誣殺嶽飛五年後宋高宗後悔了?他在鳳凰山上刻下「忠實」二字

2020-12-22 魚言史記

有一塊摩崖石刻,在杭州鳳凰山聖果寺遺址中顯得十分突出。

你會發現,一塊開鑿得平平整整的巖壁上,赫然刻著「忠實」兩個楷書大字。這就是宋高宗的親筆手書——「忠實」摩崖石刻。

「忠實」石刻,高92釐米,寬182釐米,字徑85釐米。因為此處曾專門建有一座忠實亭(今已毀)來保護石刻,所以至今「忠實」二字清晰可見。據說,字徑旁邊原本留有宋高宗的金章玉印,可惜已被後人鑿去,因此如今只留下了一個空印。

宋高宗「忠實」石刻

看高宗生平,思「忠實」之謎

紹興十七年(1147)六月,宋高宗趙構迎來40歲生日。當天,不知出於何種原因,他突然心血來潮,來到宮廷後苑,大筆一揮,寫下了力透紙背的「忠實」二字。關於這一段「小插曲」,幾乎沒有史料記載,導致「忠實」背後的謎,至今只能以揣測來解讀。

宋高宗的「忠實」寫給誰?為何而寫?要想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需要進一步走向宋高宗,窺探他的生平,了解他的另一面。

宋高宗趙構,宋徽宗第九子,北宋宣和三年(1121)封康王。靖康二年(1127),金軍侵犯汴京,擄去北宋徽宗、欽宗二帝。此時,身為康王的他正好不在京城,由此逃過一劫;而復國的大任也落在了他的身上。於是,當年五月初一,20歲的趙構在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登位稱帝,成為開創了南宋王朝的宋高宗。

宋高宗劇照

宋室南渡之時,宋高宗由海道途經杭州,聽說此地叫「仁和」,甚喜,有了駐蹕杭州之念。建炎三年(1129)二月,宋高宗升格杭州為臨安府。十月,還臨安,定下奠都杭州之策。紹興八年(1138),宋高宗昭告天下,正式宣布定都杭州,皇宮即設在鳳凰山東麓。宋高宗在位36年後,退居德壽宮,又受養24年,81歲駕崩,葬於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

南宋150餘年間,儘管戰亂不斷,國土日蹙,但其經濟之繁榮,科技文化之發達,都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就宋高宗個人而言,無論對其如何臧否,他畢竟是南宋的立國皇帝,開創了以杭州為基業的南宋歷史。平心而論,他對於保疆守土或者交戰議和的決策,從一個封建帝王看,還是恪盡職守的;而對於南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的推動發展,也是有所作為、屢有建樹的。

趙構行書《賜嶽飛批剳卷》

品高宗書法,解「忠實」之義

眾所周知,宋徽宗是位「文藝皇帝」,有著很高的書畫和詩文造詣,而作為其第九子的宋高宗,也遺傳到了一些文藝細胞。殊不知,宋高宗其實也十分擅長書法,而且對當時的書壇產生了重要影響,也對南宋書法藝術與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紹興三十二年(1162),55歲的趙構禪位給皇太子趙昚,自己則當上了太上皇。擺脫了繁冗的政務,他在德壽宮內頤養天年,精研書法,由此登上了自己一生書法藝術的巔峰。其書法藝術,既功力雄厚,又有一種飄逸瀟灑之風。他不僅精於書法,而且還整理收集了北宋宣和內府因戰亂而散失的法帖名畫,身體力行,倡導官民研習書法。當時,學習書畫,在民間與官府蔚然成風,臨摹效法宋高宗書跡者也不在少數。

「忠實」石刻現貌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細細品鑑、靜靜琢磨這「忠實」二字,揮筆灑脫流暢,筆力酣足,神和氣厚,端正停勻,書法功力不容小覷。再回到「忠實」的謎題上,40歲這年,宋高宗為何寫下這兩字,又寫給誰?

一種普遍說法,說他20歲坐上皇帝之位,35歲殺死嶽飛,五年後,不知是不是懊悔,想起了嶽飛,於是提筆寫下了「忠實」二字。

還有種說法,則是從石刻所在位置來推測。南宋在杭州定都後,聖果寺改成了殿司衙,皇宮的服務機構尤其是御林軍就駐紮在這裡。因此,很有可能趙構的「忠實」就是寫給御林軍看的。我們知道,宋代開國之君趙匡胤,以前就是御林軍,後來「黃袍加身」才當上了皇帝。從此,宋代重用文官,對武官始終帶有戒心,生怕歷史重演。因此,宋高宗將「忠實」寫給御林軍,就是希望他們忠實於君王。

嶽飛像

但也有可能,宋高宗是希望昭告天下,子民團結一心,從連年徵戰中恢復起來。又或者,他也是在惕厲自己,身為帝王,應以社稷為重,以忠實之心,上對得起列祖列宗,下對得起黎民百姓。

又或許,以上種種揣測,都兼而有之。

本文由魚言史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宋高宗為何恨嶽飛入骨?嶽飛死後兩年,他的軍師揭開秘密
    1133年,宋高宗趙構在臨安召見了嶽飛,厚加賞賜,同時還親自書寫「精忠嶽飛」四個字,作為嶽家軍的旗幟。可見當時,宋高宗對嶽飛是多麼的信任!可是八年後,宋高宗卻下旨,將嶽飛賜死,嶽雲、張憲等人處死!那麼嶽飛在此期間,到底做了什麼事,讓宋高宗對其恨之入骨呢?
  •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宋高宗為何以「莫須有」之罪殺嶽飛?
    紹興十一年 12 月 29 日(1142 年 1 月 27 日),宋高宗親自下令,要將嶽飛以毒酒賜死,張憲、嶽雲則是斬首示眾。一代名將嶽飛的下場居然不是在戰場上英勇犧牲,而是被自己侍奉的宋高宗和秦檜害死,著實令人扼腕嘆息。那麼,宋高宗為何要殺嶽飛呢?
  • 宋高宗為什麼十二道金牌召嶽飛?
    這幾天在FM107.7播出的《聰明學堂》節目講到嶽飛風波亭冤獄這一段。不過後來慢慢長大了,史書讀多了,也就知道這些演義固然不可以盡信,而在歷史中的皇帝們,也自然有他們的原因。今天心血來潮,把節目的講稿貼一段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嶽飛的一點看法。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歡迎討論啊!
  • 宋高宗獨子去世後繼無人 小嶽飛請戰杜充不理不睬《花咪說中國通史576》
    大逆不道」為由 前去捉拿他們當苗傅和劉正彥被抓住押回京城後宋高宗就下令 對他們處以「磔刑」所謂的「磔刑」其實就是千刀萬剮行刑人要一刀一刀地切割犯人的身體據說要割三千三百刀要犯人忍受三天三夜的痛苦 之後再殺死他們宋高宗對苗、劉二人實施這麼殘酷的刑罰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是多麼恨這兩個人了
  • 與嶽飛齊名的劉光世,戰鬥力卻只是個渣渣,連宋高宗都忍不住懟他
    此人是相州臨漳人,是嶽飛的老鄉(嶽飛是相州湯陰人),比嶽飛小一歲,也在青年時期經歷了亡國之痛。他歷經幾次戰鬥,歸入南宋中興四大將之一劉光世的帳下。南宋丞相張浚強行剝奪劉光世軍權,酈瓊和另一大將王德殺了朝廷派來的監軍,率全軍投降了偽齊,後來金國廢了偽齊,酈瓊便又成了金軍將領。酈瓊的幾條分析,明裡暗裡是在說南宋中興四大將:張俊、劉光世、韓世忠、嶽飛。
  • 如果不是宋高宗秦檜阻撓,嶽飛真有收復失地、直搗黃龍的能力嗎?
    建炎元年,宋高宗趙構在應天府稱帝,然而接下來就開始了他的南逃之路。關鍵時刻,是張俊、韓世忠、嶽飛、劉光世、劉琦等將領捍衛了新興的南宋政權。不過,宋高宗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大將們各領一軍,各自為政,而且他們之間或為了爭名逐利,或為了保存實力,常常互不配合,難以協調。
  • 嶽飛獄中高呼冤枉無罪,獄卒悄悄對其說了9個字,聽聞後沉默不語
    形象在嶽飛臨死之前曾高呼過他根本就沒有罪,在獄卒聽後,悄悄地對其說了9個字後,嶽飛就沉默不語了,獄卒所說的這9個字,是哪9個字呢?靖康之恥後,徽、欽二帝被金人俘虜,關押在金國,趙構又重新建立起了南宋。他雖想復仇,但他也深知金國實力之強對南宋的威脅極大。同時他還知道,倘若金國將徽、欽二帝放回來,那麼他的帝位也會遭到威脅,這是趙構絕對不想看到的,於是,趙構對待金國的態度就變主動備戰為求和。
  • 嶽飛陷入冤獄後,除了韓世忠外,有沒有人幫他說話?
    1142年,著名的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嶽飛,在秦檜、張俊,以及嶽飛部將王俊、王貴等人的陷害下,被捕入獄。 韓世忠怒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檜被說得啞口無言。 在嶽飛陷入冤獄後,除了韓世忠仗義執言外,還有沒有人幫他說話?
  • 嶽飛將他引為心腹,他卻賣主求榮,在嶽飛死後極力劃清界限
    嶽飛因為母親姓姚,父親姓嶽,所以對姚嶽另眼相看,將他徵辟為屬官,姚嶽也因此進入了嶽家軍。姚嶽進入嶽家軍後,嶽飛對他十分關愛,他也表現出了對嶽飛的忠誠和信任。沒想到,嶽飛剛死,他就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嶽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死時年僅39歲。為了拆分對嶽飛忠心耿耿的嶽家軍,宋高宗趙構對嶽家軍進行打亂重組。
  • 宋高宗駐蹕溫州線路圖考略
    試看《宋高宗駐蹕溫州的線路圖概略》,看過你自會明白。金朝自擄去徽宗、欽宗兩帝後,見康王趙構成了漏網之魚。於是,又撒下「大網」揮兵南下欲擒住時已稱帝的宋高宗,欲藉此斷了大宋子民抵抗的意志。建炎二年(1128年)秋,金兵再次南侵,宋高宗見金朝來勢洶洶開始心兒發慌。在中書侍郎黃潛善、同知樞密院事汪伯彥的點撥下,宋高宗拍拍腦袋帶著臣子嬪妃開跑。
  • 湖南花鼓戲《嶽飛傳》全集,花鼓戲迷
    《嶽飛傳》是一部以嶽飛抗金的故事為題材,略帶有歷史演義色彩的英雄傳奇小說。  嶽飛,字鵬舉,是南宋著名的愛國將領。嶽飛出生三天,黃河決堤,母親帶著他坐在蓮花缸裡逃到了麒麟村。在麒麟村裡,嶽飛幸運地拜周侗為師,並和王貴、湯懷、張顯、牛皋等結為兄弟。幾個少年英雄,滿懷一腔熱血來到大宋軍隊。然而,面對著金兵的入侵,朝廷的奸臣卻不顧國家的安危,將立下戰功的嶽飛遣返回家。
  • 他從嶽飛起兵就追隨左右 但在嶽飛最困難的時候卻補上一刀
    嶽家軍的主要戰將王貴,相州湯陰人,從嶽飛起兵隨嶽飛轉戰各地,戰功卓著。秦檜等人羅織嶽飛罪名時,王貴因受張俊脅迫,參與誣陷嶽飛。嶽飛遇害後,王貴自知處境艱難,引疾辭職。於紹興二十三年八月病死。宋廷追贈其為寧國軍節度使。
  • 今天發篇為「漢奸」翻案的文章,有請嶽飛作證
    那時金國一心想滅宋朝,不想談和,就直接把王倫扣下,這一扣就是五年,到了1132年才放他回來。但這五年時間裡王倫打聽出來了宋徽宗、宋欽宗的下落。1137年,宋徽宗的死訊傳到南宋朝廷。於是宋高宗又派王倫出使金國想迎回宋徽宗梓宮,完顏昌不但同意送回宋徽宗梓宮,還答應送回宋高宗生母韋太后以及把陝西、河南地還給南宋,並告訴王倫要廢了劉豫。
  • 秦檜死前留下一封「遺書」,道出嶽飛死因真相,我們錯怪他了
    他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因為害死了抗金英雄嶽飛而被千古唾罵,秦檜的名字也遺臭萬年。可以說,他與嶽飛兩人之間的差別可謂是判若雲泥,一個受人敬仰膜拜,一個則受人唾罵遺棄。時至今日,還保留有秦檜給嶽飛下跪的雕像,讓人看後忍不住想伸手去扇秦檜的耳光,但是最近,很多人都在為秦檜「洗白」,甚至有人翻出秦檜死前留下的一封「遺書」,以此來證明嶽飛死因的真相,並非與秦檜有關,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陷害嶽飛的万俟卨,他的名字怎麼讀?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姓氏?
    其實製造嶽飛冤案的人罪魁禍首就是當時的宋高宗趙構,由於他的賣國行徑,現在的人也喜歡稱呼他為完顏構,要知道秦檜當時雖然官大,可是若是沒有宋高宗的許可又怎麼敢對他下手呢?但是宋高宗畢竟還是皇上,自然而然的陷害嶽飛的罪責要由底線的大臣背鍋。
  • 為何說韓世忠間接害死了嶽飛?在「苗劉兵變」中埋下了禍根!
    都知道害死嶽飛的是秦檜夫婦和張俊,王浚,万俟卨,其實最大的罪魁是宋高宗趙構!但是其實間接害死嶽飛的是抗金名將韓世忠,就是巾幗英雄梁紅玉的丈夫!不要急著罵,韓世忠是嶽飛的戰友,嶽飛被冤殺時韓世忠還質問秦檜,其實韓世忠是很維護嶽飛的,但是為何說他間接害死了嶽飛呢?這件事還有從「苗劉兵變」說起!苗傅和劉正彥是宋高宗趙構身邊的禁軍小官!但是宋高宗一味的難逃,
  • 眾所周知,殺害嶽飛的禍首是秦檜夫婦與万俟卨,其實還有這個人
    (二)擁立高宗「汴京破,二帝北遷,人心惶惶。」張俊瞄準「靖康之變」後權力真空期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第一個跳出來力諫趙構繼位為帝。趙構心底樂開了花兒,表面上卻「涕泣不許。」趙構演足了戲,才在張俊等人護送下,從濟州轉移至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羞答答地登基稱帝,華麗變身為宋高宗。張俊以擁立之功晉升御營司(相當於今國防部)「御營前軍統制」,真正躋身南宋朝廷高層,成為武將代言人。他隨宋高宗放棄中原南撤揚州後,南徵北戰,先後平定各地武裝割據勢力,為南宋朝廷打下一片容身之所。
  • 嶽飛背上這個字,為何被錯讀了幾百年
    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那麼,為何我們更熟悉「精忠報國」這四個字?第一,因為宋高宗。宋高宗當時為了表彰嶽飛,曾御賜「精忠嶽飛」四個字,並做成一面旗幟。《宋史·嶽飛傳》:「(嶽飛)入見,帝手書『精忠嶽飛』字,制旗以賜之。」嶽飛之孫嶽珂所編的《鄂王行實編年》裡,同樣有印證:「(高宗)賜宸翰於旗上,曰『精忠嶽飛』,令先師行之次建之。」
  • 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逼迫嶽飛撤兵,面對嶽家軍10年心血將一夜夢碎,嶽飛為什麼不造反?
    嶽少保且不免,況欲成功乎?」(《宋史.嶽飛傳》)您聽說過權臣在內而大將在外立功的先例嗎?如今宋廷內有秦檜掣肘,外則嶽飛孤軍深入。現在嶽飛想保命都不容易,又豈能北伐成功?一語驚醒夢中人。宗弼馬上下令金軍固守開封,靜觀其變。果然,不久之後,從臨安接連發來的十二道金牌被遞到了嶽飛手上——高宗嚴令:撤軍!
  • 嶽飛死後,此人冒死救下他兒子,為了感恩,嶽家規定兩家永不通婚
    宋高宗趙構處死嶽飛,是抱著一種「非卿不忠,非朕不明」的態度下的旨。他明明知道嶽飛不可能造反,卻還是忌憚朝中的武將勢力,嶽飛作為最好動手處置的那個人,沒能逃過那場劫難。在秦檜的一力推動下,這樁歷史大冤案在紹興十一年(1142年)以嶽飛遇害告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