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那山那人那狗》:父子的一次交接班,更是一場人生接力

2020-04-23 職場琉璃

《那山那人那狗》上映於1999年,是一部很清新純粹的電影,或許當時不像其他都市片偶像片那樣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

《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改編自彭見明的獲獎小說《那山那人那狗》,還獲得了1999年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是由霍建起執導,由滕汝駿,劉燁,陳好主演,瀟湘電影製片廠和北京電影製片廠聯合出品,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該片問世後在中國市場默默無聞,只賣出一個拷貝, 甚至被某些媒體稱為"國內發行幾乎等於零的電影"。

豆瓣8.6《那山那人那狗》:父子的一次交接班,更是一場人生接力


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於20世紀80年代間,中國湖南西南部綏寧鄉間郵路上的故事。

即將退休的鄉郵員父親帶著第一天接班當鄉郵員的兒子走那條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郵路,一路跋山涉水,最終父子二人終於把信件交到鄉親們的手中。而兒子也親身目睹了父親的默默付出,明白了父親這些年的辛苦不易,以及為什麼得到那麼多人尊重的原因。

由於這趟父子的短暫獨處,也從中改變了原來的微妙親情關係,父子倆漸漸消除了心中的隔閡。

這是一部溫暖治癒很乾淨純粹的農村題材電影,充滿鄉親們的純樸和善良,也表達了父親的愛很多時候是沉默的,是無聲的,但是卻無所不在的。

或許故事展開的方式很普通很尋常不過,但是它的內核卻很美,引領人們珍惜美好的生活,珍惜心中的寧靜,發現身邊的美好,懂得家人的不易。

本文將從敘事方式、人物刻畫、情感變化三個角度,解讀《那山那人那狗》帶來的現實思考和藝術魅力。

豆瓣8.6《那山那人那狗》:父子的一次交接班,更是一場人生接力


01 敘事方式:從父親腿腳不舒服提前退休開始,表明上一輩的默默努力和自己的真正開始,父輩視角和自我視角切換推進劇情,二人共同構建完整的故事


文章先是介紹父親要退休的原因:

年紀大了,曾經也因為送郵件摔倒過,腿腳不舒服,只能提前退休了。這一退休,自己的職位就需要有人去接手,於是高考落榜的兒子自然就接手了。而鄉郵員也是屬於國家職員的一個崗位,但父親一輩子也沒有獲得什麼提升,卻也沒有什麼抱怨的,相反還是對這份工作滿足和珍惜。

父親和兒子對送郵件的不同視角:

從父親的視角來看,顯得深沉和認真,當成一份一輩子的沉甸甸的事業,鄉郵員是自己一輩子的工作,送的不僅僅是一封信件,還是一份責任,一份牽掛,是連接鄉親們和外界親人兒女的橋梁。即使自己和一些鄉親們村長他們說的一樣,一輩子也沒有獲得什麼重要的提升調崗,但是在那個內斂純樸的地方,在那個連表揚都羞於聽到的年代,能夠得到所有鄉親們的尊重和愛戴,那不就是證明自己最大價值的事嗎?

兒子的方面畢竟比較年輕,就顯得隨意多了。當父親說給自己畫好了一個出行的路線草圖給兒子大致說下方向行程時,父親說每一趟出行大概3天這樣就可以回來了,而兒子還不在意地說"那我第一天走快一點,說不定2天就可以趕回來了",父親意味深長地說,"送的不是三兩天,三兩趟,而是一年年,一輩子的。"

父與子,一個人到退休,一個正當少年,一個開始回歸家庭作為一個守望者的角色,一個開始出發煥發生命力的年輕人。不僅僅是一份鄉郵員工作的交接班,還是一場父與子的接力,一場人生的接力。

影片的開頭就充滿了濃濃的農村小家庭的生活氣息,這樣一個從介紹父親工作退休開頭的敘事方式,讓人覺得很感慨父親一輩子的經歷,也感慨父親的堅韌品質,從父親和兒子的不同經歷和看法出發,通過一種父與子的簡單對話引發下面的故事開展,為全篇故事做好了一個行雲流水的鋪墊。


豆瓣8.6《那山那人那狗》:父子的一次交接班,更是一場人生接力


02 人物刻畫:父親是深沉而慈愛的,但是因為內斂和不善言談,外表看起來對兒子沒有什麼關心疼愛,實則全部的愛都埋在心裡;兒子從不輕易喊父親爸爸,因為覺得父親一直對自己很少關心和陪伴,眼裡只有工作;而鄉親們則是非常淳樸,熱情,善良,懂得感恩,不同的人物表情和性格不同,但是無一例外都是簡單善良,有愛有生活氣息的。


影片中有2個劇情,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也是最能說明父子不同的人物性格:一次是鄉親們給父親送行時,一次是父親給孤寡老人五婆念信時,都能非常明顯地感覺到兩個人的性格刻畫深刻。

兒子認為這一趟送郵件是很有意思的事,他想到應該會有很多人歡迎自己,但是卻沒有,心裡有些失落了。而當自己和父親從村長那裡出來時,門口全部站滿了來給父親最後一次送行的村民,他們臉上都是那種不舍與感恩,尊重和愛戴,那一刻父親的臉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當面對眾人來給自己送行時,父親那是一種滿足和有些害羞,甚至都羞於被表揚的少有的笑容,這是平日裡很少有的滿足的笑。

也就是那一刻,兒子終於明白為什麼父親沒有得到什麼晉升卻也能堅持一輩子把這件事做好,為什麼父親很珍惜很用心做好這份工作的原因了。

因為得到所有鄉親們的尊重和愛戴,得到他們的認可就是對父親最好的獎賞了。而離開那條村子時,所有村名都來給父親送行,目睹父親的離開,兒子很高興地回頭打招呼,而父親卻始終沒有回頭看一眼,因為他害怕自己忍不住落淚。

這是父子面對眾人感恩自己時的不同反應,父親深沉而理性,緬甸而內心滿足,就是這樣一個形象的父親。

豆瓣8.6《那山那人那狗》:父子的一次交接班,更是一場人生接力


影片中還有一個細節同樣讓人動容,這是兒子從來不知道的。

在給一個叫五婆的老奶奶送信時,因為老奶奶經歷坎坷,眼睛也看不見了,唯一的孫子出去外面大城市始終沒有回來過,也不跟五婆聯繫。但是父親知道後,看不下去,每次送信都給五婆一個信封,那是一張什麼都沒有的紙,這次還夾了10塊錢。

每次五婆都要求父親給她念信,父親拿起那張空白的"信",就一直念著,把自己對五婆關心的話,以孫子的口吻念出來。讓五婆知道孫子的情況,但是這樣的好意卻在兒子看來不夠根治,兒子希望可以把她孫子找出來,回家自己親自孝順自己的奶奶。

因為無法尋人,所以後面也就這樣不了了之,父親還特意叮囑兒子,以後每次送信都來看看五婆,十天半個月就要來看她一次。兒子點點頭答應。

看到那一幕,兒子也似乎明白了父親更多的"秘密",其實父親也是一個非常仁慈有愛的父親,只是不善於表達罷了,他見不得別人悲涼難過,總是善意地去幫助更多的人,父親一輩子都在努力傳達出更多的親情和溫暖。


豆瓣8.6《那山那人那狗》:父子的一次交接班,更是一場人生接力


03 情感變化:父子兩人一開始出發時,幾乎沒有什麼交流,各走各的,到最後慢慢打開心扉,兒子也主動喊一聲"爸",在一個晚上入睡時,兒子習慣性地把腿搭父親的腳上,父親開心地笑笑,尤其是兒子背父親過河時,年紀大腿腳不利索的父親在兒子背上抽泣感嘆時光匆匆,感慨"兒子背得動父親就算長成了"。


記得一開始,父子兩人出行時無交流:父親在陪伴兒子最後一程去送郵件時,一路上兩個人都很少說話,甚至走進一起都覺得尷尬。但是這段短暫的相處,卻也實實在在地改變了這段微妙的父子關係。

當兒子目睹了眾人來村長家門口,鄉親們都來給父親送行時:兒子的內心是油然而生的感慨,為父親驕傲動容,內心是被純樸善良的鄉親們打動了的;當父親給五婆念信時,兒子也明白了父親的一片良苦用心,為父親的善良而折服。

當兒子和偶遇認識的一個侗族姑娘認識,晚上一群人載歌載舞熱情洋溢時:坐在旁邊的父親也想起了自己當年和妻子認識時的美好,那時的他們也是如此年輕熱烈,曾經那麼恩愛和熱烈過,現在回頭想想,因為很少陪伴而心懷愧疚。

豆瓣8.6《那山那人那狗》:父子的一次交接班,更是一場人生接力


印象最深的是,兒子背父親過河時:父親聯想到曾經的過往,以前是自己背著兒子,把兒子架到自己肩膀上,現在時間過去的那麼快,居然換了兒子背自己過河了,感慨歲月的流逝,兒子已經慢慢長大,自己已經變老了。

兒子知道父親的腿常年過河不舒服不能受凍受寒了,於是提出背著父親過河,很自然地說了一句"讓你也享受一回。"

在兒子背上的父親感傷不已,在悲傷淚流滿面,十分地感嘆,也很欣慰兒子終於長大了。

那一刻,父親和兒子都明白,他們雙方其實都在嘗試用自己的一顆心在走進對方的心,不再那麼隔閡生疏了。

那一刻,他覺得自己的兒子真正是個男子漢了,有擔當,變穩重了。

豆瓣8.6《那山那人那狗》:父子的一次交接班,更是一場人生接力

走過了河,兩個人歇腳起身時,兒子很自然地喊了一句"爸,我們該走了。"父親聽了十分高興,還特意跟老二吹噓一些,"聽到沒,他叫我爸了。"

就是在這樣十分尋常又不尋常的短暫旅程中,父子兩人的關係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父子兩人的心結也慢慢打開了,父親帶兒子走完了自己人生最後的一次站崗,最後一次出行,卻也是兒子的第一次出行。

這不僅僅是一次工作的交接班,還是一份責任的延續,一份擔當的承接,更是一場人生的接力,父親走了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現在年老了,身體不舒服了,給兒子接力去吧,把這份鄉親們去外界朋友親人的聯繫,把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繼續延續下去,繼續接力下去。


豆瓣8.6《那山那人那狗》:父子的一次交接班,更是一場人生接力


04 總結,寫在最後的話


《那山,那人,那狗》說的是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父子接力做鄉郵員的故事,剛剛開始在國內發行時,票房少得可憐,甚至被某些媒體稱為"國內發行量幾乎為零",而被日本把電影買到自己國內後,卻大受歡迎。豆瓣評分8.6,由此可見自然是有自己受歡迎的道理的。

我們把它所要表達的的主題內涵解讀清楚了,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這樣的一部高分影片背後別有新意的藝術價值與獨特魅力。

電影也就在父親做的一件件小事中升華了主題,非常地細膩。

此外,影片的拍攝也是非常得人心,每一個轉角每一個背景每走一步都是美麗的畫面,清澈純淨,優雅寧靜,那山,那人,那狗,都構成了一幅幅非常唯美寧靜的畫面。

在秀美如畫的風景中,兒子慢慢明白了父親工作的辛苦和意義,父親也漸漸體會到他二十幾年來對家庭的虧欠,在一場短暫的旅程中,父子兩人也開始和對方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了解。

另外我想,這部電影把所有的山色水影包容的淋漓盡致,在侗族姑娘出現的那個黃昏,畫面精緻綻放到了絕美,實在是非常有意境的畫面。可以說,霍建起的這部電影背景有小家碧玉的風情和生活的質感。

或許這部影片的內涵不止這些,成長,感恩,親情,責任,這是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的,也是每一個都需要經歷的,我想這也是這部影片留給我們最大的思考和現實意義了吧。


豆瓣8.6《那山那人那狗》:父子的一次交接班,更是一場人生接力

相關焦點

  • 那山.那人.那狗/那情.那愛.那人生/影評.原創.潭影
    評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眾,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
  • 那山 那人 那狗.那路 那情 那愛.那人生旅途/影評原創,作者潭影
    ——評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眾,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
  • 《那山那人那狗》:豆瓣8.6分,一部曾經被人嚴重低估的國產片
    但是多年陪伴隨著他們來的老郵遞員,一路送信的黃狗老二,卻死活不肯跟著兒子走。父親沒有辦法,決定陪伴兒子走第一趟,一是幫助兒子熟悉熟悉路線,二是讓老二也熟悉熟悉新主人。兩人在母親的目送下出了村子踏上旅途。在路上,父子二人顯得有些尷尬,父親早些年跑外省時,一個月才回一次家,所以兒子和他有些生,平時連「爸」也很少叫。
  • 《那人那山那狗》
    第一次看《那人那山那狗》這電影是2013年,之後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依然覺得回味無窮。看著電影中一抬頭看見那片映入眼帘無窮無盡的綠,總會有許多感觸,沒有什麼原因,或許是因為那片綠,因為那裡的人、景、事和自己身邊的很相像,從電影中總能找到很多相似的影子。         曾經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地方,也是,那山,一座一座的,連綿不斷,就像電影裡頭的山。
  • 《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中國電影
    華影「代言人」:電影收割者華語電影第二十九趴:那人那山那狗(1999)華語百強電影:雖然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壇的位置並不如人所願,但在它漫長的一百多年歷史中,亦曾產生許多可以令我們國人自豪的電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觸動心靈的電影,那些曾經讓人回味悠長的電影,那些曾經得到世界影壇讚譽的電影。(排名不分先後)電影收割者奉行:電影是場人生的旅行,願你的人生,一路風景。豆瓣評分:8.4經典指數:《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中國電影,影片中看似平凡無奇的物件,卻拼湊出了不可思議的美。《那人那山那狗(1999)》生活有了念頭,才有奔頭。
  • 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深情含蓄意味深長的驛道--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上人們總是讚美母親的偉大,卻忽視了未知的父親和對渭安的父愛如山。母親節來了,我希望你能在感恩母親期間為你父親預訂一個地方。父愛是什麼樣的愛?讓我們跟隨霍來建造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來體會父愛的深沉與沉重。
  • 多角度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讓我們一起跟隨霍建起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年)裡的鏡頭來感悟父愛的深沉與厚重。《那山那人那狗》先後獲得第23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公眾最喜愛的影片」大獎、第31屆印度國際電影節評委大獎、1999年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獎以及2001年日本電影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 那山那人那狗:豆瓣評分8.6,日本票房高達8億,國內發行幾乎為零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那山那人那狗》,按照老傳統,先講劇情:影片一開始展現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湖南湘西美麗的自然風光,這是一個落後的偏遠山村,因為交通不便導致消息閉塞,鄉郵員是村民與外界唯一的聯繫紐帶。這是兒子上任的第一天,一大早父親就把郵件都給他準備好,雖然他把差事交給了兒子,可內心不免擔心,不住的叮囑著兒子,可年輕的兒子此時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這份工作不僅是送信這麼簡單,更是意味著責任。父親以前和一隻叫老二的狗一起送郵件,習慣了跟著父親的老二,不願意跟著兒子一起走,無奈之下,父親決定陪兒子再走一次郵路,而老二看著父親走後,才跟了上去。
  • 日本票房8億《那山那人那狗》:塵世中的父子情,平淡卻回味悠長
    人有想頭啊就什麼都有!要是沒有想頭,再好的日子都沒滋味。《那山那人那狗》《那山那人那狗》是1999年上映的中國電影,講述了父親因為當郵遞員常年不在家,與兒子相處時間少,現在因病提前退休,安排兒子接任他的職位。兒子是第一次走郵路,父親不放心陪同著。父子兩人在相處的過程中,由最初的陌生,到慢慢熟悉,再到互相理解的往事。
  • 親情驛站 | 《那山那人那狗》,郵路上的父子親情
    —— 晴 《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於1999年上映的電影。這部電影在當時的中國無人問津,被日本引入國內之後,卻連續在日本藝術院線上映兩年半,得到8億日元的高票房。時至今日,我們回看這部二十年前的藝術電影,仍是一部講述父子親情的治癒系佳作。
  •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日本受寵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日本受寵2001年08月08日12:39:37 新華社    由中國導演霍建起執導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巖波禮堂上映後,觀看者趨之若鶩。這還是第一部如此深受日本觀眾「寵愛」的中國影片。  巖波禮堂放映影片多以亞洲、歐洲和南美影片為主。
  • 沉默的愛——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之父子關係分析
    《那山那人那狗》,由霍建起執導,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於20世紀80年代間中國湖南西南部綏寧鄉間郵路上的故事:即將退休的鄉郵員父親帶著第一天接班當鄉郵員的兒子走那條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郵路,一路跋山涉水,父子的短暫獨處卻改變了原來的微妙親情關係,父子倆漸漸消除了心中的隔閡。
  • 《那山那人那狗》國內未上映,火到日本被人「封神」
    影片內容電影中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更沒有大牌明星的加盟,可以說這部電影在國內不受歡迎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情節簡單、故事節奏緩慢、老套,電影劇情並不複雜,講述八十年代湖南鄉村裡,體弱多病的老郵差即將退休,而接班的人正是他的兒子,兒子第一次去送信的時候,父親還不放心,就跟著一起去了,在漫長的山路中,父子倆頭一次感覺時間竟然過的這麼慢,父子二人三天兩夜的郵遞之旅,那份時刻流淌出來的父子親情緊緊的抓住了觀眾的心
  • 網友獨家影評:《那山那人那狗》
    但是有一類電影絕對叫大家捧場——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  網友獨家影評:一個考大學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來的小山村,情不願的接替了父親的工作。開始隨著父親開始第一次帶有輪迴性質的郵遞之路。  網友獨家影評:我原來說,這個相當於中國的「公路片」或者確切的說是「山路片」。
  • 《那山那人那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前段時間,夏末秋初,早晚已漸有涼意了,不再有那般熾盛的烈日驕陽。但秋老虎新生,午後仍能感受到夏天般的煩悶。 這個時候,總有那麼一部電影能使得煩躁的初秋也變得清新怡人起來:這是部接近二十年前拍攝的電影,是一部小清新的文藝片,在豆瓣上卻有接近七萬人評分,且百分之九十的人為它打出高分,堪稱文藝片中的翹楚。
  • 那山那人那狗:劉燁陳好電影處女作,國內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它就是被稱為國產電影試金石的故事片——《那山那人那狗》,也逐漸消除父子間隔閡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湖南的西部山區,那山,是湖南的山,那人,是在山間奔波的郵差,那狗,是陪伴郵差的朋友。,這不僅僅是一條送信之路,更是一條和解之路。
  • 《那人那山那狗》:那人是父親,那山如父愛,那狗卻不是我
    那人是山,而我卻不是那條「狗」。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它是無涯的荒漠;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很多愛來不及便已是終點見過大海,會臣服於大海的咆哮和不可一世;見過高山,會仰望於高山的偉岸和幽深靜遠;見過繁華,會傲躁於繁華的喧囂和曇花一現。在我們面前,是機遇亦是挑戰,是溫柔亦是背叛,是微笑亦是暗箭.。
  • 8.6分的《那人那山那狗》,在國外也能受到好評,越看越有味道!
    而今天我們今天要來聊的也是前些年的一部冷片,在當時的播放率、票房以及口碑都不是很好,但是如今在豆瓣上卻有著8.6的高分,這部影片就是《那人那山那狗》。《那山那人那狗》改編自彭建明的同名小說,由霍建起執導,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
  • 編導藝考影片《那人那山那狗》影評
    影片簡介:《那山那人那狗》是霍建起導演的一部普通卻感人的片子。
  • 《那山那人那狗》:記憶裡總是鬱鬱蔥蔥
    《那山那人那狗》,我能想到關於這部電影的記憶總是鬱鬱蔥蔥,一片翠綠,對於劇情已然模糊,如同電影的海報一般,一片模糊的綠色主調,大概是距離上次觀影時間太過長久的緣故。模糊的記憶裡我卻清晰地記得電影劇情的平淡如常,沒有曲折,沒有強烈的衝突,只有那山,那人,那狗,行走在湘西如畫的鄉間,淡淡的感覺,溫馨的平常,對我的觀影胃口。今天心血來潮重看了此片,也許是年齡漸長,不再單純如少年,當初觀影的感覺如今還在,而今觀影時多了幾分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