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一首湘西影像詩,鄉中生活盡在其中

2021-01-08 愛哭的蘋果

黃昏,一個人在家,沒有別的事,便看了一部久聞其名的國產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劇情極其簡單,一名湘西山村的老郵遞員,因腿腳有疾提早退休,他的兒子接替了他。兒子頭一次翻越223公裡的山路去跑信,父親放心不下,決定陪他爬一次,帶著那條一直陪伴自己的狗「老二」。山路上父親與兒子寥寥不多的對話,山村裡郵遞員與村民不起眼的小故事,構成了這部影片的全部。情節發展非常緩慢,起初的十幾分鐘,看得我異常煩躁,好幾次想關掉,換一部火爆的好萊塢電影看——看電影,原是想放鬆大腦,又不是坐牢,何苦找罪受?但耐心看下去,心緒竟漸漸舒展開來,雖不平坦,卻流暢地接上了影片中的山路,隨著它蜿蜒起伏。

看到一小半,我已為劇情所感染,開始擔心它過早地結束。片尾字幕滾完,我仍深深沉浸其中,久久不願抽出思緒。到網上搜索關於這部電影的資料,原以為會有很多人和我一樣,認為它是一部佳片(也確實有一些褒讚它的影評),結果卻嚴重出乎我的意料:當年這部影片計劃在國內公映時,居然沒有一家電影公司願意合作,960萬平方公裡的遼闊國土上,最終只吝嗇地向它施捨出了一張銀幕。在我們的電影發行商看來,這是一部不可能賣得出價錢的糟糕電影,幾座山頭,幾條小溪,幾爿斑駁的山寨,兩個臉膛黎黑的男人,如何點燃掏錢看電影的都市男女的熱情?發行商心目中的觀眾,感興趣的永遠只會是俊男靚女、刀槍劍影、飛車爆炸、豐乳肥臀、紅嘴唇以及外星人。

發行商也許想錯了,也許沒想錯,畢竟我沒法代表全體中國觀眾發言。製片人不知是不是被發行商的冷眼照得喪失了信心,結果破罐破摔,以8萬美圓的超低價賤賣給了日本的發行商。沒想到,這部電影把日本觀眾感動得東倒西歪,日本發行商賺得盆盈缽滿,真不知大洋這邊我們的製片人該哭還是該笑。

在不少國人的慣性思維中,日本人精神變態,嗜殺濫淫,不僅殘害鄰邦,對自己的同胞,也毫無愛護之心,清純可愛的小女孩,本應是關懷的對象,竟誘拐了去做援交女郎,甚至去做AV女優,簡直與禽獸無異。如此齷齪的心靈,應該只與粗暴的毀滅相連,怎麼可能來關注異國他鄉閉塞落後的山村裡的一對父子,

為他們的古道熱腸和沉默的親情而感動泣下?我為我們有導演拍出這麼一部細膩、澄淨而博大的影片感到自豪,但這自豪的背影裡,卻掖著一萬倍的自卑和自傷?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中的大多數,情感變得如何粗糙,粗糙得如同一塊凍僵了的髒抹布?我們一貫鄙視的鄰居,事實上遠比我們細膩善感——人家的文藝、建築、甚至商品包裝,都比我們來得精心細緻。

一切皆取決於彼此對待生命、生活和世界的態度的差異。在我們大手大腳胡天胡地的揮霍光我們血管中的靈氣的時候,人家正謙虛認真地打磨自己的氣質和靈魂。我們用鄙夷的目光,眼睜睜看著人家把我們遠遠地甩在了身後。一個老掉牙的典故,蘇東坡見佛印,嘲謔道:「我看你像一坨牛糞。」佛印不怒反笑道:「我看你像一尊佛!」 蘇東坡竊喜,告之蘇小妹。

蘇小妹笑道:「佛印心中裝著佛,所以看誰都是佛;你看誰都是牛糞,你說你心裡裝了些什麼?」 蘇東坡慚愧無地。同樣的道理,我們覺得日本人齷齪,興許並非因為人家真的齷齪之至,也可能是我們自己心中積了太多的汙垢。隨便抽本史書翻翻,不難發現,人家所犯的罪孽,我們早就背負了無數重,卸起來,或許比人家更加艱難。不說古,單論金,譬如AV,我們絕不比人家看得少。

在我看來,看AV並不可恥,可恥的是,明明看時津津有味,一關播放器,轉臉就罵人家淫邪,還滿面都是正氣。正是這類正氣,讓我們的正經比淫邪還要猥瑣。《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電影,自然很難將我們打動,因為我們的自然之心,已被偏見的塵垢深深埋葬。

相關焦點

  • 《那人那山那狗》
    第一次看《那人那山那狗》這電影是2013年,之後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依然覺得回味無窮。看著電影中一抬頭看見那片映入眼帘無窮無盡的綠,總會有許多感觸,沒有什麼原因,或許是因為那片綠,因為那裡的人、景、事和自己身邊的很相像,從電影中總能找到很多相似的影子。         曾經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地方,也是,那山,一座一座的,連綿不斷,就像電影裡頭的山。
  • 本土電影《那人那山那狗》的影像文化解讀
    這部影片由霍建起於1998年執導的,在國內外的金雞電影節、日本電影節、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等電影節中獲得大獎。本文主要根據所學的《文化人類學概論》知識進行闡述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 多角度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讓我們一起跟隨霍建起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年)裡的鏡頭來感悟父愛的深沉與厚重。《那山那人那狗》先後獲得第23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公眾最喜愛的影片」大獎、第31屆印度國際電影節評委大獎、1999年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獎以及2001年日本電影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 編導藝考影片《那人那山那狗》影評
    影片簡介:《那山那人那狗》是霍建起導演的一部普通卻感人的片子。
  • 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在如詩如畫的美景中,講述人性的美好
    1999年,導演霍建起拍攝了一部文藝片《那山那人那狗》,彼時正處於世紀之交,很多觀眾被商業大片所吸引,因此平和溫婉的電影不怎麼受待見,《那山那人那狗》在中國並沒有引起多大的轟動。然而,這部電影卻在日本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贏得了票房口碑雙豐收。
  • 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深情含蓄意味深長的驛道--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上人們總是讚美母親的偉大,卻忽視了未知的父親和對渭安的父愛如山。母親節來了,我希望你能在感恩母親期間為你父親預訂一個地方。父愛是什麼樣的愛?讓我們跟隨霍來建造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來體會父愛的深沉與沉重。
  • 《那山那人那狗》:一條狗兩代人,純美真摯令人嚮往
    在這些電影中,有一部電影並非大製作,但它所呈現的淳樸親情和秀美風光,在21年後的今天看來,仍十分令人感動,能看到它我覺得很慶幸,它就是——《那山那人那狗》。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改編自彭見明同名小說,由霍建起執導,滕汝駿、劉燁、陳好等人主演,以上世紀80年代湘西農村為背景,講述了即將退休的鄉郵員父親帶著接班的兒子走一遍郵路的故事。
  • 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那山,是他歷經十年的堅守改變的。承包哀牢山那年,他七十四歲。七十一歲的他,因貪汙和大量不明財產被人匿名舉報,進而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獄中的生活是一般人無法面對的,他唯一的女兒不堪其苦選擇了自殺。
  • 《那人那山那狗》:那人是父親,那山如父愛,那狗卻不是我
    那人是山,而我卻不是那條「狗」。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它是無涯的荒漠;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很多愛來不及便已是終點見過大海,會臣服於大海的咆哮和不可一世;見過高山,會仰望於高山的偉岸和幽深靜遠;見過繁華,會傲躁於繁華的喧囂和曇花一現。在我們面前,是機遇亦是挑戰,是溫柔亦是背叛,是微笑亦是暗箭.。
  • 綏寧縣關峽苗族鄉大園村:拍攝《那山那人那狗》的地方
    大園村的鼓樓 ︵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 文熱心 蔣劍平   《那山那人那狗》,是1999年拍的一部故事片。平淡的敘事,精緻的人情,美麗的湘西,如同夏日傍晚品著一杯淡淡的清茶……」  這部片子拍攝地,就在綏寧縣關峽苗族鄉大園村。  這是一個保留比較完整的古老村寨,倚山而建,伴水而築。  8月上旬,記者來到這裡尋訪「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  是青龍山,古松挺拔,生生不息。
  • 《那山那人那狗》:記憶裡總是鬱鬱蔥蔥
    《那山那人那狗》,我能想到關於這部電影的記憶總是鬱鬱蔥蔥,一片翠綠,對於劇情已然模糊,如同電影的海報一般,一片模糊的綠色主調,大概是距離上次觀影時間太過長久的緣故。模糊的記憶裡我卻清晰地記得電影劇情的平淡如常,沒有曲折,沒有強烈的衝突,只有那山,那人,那狗,行走在湘西如畫的鄉間,淡淡的感覺,溫馨的平常,對我的觀影胃口。今天心血來潮重看了此片,也許是年齡漸長,不再單純如少年,當初觀影的感覺如今還在,而今觀影時多了幾分思索。
  • 《那山、那人、那狗》、《恰同學少年》、《爸爸去哪兒2》多部經典...
    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  重溫經典,感受取景地的魅力  01《那山、那人、那狗》    「人的心,其實比腿還累。」還記得這句戳中淚點的臺詞嗎?它來自電影《那人那山那狗》裡父親的口中,直到影片接近尾聲,這句他隨口一說的話道盡了整部電影的情感。
  • 《那山那人那狗》:滿滿的詩意
    《那山那人那狗》名字就有滿滿的詩意,這部戲裡並沒有太多人物交談較多是男主旁白,和鏡頭的運動來表達人物的情感。這部影片富有意境之美,這其中重要的畫面留白,與意境的創造有巨大聯繫。02第一,電影中,強光與井深的運用,按照農村的屋內應該是昏暗的,但是強光的巧妙運用,起到了強調人物表情和心理作用,母親正在忙碌著,這組鏡頭輕而易舉的展現三人的關係。
  • 《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中國電影
    華影「代言人」:電影收割者華語電影第二十九趴:那人那山那狗(1999)華語百強電影:雖然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壇的位置並不如人所願,但在它漫長的一百多年歷史中,亦曾產生許多可以令我們國人自豪的電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觸動心靈的電影,那些曾經讓人回味悠長的電影,那些曾經得到世界影壇讚譽的電影。(排名不分先後)電影收割者奉行:電影是場人生的旅行,願你的人生,一路風景。豆瓣評分:8.4經典指數:《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中國電影,影片中看似平凡無奇的物件,卻拼湊出了不可思議的美。《那人那山那狗(1999)》生活有了念頭,才有奔頭。
  • 「九十年代」中國電影藝術審美賞析《那人那山那狗》
    分享筆記之-----《 那人那山那狗 》 霍建起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 那人那山那狗》 改編自彭見明的同名短篇小說,這是一部典型的 「 治癒式」 電影,湘西的風景之美、人情之純,我們曾經在沈從文的 《 邊城》 裡領略過,而霍建起導演則以其深厚的美術功底通過視聽語言讓我們一飽眼福。
  • 《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畫面真的是太美了,像一篇優美的散文詩
    湘西山區化不開的濃霧、沁人心扉的綠、溼漉漉的石板路、蜿蜒的梯田,配上舒緩的音樂和節奏,柔軟而純粹,真的是美極了。幸運的是放映後霍建起導演親臨現場,娓娓道來電影拍攝的故事,真是一個有氣質的文人導演,我覺得電影雖然略顯雞湯,在人性複雜性上刻畫不夠,但不失為一部反應中國風情的好電影。這麼多年沒辦法互相親近的父子,在傳承郵路的時候才真正互相理解體諒,單純又動人,青澀的劉燁好可愛。
  • 2018年·電影觀後感·第132部·《那山那人那狗》(1999)
    電影改編自一部獲獎的短篇小說,真實的故事平實簡單,像一篇唯美、溫馨的散文,父子之情,郵遞員山民之情,人與動物、大自然之情,觸動人心。講述的是一段關於子承父業的故事:一名湘西山村的老郵遞員,因腿腳有疾提早退休,為了保證這項工作更妥善地得以交接,他選擇把自己的工作交給自己的兒子,他的兒子接替了他。
  • 《那人那山那狗》:二十多年的默默前行
    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改編自彭見明的小說《那山那人那狗》,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之一。1999年,影片在中國市場問世卻一直默默無聞,只賣出一個拷貝更被一些媒體稱為「國內發行幾乎為零的電影」。2001年被日本引進上映後卻爆火,這顆遺珠才正式開始洗去了它的蒙塵,先後在國內外的金雞電影節、蒙特婁國際電影節與印度國際電影節等電影節中獲獎。
  • 網友獨家影評:《那山那人那狗》
    但是有一類電影絕對叫大家捧場——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  網友獨家影評:一個考大學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來的小山村,情不願的接替了父親的工作。開始隨著父親開始第一次帶有輪迴性質的郵遞之路。  網友獨家影評:我原來說,這個相當於中國的「公路片」或者確切的說是「山路片」。
  • 那山那人那狗:豆瓣評分8.6,日本票房高達8億,國內發行幾乎為零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那山那人那狗》,按照老傳統,先講劇情:影片一開始展現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湖南湘西美麗的自然風光,這是一個落後的偏遠山村,因為交通不便導致消息閉塞,鄉郵員是村民與外界唯一的聯繫紐帶。父親聽完後不由說道,你頂著這麼大的風出來,這不是胡鬧嗎,可少年說,這是他的工作,他爺爺交代過,鄉郵員已經為我們摔下去過一次,不能再有第二次。父親卻對少年說,你爺爺糊塗啊!在此刻,人與人之間最溫暖的關心體現的淋漓盡致,父親所為鄉親們做的一切,都被大家看在眼裡,他們也用自己方式表達對他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