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城,讓他魂牽夢繞;一所大學,讓他終生結緣。從小學教師到大學教授,從河南大學到百家講壇。謙謙君子,縱橫文史。他是蜚聲國內的文化學者,他是享譽螢屏的河大名片——王立群教授。
2017年9月25日,在「感動河大」頒獎典禮上,王立群教授被評為「感動河大」人物。
圖為:王立群教授上臺領獎
下面,讓我們靜下心來,仔細品讀這篇感情真摯的文章,感受王立群教授與河南大學的深厚情緣~
2017年6月19日,河南大學官方微信首發河南大學招生宣傳片《河大印象之歲月·書香》後,朋友圈被刷屏,短短兩天閱讀量竟突破40萬,留言900多條,點讚8000多。這不僅一舉刷新了河大微信公共號原有的單篇25萬點擊量紀錄,而且也佔據了當天全國高校微信公共號點擊量的第一名。大家聚在一起話題皆是這部招生宣傳片,河大師生以及海內外校友都沉浸在無比興奮和喜悅之中。
點擊下方連結
就可以看到這篇燃爆網絡的推送
以及欣賞美麗配文
重磅!首發!河南大學2017年招生宣傳片驚豔上線
這是一部現象級的招生宣傳片,許多業內人士認為此片可媲美北大的招生宣傳片《星空日記》,並全方位分析該片的成功路徑。在我看來,這部宣傳片的成功應歸功於河大老中青三代人的鼎力協作:已逾古稀之年而傾情出演的王立群教授,已到知天命之年而真情為文的郭燦金,剛剛畢業三年正在創業的周光普校友。少了哪一環,這部宣傳片都無法成功。特別是王立群老師,年逾古稀、身體欠佳,為此專程從北京回到學校。這份對母校的濃濃愛意,讓我備受感動,也讓我不禁想起這些年王立群老師為招生宣傳所做的點點滴滴。
進入21世紀後,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走向大眾,各高校為了爭奪優質生源展開了招生宣傳大戰。前些年網絡尚不發達,更無「兩微一端」,招生宣傳主要依靠社會紙質媒體、校報和自製宣傳冊。記得2006年第一次製作招生宣傳片時,只是將教務處、學生處、團委、後勤總公司及部分學院書記組織起來,對著鏡頭介紹專業設置、獎助貸、學生社團、後勤保障等相關情況。因效果不是太好,之後幾年就將校情片《大學之道》進行壓縮,充當招生宣傳片。
到了2010年,學校決定拍一部以學校國保建築和風景為主的招生宣傳片。我們第一個想到的主角就是王立群老師。那時的王老師已是央視「百家講壇」上一顆冉冉升起的學術「明星」,我懷著忐忑的心給王老師打電話,不曾想他竟爽快地答應了。於是,我們把該片定名為《王立群帶您品河大》,並請著名書法家趙振乾題寫了片名。
這部宣傳片時長10分鐘,王老師在該片中是講述者,全片以王立群的視角來詮釋河大之美。那年拍攝是六月初,為了追求戶外的拍攝效果,攝製組專門挑了個大晴天。緊張的一天拍攝下來,王老師渾身上下都溼透了,對此,王老師沒有半句怨言。
片中有幾處需要王老師的同期聲,為了拍攝時胸有成竹,王老師在家做足了功課。河大明倫校區是河南貢院舊址,是千年科舉考試的終結地。為此,王老師讓我們把科舉制、貢院碑文及相關校史資料發給他。於是,呈現給大家的是,王老師如數家珍地介紹河南貢院與科舉歷史,以及作為國保的六號樓、七號樓、大禮堂等建築背後的故事。此片通過王老師的友情出演,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河南大學作為科舉終結地的歷史,讓學校的國保在片中熠熠生輝。王立群品河大,在當年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即便現在重溫此片,仍能感受到歲月的溫度。
學校如同兵營,可以說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許多時候許多事都成了常規工作。然而,學校的新聞宣傳卻需要把年復一年的工作寫出不一樣的感覺來,需要常寫常新。有時想想,新聞宣傳工作真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每年招生專版的內容策劃就是一件燒腦洞的事。如何把河大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現實的成就和亮點結合起來,並以優美的文字呈獻給讀者確實需要開動腦筋。有時是記者結合學校歷史和現狀寫的概況;有時是書記、校長代表學校寫的熱情洋溢的歡迎詞;偶爾也有學院巡禮之類的鴻篇巨製。
2011年6月,又到了招生宣傳的關鍵時候,大河報記者一直在催要專版文章。那幾日,我冥思苦想,總想在招生宣傳上有所突破。這一想不打緊,我又把目光聚焦到了有文學背景的王立群老師身上。我給王老師打去電話,表達了想請他為招生宣傳寫篇稿子的想法。王老師問:能給我多長時間,內容有何要求。我回答:只有一周時間;至於文章的內容,只要學生看後非常期待來河大上學即可。
一周後我接到了王老師發來的美文———《一座小城一所大學》。之所以稱之為美文,是因為字裡行間都透著王老師對開封、對母校深深的愛意。他寫道:「開封不大,卻曾經是八朝古都;開封古樸淡定,卻曾經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她成就了華夏文明的極致。河南大學,紮根在開封這座幽靜古樸的小城裡。……她經歷了幾度變遷,卻依然譜寫著燦爛的樂章,這就如同我深愛的河大:古樸而不奢華,低調而有風韻……這就是河南大學,一所百年大學。你可以不選擇她,但是,你沒有理由不欣賞她。」王老師這次不但品了河大,也品了開封,文章一經刊發即好評如潮,以至於第二年我們戀戀不捨地又刊發在了學校校報上。
然而,不能原諒的是,多次煩勞王老師,卻從未想起支付辛苦費和稿費。而王老師卻一如既往地關心母校,支持著學校的宣傳工作。
時間一晃到了2017年3月下旬,又是一年招生宣傳季,學校確定了新的宣傳思路:壓縮紙質媒體報導版面,加大網絡和新媒投入力度,拍攝一部新的招生宣傳片。
接到任務後,宣傳部、招辦、攝製團隊多次在一起討論其他高校宣傳片的優長,商討河大宣傳片的呈現方式。在確定了抒情、唯美的基調後,郭燦金開始了他的文案創作。文案幾經修改,特別是關愛和書記親自斟酌修改後最終定稿。接下來就是配鏡了,導演提議找位名人揮毫潑墨引出片名,我再一次想到了王老師,大家也覺得非常合適。
於是,我當著眾人的面撥通了王老師的電話。我表明意圖後,王老師說他寫字不行,但說兩句還可以。我急忙約他為宣傳片配音,他說可以,而且還可以在片中出一兩個鏡頭。因為我開著免提,聽此答覆,大家興奮不已。
解說詞發去不久,我們就收到了王老師發回的配音。在他發給我的圖片中,我再次感受到了他的一絲不苟:在每個生僻字的後面都標註了拼音。後來,王老師的夫人郭老師告訴我,為了保證配音效果,王老師半夜把自己關在書房裡錄音。
圖為:為拍攝2017年招生宣傳片,王立群教授在文案上進行了細緻標註
5月19日,王老師從北京回到開封,早晨八點半不到就來到了老校區南大門。考慮到王老師身體欠佳,原定一個半小時完成拍攝任務。可年輕的攝製團隊不願失去與王老師的合作機會,硬是又多加了三個鏡頭,直到12:30才結束拍攝。
出鏡其實是個體力活,每一個鏡頭,可能需要幾遍、甚至十幾遍地拍攝。可以想像,在炎熱的夏天,義務出鏡的王老師吃了多少苦!作為當事人,我最清楚,片子裡的每一個鏡頭,都曾被王老師的汗水打溼過。
6月19日,新版招生宣傳片驚豔上線。一經河大微信公共號推送,即引發閱讀狂潮,點擊量更是呈井噴式攀升,創造了多項紀錄。
許多讀者留言,說被片子感動得熱淚盈眶。許許多多和河大沒有任何關係的普通讀者也在爭相點讚、轉發。
這一切的取得離不開王老師的無私奉獻。我也深深地體會到,若不是對母校深深的愛,已是古稀之年的王老師怎會主動請纓,且全力以赴!
王老師三品河大,品出了三種風格,也品出了三段故事,而在這故事之後,則是老一輩河大人深沉的愛校之情。
學術信息
河南大學建校105周年學術活動:
免疫治療國際高峰論壇
時間:10月30-31日
地點:基礎醫學院六樓錄播室
想甩秋膘?三二一,動起來!
愛母校,就要把她捧在手心裡!
內容來源:河南大學報
本期文案:劉 波
本期圖片:校黨委宣傳部
本期編輯:馬菲菲
長按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覺得不錯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