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10信號促進人多能幹細胞衍生心血管祖細胞發育為心內膜細胞

2020-12-27 科學網

BMP10信號促進人多能幹細胞衍生心血管祖細胞發育為心內膜細胞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2:48:47

加拿大大學健康網絡Gordon M. Keller、Alexander A. Mikryukov課題組發現,BMP10信號促進人多能幹細胞(hPSC)衍生心血管祖細胞發育為心內膜細胞。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2020年11月2號出版的《細胞-幹細胞》雜誌上。

為了獲取人心臟內膜細胞,研究人員利用了hPSC衍生的內皮細胞,該細胞顯示出許多心內膜特徵,包括表達體內該譜系細胞的基因組、在體外誘導未成熟心肌細胞分化為小梁心肌、以及具有內皮向間充質細胞轉化的能力。對hPSC衍生心內膜細胞發育所需信號通路的分析確定了BMP10在該過程中的新功能。

據了解,胚胎內膜對於早期心臟的發育至關重要,因為它誘導小梁心肌(形成的第一個心臟組織)的生成,並且是構成瓣膜和部分冠狀脈管系統細胞的來源。憑藉這種分化潛能,人心臟內膜細胞可以提供獨特的治療潛能,包括工程化生物瓣膜和基於細胞的治療策略,以取代受損心臟中的冠脈血管。

附:英文原文

Title: BMP10 Signaling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Endocardial Cells from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Cardiovascular Progenitors

Author: Alexander A. Mikryukov, Amine Mazine, Bei Wei, Donghe Yang, Yifei Miao, Mingxia Gu, Gordon M. Keller

Issue&Volume: 2020-11-02

Abstract: The embryonic endocardium is essential for early heart development as it functionsto induce trabecular myocardium, the first heart tissue to form, and is the sourceof the cells that make up the valves and a portion of the coronary vasculature. Withthis potential, human endocardial cells could provide unique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that include engineering biological valves and cell-based therapy strategies to replacecoronary vasculature in damaged hearts. To access human endocardial cells, we generateda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 (hPSC)-derived endothelial population that displaysmany characteristics of endocardium, including expression of the cohort of genes thatidentifies this lineage in vivo, the capacity to induce a trabecular fate in immature cardiomyocytes in vitro, and the ability to undergo an 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alyses ofthe signaling pathways required for development of the hPSC-derived endocardial cellsidentified a novel role for BMP10 in the specification of this lineage from cardiovascular mesoderm.

DOI: 10.1016/j.stem.2020.10.003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stem-cell/fulltext/S1934-5909(20)30497-5

相關焦點

  • 由同一個祖細胞發育而來的兩個CD8+記憶T細胞亞群具有不同的細胞命運
    由同一個祖細胞發育而來的兩個CD8+記憶T細胞亞群具有不同的細胞命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3 16:29:37 義大利IRCCS-基金會Enrico Lugli及其研究團隊發現,在人體中兩個幹細胞樣CD8
  • 顧名夏組揭示心內膜內皮細胞在左心室發育不良綜合症中的全新作用
    既往研究表明,HLHS發病與多基因突變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根據血流動力學對於心臟的發育影響,HLHS的左心發育不良還被認為是由二尖瓣閉鎖導致血液無法流入心腔,從而無法促進心肌發育、增殖、以及成熟。因此瓣膜結構和功能異常在HLHS的發病過程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能夠分化為原始生殖細胞的中間態多能幹細胞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能夠分化為原始生殖細胞的中間態多能幹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 14:02:42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Jun Wu研究小組培育出能夠分化為原始生殖細胞的中間態多能幹細胞。
  • CD71和CD117的共表達確定人類骨髓中早期的單能中性粒細胞祖細胞
    CD71和CD117的共表達確定人類骨髓中早期的單能中性粒細胞祖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0 18:04:01 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Catherine C.
  • CD177+前定形內胚層細胞可產生胰腺β細胞
    >+前定形內胚層細胞可以產生胰腺β細胞。 體外將人多能幹細胞分化為胰腺和肝臟細胞的方法,受到無法鑑定和分離內胚層中這兩個器官特異不同亞群細胞的限制。 研究人員發現胰腺和肝祖細胞可以使用表面標記CD177 / NB1糖蛋白和誘導性T細胞共刺激配體CD275 / ICOSL分離,它們分別來自人多能幹細胞看似均質的定形內胚層。
  • 一個細胞一個細胞地跟蹤早期心臟形成—新聞—科學網
    小鼠胚胎心臟初期圖像     圖片來源:牛津大學 近日,研究人員在單細胞解析度上繪製出了小鼠胚胎心臟起源的圖譜,幫助確定了在發育初期構成心臟的細胞類型。相關論文刊登於《科學》。 研究人員對胚胎小鼠心臟進行了顯微解剖,以觀察一種非常早期的細胞條紋——心臟新月,如何轉變為線狀心臟管。研究人員利用高解析度成像、延時顯微鏡和單細胞RNA測序識別了細胞類型,能夠在大約12小時的發育過程中跟蹤不同群體的心肌祖細胞的發育。 新技術使他們第一次確定了一組祖細胞,它有助於心肌細胞和早期心外膜(心臟最外層)形成。
  • 醫學英語:細胞通訊
    多細胞生物是由不同類型的細胞組成的社會, 而且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這個社會中的單個細胞間必須協調它們的行為,為此,細胞建立通訊聯絡是必需的。如生物體的生長發育、分化、各種組織器官的形成、組織的維持以及它們各種生理活動的協調, 都需要有高度精確和高效的細胞間和細胞內的通訊機制。   2.
  • 分化的子細胞通過組織內張力調節幹細胞的增殖和命運
    分化的子細胞通過組織內張力調節幹細胞的增殖和命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 21:39:39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Terry Lechler小組發現,分化的子細胞通過組織內張力調節幹細胞的增殖和命運
  • B細胞的免疫應答及免疫記憶
    B細胞不表達IL-12,不誘導活化T細胞表達IFN-γ,但可輔助活化T細胞分化為產生IL-4、-5、-10和-13的濾泡Th細胞。IL-4可支持CD40誘導的記憶B細胞的擴增,CD40誘導的類別轉換重組(CSR),產生IgG4或IgE,IL-21將抗原激活的B細胞分化為高親和力的漿細胞。
  • 排除汙染因素,癌症相關突變在人原始多能幹細胞中並不豐富
    撰文 | 章臺柳2019年,以色列希伯來大學Yishai Avior等【1】在Cell Stem Cell 雜誌發表研究,報導在1/3的人類多能幹細胞系(hPSC)中存在多個癌症相關基因的點突變而且,作者強調了這些突變出現在原始態多能幹細胞中的概率比始發態高出4倍,這或與原始態需要使用幾種信號通路的化學抑制劑來維持有關【2】,選擇性致癌突變導致原始態在抑制劑存在的條件下具有生長優勢。同時,生長和癌症相關基因的突變引發了研究人員對hPSC在體外表型和體內致瘤性的關注。
  • 心外膜和心肌共同祖細胞的特徵獲揭示
    心外膜和心肌共同祖細胞的特徵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51:36 英國牛津大學Shankar Srinivas和劍橋大學John C. Marioni研究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1型Treg細胞促進CD8+組織記憶T細胞的生成
    1型Treg細胞促進CD8+組織記憶T細胞的生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9 13:29:36 葡萄牙裡斯本大學Marc Veldhoen、Cristina Ferreira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1型調節性T
  • 【CSCB2021】分會場介紹—S02 發育和疾病的信號機制&S03 免疫細胞...
    S02發育和疾病的信號機制多細胞生物的個體發育,包括受精卵產生、胚胎發育、生長和衰老,受到嚴密的調控;一旦紊亂就會導致發育相關的疾病,如先天性出生缺陷等。本分會場旨在交流發育和疾病領域的細胞生物學新技術和新成果,為在細胞和分子水平更深入的理解發育機理和疾病發生機制提供理論指導。
  • 不同的間充質細胞群體產生關鍵的腸道BMP信號梯度
    不同的間充質細胞群體產生關鍵的腸道BMP信號梯度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1 14:42:39 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Ramesh A.
  • 腦科學日報: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再生的細胞;吃太多糖易患多動症
    1,Nature子刊: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細胞,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再生!此外,研究人員還確定了具有類似特徵的人類免疫細胞系,可促進神經系統修復。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的是一種新型粒細胞,具有未成熟中性粒細胞的特徵,但具有神經保護和神經再生特性。將這種細胞注射給具有視神經損傷或脊髓神經纖維損傷的小鼠體內,能夠促進神經元存活和視網膜神經節細胞軸突再生。
  • 動脈化需要及時抑制細胞生長
    動脈化需要及時抑制細胞生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19:31:53 西班牙國家心血管研究中心(CNIC)Rui Benedito研究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發現動脈化需要及時抑制細胞生長。
  • CELL子刊揭示角質形成細胞是如何維持鼓膜穩態的
    它將聲音從外耳道傳導到聽骨鏈,再由聽骨鏈傳遞到內耳,在內耳轉化為神經信號。鼓膜上皮與身體其它部位的表皮類似,但是,由於它位於外耳道盲端,還需要具備清除外耳道的細胞碎片、異物的功能。鼓膜病變十分常見,如穿孔、收縮、膽脂瘤、鼓室硬化、大皰性鼓膜炎和角化閉塞症等,可導致聽力下降、慢性感染、眩暈,嚴重者可導致腦膜炎或死亡。但人們對於它的了解還遠遠不夠。
  •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18年全國學術大會
    Title:多能幹細胞與心臟疾病治療14:00-14:20劉保池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Title: 細胞治療臨床思路與療效14:20-14:40王文元中國科學院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Title:神經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研究
  • 小膠質細胞和BAM不同的命運決定
    2020年4月6日《細胞》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 他們在整個發育過程中鑑定出兩個表型上、轉錄上和局部上不同的腦巨噬細胞,能夠產生小膠質細胞或邊界相關的巨噬細胞(BAM)。 命運映射模型顯示,BAM主要來自卵黃囊中的早期紅系-髓系祖細胞。小膠質細胞的形成依賴於TGF-β,而BAMs的發生獨立於該細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