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鳶尾花的話】鳶尾花是個玩鬧的平臺。我們不想在一眾自媒體中間板著臉,我們只想填充你上下班路上的無聊,點亮晚上失眠時的手機屏幕。因此歡迎各位為我們投稿,投稿郵箱ywh9527@126.com,一經刊用,可騙打賞。
一萬個學姐學妹心裡會有一萬個毓秀園,一萬個學長學弟心裡會有一萬個5號樓。有關河大的這些個回憶,是很個人化的東西,難免會以偏概全。所以校友們在看的時候一定要多包容與忍耐:每個人都曾年少輕狂。
毫無意外,第二個回憶是有關吃的。
整體上來說,我個人認為保定是個有故事、有美食的地方。來石家莊之後,我十分同情師大、科大的同學們,因為僅從大環境來看,他們面對的校外美食幾乎可以用匱乏來概括。因為大規模的培養廚師人才,再加上保定當時的物價水平不高,周圍縣區裡物產又豐富,還有歷史積澱的直隸官府文化,特別造就了保定特有的飲食氛圍。
2000年左右的保定,街道質樸,古韻濃厚。我曾有幸上過美食山,深入雙勝街五四路一帶吃驢肉火燒。河大周邊遍布百草園、重慶豆花這種面向無收入嘴又饞的學生群體的精緻小館子,魚香肉絲加水煮肉片一共17塊錢,偶爾打打牙祭是可以實現的。當時的河大北門和南門沒有拆沿街商店的時代,各種特色小吃俱全。往東更有知名的小營房美食一條街,提供物美價廉的炒涼皮、炒餅。雞蛋灌餅和雪花酪深得女生喜愛,還有文藝範十足的今明後新鮮出櫃。
當我看到一些奇葩高校裡香蕉炒西瓜這種創新菜的時候,我欣慰的笑了。以我的經驗來說,河大校內的食堂算得上是業界良心。不僅飯菜質量穩定,後期更有文化底蘊,食堂改為朵頤廳,食堂門前的晚會叫做饕餮之夜。
我記得剛入校的時候,飯卡裡有90塊錢飯補。宿舍的弟兄們沒有精打細算的過過日子,在南院食堂從三樓吃到一樓——月初錢富裕的時候,吃三樓小炒,其中韭黃炒肉是一絕。吃到月中到二樓,其實菜品差距不大,只是就餐環境略有不同。到最後囊中羞澀的時候,直接吃一樓。學期末的時候,南北兩院的弟兄們會轟轟烈烈的互換食堂,我們會遠徵到北院吃一頓午飯,11點半下課走到北院吃完雞脖子,再走回宿舍的時候已經又餓了。
首先,再美好的食堂也有吃倦了的時候,所以沒課的時候,我們會跑到小西門吃炒米飯、炒餅。早飯的最愛是南院食堂一樓外的燒餅夾土豆絲,土豆絲口感清香,燒餅爽脆彈牙,價格又公道,實在是不二之選。
其次,那時候總是感覺餓。晚上五點半吃完晚飯,八點多已經餓的前心貼後背。此時燕趙一號和七號樓拐角裡的餡餅和一樓小賣店的方便麵就是救星。手託著兩個白菜或者韭菜餡的餡餅,配上一袋方便麵,才能恢復每天上兩節課消耗掉的體力,養足晚上打牌的精神。
每個宿舍附近都有自己的美食秘境。有學妹回憶起開水房老頭泡的方便麵,而我們的秘境是河大附中的食堂。
該食堂位置極其隱蔽,但在眾多吃貨中口耳相傳,有一幫擁躉。我們宿舍最愛的是附中食堂的紅燒雞塊。工作十年了,有一次回憶起這個紅燒雞塊,我和同是吃貨的師兄內心仍然澎湃如昨——半份紅燒雞塊、一勺花生米,搭配一份米飯或者兩個饅頭——他雖高我兩屆,但我們的菜單竟然是一樣的,可見英雄不問出處。
當飢餓的趙棟瘋狂的砸開剩了幾天已經僵硬到不能掉渣的饅頭時,當排在前面的主席在我們打飯回來已經舔光餐具時,當骨瘦如柴卻號稱猛虎的瘦子到處喝我們剩下的方便麵湯時,光陰也在一飲一啄間流淌。
我一直忘不了這些秘境般的美食,因為美食也雕刻時光。
聲明:本號編輯過程中使用的圖片除指定外來源於網絡,只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無商業用途 ,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另,本號文章均為原創,借鑑中有權益問題請聯繫本號或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