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對盒子炮做了什麼?巴西的魔改毛瑟-PASAM自動手槍

2020-12-24 瘋狗的輕武

話說今天我剛看到了兩把極為粗暴的盒子炮改型,也就是上圖左右側的兩把。尤其是右邊那支的握把、槍託連接方式還有槍管部分幾乎被改的連費德勒三兄弟(C96設計師)都認不出來。所以這篇和大家隨便水一下這批看起來一點都不盒子炮的盒子炮——巴西PASAM。

照例先解釋名字,PASAM是葡萄牙語Pistola Automática Semi-Automática Mauser)的縮寫,大致意思是毛瑟自動/半自動手槍,恩,這個名字非常耿直。

故事還是得先從C96開始捋捋,它作為第一批自動裝填手槍,雖然在結構可靠性以及性能上還過得去,但效用上非常尷尬。其主要的問題就在於太大...作為軍官手槍而言硌得慌,不適合攜帶。作戰方面憑藉7.63x25mm毛瑟彈的優秀彈道和射程到時能吊打別的一幹手槍,但和步槍比起來依舊是個廢物。面對這麼個定位很尷尬的大爺,西班牙的幾個山寨廠搶先出了全自動射擊版的C96,而且銷量還不錯(主要是我們買的),這同人逼死官方的節奏讓毛瑟廠肯定不能忍啊。

到1932年,毛瑟終於做出了正版全自動C96(外貿型被稱之為M1932,德國自用款被命名為M712),然後全世界開賣,巴西也就是在30年代中期開始採購,主要是裝備給憲兵。

但很明顯,這種原本作為半自動手槍的玩意改成全自動之後人機功效很渣。900-1000發/分的射速的即便是有個木製槍託都hold不住,20發的彈匣也就是一口扳機的事兒,所以憲兵們雖然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都裝備著這玩意,但基本都是當半自動手槍在使。

這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幾十年,到了70年代,巴西人或許腦子開了竅,尋思這麼大號的全自動手槍應該按照卡賓槍或者衝鋒鎗的規格去對待... 於是乎出現了PASAM MOD1

MOD1幾乎就只是在M712的槍管下方安了個前握把,由於C96它是槍管短後坐原理,因此握把的框架不能和槍管接觸,而是固定在機匣上。

但很快巴西人發現,這一加前握把,那麼原本那個兼槍套/槍託的木盒子還要它作甚?反正也放不進去,還死沉,於是很很快出現了PASAM MOD2

但這兩加起來的產量才200支不到。另外,雖然M712通常使用20發彈匣,但這票巴西PASAM自動手槍所有能找到的照片都只裝了10發彈匣。

這批槍至少在80年代的裡約憲兵手裡能見到,但具體服役到啥時候還是個未知數。但按我的看法,巴西出現啥槍都不奇怪...尤其是古董槍在巴西就如同古董車在古巴,南美真是個懷舊且神奇的地方。

現在還在用麥德森機槍的巴西條子...

相關焦點

  • 10發的駁殼槍,20發的盒子炮,毛瑟C-96德械常青樹
    八十年代初,還玩過駁殼槍,是那種打開機匣,壓進10發子彈的那種,只能單發射擊,一般民間將10發彈倉供彈的毛瑟C-96軍用手槍,稱之為「駁殼槍」。此外,上世紀30年代初時,毛瑟公司推出了毛瑟C-96的改型槍,採用了20發彈匣,從機匣底部供彈,國內稱其為「盒子炮」、「二十響」、「快慢機」、「大肚匣子」等。無論是10發彈倉供彈,還是20發彈匣供彈,這兩把手槍除了少量的皮製槍套以外,大都數採用了一隻木質盒子存放,因此,南方人又將這兩把槍統稱為「木殼槍」。
  • 德國毛瑟軍用駁殼槍:揚名中國的「盒子炮」
    毛瑟M1912軍用手槍。  盒子炮,中國又稱駁殼槍,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德國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隔年正式生產。   在美國,因為握把的形狀,一般稱之為掃把柄,也有由中文翻譯而稱之為盒子炮的。許多人稱速射型為712型,並說這是毛瑟廠的型號,事實上這是德國GECO公司的目錄號碼,與毛瑟無關。許多人也稱盒子炮為C96(Construktion 96 —96型),這是在歐洲常用的一個名稱,原先專指的是短管的盒子炮,與Bolo一樣,也即是有人所謂的警用型。
  • 盒子炮
    盒子炮的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由毛瑟廠在1895年取得專利,1896年開始正式生產。其在中國也被稱為「駁殼槍」、「自來得手槍」、「匣子槍」、「快慢機」等等。毛瑟手槍的最早量產型為毛瑟M1986(C86)型,是一款7.63毫米口徑,10發固定彈倉,使用毛瑟專用手槍彈和10發橋夾從上方進行裝彈的半自動手槍,其表尺距離高達1000米,同時帶有木製槍盒,遠距離射擊時可在握把上加裝槍盒抵肩射擊
  • 54式的7.62手槍彈源自盒子炮?算起來也服役了126年
    前兩天狗子寫了俄羅斯的7.62*54R步槍彈已經服役了128年,而今天恰好尋思同門的7.62*25mm託卡列夫彈——也就是54式手槍的彈如果硬碟邏輯的話也服役了126年,所以今天狗子談一波從7.65x25到7.62x25的故事~盒子炮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抗日英雄幾乎都是人手一把,
  • 揭秘| 這把價值20萬元的史上第一款盒子槍(並非毛瑟)
    每天一篇戰術&槍械知識乾貨7*24小時,不間斷的戰術大圖作者:一氧化碳不多看過抗戰電影或電視劇的朋友,相信提到盒子槍,匣子槍,或者盒子炮,大家腦海裡都會出現毛瑟C96的影子,資深影迷們還很有可能在腦海裡浮現出李向陽同志手提兩把盒子槍的高大形象。
  • 槍王之王盒子炮:產量超100萬隻 7成賣到中國
    按照常理來說,貧窮落後舊中國能夠購買70萬支同一型號的手槍,那這種手槍一定價格非常低廉,應該低於普通手槍的單價。薩沙要告訴大家,你們完全錯了。盒子炮的單價是25美元(相當於現在的幾千到上萬元人民幣),價格遠遠超過普通手槍的幾美元(相當於現在的幾百元到上千元)。
  • 盒子炮的塹壕版,一戰中德軍的毛瑟C96卡賓槍
    藉由今天寫的兩篇文章推薦閱讀量感人...深感吃不飽飯的狗子連夜再寫一篇塹壕版盒子炮的故事。關於盒子炮大家不陌生,這裡也不多贅述,但這裡先起個引子。這批槍其實當年並不怎麼受待見,原因主要是貴,比方1934年國民兵工署採購手槍,一系列擼子基本都在30多塊,就是盒子炮得賣80。
  • 德國毛瑟手槍與中國「兄弟」們
    2020-09-01 02:36:52 來源: 源哥說娛樂 舉報   毛瑟手槍
  • 自動手槍究竟怎麼「自動」的?
    問 網友提問: 自動手槍究竟怎麼「自動」的? 專家解答: ▲ 瑞士P228型自動手槍 自動手槍是指用彈匣供彈,能夠自動裝填槍彈,有空倉掛機裝置的手槍,部分型號可以全自動射擊。
  • 大人,時代變了 荒野大鏢客2自動手槍盤點
    遊戲中出現了博查特C93,毛瑟C96,FN 1899這三把自動,還有一把槓桿式火山手槍,咱們一個個來。博查特C93不是第一把自動手槍,但算得上是第一把成功的自動手槍,它的靈感來自於馬克沁機槍的槍管後坐原理以及肘節式閉鎖(具體原理到時候我在公號上用視頻方式解讀)。
  • 抗戰名將:毛瑟C96駁殼槍,100多年過去,仍吊打美國M1911手槍
    在20世紀上半葉,毛瑟C96「駁殼槍」絕對算得上是手槍中的王者,該槍最初製造於1896年,是專門為了警察和執法部門設計的,可是在無意間該槍卻陰差陽錯地成為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軍用自動手槍。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毛瑟C96手槍已經享譽國內外,但它仍然未被當作是軍隊的主要武器。
  • 毛瑟駁殼槍的由來和發展是怎樣的?氣炮槍設備體驗的效果又如何?
    軍事知識大家好啊,今天又到了軍博小達人和大家見面說軍事知識的時間了,今天又有什麼新內容呢?別急,我們一起來看看下文,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抗戰時期八路軍的佩槍——毛瑟駁殼槍啊,肯定精彩呀!毛瑟駁殼槍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在中國又稱駁殼槍,盒子炮,歐洲則多稱其為毛瑟C96。
  • 為什麼使用駁殼槍時要斜著拿,其中學問不一般,毛瑟本人大為吃驚
    駁殼槍真正的名字應該叫:德國造毛瑟1896式7.63毫米手槍,由於毛瑟1896式手槍的槍套為木質,像一個盒子,當時講英語的外國人常常說毛瑟1896式手槍是裝在盒子裡的槍,盒子的英語發音是Box,中國便開始叫它駁殼槍。
  • 志願軍反映51式手槍不如毛瑟,改進成54式後,至今仍裝配部隊
    新中國軍用手槍史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毛瑟手槍——萬國造——制式手槍其對應的時期分別是:抗戰時期——內戰結束——韓戰以後也就是說,新中國的制式手槍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韓戰前後。毛瑟手槍自然不必多說,作為抗日戰爭時期的主要近距離武器,在初期國軍火力普遍較弱的情況下,很好地彌補了近距離連射短板。
  • 盒子炮配三倍鏡?罕見的毛瑟C96卡賓槍,僅造30把,有效射程200米
    比如1896年,德國毛瑟兵工廠推出了一款名為「C96」的手槍,也就是國內常說的盒子炮、快慢機或鏡面匣子。 毛瑟C96本身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手槍,過去中國軍隊就曾大量裝備,但毛瑟C96槍族其實比我們想像地更加豐富,它不僅有手槍,還有許多罕見的卡賓槍型號。
  • 毛瑟C-96手槍:有效射程50米,接駁槍盒抵肩射擊,有效射程150米
    駁殼槍,就是那種10發彈倉供彈的毛瑟C-96軍用手槍,相對於軍迷非常熟悉的54式手槍而言,可謂面積非常大,當然重量也很沉,單手持在手中感到死沉死沉的,同時把玩過54式手槍和駁殼槍,因此,本文作者對此深有體會。
  • 二戰時期的幾款手槍
    1、駁殼槍盒子炮,中國又稱駁殼槍,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 帶您解析二戰時期的手槍
    盒子炮,中國又稱駁殼槍,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隔年正式生產。有全自動功能的,又稱快慢機,毛瑟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的一種手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並以毛瑟命名。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
  • 非著名手槍之伯格曼手槍形形色色
    實際上,對於手槍的研發,伯格曼同樣也是下了多年的功夫的。現就以時間為軸,將各型各式的伯格曼手槍做一羅列。1,最初的1892/1893年式最初的伯格曼手槍誕生於1892年。這一年,德國槍械設計師路易斯·施麥瑟與伯格曼公司合作,開始設計一款採用內置5發彈倉的自動手槍,並在1892年獲得專利,1893年開始生產。就是下圖這個:
  • 二戰時期最好的和最差的手槍分別都是哪一款?
    作為中國人,要說二戰最好的手槍,自然憋不住就想大喊一聲:「盒子炮!」。自來得、駁殼槍、快慢機、匣子炮、二十響、匣槍、盒子炮……光是這些名字,就知道這槍在中國流傳範圍有多廣。因為二戰結束後,負責接管德國毛瑟工廠的是一個二逼美國軍官,莫名其妙下令燒了毛瑟工廠很多原始檔案,不知是要掩飾什麼暗黑勾當,反正現在毛瑟系列長短槍都沒了出生證明,也沒了原始發明人證明,現在一般認為是費德勒三兄弟,毛瑟是專利持有人。駁殼槍發明以後,在歐洲不受歡迎,他們不缺武器,這款手槍當手槍嫌大嫌重,嫌威力過大,打起來槍口上跳特別嚴重,沒什麼準頭。當衝鋒鎗又嫌短,威力射程又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