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豆瓣8.6分,一部曾經被人嚴重低估的國產片

2021-01-08 騰訊網

大山中的老郵遞員要退休了,沒考上大學的兒子即將接班。山村郵遞員是一個苦差事,來回一趟二百二十三裡地,但兒子還是毅然決然將這個工作接下來,父親為兒子畫了路線圖,告訴他每天要走八十裡,兒子收拾收拾就出發了。

但是多年陪伴隨著他們來的老郵遞員,一路送信的黃狗老二,卻死活不肯跟著兒子走。父親沒有辦法,決定陪伴兒子走第一趟,一是幫助兒子熟悉熟悉路線,二是讓老二也熟悉熟悉新主人。

兩人在母親的目送下出了村子踏上旅途。在路上,父子二人顯得有些尷尬,父親早些年跑外省時,一個月才回一次家,所以兒子和他有些生,平時連「爸」也很少叫。

天色迷濛,兩人一狗踏上山中的旅途,走了沒多久,兒子便有些支撐不住了,父親於是提議休息,兩人便坐在青石上,幾句言語中透露出有些生疏。

來到第一個村莊,兒子期望著會像電影裡一樣被鄉民熱烈歡迎,但迎接他們的只是一片冷清,他們來到了破舊的村委會,迎接他們的是秘書。秘書聽說父親退休了,頗有些為他惋惜,他說村外來的老師醫生都當上了幹部,只有父親絲毫沒有提升。父親不僅送了一輩子信,還落下了腳病,兒子也為此憤憤不平。

他們準備啟程下一站,可剛一出門就發現村民們圍了上來,原來是秘書把父親要退休的消息告訴了村民,大家都是趕來送他最後一程的,鄉親們一直送他們到村口。父親沒有回頭,兒子則默默地跟著,聽著父親給自己在路上講注意事項。

接下來是送郵的第二站,父親帶兒子來到了一個小村落,將一封信送到了一個盲人老太太五婆手裡。五婆接過信小心地撕開,將信中的錢放進兜裡,滿懷期待地讓父親念信。可是那封信是空白的,一個字也沒有,原來這封信是父親寫給五婆的。

五婆有一個孫子,是她含辛茹苦用蛇羹餵養大的,但是自從考上了重點大學,孫子再也沒有回來過。父親心疼老太太,於是經常裝成孫子給老人寫信,然後念給老人聽,連那筆錢也是父親自己掏的。匆匆告別了五婆,父親在路上叮囑兒子以後定期給五婆寫信送信。

暮色四合,兩人來到一片田野,在這春夏之交的美景中忽然出現了一個美麗的侗族姑娘。看得出來姑娘對於老郵遞員很熟悉,父親對她介紹著兒子,三人說笑著進入送郵的第三站——一個侗族村子。村裡因為有人辦喜酒,此時正進行著盛大的侗族晚會,兒子與姑娘香榭進入人群,與村民載歌載舞,若有若無的情愫蔓延開。父親含笑看著他們,腦海中浮現出自己當年的愛情故事。

那是一個暴雨天,父親遇見了一個崴傷腳的放牛女,也就是母親,他冒著大雨將母親背下山,兩人因此相識,沒過多久,父親母親便結婚了,但是沒過多久,由於父親一心撲在郵遞工作上,母親就漸漸被冷落了,父親的內心其實對妻子和兒子充滿虧欠。沉浸在回憶中的父親不知不覺睡著了,醒來時他看到兒子與侗族姑娘說笑打趣,一如父親母親當年的樣子,父親微微一笑轉身離開。

從侗族村子裡出來,二人繼續趕路。很快就到達了一處小河邊。小河水流竄急,而父親為了節省時間,每次都是直接趟水而過,他的腳疾就是這樣落下的。兒子毫不猶豫地捲起褲管背起父親,父親在兒子的後背上湧起千種情緒,又回想起了當年自己背著小兒子逛廟會的往事。歲月不饒人,轉眼間這個兒子已能背起父親,在兒子後背上,父親百感交集,一時流下眼淚。

到了對岸,怕被兒子發現,父親趕緊轉過頭掩飾淚水。在岸上,兩人點燃木材烤火取暖,父親慢慢開始敞開心扉,與兒子聊著當年的往事。兩人談完話,兒子不經意的一句「爸,該走了」,讓父親百感交集,兒子多久沒有叫一聲爸了啊!父親露出笑容。

路途還要繼續,很快他們遇到了一處陡坡,正當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黃狗老二突然衝山坡上吠了幾聲,山坡頂就扔下了一條繩子,兩人順著繩子向上爬,原來是附近村子的車娃給他們放的繩。車娃說這是爺爺的囑託,因為上次父親就在這裡摔下了山。從那以後,車娃總在這裡等待著父親,給他們放繩幫他們爬上來。父子倆對他表示感激,還沒走多久,遠遠地車娃又叫住了他們,告訴他們自己的功課得了優,而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記者,他開玩笑說,等夢想成真,一定採訪父子倆。

爺倆繼續啟程,來到了一座長木橋,在上面歇腳。突然一陣風颳過,信被吹到了天上,還沒等兒子反應過來,父親已經撲上去保護信件,黃狗老二也跳到半空含住信件。郵遞員保護信件,幾乎已經是一種本能。兒子望著他們露出微笑,這一刻他突然理解了父親。

三天的行程已經結束,二人整理著信件,回到了家中。又一次郵遞之旅即將開啟,這一次,兒子將獨自一人踏上人生的旅途。

《那山那人那狗》是霍建起導演的代表作,這部樸實清新而又真摯的電影,當年在國內的票房成績並不理想,反而在日本狂攬八億的票房。電影中對於鄉村圖景的詩意雋寫、對於人性中純淨本真一面的刻畫淋漓盡致。

表面上,這是一個親情故事,父與子從隔閡到相互諒解,但實際上這是兩代人的承接,是人生關係的對位互轉,從父親背兒子逛廟會到兒子背父親趟水,這個人生過程不僅是歲月匆匆中的生老病死,更是代際關係的更迭與和解。

「郵遞員「其實是個極富意味的意象,郵遞員是鄉村心靈與情感的紐帶,開始兒子對父親的不理解也摻雜著對於山村情感的懷疑,然而這風塵僕僕的一路,見識了無數鄉民們質樸熱切而又良善的靈魂,兒子終於體會到了其中的意味,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郵遞員這一職業所承載的意義。

有的人說這部電影太過於理想化,清新秀麗的風光與淳樸良善的村民,並不完全符合真實的鄉村。但其實,霍建起導演就是有意將陰暗的那一面剔除掉,造夢般地只展現真善美的一面。

電影的上映日期,正是一九九年。世紀之末,文化衝擊、浪潮迭起,市場經濟與城市化迅速發展,物質至上的觀念漸漸被推崇,金錢利益成為人們追逐的唯一目標,而屬於人類本真的關懷與情感,正在鋼鐵森林的城市裡漸漸消失。

就在這樣的一個時代,霍建起拍出了《那山那人那狗》,用極度理想化的鄉村圖景,喚起人們對於昔日樸實的價值觀的懷念。

就像電影裡說的,山裡人為什麼不走出大山?因為腳只有在鞋子裡才踏實。曾經的那些質樸的感情和關懷,正是人們心靈的依託和存在的根基,現代人漸漸迷失了這些東西,就如同離開了鞋子的腳一樣,無法踏上,變得浮躁而空虛。

相關焦點

  • 豆瓣8.6《那山那人那狗》:父子的一次交接班,更是一場人生接力
    《那山那人那狗》上映於1999年,是一部很清新純粹的電影,或許當時不像其他都市片偶像片那樣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改編自彭見明的獲獎小說《那山那人那狗》,還獲得了1999年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是由霍建起執導,由滕汝駿,劉燁,陳好主演,瀟湘電影製片廠和北京電影製片廠聯合出品,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
  • 《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中國電影
    華影「代言人」:電影收割者華語電影第二十九趴:那人那山那狗(1999)華語百強電影:雖然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壇的位置並不如人所願,但在它漫長的一百多年歷史中,亦曾產生許多可以令我們國人自豪的電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觸動心靈的電影,那些曾經讓人回味悠長的電影,那些曾經得到世界影壇讚譽的電影。(排名不分先後)電影收割者奉行:電影是場人生的旅行,願你的人生,一路風景。豆瓣評分:8.4經典指數:《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中國電影,影片中看似平凡無奇的物件,卻拼湊出了不可思議的美。《那人那山那狗(1999)》生活有了念頭,才有奔頭。
  • 8.6分的《那人那山那狗》,在國外也能受到好評,越看越有味道!
    每一部影片存在的意義都是獨特的,近些年的影視業出現了有一部又一部好的作品,而以前的好作品沒有被代替,卻有很多的作品被人遺忘,就像《hello,樹先生》一樣,縱觀整部影片都是很不錯的,但是評分度卻不是很高,成為了冷門佳作,直到現在知道的人都不是很多。
  • 《那人那山那狗》
    第一次看《那人那山那狗》這電影是2013年,之後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依然覺得回味無窮。看著電影中一抬頭看見那片映入眼帘無窮無盡的綠,總會有許多感觸,沒有什麼原因,或許是因為那片綠,因為那裡的人、景、事和自己身邊的很相像,從電影中總能找到很多相似的影子。         曾經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地方,也是,那山,一座一座的,連綿不斷,就像電影裡頭的山。
  • 那山那人那狗:劉燁陳好電影處女作,國內無人問津,卻在日本火了
    有這樣一部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6,卻在上映那年顆粒無收,兩年後,電影在日本大放異彩,狂砍8億票房,甚至入選教科書。它就是被稱為國產電影試金石的故事片——《那山那人那狗》影片在日本廣受好評,藝術院線不斷加映,直到2年半後都還有排片,最終獲得了8億日元票房,打破了國產片在日本的票房紀錄
  • 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那山,是他歷經十年的堅守改變的。承包哀牢山那年,他七十四歲。七十一歲的他,因貪汙和大量不明財產被人匿名舉報,進而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獄中的生活是一般人無法面對的,他唯一的女兒不堪其苦選擇了自殺。
  • 周星馳的《功夫》,豆瓣8.6分,我覺得嚴重被低估了
    如果只能選一部、唯一一部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最經典的,我選擇《功夫》。很多人評論哪部電影好、值得被推薦,喜歡看票房、豆瓣評分,覺得豆瓣評分高的電影就一定好看、值得珍藏,但事實是,每個人對電影鑑賞不同,選擇性也不同,多達幾十種類型的電影,究竟誰好看、誰精彩、誰才是經典,也不過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深情含蓄意味深長的驛道--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上人們總是讚美母親的偉大,卻忽視了未知的父親和對渭安的父愛如山。母親節來了,我希望你能在感恩母親期間為你父親預訂一個地方。父愛是什麼樣的愛?讓我們跟隨霍來建造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來體會父愛的深沉與沉重。
  • 編導藝考影片《那人那山那狗》影評
    影片簡介:《那山那人那狗》是霍建起導演的一部普通卻感人的片子。
  •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日本受寵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日本受寵2001年08月08日12:39:37 新華社    由中國導演霍建起執導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巖波禮堂上映後,觀看者趨之若鶩。這還是第一部如此深受日本觀眾「寵愛」的中國影片。  巖波禮堂放映影片多以亞洲、歐洲和南美影片為主。
  • 多角度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讓我們一起跟隨霍建起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年)裡的鏡頭來感悟父愛的深沉與厚重。《那山那人那狗》先後獲得第23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公眾最喜愛的影片」大獎、第31屆印度國際電影節評委大獎、1999年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獎以及2001年日本電影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 網友獨家影評:《那山那人那狗》
    網友獨家影評:電影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某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稍微有些劍走偏鋒就會使得所對應的受眾群體變小。比如放《罪惡之城》和《低俗小說》就絕對有不買帳的。但是有一類電影絕對叫大家捧場——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  網友獨家影評:一個考大學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來的小山村,情不願的接替了父親的工作。
  • 21年前劉燁、陳好主演的《那山那人那狗》為何能成為經典之作?
    之前在一個問答類網站上看到一個題目「你看過那些全程無尿點」的影片,我腦海裡馬上浮現出一個名字《那山那人那狗》。相較於其它數百位答主所提到的「全程無尿點」電影,這部1999年上映的國產片可以說是一個「異類」,但卻也做到了另一種意義上的「全程無尿點」,看的過程猶如躺在一張十分舒服的雲床,靜靜的看著,忘掉身邊的紛紛擾擾,和這對父子郵差一道穿過高山、青綠的稻田、古樸的石橋、熱情的苗寨。
  • 《那人那山那狗》:那人是父親,那山如父愛,那狗卻不是我
    那人是山,而我卻不是那條「狗」。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它是無涯的荒漠;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很多愛來不及便已是終點見過大海,會臣服於大海的咆哮和不可一世;見過高山,會仰望於高山的偉岸和幽深靜遠;見過繁華,會傲躁於繁華的喧囂和曇花一現。在我們面前,是機遇亦是挑戰,是溫柔亦是背叛,是微笑亦是暗箭.。
  • 那山.那人.那狗/那情.那愛.那人生/影評.原創.潭影
    評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眾,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
  • 《那山那人那狗》:記憶裡總是鬱鬱蔥蔥
    《那山那人那狗》,我能想到關於這部電影的記憶總是鬱鬱蔥蔥,一片翠綠,對於劇情已然模糊,如同電影的海報一般,一片模糊的綠色主調,大概是距離上次觀影時間太過長久的緣故。模糊的記憶裡我卻清晰地記得電影劇情的平淡如常,沒有曲折,沒有強烈的衝突,只有那山,那人,那狗,行走在湘西如畫的鄉間,淡淡的感覺,溫馨的平常,對我的觀影胃口。今天心血來潮重看了此片,也許是年齡漸長,不再單純如少年,當初觀影的感覺如今還在,而今觀影時多了幾分思索。
  • 綏寧縣關峽苗族鄉大園村:拍攝《那山那人那狗》的地方
    大園村的鼓樓 ︵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 文熱心 蔣劍平   《那山那人那狗》,是1999年拍的一部故事片。  有人評論這部片子:「這是一部關乎美的片子,是自然的美,更是人性的美。平淡的敘事,精緻的人情,美麗的湘西,如同夏日傍晚品著一杯淡淡的清茶……」  這部片子拍攝地,就在綏寧縣關峽苗族鄉大園村。  這是一個保留比較完整的古老村寨,倚山而建,伴水而築。  8月上旬,記者來到這裡尋訪「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
  • 經典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昨晚看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那一切,陌生的年代,遙遠的地方,霧氣氤氳的青山綠水間流淌的一支樸素動人的歌謠。父親把一生獻給了山中郵遞員的工作,終因腿病久治不愈而即將無奈地退休。
  • 《那山那人那狗》時隔數年!中國電影被日本人捧為了神話!這背後的...
    比如這部,被媒體稱為「國內發行幾乎為零」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1999年)這個相當於中國的「公路片」或者確切的說是「山路片」。主演人劉燁,一部由滕汝駿、劉燁和趙秀麗等主演的劇情電影,陳好在裡面飾演了一個漂亮的侗族女孩,女神年輕的時候真的是絕無僅有!寫的是:兒子(劉燁)高考落榜不得已回到大山中的家後,做了大半輩子山村郵遞員的父親(滕汝駿)提前退休,安排兒子接下自己的工作。
  • 那山那人那狗那導演
    《那山那人那狗》 手冊:那當時為何選擇這麼一個故事來作為你的處女作呢?霍建起:後來我們家那位(蘇小衛)覺得我有點執迷不悟,她有一次就跟我說,有一個報告,就是《贏家》的原型,是寫一個殘疾運動員的故事。我這個人不是特別關注體育,所以對體育選題不是特別感興趣,就沒太當回事,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