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那情.那愛.那人生/影評.原創.潭影

2020-10-12 潭影

評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

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眾,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

  • 一個考大學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來的小山村,情不願的接替了父親的工作。開始隨著父親開始第一次帶有輪迴性質的郵遞之路。可以說,這個相當於中國的「公路片」或者確切的說是「山路片」。故事在父子的跋山涉水中不斷展開。父親和兒子之間的隔膜不斷消溶。你靜靜的坐在電影院,面前展開的是滋潤到掐一下就會出水的畫面和父親與兒子之間的默默的愛。讓人動容,那是自然的也是應該的。

作為影片中的背景山蒼翠如畫,那碧綠如黛的山,給人以美的畫面,影片中的人是善良的人,影片中的狗是忠誠的狗,那山、那人、那狗,給我們營造了世外桃源般的靜謐與和諧。而導演是通過那條寂靜而陡峭的郵路將我們帶入這一人間天堂的。

郵路首先是影片的拍攝線索和故事發生的空間。優揚的音樂中又一個清晨來到了,小郵遞員(劉燁飾)要開始自己的郵遞員生涯了,老郵遞員(滕汝駿飾)不放心,帶著「老二」決定陪他走一趟。於是兩人同走這一條郵路。一路上,幫助五婆、背夫過河、侗族姑娘、風中追信等故事相繼發生。同時,郵路不僅是一條故事線索,更是一條情感線索,當我們說這裡是人間天堂的時候,不僅僅指旖旎秀麗的風景,還有濃濃的人間溫情,而這些深情正是在這條郵路上

首先,我體驗最深的是父子情。影片在表達「父子情」上用了欲揚先抑的藝術手法。有一個遠景讓我們看到父子二人和「老二」離家走過小橋,畫面中的綠色撲面而來,青翠寧靜。但兒子在前,父親在後,話語不多,關係並不和諧。通過小郵遞員的畫外音和童年記憶的影像再現,我們知道是因為他小時候父親很少回家,即使長大了與父親也很生疏。但通過走這條郵路這次機會,兩人開始了心靈的溝通和交流:父親發覺自己還不知道兒子已經學會了抽菸,並為沒有發覺兒子脖子上的傷疤懊悔不已;兒子通過郵路的漫長和艱難,特別是得知父親有次為了送信從陡峭的山坡上跌落,體會到父親工作的艱辛,而通過父親對五婆默默的照顧則感受到父親無私的奉獻,兩人的關係開始發生轉機。

小郵遞員背父親過河是兩人相互理解後關係的升華。深情的音樂中,不停穿插老郵遞員背兒子在肩頭的畫面,溫馨的現實和醉人的記憶在他的胸中碰撞,這一蒙太奇的運用帶來巨大的情感張力,老郵遞員眼裡溢滿晶瑩的淚花。「能背動父親就說明孩子長大了」,這是任何一位被兒子背著的父親都會有的由衷的幸福,特寫鏡頭讓我們進入了父親波濤翻湧的內心世界,一同分享這種深沉而含蓄的感動。

除了父子情,還有鄉親們對老郵遞員的關愛。它不僅是使小郵遞員體驗到父親偉大、改變自己成見的因素,更作為獨立的情感元素震撼著觀眾的心靈。鄉親們知道這是父親最後一次送信,將他送到村頭還依依不捨,在這裡導演運用了景深鏡頭來傳達這種感情:前面是行走著的父子二人,後面是鄉親們站立的身影。而後面跑過來幾個小孩將食物「悄悄地」的放入小郵遞員口袋裡的行為則將真摯的情感「輕鬆地」表達了出來。

能夠體現鄉親們對父親感謝的還有轉娃受爺爺的囑託每次都在父親曾經跌落的地方等待。與前面的送食物的小孩一樣,這裡不僅是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當小郵遞員接過父親背上的郵包的時候,鄉親們也把他們的感謝之情告訴了孩子,讓這種美好的情感傳遞下去,一代一代。

「老二」作為影片中重要的「主人公」之一,它銜很多柴禾讓父子二人點火取暖的段落很然人感動,影片中它的「忠誠」可以說是對情感的最高闡釋。影片的開始,它不跟隨小郵遞員上路,老郵遞員上路了,他才順從的跟著,可見,他只對父親是忠誠的;但影片的最後,他也追隨小郵遞員踏上了漫長的郵路,聯想到小郵遞員對郵遞事業的態度的變化我們就會明白 「老二」對父親的忠誠其實是對「郵遞員」這一職業的忠誠,而這又何嘗不是對大山裡鄉親們的忠誠、對這座秀麗青翠的大山的忠誠呢?

這段旅程是兒子對父親生活的臨摹和父親對自己生活的重演與總結。原來兒子從來沒有陪同父親走過這麼一段路程。這次路程中他體會到了父親的辛勞和父親默默流露的對他和母親的愛。而他以後也要向父親這樣生活。這是一次對父親生活的臨摹。父親的最後一趟山路過程中,他不斷回憶起過去,所有的點滴好像歷歷在目,然而,以後這樣的生活將不復存在。所以這是一次重演與總結。

這段旅程還是一種輪迴與延續。路程是輪迴的,從家門口出去還要從家門口回來。父親在路上跋涉了幾十年,兒子要接著跋涉。兒子曾經到過山外的世界,現在又回到了原來的地方。就好像父親在影片中說的:山裡的人為什麼喜歡住在山裡,那就像是腳放在鞋裡舒服一樣。兒子是父親的生命的輪迴與延續,也是父親工作的輪迴與延續。電影的命題在這裡關於人的生存狀態的命題再一次被強調。

在這部電影中,雖然名字是叫那山那人那狗,但是狗只是被作為擬人化的龍套出現。少了很多值得渲染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看這部電影的時間實在有些久了,於是幾乎都是純粹客觀的來看待它,所以語言中少了許多美感。

蜿蜒曲折的漫漫郵路,熾熱深厚的款款深情。因為忠誠,「老二」送走了老主人,陪伴著新主子;因為感謝,鄉親們依依相送孩子們遠遠相迎;因為奉獻,兒子理解了父親接過背上的郵包;是父親的榜樣作用感染了兒子,因為這裡的人有情,感覺到這裡就是人間仙境。

整理於2020.10.11

相關焦點

  • 那山 那人 那狗.那路 那情 那愛.那人生旅途/影評原創,作者潭影
    ——評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眾,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
  • 網友獨家影評:《那山那人那狗》
    網友獨家影評:電影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某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稍微有些劍走偏鋒就會使得所對應的受眾群體變小。比如放《罪惡之城》和《低俗小說》就絕對有不買帳的。但是有一類電影絕對叫大家捧場——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  網友獨家影評:一個考大學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來的小山村,情不願的接替了父親的工作。
  • 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那山,是他歷經十年的堅守改變的。承包哀牢山那年,他七十四歲。七十一歲的他,因貪汙和大量不明財產被人匿名舉報,進而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獄中的生活是一般人無法面對的,他唯一的女兒不堪其苦選擇了自殺。
  • 《那人那山那狗》
    第一次看《那人那山那狗》這電影是2013年,之後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依然覺得回味無窮。看著電影中一抬頭看見那片映入眼帘無窮無盡的綠,總會有許多感觸,沒有什麼原因,或許是因為那片綠,因為那裡的人、景、事和自己身邊的很相像,從電影中總能找到很多相似的影子。         曾經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地方,也是,那山,一座一座的,連綿不斷,就像電影裡頭的山。
  • 多角度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父愛到底是怎樣的一份情?讓我們一起跟隨霍建起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年)裡的鏡頭來感悟父愛的深沉與厚重。《那山那人那狗》先後獲得第23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公眾最喜愛的影片」大獎、第31屆印度國際電影節評委大獎、1999年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獎以及2001年日本電影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 編導藝考影片《那人那山那狗》影評
    影片簡介:《那山那人那狗》是霍建起導演的一部普通卻感人的片子。
  • 《那人那山那狗》:那人是父親,那山如父愛,那狗卻不是我
    那人是山,而我卻不是那條「狗」。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它是無涯的荒漠;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很多愛來不及便已是終點見過大海,會臣服於大海的咆哮和不可一世;見過高山,會仰望於高山的偉岸和幽深靜遠;見過繁華,會傲躁於繁華的喧囂和曇花一現。在我們面前,是機遇亦是挑戰,是溫柔亦是背叛,是微笑亦是暗箭.。
  • 《1980年代的愛情》:那山、那水、那人,那雲、那天,那情
    因為同樣是霍建起導演的另外一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不僅色調優美,畫面精美,而且在國內外榮獲諸多大獎。因此,文章的標題就借用了這部電影名字的起法,那山、那水、那人,那雲、那天,那情。山,水,人電影中營造出的世界,位於湖北利川,環境優美,風景迤邐。對於戀愛中的情侶來說,這裡絕對是一個適合觀賞的旅遊勝地。電影中雨波和麗雯的故事,也是從這裡開始。
  • 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深情含蓄意味深長的驛道--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上人們總是讚美母親的偉大,卻忽視了未知的父親和對渭安的父愛如山。母親節來了,我希望你能在感恩母親期間為你父親預訂一個地方。父愛是什麼樣的愛?讓我們跟隨霍來建造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來體會父愛的深沉與沉重。
  • 那山那人那狗那導演
    《那山那人那狗》霍建起:後來我們的劇本找了很多人。其實對於第一次拍電影的人,特別是對於從做美術轉做導演的人,這是一個非常難的事。就像今天從學校畢業的學生,除非你家裡有錢,否則一般人去找一筆資金,也是很難的,也是要有一個過程。但是,也是有很多希望,然後這個希望又破滅了,成了又不成了。
  • 國產佳作《那山那人那狗》:長長的郵路上,藏著人生的三大主題
    仲夏時節,外面下著淅瀝瀝的小雨,再次重溫了這部經典的文藝片——《那山那人那狗》,觀影氛圍真的是好應景。畫面淳樸、乾淨、滿眼青綠,養眼養心。這是一部讓人捨不得快進,只想慢慢一幀一幀的細細觀賞的影片。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於1999年在國內上映,由霍建起執導,滕汝駿、劉燁等主演。
  • 《那山那人那狗》國內未上映,火到日本被人「封神」
    序俗話說「牆內開花牆外香」,這句俗語可以用來形容當代中國電影在國內外的境遇,近年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那山那人那狗》。當時這部電影在第19屆金雞獎的評選中,獲得了最佳故事片獎,但片子在國內推廣時,各大電影發行公司都不感興趣,導致電影幾乎沒有票房收入。
  • 影評《那山那人那狗》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
    但是也有一些電影是非常搞笑的——親屬關係電影,比如《那山那人那狗》。一個高考落榜的年輕人不情願地回到了以前的村子,接替了父親的工作。開始第一輪郵遞工作。我曾經說過,這相當於中國的「公路電影」,或者更確切地說,「山路電影」。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展開。父子之間的隔閡消失了。你靜靜地坐在電影院裡,面前展開那潤溼捏捏的一幕,那父子間無聲的愛。它是應該。
  • 本土電影《那人那山那狗》的影像文化解讀
    本文主要根據所學的《文化人類學概論》知識進行闡述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關鍵詞:文化人類學;美學;文化生態學     《那人那山那狗》改編自彭見明的小說《那人那山那狗》,由霍建起執導,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
  •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日本受寵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日本受寵2001年08月08日12:39:37 新華社    由中國導演霍建起執導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巖波禮堂上映後,觀看者趨之若鶩。這還是第一部如此深受日本觀眾「寵愛」的中國影片。  巖波禮堂放映影片多以亞洲、歐洲和南美影片為主。
  • 經典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昨晚看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那一切,陌生的年代,遙遠的地方,霧氣氤氳的青山綠水間流淌的一支樸素動人的歌謠。父親把一生獻給了山中郵遞員的工作,終因腿病久治不愈而即將無奈地退休。
  • 《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中國電影
    華影「代言人」:電影收割者華語電影第二十九趴:那人那山那狗(1999)華語百強電影:雖然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壇的位置並不如人所願,但在它漫長的一百多年歷史中,亦曾產生許多可以令我們國人自豪的電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觸動心靈的電影,那些曾經讓人回味悠長的電影,那些曾經得到世界影壇讚譽的電影。(排名不分先後)電影收割者奉行:電影是場人生的旅行,願你的人生,一路風景。豆瓣評分:8.4經典指數:《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中國電影,影片中看似平凡無奇的物件,卻拼湊出了不可思議的美。《那人那山那狗(1999)》生活有了念頭,才有奔頭。
  • 《那山那人那狗》:記憶裡總是鬱鬱蔥蔥
    《那山那人那狗》,我能想到關於這部電影的記憶總是鬱鬱蔥蔥,一片翠綠,對於劇情已然模糊,如同電影的海報一般,一片模糊的綠色主調,大概是距離上次觀影時間太過長久的緣故。模糊的記憶裡我卻清晰地記得電影劇情的平淡如常,沒有曲折,沒有強烈的衝突,只有那山,那人,那狗,行走在湘西如畫的鄉間,淡淡的感覺,溫馨的平常,對我的觀影胃口。今天心血來潮重看了此片,也許是年齡漸長,不再單純如少年,當初觀影的感覺如今還在,而今觀影時多了幾分思索。
  • 豆瓣8.6《那山那人那狗》:父子的一次交接班,更是一場人生接力
    《那山那人那狗》上映於1999年,是一部很清新純粹的電影,或許當時不像其他都市片偶像片那樣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改編自彭見明的獲獎小說《那山那人那狗》,還獲得了1999年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是由霍建起執導,由滕汝駿,劉燁,陳好主演,瀟湘電影製片廠和北京電影製片廠聯合出品,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
  • 21年前劉燁、陳好主演的《那山那人那狗》為何能成為經典之作?
    之前在一個問答類網站上看到一個題目「你看過那些全程無尿點」的影片,我腦海裡馬上浮現出一個名字《那山那人那狗》。《那山那人那狗》故事特別簡單——高考落榜後的兒子心不甘情不願地接過了父親鄉村郵遞員的班,要開始送自己的第一趟郵包,父親擔心兒子第一次不順利,就帶著家裡的狗和他一起去走一趟,也順便給村民們交接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