒專家山崎房在《不急不吼做媽媽》中提到這樣一句話:「教育就是幫助孩子獲得成長的動力,滿足孩子的重要感和歸屬感,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停止喋喋不休。」

這句話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關鍵點——幫助孩子獲得成長的動力,然而,我們很多家長把家庭教育的重點直接放在成才上。

這雖然也是教育的最終目標,但是,家長也因此而只看得到結果,而忽略了給孩子成長動力、滿足孩子的重要感和歸屬感的過程

這也是很多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屢犯錯誤但卻不自知的原因——只要孩子沒有達到理想的結果,無論過程是否正確,家長都將做出指責,並喋喋不休

但實際上,家長的「喋喋不休」在孩子的眼中呈現的往往是「狂躁父母」的形象。

去接孩子放學的時候,恰巧碰見了他同學的媽媽,我和她一起在校門口聊了許久。

她說:「我真是羨慕你,孩子的成績那麼好,肯定不用太操心,不像我,只有操心的命,天天盯著孩子的成績,也沒見有什麼提高。」

我說:「孩子的成績我其實也管不著,腦子畢竟是他自己的,知識也是他自己學的,會不會用也是他自己的事情,我平時倒是很少關注成績。」

她很驚奇地問道:「不關注成績關注什麼?養個孩子不就是希望他以後成績好考上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嗎?

我連聲附和,不管這是不是我對孩子的期望,但這確實是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期盼。

她說:「我天天在他耳邊念叨學習的重要性,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是可能就是沒有那個聰明命吧,不像別的孩子一點就通。」

我聽完心裡不太舒服,因為沒有一個孩子被父母念叨,只有長大了的孩子才喜歡父母的念叨

我只能說:「如果你在工作上一直被念叨,你會有什麼感受?如果你的上司一直脾氣暴躁,你會喜歡待在這樣的環境中嗎?」

她想了一會兒,好像有些明白了,低著頭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父母的喋喋不休有什麼寓意?

從常理來說,如果我們對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很滿意的狀態下,往往會用讚許的話語,或者是欣慰的語氣,而不是用一些自認為很激勵的話來刺激對方。

父母的喋喋不休在孩子的眼裡意味著什麼呢?

1.高期望與低成率——失望感

簡單來說,父母內心對孩子的期望永遠高於孩子的實際能力,孩子10件事有8件事沒有達到家長心目中的期望值,這種「低成率」會使家長產生失望感。

並且,家長的失望感會通過語言或者行為傳遞給孩子,這種負面情緒的傳遞不僅不會給孩子任何成長的動力,反而會讓孩子逐漸喪失自信,缺少「重要感」。

2.能力的否定——缺少歸屬感

家長的喋喋不休或許只是希望能夠給孩子一個小小的提示,引起孩子的重視程度,但是在孩子的眼中,家長不誇讚就是對自己的否定,就是覺得自己能力不足。

孩子長期處在一個被否定的環境中,歸屬感會越來越薄弱,對於家庭的依戀感也會越來越輕。

家長所有的「狂躁」、喋喋不休都可以將其與「為孩子好」劃上等號,但是,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像大人。

對於大人來說,父母的喋喋不休是一份甜蜜的負擔、一種期待,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喋喋不休真的就只是一份負擔、一種否定。

所以,家長要想達到理想中的教育成果,成為會教育孩子的「智慧父母」,應該學會用正面溝通的方式。

如何成為「智慧父母」?

成為智慧父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這也是家長必須要學會做的事情,僅從溝通層面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

1.用直接取代間接

家長跟孩子講事情總是喜歡「拋磚引玉」,或許這個詞不是那麼合適,但是從場景來說也是比較貼切的。

比如說,很多成年但是未成家被催婚的的孩子就經常會面對這種情況,家長總是喜歡旁敲側擊,喜歡用間接的交流方式。

對於小孩子來說,直接溝通遠比間接更加有效,孩子的腦迴路跟大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如果家長總是指望孩子能夠聽得懂自己七彎八拐的暗示,那恐怕失望的感覺只會越來越重。

所以,家長應該用直接的方式取代間接的方式,孩子理解也會更加快。

2.用正面激勵代替反面鼓勵

反面激勵雖然也是一種方法,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不是一個正面的教育方法。

家長是孩子的引路人,並不是要家長帶著孩子走,而是需要家長告訴孩子應該怎麼走,走哪條路會比較輕鬆

家長應該用正面激勵的方式,鼓勵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對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要明確指出,讓孩子意識到錯誤的原因;

並且,家長還需要告訴孩子怎麼做才是正確的,正面激勵的方式能夠給孩子更多的動力,家長的肯定能夠帶給孩子自信感,孩子對於家庭也會有更多的歸屬感。

3.就事論事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喋喋不休一大堆,發了長時間的火,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或許只是「隔靴搔癢」。

家長說話、做事情更應該就事論事,講事情講重點,也不要因為其他事情遷怒到孩子或者是因為別的孩子優秀就責罵自己的孩子。

比如說,很多家長在工作中受了委屈,回到家之後看見孩子在看電視,氣不打一處來,一怒之下就罵孩子什麼都不會,只會天天看電視,責罵孩子天天看電視只會影響到學習成績;或者是隔壁孩子語文考了100分,自己孩子就考了95分,比如說別人家的孩子天天被誇,自己時不時就要去開家會給孩子「擦屁股」。

很多時候,孩子就只是安安靜靜地看電視,並沒有惹到家長,家長反而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就事論事,不要把其他不相關的情緒帶到家庭教育中,這樣的喋喋不休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和家長溝通。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父母與其喋喋不休,倒不如先讓自己安靜下來,想想應該怎麼做,才是真正「智慧的父母」。

很多時候,「智慧父母」與「狂躁父母」,中間隔著許多「喋喋不休」,家長要了解孩子喜歡什麼樣、能夠接受什麼樣的溝通方式,才能夠給孩子最正確的教育。

今日互動話題:你喜歡喋喋不休嗎?你喋喋不休的時候,你家孩子是什麼態度?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東夏教育走進杭州市星級幼兒園分享教育的理念與智慧
    插圖/杭州蕭山區「娃哈哈」幼兒園所獲得的榮譽東夏教育接受錢園長的邀請,來到蕭山區娃哈哈幼兒園與老師和家長們共同探討家庭教育問題,讓更多人認識並應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智慧,找到解決孩子教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擾的方向和方法,讓家長在親子教育的道路上不再迷茫與痛苦,重新找回教育的希望與樂趣。
  • 撒貝寧首談陪產經歷: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尊重生命
    撒貝寧說的這句話不同於大家歌頌母愛偉大,是完全從教育孩子的角度出發的,讓人耳目一新。不僅可以看出撒貝寧是一個好丈夫,更是一個有思想,懂尊重的好爸爸。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尊重生命,生命的可貴不僅在於父母的無私奉獻,更在於孩子出於對生命源泉的敬重,在其一生中的不懈奮鬥的歷程。
  • 47歲辣媽蔡少芬談教育:父母感情好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但是她最重視的,是愛的教育。蔡少芬愛的教育體現在這樣幾點。1.父母相愛,就是最好的愛的教育。 說起蔡少芬和張晉兩個人的愛情,很多觀眾再熟悉不過。兩個人從一開始的小武行娶大明星不被看好,一路相互扶持,相互鼓勵。到今天,他們的愛情已經得到了很多人的祝福,張晉也在妻子的支持下事業蒸蒸日上。蔡少芬原本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她的性格非常自卑。當她看到張晉父母的相處方式,才明白老公的性格為什麼會這麼好。
  • 《他鄉的童年》:好的教育,是成年人不要停止成長
    走訪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英國五個國家,從家庭、學校、社會去感受不同的教育方式,最後回到中國。在他鄉的童年生活裡,我看到了教育不是只針對孩子,也逐漸明白,好的教育,是成年人不要停止成長。孩子是大人的父母第一集,導演一行人探訪了日本。
  • 停止吼學會愛丨金府大院周末父母公益課堂開講啦!
    父母只有用恰當的方法來滋養和教育孩子,才能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家長如何「不吼不叫」培養孩子金府大院攜手知名教育品牌仁人美育舉辦周末公益課堂特邀樊登讀書會新父母大學推廣大使向家長介紹不罵教孩子的新方法給所有望子成龍的父母提供妙招《如何停止吼叫學會愛》邀請樊登讀書會靳慶雷老師分享如何做高效能父母學習解決教育孩子問題
  • 教育是讓一個人成為最好版本的自己
    這樣的「教育」必然包含英國19世紀著名的詩人和學者馬修·阿諾德所說的「曾經被了解過的與被述說過的最好的一切」。它必須理解整體——人類世界與它的歷史,我們的文化與那些不同於我們的文化,自然世界與探究的方法,量化的與語言的技巧,還有活潑的藝術。
  • 挫折教育就是心理的「荒野求生」,父母的重點是引導並非製造挫折
    法國人類學家路易·迪蒙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對挫折教育給出明確解釋:所謂挫折教育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採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幫助和引導教育者正確的認識挫折,有意識地防範挫折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而如何讓個體在面對挫折情境時保持健康和消除負面效應,是挫折教育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挫折教育是一次心理的"荒野求生",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去正確的認識挫折,面對挫折,而不是人為的給孩子製造挫折。
  • 智慧教育丨智慧課堂如何打造混合式教學與學習新樣態?
    智慧教育就是通過構建技術融合的生態化學習環境,通過培植人機協同的數據智慧、教學智慧與文化智慧,本著「精準、個性、優化、協同、思維、創造」的原則,讓教師能夠施展高成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習者能夠獲得適宜的個性化學習服務和美好的發展體驗,從而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較強的行動能力、較好的思維品質、較深的創造潛能的人才。
  • 爸爸:看冠軍爸爸的家庭教育智慧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冠軍爸爸的家庭教育智慧。不知你是否關注到冠軍爸爸是在哪兒發掘到女兒的摔跤潛能?吉塔和芭比塔把鄰居的兩個兒子打得鼻青臉腫,鄰居全家上門討說法。冠軍爸爸誠心地道歉,得到了鄰居的原諒。當鄰居走後,吉塔和芭比塔等著接受爸爸的重重地處罰。冠軍爸爸出乎意料地問了一句:「你們是怎麼打他們的?」
  • 教育的本質(三):教育的本質是真善美
    把靈與肉、血與火、魂與魄合二為一、融為一體,最佳的手段和方法就是通過教育的強制作用來實現,這是一個絕妙的結合,也是人類的「阿基米德點」。教育的作用七、現行教育的現狀每天總是聽到父母、老師、長輩喋喋不休、不厭其煩地教誨我們,這也做的不對那也做的不對,這也做不對那也做不好,說你太笨了
  • 為什麼最好的父母是權威型的?
    這就是我在《破譯優秀的密碼:如何培養出努力學習的孩子》中所說的「自我鏡像」。因此,當我們講到教育中「愛」是起點的時候,不只是在講母性之愛,即以安全感為基礎的保護性的愛,也是在講父性之愛,即以權威為特徵的激勵性的愛。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一個精神上的父親。
  • 父母幫忙帶孩子,帶到幾歲合適?超過這年齡就是自找麻煩
    由於大多數人請不起保姆,只能從老家請求父母前來幫忙帶娃,老一輩被迫背井離鄉,一帶就是很多年——只要年輕人不鬆口,老一輩大多走不了。可是,讓老人家常年帶孩子真的正確嗎?最近有專家提出,老一輩幫子女帶娃最好不要超過六年,在孩子三四歲時,老一輩就要學會主動讓渡孩子給家長,這才是正確負責的做法。
  • 人民日報:最好的教育是這樣的!
    無數父母希望 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學校 接受最好的教育 拼盡全力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環境 但是卻往往忽略了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 「後補」媽媽自白:繼母需要更多教育智慧
    隨著再婚家庭的不斷出現,以及與之相伴的繼父母角色的不斷增多,很多繼父母遭遇了教育繼子女的難題。而繼母,更成為一個難以扮演的角色。如何看待繼母教育?一個「後補」媽媽,到底該怎樣教育孩子?今天,我們來聽一聽各方的聲音。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用情感引導式教育,引導孩子情緒管理
    前不久讀完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讓我受益匪淺,看了書名是不是就有很想要看的衝動?可不要小看這本書,作者金伯莉布雷恩可是一位家庭和兒童心理治療大師,在書裡教導父母用人性化的情感引導式的教育來教育孩子。用情感引導式教育教育孩子認識並做到自我情緒管理,不是用大家長式的掌控和責罵思維,而是用溫和的情感引導平等的對待孩子,成為孩子最要好的玩具。
  • 教育的核心價值:激活蟄伏在人類基因密碼之中的智慧潛能
    其核心就是引導人們深入社會生活實踐,從生活實踐中強化智慧能力。說的直白一些就是:教育屬後天「條件反射」,只有在真實生存環境中反覆、刻意練習才能形成超強智慧迴路。知識智慧是人生旅程中的「墊腳石」教育留給孩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遺產常言道:「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人父母,總是期望留給自家孩子最好的遺產「積蓄」。
  • 明星中「成功」的爹,大兒子學霸小兒子超模,父母教育智慧太重要
    兩個兒子的成功不是偶然,父母的教育對他們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教育智慧太重要了懂得自己言行對孩子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想讓孩子變得優秀,父母首先就要以身作則,有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面對失敗挫折的不氣餒等等,所以父母要學會注意自己言行的智慧很重要。
  • 猶太人教育孩子的獨特智慧
    從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上來講,猶太民族擁有自己的教育智慧,而這種教育智慧能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這種教育智慧也值得所有父母借鑑。猶太人的教育方式是非常獨特的,這使猶太人創造了世界奇蹟。獨具特色的猶太人的教育,蘊含著足以啟迪全人類的教育智慧。
  • 打罵教育,是最Low的教育
    M對我說,他覺得爸爸是個很Low的家長,沒有什麼智慧,也沒有什麼方法,只會用武力去解決問題,他僅僅停留在原始人的階段。 你能想像這是14歲孩子說出的話嗎?他們一點方法也沒有,我以後可不要這樣教育我自己的孩子。 這些外表稚嫩,內心成熟的孩子就算表面上屈從了,也只是迫於父母的壓力,而不是心服口服的去錯「正確」的事。 所以打罵教育一般無法達到教育的效果,反而會讓孩子因為對體罰有恐懼,而難以體會到父母的愛和他們的良苦用心。
  • 張繼科父母堪稱真實版「父母愛情」,這才是最好的家庭的樣子
    最近,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第二季開播了,這一次的嘉賓,其中一組家庭是桌球世界冠軍張繼科和他的父母。儘管節目才播出一期,但不少網友表示,看完張繼科父母的日常,覺得這就是最好的家庭的樣子,活脫脫的現實版「父母愛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