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獨家影評:《那山那人那狗》

2021-01-08 歡樂的小宇宙

  網友獨家影評:電影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某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稍微有些劍走偏鋒就會使得所對應的受眾群體變小。比如放《罪惡之城》和《低俗小說》就絕對有不買帳的。但是有一類電影絕對叫大家捧場——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

  網友獨家影評:一個考大學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來的小山村,情不願的接替了父親的工作。開始隨著父親開始第一次帶有輪迴性質的郵遞之路。

  網友獨家影評:我原來說,這個相當於中國的「公路片」或者確切的說是「山路片」。故事在父子的跋山涉水中不斷展開。父親和兒子之間的隔膜不斷消融。你靜靜的坐在電影院,面前展開的是滋潤到掐一下就會出水的畫面和父親與兒子之間的默默的愛。動容,那是應該的。

  據說霍建起是做美工出身,所以你不難理解為什麼這部電影把所有的山色水影包容的淋漓盡致。在侗族姑娘出現的那個黃昏,畫面精緻綻放到了絕美。倘若說李安的《臥虎藏龍》裡的青山翠竹算得上有讀書人的雅致和清傲,張藝謀的《英雄》裡的水榭上的打鬥的背景暗含著出世的灑脫和矛盾糾結,那麼,我願意說霍建起的這部電影背景有小家碧玉的風情和生活的質感。

  網友獨家影評:這本是一部平靜的電影,沒有英雄要挽救人質,沒有公路上的汽車追逐或者你吃納米,我被克隆的科幻把戲。平白到你一定要耐下性子去傾聽的電影。所以畫面語言也這樣為電影內容服務著。

  關於矛盾與平衡……

  網友獨家影評:父親和兒子之間是有矛盾的,但是這種矛盾在最後得到了化解。父子之間的感情經過了四個層次的。出門的時候,父親看到兒子和妻子親密的道別,可愛的吃醋,而開始上路的時候,兒子和父親連走路都離了很遠,一路上兒子漫不經心的一路走一路跟著收音機唱歌不停,父親則不斷提醒兒子注意腳下的山路。

  網友獨家影評:他們進了一個村子,給五婆送定期要送但是卻根本不存在的信。這裡是第一個層次的升華。在進了侗族的村落以後,他們遇到了侗族姑娘並參加了一場侗族婚禮。父親在這裡含蓄的和兒子談論起愛情。這裡為止可以視做第二個層次。

 網友獨家影評: 最後在河邊兒子執意要背父親過河,父親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兒子已經很強壯高大了,父親趴在兒子的身上開始哽咽起來。這裡是第三個層次。

  網友獨家影評:最後則是走過風雨橋頭的時候,信件飛起飛落,父親,兒子和狗一起收集信件,這裡是最後一個層次。在父親和兒子的矛盾中牽涉到了第三個人,兒子的美麗的母親。兒子埋怨父親總是叫母親在家等待。父親緩緩的流露出對母親的愛。影片的不斷出現的兒子的獨白和父親的記憶的回閃避免了講述母親的繁冗,使得語素變得集中而簡單。

  還有一對矛盾是兒子同深山生活方式的矛盾。兒子在山外的世界尋求一種自我認同,但是沒有找到。山裡的環境同他追尋的認同感的差距使得矛盾產生。最後經過父親一路上帶有儀式性質的送信之旅。終於使得這個矛盾達到一個平衡。

  網友獨家影評:還要說到的是父親與山外世界的矛盾。這個構想算是電影的神來之筆。父親是深山的產物,淳樸而沒有一點心機。他和山外的世界是單向絕緣並對立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在片尾,兒子數落父親接受山外世界的想法,叮囑父親注意和村裡人的相處。父親抱怨:山裡還這麼複雜。兒子出人意料的給出:」生活是複雜的」這樣的答案。父親才發現,其實兒子已經長大。於是父親不作聲。默默接受。

  在這裡三對矛盾互相交織。三對矛盾最後都達到平衡。

  關於旅途所代表的意義:

  這本是條沒有風景可看而且孤獨寂寞的旅程。影片也只摘取了父親和兒子的三天路程的影像。但是這段旅程卻絕對有著別樣的意義。

  網友獨家影評:這段旅程是父親為了叫兒子熟悉以後的郵遞工作而進行的一次帶有儀式性的跋涉。在這次跋涉以後兒子要作為真正的接班人。而父親也要退休。父親在山路上跋涉幾十年,退休怎麼說都帶有悲壯色彩,可是父親卻不悲哀,只是在最後流露出少許的留戀。影片沒有在這裡拿「悲傷」說事。在這段跋涉以後父親將退休,兒子將繼承工作。這樣的維繫和傳承在這個帶有儀式性質的跋涉過程中顯得意味深長。

  網友獨家影評:這段旅程是兒子對父親生活的臨摹和父親對自己生活的重演與總結。原來兒子從來沒有陪同父親走過這麼一段路程。這次路程中他體會到了父親的辛勞和父親默默流露的對他和母親的愛。而他以後也要向父親這樣生活。這是一次對父親生活的臨摹。父親的最後一趟山路過程中,他不斷回憶起過去,所有的點滴好像歷歷在目,然而,以後這樣的生活將不復存在。所以這是一次重演與總結。

  網友獨家影評:這段旅程還是一種輪迴與延續。路程是輪迴的,從家門口出去還要從家門口回來。父親在路上跋涉了幾十年,兒子要接著跋涉。兒子曾經到過山外的世界,現在又回到了原來的地方。就好像父親在影片中說的:山裡的人為什麼喜歡住在山裡,那就像是腳放在鞋裡舒服一樣。兒子是父親的生命的輪迴與延續,也是父親工作的輪迴與延續。電影的命題在這裡關於人的生存狀態的命題再一次被強調。

  在這部電影中,雖然名字是叫那山那人那狗,但是狗只是被作為擬人化的龍套出現。少了很多值得渲染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看這部電影的時間實在有些久了,於是幾乎都是純粹客觀的來看待它,所以語言中少了許多美感。

相關焦點

  • 《那人那山那狗》
    第一次看《那人那山那狗》這電影是2013年,之後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依然覺得回味無窮。看著電影中一抬頭看見那片映入眼帘無窮無盡的綠,總會有許多感觸,沒有什麼原因,或許是因為那片綠,因為那裡的人、景、事和自己身邊的很相像,從電影中總能找到很多相似的影子。         曾經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地方,也是,那山,一座一座的,連綿不斷,就像電影裡頭的山。
  • 編導藝考影片《那人那山那狗》影評
    影片簡介:《那山那人那狗》是霍建起導演的一部普通卻感人的片子。
  • 那山.那人.那狗/那情.那愛.那人生/影評.原創.潭影
    評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眾,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
  • 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那山,是他歷經十年的堅守改變的。承包哀牢山那年,他七十四歲。七十一歲的他,因貪汙和大量不明財產被人匿名舉報,進而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獄中的生活是一般人無法面對的,他唯一的女兒不堪其苦選擇了自殺。
  • 那山 那人 那狗.那路 那情 那愛.那人生旅途/影評原創,作者潭影
    ——評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眾,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
  • 《那人那山那狗》:那人是父親,那山如父愛,那狗卻不是我
    那人是山,而我卻不是那條「狗」。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它是無涯的荒漠;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很多愛來不及便已是終點見過大海,會臣服於大海的咆哮和不可一世;見過高山,會仰望於高山的偉岸和幽深靜遠;見過繁華,會傲躁於繁華的喧囂和曇花一現。在我們面前,是機遇亦是挑戰,是溫柔亦是背叛,是微笑亦是暗箭.。
  • 影評《那山那人那狗》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
    但是也有一些電影是非常搞笑的——親屬關係電影,比如《那山那人那狗》。一個高考落榜的年輕人不情願地回到了以前的村子,接替了父親的工作。開始第一輪郵遞工作。我曾經說過,這相當於中國的「公路電影」,或者更確切地說,「山路電影」。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展開。父子之間的隔閡消失了。你靜靜地坐在電影院裡,面前展開那潤溼捏捏的一幕,那父子間無聲的愛。它是應該。
  • 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深情含蓄意味深長的驛道--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上人們總是讚美母親的偉大,卻忽視了未知的父親和對渭安的父愛如山。母親節來了,我希望你能在感恩母親期間為你父親預訂一個地方。父愛是什麼樣的愛?讓我們跟隨霍來建造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來體會父愛的深沉與沉重。
  •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日本受寵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日本受寵2001年08月08日12:39:37 新華社    由中國導演霍建起執導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巖波禮堂上映後,觀看者趨之若鶩。這還是第一部如此深受日本觀眾「寵愛」的中國影片。  巖波禮堂放映影片多以亞洲、歐洲和南美影片為主。
  • 經典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昨晚看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那一切,陌生的年代,遙遠的地方,霧氣氤氳的青山綠水間流淌的一支樸素動人的歌謠。父親把一生獻給了山中郵遞員的工作,終因腿病久治不愈而即將無奈地退休。
  • 那山那人那狗那導演
    《那山那人那狗》 手冊:那當時為何選擇這麼一個故事來作為你的處女作呢?霍建起:後來我們家那位(蘇小衛)覺得我有點執迷不悟,她有一次就跟我說,有一個報告,就是《贏家》的原型,是寫一個殘疾運動員的故事。我這個人不是特別關注體育,所以對體育選題不是特別感興趣,就沒太當回事,就過去了。
  • 多角度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含蓄雋永的郵路深情——淺評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人們總是在歌頌母親,唱誦母愛的偉大,卻忽略了默默無聞的父親和那偉岸如山的父愛
  • 《那山那人那狗》:記憶裡總是鬱鬱蔥蔥
    《那山那人那狗》,我能想到關於這部電影的記憶總是鬱鬱蔥蔥,一片翠綠,對於劇情已然模糊,如同電影的海報一般,一片模糊的綠色主調,大概是距離上次觀影時間太過長久的緣故。模糊的記憶裡我卻清晰地記得電影劇情的平淡如常,沒有曲折,沒有強烈的衝突,只有那山,那人,那狗,行走在湘西如畫的鄉間,淡淡的感覺,溫馨的平常,對我的觀影胃口。今天心血來潮重看了此片,也許是年齡漸長,不再單純如少年,當初觀影的感覺如今還在,而今觀影時多了幾分思索。
  • 本土電影《那人那山那狗》的影像文化解讀
    本文主要根據所學的《文化人類學概論》知識進行闡述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關鍵詞:文化人類學;美學;文化生態學     《那人那山那狗》改編自彭見明的小說《那人那山那狗》,由霍建起執導,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
  • 《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中國電影
    華影「代言人」:電影收割者華語電影第二十九趴:那人那山那狗(1999)華語百強電影:雖然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壇的位置並不如人所願,但在它漫長的一百多年歷史中,亦曾產生許多可以令我們國人自豪的電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觸動心靈的電影,那些曾經讓人回味悠長的電影,那些曾經得到世界影壇讚譽的電影。(排名不分先後)電影收割者奉行:電影是場人生的旅行,願你的人生,一路風景。豆瓣評分:8.4經典指數:《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中國電影,影片中看似平凡無奇的物件,卻拼湊出了不可思議的美。《那人那山那狗(1999)》生活有了念頭,才有奔頭。
  • 修復版《那山那人那狗》21年後喚起觀眾無盡鄉愁
    影片放映後,導演霍建起上臺,與《人民中國》總編輯王眾一、《那山那人那狗》攝影趙鐳一同暢談影片拍攝與修復的過程,以及當年在日本上映時的幕後故事。在4K影片的首映前,本刊總編王眾一對《那山那人那狗》導演霍建起進行了獨家專訪。  王眾一(左二)與霍建起(右二)及其他嘉賓共同回憶有關《那山那人那狗》的往事(攝影:袁舒)中國著名電影導演。
  • 《那山那人那狗》:一首湘西影像詩,鄉中生活盡在其中
    黃昏,一個人在家,沒有別的事,便看了一部久聞其名的國產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劇情極其簡單,一名湘西山村的老郵遞員,因腿腳有疾提早退休,他的兒子接替了他。兒子頭一次翻越223公裡的山路去跑信,父親放心不下,決定陪他爬一次,帶著那條一直陪伴自己的狗「老二」。
  • 日本發行《那山那人那狗》的做法,給國內電影人上了一課
    霍建起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在1999年拍竣,獲得了當年金雞獎的最佳電影獎和最佳男主角獎,19歲的劉燁憑藉這部處女作還被提名最佳男配角。但是那個年代,電影市場正處在所謂「大片崛起、喜劇發跡」的時期,《那山那人那狗》一沒有明星,二沒有大場面,三沒有歷史滄桑感,四不能逗人笑,完全得不到發行商的青睞。
  • 《那人那山那狗》觀後感
    有人有山有狗,這到底是在講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它只是講了一個很平實感人的故事,而這部電影也是在表演上讓觀眾們一眼就能看出來,它裡面所要展現給我們的是什麼。這部影片是中國著名電影美術師,導演霍建起先生拍攝的。他從小就喜歡繪畫,而且畫的還很不錯,所以他也是從繪畫中認識到電影了解電影的。他前期是通過在電影製片廠當美術設計接觸的電影,後來他才開始真正導演起自己的作品。
  • 《那山那人那狗》:滿滿的詩意
    《那山那人那狗》名字就有滿滿的詩意,這部戲裡並沒有太多人物交談較多是男主旁白,和鏡頭的運動來表達人物的情感。這部影片富有意境之美,這其中重要的畫面留白,與意境的創造有巨大聯繫。多麼淳樸善良的山裡人,他們自發地圍上了「我們」沒有過多言語,只是默默的微笑,那是感恩的微笑。導演巧妙地運用鏡頭語言和幾個特寫鏡頭,讓觀眾彷佛身臨其境,讓人感受大山裡的人那種情懷。05影片中經典情節,就是兒子背著父親過河,通過遠景、中景、特寫、俯拍、跟拍相互結合,全方位的表現河的湍急、道路漫長、以及父親與兒子之間親密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