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日本很有名的育兒專家山崎房在《不急不吼做媽媽》中提到這樣一句話:「教育就是幫助孩子獲得成長的動力,滿足孩子的重要感和歸屬感,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停止喋喋不休。」
這句話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關鍵點——幫助孩子獲得成長的動力,然而,我們很多家長把家庭教育的重點直接放在成才上。
這雖然也是教育的最終目標,但是,家長也因此而只看得到結果,而忽略了給孩子成長動力、滿足孩子的重要感和歸屬感的過程。
這也是很多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屢犯錯誤但卻不自知的原因——只要孩子沒有達到理想的結果,無論過程是否正確,家長都將做出指責,並喋喋不休。
但實際上,家長的「喋喋不休」在孩子的眼中呈現的往往是「狂躁父母」的形象。
去接孩子放學的時候,恰巧碰見了他同學的媽媽,我和她一起在校門口聊了許久。
她說:「我真是羨慕你,孩子的成績那麼好,肯定不用太操心,不像我,只有操心的命,天天盯著孩子的成績,也沒見有什麼提高。」
我說:「孩子的成績我其實也管不著,腦子畢竟是他自己的,知識也是他自己學的,會不會用也是他自己的事情,我平時倒是很少關注成績。」
她很驚奇地問道:「不關注成績關注什麼?養個孩子不就是希望他以後成績好考上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嗎?」
我連聲附和,不管這是不是我對孩子的期望,但這確實是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期盼。
她說:「我天天在他耳邊念叨學習的重要性,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是可能就是沒有那個聰明命吧,不像別的孩子一點就通。」
我聽完心裡不太舒服,因為沒有一個孩子被父母念叨,只有長大了的孩子才喜歡父母的念叨。
我只能說:「如果你在工作上一直被念叨,你會有什麼感受?如果你的上司一直脾氣暴躁,你會喜歡待在這樣的環境中嗎?」
她想了一會兒,好像有些明白了,低著頭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父母的喋喋不休有什麼寓意?
從常理來說,如果我們對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很滿意的狀態下,往往會用讚許的話語,或者是欣慰的語氣,而不是用一些自認為很激勵的話來刺激對方。
父母的喋喋不休在孩子的眼裡意味著什麼呢?
1.高期望與低成率——失望感
簡單來說,父母內心對孩子的期望永遠高於孩子的實際能力,孩子10件事有8件事沒有達到家長心目中的期望值,這種「低成率」會使家長產生失望感。
並且,家長的失望感會通過語言或者行為傳遞給孩子,這種負面情緒的傳遞不僅不會給孩子任何成長的動力,反而會讓孩子逐漸喪失自信,缺少「重要感」。
2.能力的否定——缺少歸屬感
家長的喋喋不休或許只是希望能夠給孩子一個小小的提示,引起孩子的重視程度,但是在孩子的眼中,家長不誇讚就是對自己的否定,就是覺得自己能力不足。
孩子長期處在一個被否定的環境中,歸屬感會越來越薄弱,對於家庭的依戀感也會越來越輕。
家長所有的「狂躁」、喋喋不休都可以將其與「為孩子好」劃上等號,但是,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像大人。
對於大人來說,父母的喋喋不休是一份甜蜜的負擔、一種期待,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喋喋不休真的就只是一份負擔、一種否定。
所以,家長要想達到理想中的教育成果,成為會教育孩子的「智慧父母」,應該學會用正面溝通的方式。
如何成為「智慧父母」?
成為智慧父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這也是家長必須要學會做的事情,僅從溝通層面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
1.用直接取代間接
家長跟孩子講事情總是喜歡「拋磚引玉」,或許這個詞不是那麼合適,但是從場景來說也是比較貼切的。
比如說,很多成年但是未成家被催婚的的孩子就經常會面對這種情況,家長總是喜歡旁敲側擊,喜歡用間接的交流方式。
對於小孩子來說,直接溝通遠比間接更加有效,孩子的腦迴路跟大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如果家長總是指望孩子能夠聽得懂自己七彎八拐的暗示,那恐怕失望的感覺只會越來越重。
所以,家長應該用直接的方式取代間接的方式,孩子理解也會更加快。
2.用正面激勵代替反面鼓勵
反面激勵雖然也是一種方法,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不是一個正面的教育方法。
家長是孩子的引路人,並不是要家長帶著孩子走,而是需要家長告訴孩子應該怎麼走,走哪條路會比較輕鬆。
家長應該用正面激勵的方式,鼓勵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對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要明確指出,讓孩子意識到錯誤的原因;
並且,家長還需要告訴孩子怎麼做才是正確的,正面激勵的方式能夠給孩子更多的動力,家長的肯定能夠帶給孩子自信感,孩子對於家庭也會有更多的歸屬感。
3.就事論事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喋喋不休一大堆,發了長時間的火,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或許只是「隔靴搔癢」。
家長說話、做事情更應該就事論事,講事情講重點,也不要因為其他事情遷怒到孩子或者是因為別的孩子優秀就責罵自己的孩子。
比如說,很多家長在工作中受了委屈,回到家之後看見孩子在看電視,氣不打一處來,一怒之下就罵孩子什麼都不會,只會天天看電視,責罵孩子天天看電視只會影響到學習成績;或者是隔壁孩子語文考了100分,自己孩子就考了95分,比如說別人家的孩子天天被誇,自己時不時就要去開家會給孩子「擦屁股」。
很多時候,孩子就只是安安靜靜地看電視,並沒有惹到家長,家長反而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就事論事,不要把其他不相關的情緒帶到家庭教育中,這樣的喋喋不休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和家長溝通。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父母與其喋喋不休,倒不如先讓自己安靜下來,想想應該怎麼做,才是真正「智慧的父母」。
很多時候,「智慧父母」與「狂躁父母」,中間隔著許多「喋喋不休」,家長要了解孩子喜歡什麼樣、能夠接受什麼樣的溝通方式,才能夠給孩子最正確的教育。
今日互動話題:你喜歡喋喋不休嗎?你喋喋不休的時候,你家孩子是什麼態度?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