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 | 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為河大師生帶來音頻報告《歷史...

2020-11-17 騰訊網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2月17日上午,河南大學「開學第一課」通過網絡如期而至,在這堂實實在在的「硬核」課中,120分鐘內,八位專家聯通了河南大學身在全國各地的近六萬名師生,共同走進了歷史上的瘟疫與防控,學習了疫情防控的響應與法治,感受到抗疫一線的艱辛與不易,體味到疫情面前的溫情與力量。

疫情時期,如何把疫情災難變成教材?都說讀史明智,鑑往知來,開學課上,在北京參與中央電視臺節目製作的著名文化學者、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老師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音頻報告《歷史視角看瘟疫》。

王立群從我國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對於疾病疫情的記錄開始追溯,例舉了東漢末年(建安二十二年)中原地區一次瘟疫帶來的既真實全面又細節到人的場景。「『建安七子』一朝凋零,令人傷感。」他講道,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多災多難,但先人們也充滿了智慧和力量,通過藥物治療、免疫治療、隔離傳染源等多種方法控制疫情,這些都成為後代子民寶貴的財富。

「以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的張仲景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為例,該書醫方治病救人,成為中醫醫方的鼻祖。書中很多驗方,一直到今天,為中醫學者所尊奉。」王立群表示,歷史上,人類不斷地和瘟疫等流行性傳染病做鬥爭,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傳染病。傳染病並不可怕,只要認真對待它,只要能夠正確隔離傳染源,增強自身免疫力,就能夠最終戰勝瘟疫。

面對洶湧疫情,14億中國人民聯防聯控,充分發揮了國家治理體系的制度效能和制度威力,探索出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新路。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馬翠軍老師與師生分享了《堅信制度優勢,厚植愛國情懷》,要堅持「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

新冠肺炎疫情是場災難,但也可以變成我們的課堂。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表示,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大家不斷傳承和弘揚河大精神,培養堅毅品格和頑強意志,在災難面前始終保持勇敢的心和必勝的信心,以應對這場中華民族的大考。

在這個不平凡的年份裡,「珍惜」成了一個熱詞,河大學子說:「開學第一課讓我們更懂得珍惜的力量,我們要學著付出,更要學會擔當,疫情在繼續,但世界卻永遠向前。」

開學第一課後,河南大學校黨委宣傳部、教務處,聯合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單位,即將推出河南大學「思政第一課」,該課將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祖國強、人民安:新時代經典戰『疫』紀實為主題」,推出專題系列課堂,加強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不斷融合,推動思政課建設走向深入。

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表示,各教學單位和部門要切實做好疫情防控預案,同時做好各項教學工作的開展,不能因為疫情耽誤生產、教學、研究和發展。在最困難的時候,做好一個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相關焦點

  • 河南這位「百家講壇」主講,把大學課堂變成了「午夜書場」!
    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央視節目《百家講壇》致力於普及優秀中國傳統文化。該節目播出時曾創造收視神話,從節目裡走出了易中天、王立群、於丹、孔慶東等眾多名人。2013年,由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士祥主講的《隋唐考場風雲》登陸《百家講壇》,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今天,小編就為你講述他的精彩故事。
  • 酷我音樂獨家冠名央視《百家講壇》,實現長音頻「聲態圈」擴容
    作為一檔在CCTV10科教頻道熱播了17年的節目,《百家講壇》追求學術創新,鼓勵思想個性,也強調雅俗共賞,重視傳播互動。它堅持「讓專家、學者為百姓服務」的欄目宗旨,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了一座螢屏橋梁,讓廣大觀眾在節目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截至目前,《百家講壇》已做了上千期的講座節目,邀請了幾百位各界學者專家。
  • 愛了愛了,「萌老頭」王立群又玩出了新花樣!
    王立群說,他向單位同事借了一套《俄語》教材,啃了大半年,竟然考過關了。政治考試沒有教材,全靠市組織部發了3本政治經濟學宣傳小冊子,很薄,他一天啃一本。「政治課一共複習了四天,考了91.5分,是我考得分數最高的一門課。」1982年,王立群研究生畢業留在河南大學任教,開的第一門課是中國古代文學,內容就包括《史記》。
  • 《百家講壇》主講人閻崇年暢談故宮文化
    本報11月10日訊(記者梁冰)今天下午,海南鳳凰新華出版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特別邀請著名歷史學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閻崇年走進海南大學,開展《600春秋 芳華依舊》主題講座,暢談故宮文化。此次活動是第十二屆海南書香節「名家海南行」系列活動之一。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著名歷史學家,央視《百家講壇》欄目、喜馬拉雅音頻主講人。
  • 「百家講壇王立群讀《史記》」之有感
    王立群讀《史記》」,是繼「於丹的《論語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國》」之後,百家講壇今年重點推薦的品牌欄目,這檔欄目主要是以司馬遷的《史記》為藍本,以漢武帝為一根紅線,橫向展開,講述了黃帝至漢武帝時期,二千三百多年活躍上我國政治,經濟,軍事歷史舞臺上的一些重要人物。
  • 酷我音樂《百家講壇》開啟全民收聽模式 創2億播放成有聲黑馬
    打造國民音頻節目!《百家講壇》自1月1日獨家上線酷我音樂後,傳播度加倍增長,打造了備受用戶喜愛的優質內容生態。
  • 《百家講壇》開啟全民收聽模式創2億播放成有聲黑馬
    《百家講壇》自1月1日獨家上線酷我音樂後,傳播度加倍增長,打造了備受用戶喜愛的優質內容生態。千堂音頻好課繼續將經典流傳,眾多歷史專家學者帶領國內聽眾,在趣味中重現過去,在講述中品悟歷史。同時,可聽、可學成為酷我音樂《百家講壇》的最強特點,聽眾在接收知識普及時更能夠深入學習。
  • 王立群:大美宋詞,一闋入耳,一闋入心
    求學路:半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很多人知道王立群都是從《百家講壇》開始的,那大概正好是百家講壇收視一度屠屏的光輝歲月,成就了一位又一位明星講師,王立群深入淺出的解讀但很少有人知道,被觀眾譽為「百家講壇最佳學術主講人」的王立群,竟曾經兩度高考失利,高校裡教書科研數十年,卻從未過過身為大學生的校園生活。
  • 百家講壇最成功的主講人之一「蒙曼」老師
    由於我非常喜歡中國歷史,百家講壇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電視節目。在此之前最迷的就是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了。所以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我都習慣性地打開中央十頻道去看百家講壇的回放。那天晚上正巧看到蒙曼老師的長恨歌,立刻就被她所講的內容給吸引住了。蒙曼老師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很普通的。有一點面黃肌瘦的樣子,說話中氣不足。可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 酷我音樂《百家講壇》突破全網有聲格局 2億播放量成國民必聽節目
    打造國民音頻節目!《百家講壇》自1月1日獨家上線酷我音樂後,傳播度加倍增長,打造了備受用戶喜愛的優質內容生態。千堂音頻好課繼續將經典流傳,眾多歷史專家學者帶領國內聽眾,在趣味中重現過去,在講述中品悟歷史。同時,可聽、可學成為酷我音樂《百家講壇》的最強特點,聽眾在接收知識普及時更能夠深入學習。
  • 酷我音樂與《百家講壇》達成戰略合作 長音頻重磅內容再下一城
    酷我音樂獨家冠名《百家講壇》,二者達成戰略合作,酷我音樂將發力人文歷史品類有聲書,拓展《百家講壇》的IP價值。《百家講壇》是CCTV-10文史類「國民節目」,為億萬觀眾所熟知。此次酷我音樂與央視跨界合作,可謂是強強聯合。雙方將以《百家講壇》合作為契機,成功打通產品和宣發渠道,互相賦能,開拓雙方增量市場。  當前,網絡視聽已經成為消費者進行娛樂休閒的主要網絡業態之一,網絡視聽行業的精品意識也愈發凸顯。
  • 【文化】王立群:講課要幽默 學術不打折
    自2006年在《百家講壇》開講歷史以來,王立群已經講述了超過300期歷史故事,觀眾們早已習慣的是那個溫文儒雅、嚴謹較真,在螢屏上講述項羽、劉邦、呂后等歷史人物的王立群。2006年,登上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被觀眾譽為「《百家講壇》最佳學術主講人」,是十年來連續在《百家講壇》擔任主講人的學者。)文學教授講歷史,易中天曾調侃這種跨界叫「公雞下蛋」,但王立群說恰恰是他的這種身份讓他成了「公雞中的戰鬥機」。他說:「歷史系的老師看重的是歷史事件,而我們文學更注重對歷史人物的分析,比如我講《史記》,就是挖掘人物最隱秘的部分。人活了,歷史就活了。」
  • 河南大學最牛博導,曾在百家講壇上走紅,32歲才考入大學十分勵志
    這句成語來形容王立群先生再合適不過了,對於17、8歲就邁入高考行列的大學生而言,在32歲才考入河南大學的王立群先生已經算是大器晚成。 但和尋常大學生不同的並不僅僅是年齡,王立群先生被稱為「河南大學最牛博導」,並且曾經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走紅——百家講壇。
  • 32歲考入大學,在百家講壇成名,大器晚成的他如今退休還在努力
    大器晚成的他求學路途波折 曾火遍全國的百家講壇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它作為文化科普類節目,總體而言很有存在意義,它作為一座橋梁,溝通了學術研究和社會大眾,通過這個橋梁,學者們將學術研究轉化為一種社會教育和文化普及,其積極作用不言而喻。
  • 盛極一時的《百家講壇》為何走向沒落?
    沒有觀眾,沒有嘉賓,一個演播室,一張桌子,一個主講人,這就是《百家講壇》的基本班底,放到現在這可以說的上十分簡陋且毫無新意。《百家講壇》憑藉其獨特的立意和主講人豐富的歷史知識,輕鬆有趣的表現方式,硬生生的在眾多娛樂性的綜藝節目中殺出了一條血絡,備受關注。而這一切都源於《百家講壇》製作組深厚的製作功底,和製作團隊學以致用的能力。《百家講壇》最開始的節目內容非常枯燥,央視最先想要做的可能是一檔多方面、多層次的科普類節目,和市場上的其他科普類節目差距不大,還可能因為主講人的學識過於豐富而略顯枯燥。
  • 康震、王立群、於丹、蒙曼,誰的傳統文化根底深?答案一目了然
    王立群常常感慨道:"真正讓我讀懂《史記》的是經歷、是文革、是現實。人們往往說讀書讓人讀懂現實,但我的體會是現實讓我讀懂了《史記》。 蒙曼老師是主攻歷史文化方面的優秀老師,有很深的詩詞儲備量,在《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做點評嘉賓,也曾在《百家講壇》做過多期節目: 2007年11月19日開始,蒙曼主講的三十二集系列講座《武則天》開始在百家講壇播出。 2008年重登百家講壇,18集《太平公主》講述後武則天時期政局。
  • 愛奇藝知識攜手學而思網校打造免費直播課名師團
    受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教育部於2020年1月27日通知全國大專院校、中小學校及幼兒園延期開學,為響應國家號召,保障受疫情影響中小學生正常的學習節奏,愛奇藝知識攜手學而思網校打造免費直播課名師團,組織起上百位包括學而思網校體系內畢業於清華/北大/哈佛的優秀名師、全國退休特級教師、家庭教育專家、心理輔導專家在內的「頂配」師資力量參與免費直播課,於2月6日在愛奇藝知識
  • 聽聽王立群的解讀
    中國歷史上,「楚漢爭霸」可以說是最具戲劇與傳奇色彩的雙雄對決。但是你是否了解,鴻門宴中劉邦是如何死裡逃生?為何項羽寧願自刎也不過烏江?詠嘆烏江自刎寫得最好的詩是哪首?來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群的抖音,你可以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王立群,1945年出生於安徽省霍山縣,現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是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
  • 單霽翔、王立群等「大咖」雲集彭城 「論道」兩漢文化
    2019年元宵節首次開放夜場,「紫禁城上元之夜」為全國人民奉上了一場視覺盛宴。退休後受聘為故宮學院院長。王立群:著名文化學者、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在《百家講壇》欄目主講的項羽、呂后等漢代風雲人物,獲得很高收視率。在《百家講壇》「十大名嘴」評選中,曾以「最學者化」入選。被《百家講壇》確定為長期合作的專家。周文彰: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
  • 《百家講壇》再度開講 共話隋末亂世如何打造鼎盛大唐
    本期酷我音樂《百家講壇》最新上線《隋唐風雲》系列節目,繼續精彩開講,共話隋末亂世之中如何開闢輝煌的大唐,風雲變幻中梟雄如何一統江山。  《隋唐風雲》作為《百家講壇》經典系列節目之一,主講內容涵蓋了隋朝時期短暫卻「政治清明,國家富強」的輝煌歷史,與後續唐朝創造「開元盛世」新局面的鼎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