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這把價值20萬元的史上第一款盒子槍(並非毛瑟)

2021-01-07 輕兵器愛好者

每天一篇戰術&槍械知識乾貨

7*24小時,不間斷的戰術大圖

作者:一氧化碳不多

看過抗戰電影或電視劇的朋友,相信提到盒子槍,匣子槍,或者盒子炮,大家腦海裡都會出現毛瑟C96的影子,資深影迷們還很有可能在腦海裡浮現出李向陽同志手提兩把盒子槍的高大形象。

美國科學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 Journal),向來是一本標榜以介紹世界上最新科技,藝術,工藝為主的主流周刊,裡面絕少會為某產品打廣告。可是在1895年8月3日發行的期刊中竟然以「改進的自動手槍」為題全版詳細介紹了一把德國柏林Ludwig Loewe公司出品的自動手槍,這把槍就是號稱世界世界上第一把自動手槍的德國C93博查特手槍。

這把槍的設計師是雨果博查特,1893年出廠,也可以說是大家都稱為盒子槍的毛瑟C93的父輩了。而C93博查特手槍採用的7.63毫米博查特子彈,可以說影響更為深遠,各種近代和現代半自動手槍的子彈,或多或少,都受其影響。

美國科學雜誌1895年8月3日發行的期刊中的介紹

帶有皮質槍套,後面為木質槍託。可以作為卡賓槍使用。毛瑟盒子槍就是山寨這個設計的

後面的橢圓形機制裡面是像鐘錶那樣的簧片。通過這個簧片的機制吸收子彈的後座力來達到退殼上膛

1895年,連槍帶套35美刀,如今價值起碼15000,成色好的可以到30000美刀以上。升值千倍!

當年子彈盒子

7.62x25mm Borchardt (博查特)子彈

C93博查特手槍的擊發屬於單動,就是說,勾動扳機擊槌只能單向運動。在設計上,其彈簧和現代的手槍有很大的分別,後面的橢圓形機制裡面是像鐘錶那樣的簧片。通過這個簧片的機制吸收子彈的後座力來達到退殼上膛。這把槍的基本數據如下:

子彈口徑:7.62x25mm Borchardt (博查特)子彈

彈匣容量:8發

槍長:279毫米

槍管長:165毫米

重量:1160g

從下面的列表裡面,可以看到這款7.62x25mmBorchardt(博查特)子彈對於後來的各種口徑子彈影響之深遠:1893年德國C93型手槍採用的7.62x25mmBorchardt(博查特)子彈(直接影響後期的1:7.65x21mm盧格子彈, 3:7.63x25mm毛瑟子彈)

1. 1898年7.65x21mm盧格子彈:德國盧格手槍(盧格子彈又影響了下面的子彈)1899年7.65x17mm美國白朗寧,又名320ACP:FNM1900手槍,德國瓦爾特PP1902年9x19mm巴拉貝姆子彈:德國盧格,至今世界各國手槍依然通用1905年11.43x23mm美國白朗寧。

2. 通用至今1908年9x17mm美國白朗寧,又名380或點38,至今通用1948年9x18mm蘇聯馬卡洛夫子彈:蘇聯馬卡洛夫手槍,中國59式,至今通用

3. 1896年7.63x25mm毛瑟子彈:德國毛瑟C96(盒子炮)毛瑟子彈直接影響了蘇聯的託卡列夫子彈1930年7.62x25mm蘇聯託卡列夫子彈:蘇聯TT3

4. 中國54式手槍1906年。30美國雷鳴登:雷鳴登1911R1手槍1984年10x25mm瑞典NORMA、1986年S&W。40,美國

槍託去掉皮套

附上皮套

銘文

這把以25000美元賣出

博物館裡和毛瑟對比

7.62x25mm Borchardt (博查特)子彈

文字著作權屬作者本人所有。

輕兵器愛好者

輕武器文化的獨特引領者

狂野+不呆板+不枯燥

「戰術&槍械&眼界&先鋒」

精選大圖

關注輕愛和我們一起咆哮!

寫評論,從今天看見獨特的自己!

相關焦點

  • 10發的駁殼槍,20發的盒子炮,毛瑟C-96德械常青樹
    八十年代初,還玩過駁殼槍,是那種打開機匣,壓進10發子彈的那種,只能單發射擊,一般民間將10發彈倉供彈的毛瑟C-96軍用手槍,稱之為「駁殼槍」。此外,上世紀30年代初時,毛瑟公司推出了毛瑟C-96的改型槍,採用了20發彈匣,從機匣底部供彈,國內稱其為「盒子炮」、「二十響」、「快慢機」、「大肚匣子」等。無論是10發彈倉供彈,還是20發彈匣供彈,這兩把手槍除了少量的皮製槍套以外,大都數採用了一隻木質盒子存放,因此,南方人又將這兩把槍統稱為「木殼槍」。
  • 德國毛瑟軍用駁殼槍:揚名中國的「盒子炮」
    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在中國也稱為盒子槍;如配備20發彈夾則被稱為大肚盒子。其槍身寬大,因此又被稱為大鏡面。有全自動功能的,又稱快慢機,最初由西班牙研發製造,毛瑟廠隨後定型製造,稱之為速射型,在1931年5月量產。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 盒子炮
    盒子炮的正式名稱雖然帶有「軍用手槍」幾個字,但卻從來都不是歐洲任何一個國家的制式手槍。但就是這種所謂的「野槍」,卻有著近50多年的生產歷史(包括中國國內的生產),幾十種的改進槍型,堪稱手槍史上的一大傳奇。
  • 你們對盒子炮做了什麼?巴西的魔改毛瑟-PASAM自動手槍
    話說今天我剛看到了兩把極為粗暴的盒子炮改型,也就是上圖左右側的兩把。尤其是右邊那支的握把、槍託連接方式還有槍管部分幾乎被改的連費德勒三兄弟(C96設計師)都認不出來。所以這篇和大家隨便水一下這批看起來一點都不盒子炮的盒子炮——巴西PASAM。
  • 盒子炮配三倍鏡?罕見的毛瑟C96卡賓槍,僅造30把,有效射程200米
    比如1896年,德國毛瑟兵工廠推出了一款名為「C96」的手槍,也就是國內常說的盒子炮、快慢機或鏡面匣子。 毛瑟C96本身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手槍,過去中國軍隊就曾大量裝備,但毛瑟C96槍族其實比我們想像地更加豐富,它不僅有手槍,還有許多罕見的卡賓槍型號。
  • 毛瑟駁殼槍的由來和發展是怎樣的?氣炮槍設備體驗的效果又如何?
    別急,我們一起來看看下文,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抗戰時期八路軍的佩槍——毛瑟駁殼槍啊,肯定精彩呀!毛瑟駁殼槍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在中國又稱駁殼槍,盒子炮,歐洲則多稱其為毛瑟C96。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隔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在中國也稱為匣子槍;如配備20發彈夾則被稱為大肚匣子。
  • 80後軍迷童年夢想的盒子炮,這款「德式」武器曾經風靡中國戰場
    在諸多的武器裝備中有一款德國生產的武器,說它是衝鋒鎗,其射程並不遠,精度也不高,說它是手槍,又因為體型碩大,射速較快。所以作為一款定位不明不白的槍械,在西方並不受軍隊的歡迎,而異常的冷門。但是該槍被卻有幸漂洋過海後被中國選定,同時在中國戰場上大發光彩,落地生根在中國得以大量的仿製生產。
  • 世界頂級的八大槍械大師和他們的槍,猜一猜都有誰?
    毛瑟手槍是國產戰爭片中出鏡率最多的明星,普通人都知道它是大名鼎鼎的「盒子炮」「駁殼槍」。毛瑟手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諸多優點,而駁殼槍也伴隨著中國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 98K的曾曾曾祖父,毛瑟兄弟的第一款作品,毛瑟諾裡斯步槍
    當然,這已經是無煙火藥時代了,毛瑟步槍最早成名是在1871年,但這同樣不是毛瑟的第一支步槍,所以這篇狗子和大家聊聊毛瑟他家的太祖——毛瑟·諾裡斯。1860年代是槍械科技發展非常迅速的時代,當時線膛槍已經成為主流,金屬訂裝彈也已經出現,這為後膛來福槍的到來敞開了大門,當時也恰值德意志統一過程中,戰爭頻繁,毛瑟·諾裡斯步槍就在這麼個大環境下誕生。
  • 德國毛瑟手槍與中國「兄弟」們
    ,中國俗稱盒子炮、駁殼槍,德國三大名槍之一,也是二戰時期中國最著名的手槍。當年中國的毛瑟手槍不僅有從德國進口的,也有從自己的兵工廠中生產出來的,在抗戰年代中國幾乎所有的兵工廠、修械所、邊區修理所,都在自造、修理毛瑟手槍。下面我們看看期中比較優秀的種類,西北造駁殼槍、晉造駁殼槍,漢陽造駁殼槍,德國標準版駁殼槍。  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 隔年正式生產。 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 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
  • 【盤點】這把槍竟讓朱德元帥愛不釋手!
    90年前的8月1日凌晨,清脆的槍聲在南昌城內響起,朱德頸系紅領帶、臂扎白毛巾,手持這把駁殼槍,身先士卒,帶領著軍官教育團學員和市公安局部分人員勇猛衝殺,配合主力部隊全殲駐南昌守敵3000餘人,順利奪下南昌城,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 李向陽手上這把槍,至今仍有國家在使用
    圖為在中國鼎鼎大名的盒子炮面對日本的侵略,中國十餘年的抗戰打的可謂是極其艱苦,很多軍隊甚至連槍都發不齊,但是就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中國還是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至於為何槍都發不齊,這一點跟美國也有很大的關係。
  • 不遜色於C96駁殼槍的毛瑟經典 曾經的軍官將領理想配槍
    德國毛瑟手槍成名於世的不止有C96駁殼槍,這一款毛瑟M1934手槍也可以稱得上是毛瑟的經典之作,不過其本身是依靠M1910手槍為藍本製造而來,基本結構零件保持不變,可以說是毛瑟1910手槍的放大版本。毛瑟M1934口徑7.65毫米,槍長153.5毫米,槍管長87毫米,容彈量8發,採用可拆卸彈匣供彈,標準用彈為勃郎寧7.65毫米自動手槍彈。毛瑟M1914式手槍和M1910相比,在內部結構基本唯一的區別就是套筒上的防滑紋改成了兩個凸起的半圓形,有人將其形象地稱為「駝峰」。
  • 盒子炮的塹壕版,一戰中德軍的毛瑟C96卡賓槍
    藉由今天寫的兩篇文章推薦閱讀量感人...深感吃不飽飯的狗子連夜再寫一篇塹壕版盒子炮的故事。關於盒子炮大家不陌生,這裡也不多贅述,但這裡先起個引子。這批槍其實當年並不怎麼受待見,原因主要是貴,比方1934年國民兵工署採購手槍,一系列擼子基本都在30多塊,就是盒子炮得賣80。
  • 槍王之王盒子炮:產量超100萬隻 7成賣到中國
    《平原遊擊隊》遊擊隊長李向陽的雙槍打滅偽軍電筒,《鐵道遊擊隊》劉大隊長的縱馬持槍解救同志,《紅色娘子軍》吳瓊花一槍打傷南霸天,《回民支隊》馬本齋擊斃叛徒,主角都是這把盒子炮。槍王之王盒子炮盒子炮是「毛瑟軍用手槍」在中國的一種稱呼。除了這個稱呼以外,中國人還稱它為駁殼槍、自來得、快慢機、匣子槍等等。
  • 出神入化的抗日名槍—駁殼槍
    曾用名:盒子炮、匣子槍、快慢機、二十響、大肚匣子、大鏡面、插梭盒子、長苗盒子、二十響長苗大鏡面……其實這些大都是「駁殼槍」各種改型的俗名,根據性能特點或者是外觀起得,如果把這些俗名都加到一起得有幾十種。
  • 抗戰名將:毛瑟C96駁殼槍,100多年過去,仍吊打美國M1911手槍
    在20世紀上半葉,毛瑟C96「駁殼槍」絕對算得上是手槍中的王者,該槍最初製造於1896年,是專門為了警察和執法部門設計的,可是在無意間該槍卻陰差陽錯地成為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軍用自動手槍。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毛瑟C96手槍已經享譽國內外,但它仍然未被當作是軍隊的主要武器。
  • 李雲龍用過的8種槍,最後這把堪稱老李的「戰略武器」!|輕武專欄
    1:毛瑟軍用手槍 毛瑟軍用手槍也稱駁殼槍、盒子炮,八路軍俗稱德國鏡面匣子,是咱老李作為指揮官的日常配槍。不管是作戰交火還是夜間查哨,此槍從不離身,只有秀芹大妹子給咱老李洗腳的時候脫下來過。 ▲晉造盒子炮 有些特種部隊味道的中國手槍隊正是使用20發彈匣的駁殼槍,俗稱「二十響」,實屬打遊擊殺漢奸的利器,朱德元帥也正是用這鏡面匣子打響了南昌起義的第一槍
  • 洋會玩:將破舊毛瑟C96手槍 變成《星戰》漢·索羅手中的雷射槍
    DL-44其實就是《星球大戰》劇組在一支毛瑟C96手槍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道具槍。超級星戰迷Brandon拿出自己收藏的毛瑟C96,找到好友兼專業槍匠Marvin對其進行修復和改進,使其儘可能接近電影中的道具槍。相信很多星戰迷都會關注這支手槍的改造過程,讓我們用圖片來展示一下他們如何完成這個銀河壯舉吧。
  • 84歲太婆掏出把毛瑟駁殼槍 驚呆成都民警(圖)
    手槍上「MAUSER」廠標清晰可見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在邛崍市臨邛派出所,看到這把只能在電視劇裡看到的毛瑟駁殼手槍。記者發現,這把手槍陳色並不舊,在手裡掂量一下約有3斤左右,整把槍由鋼材製作,槍把上套有木頭,槍管筆直堅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