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細胞一個細胞地跟蹤早期心臟形成—新聞—科學網

2021-01-12 科學網

 

 小鼠胚胎心臟初期圖像     圖片來源:牛津大學

近日,研究人員在單細胞解析度上繪製出了小鼠胚胎心臟起源的圖譜,幫助確定了在發育初期構成心臟的細胞類型。相關論文刊登於《科學》。

研究人員對胚胎小鼠心臟進行了顯微解剖,以觀察一種非常早期的細胞條紋——心臟新月,如何轉變為線狀心臟管。研究人員利用高解析度成像、延時顯微鏡和單細胞RNA測序識別了細胞類型,能夠在大約12小時的發育過程中跟蹤不同群體的心肌祖細胞的發育。

新技術使他們第一次確定了一組祖細胞,它有助於心肌細胞和早期心外膜(心臟最外層)形成。這些膜提供了能指導心臟組織發育和修復的細胞和其他蛋白質。研究人員認為更好地了解它的起源有助於為再生心臟治療提供信息,也可以提高我們對先天性心臟缺陷的認識。

圖譜展示了一個老鼠胚胎心臟剛剛開始形成的階段。在初期,這些細胞排列成典型的新月形,並且已經表現出緩慢有節奏的收縮。隨著發育,圖中綠色、紅色和品紅代表了構成心臟的不同區域。胚胎期的心臟在這個階段被描述為「線形心臟管」,並可以看到心室開始形成和成形。

相關論文信息:http://dx.doi.org/10.1126/science.abb2986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新方法讓你看到細胞癌變—新聞—科學網
    首先,LEM2幫助形成了細胞核的保護層中,保護兩組DNA不受損害。其次,LEM2吸收了一些因子,這些因子分解負責纖維「裝置」。 為了取代老化和磨損的細胞,身體會使用一個叫做有絲分裂的過程,把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當一個細胞準備分裂時,它會複製自己的DNA,這樣每個子細胞都有一個完整的副本。在這個過程中,DNA片段或染色體必須精確地分配到子細胞中。
  • 皮膚細胞幫小鼠重見光明—新聞—科學網
    喪失光感受器——感受光的細胞——是大部分視網膜疾病(老年性黃斑變性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常見結果,最後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可逆的失明。之前,科學家已經能從動物模型的皮膚或血細胞中製造幹細胞,並將這些幹細胞編程成光感受器,然後將其移植到動物眼睛的後部。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者表示,有可能跳過幹細胞步驟,直接將皮膚細胞重新編程為感光細胞移植到視網膜上。
  • 經歷細胞因子風暴的COVID-19患者可能幾乎不產生記憶B細胞—新聞...
  • 《細胞研究》啟示錄:自信之路(上)—新聞—科學網
    僅2005年,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雜誌就發表了5篇來自中國的論文。 然而,當時的中國科技期刊因與國際嚴重脫軌而陷入困境——中國學者做出了優秀工作,投稿一定首選國際優秀刊物。 「總有一天,中國科學家會意識到,論文發表會是一個瓶頸。我們需要自己的發聲平臺。」裴鋼覺得,在中國辦出一本國際一流的科技期刊,其重要性不亞於發展一個學科,甚至任務更艱巨、影響更深遠。
  • 《工作細胞》《工作細胞black》連軸播放,人的細胞也是一個社會
    01《工作細胞》and《工作細胞black》工作細胞black作為工作細胞的衍生版,原作者清水茜在製作期間僅負責檢修在兩部作品中,作者都將人體細胞進行了擬人化。不同的是,工作細胞講述的是細胞在良好環境下的工作狀態,也就是細胞所在的人體長期保持著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工作細胞black講述的則是細胞在惡劣環境下的工作狀態,這些細胞們的工作環境可以說就是一座血汗工廠。
  • 脂肪小滴也是抗菌利器—新聞—科學網
    在人體細胞中,微小的脂肪滴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有助於人體抵禦細菌感染。到目前為止,這些液滴被認為存在於細胞最脆弱的部分。
  • 尼人基因讓女性更「高產」—新聞—科學網
    DNA繪圖  來源:stock image 在歐洲,三分之一的女性從尼安德特人那裡繼承了孕酮(黃體酮)受體,這是一種與生育能力提高、妊娠早期出血減少和流產減少相關的基因變異。 「孕酮受體是一個典型例子,說明如何通過與尼安德特人混合,讓有益的基因變異引入到現代人體內,對今天的人們產生影響。」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神經科學學系研究員與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Hugo Zeberg說,他與同事Janet Kelso、 Svante Paabo共同開展了這項研究。 黃體酮是一種激素,在月經周期和懷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工作細胞》今天細胞們也在精神地工作
    今天細胞們也在精神地工作這部番讓我想起了《萌菌物語》,因為同是微觀世界的擬人。這樣的想像虛構賦予了原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新的「活著」形式,他們都被賦予了情感,所以我們看到了真誠努力的紅細胞、體貼勇猛的白細胞、小巧可愛的血小板、美麗多面的巨噬細胞等等。他們在這個體內交會,產生了許多有趣故事。
  • 日本團隊:僅激活8個基因,小鼠幹細胞直接轉為可受精細胞
    卵母細胞儲存在體內,在經歷多個階段發育成卵子後,即意味著已經做好受精的準備,這通常被認為創造新生命的第一步。毫無疑問,卵母細胞是非常獨特的,它們有能力產生出創造一個個體所需的200多種高度分化的細胞。科學家們提到,卵母細胞和它們的細胞質均是不同尋常的。
  • 基因讓尼安德特人「很怕疼」—新聞—科學網
    「人們把它描述成一個旋鈕,能在神經纖維中設置疼痛感的高低。」Zeberg說。存在基因突變使這種蛋白質失去活性的人感覺不到疼痛,而其他變化會讓人更易患上慢性疼痛。 為了研究突變是如何改變尼安德特人神經的,Zeberg在蛙卵和人腎細胞中表達了他們的NaV1.7版本。結果顯示這種蛋白質在有3種突變的細胞中比在沒有突變的細胞中更活躍。
  • 工作細胞:一個小小的擦傷,對於體內細胞來說,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人體的細胞數量,約為37兆2千億個,為了我們的健康,每天無休無眠勤勤懇懇的工作。一個小小的擦傷,對於我們而言,或許微不足道,但是對於體內的細胞而言,是一場巨大的災難。體外受到的小小的衝擊,對於皮下血管的細胞來說,都會受到巨大的震動,擦傷會導致人體表皮破損,形成「巨大」的「坑」,血管內的細胞會從傷口處流到體外。細菌們會從傷口處乘機侵入人體。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血管毛孔等經常可以看到的細菌。毒性很強,通過傷口入侵體內後,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食物中毒、肺炎、敗血症等等。
  • 《工作細胞》工作細胞是一個去職場勵志文
    1一直都不愛工作的我,發現自己真的是連細胞都比不上啊……看完,發現自己就是一個在職場無聊傷感又不思進取的人生活很艱辛,連細胞都一樣
  • 高解析度完整小鼠大腦三維地圖集發布—新聞—科學網
    在5月7日發表於《細胞》上的一篇論文中,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科學家描述了這一製圖壯舉——艾倫小鼠大腦通用坐標框架第三版(CCFv3),一個完整的、高解析度的小鼠大腦三維地圖集。研究人員表示,該框架將成為神經科學領域的一個參考。 小鼠被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研究,其大腦包含大約1億個細胞,每個細胞分布在數百個不同的區域。
  • 「變節」的NK細胞:蛻膜樣NK細胞極化
    在妊娠早期蛻膜中,大約40%的細胞是免疫細胞,它們負責保護胎兒免受病原體的侵害。它們在蛻膜早期建立並維持對胚胎的耐受性,並指導子宮血管系統的胎盤重塑和滋養細胞的侵襲。蛻膜中的大多數免疫細胞屬於NK家族(約70%),蛻膜中的NK細胞(dNK)不是殺傷性細胞,而是一種「滋養」細胞,產生大量細胞因子,細胞毒性較差。
  • 深度解析|一文讀懂iPS細胞
    iPS細胞是哪種細胞?我們的身體最初是單個細胞,即「受精卵」。受精卵重複細胞分裂幾次,並生長成可以被轉化為人體任何部位的細胞聚集體,稱為「早期胚胎(受精後幾天內的胚)」。之後,一部分變為皮膚,另一部分變為骨骼,神經細胞等。
  • 《仁醫》困在一個細胞的謙遜與驕傲
    有人將歷史比作一個龐大的生命體,擁有智慧,以及自身的一個生長軌跡。而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就是這個龐大生命體的小細胞。無數的細胞組成歷史,組成歷史的組織,歷史的器官,歷史的身體,歷史的存在基礎。然而就像人類無法感知到細胞的活躍,歷史也無法得知人與事件的變化與發展。反之,正如細胞無法理解人類的思想,我們人類,也永遠不可能了解歷史的智慧。
  • —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推導出了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修正了該領域原有的兩大生長法則,並對合成生物學領域生命體理性設計提供了相關建構基礎原理。 每種細菌都有各式各樣的可遺傳繼承的大小,這些微小細胞的體積有時可以相差106-108倍,當然,較大的細菌是極少數的,大多數已知細菌的直徑在0.4至2微米之間,長度在0.5至5微米之間。細菌的大小不僅呈現多樣化,而且很穩定。
  • 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被找到—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與豬體細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時間相關的關鍵候選基因,為提高豬克隆胚胎的發育效率、解析體細胞克隆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
  • Neuron發表論文:「星爆無長突細胞」控制細胞命運之路
    在這些視網膜細胞中,有些成對存在的神經元,其中一個在光亮增強時有所反應,另一個在光亮減弱時有所反應,這樣的設置對我們感知光的明暗變化至關重要。如同照鏡子一般看起來相同的一對細胞卻有著相反的功能,在發育生物學家看來,是一個有趣而難解的謎題。就像有的人在成長時遇到一個「貴人」改變了人生道路,在細胞發育的道路上,什麼基因會是決定細胞命運的關鍵?
  • 超、超、超萌的日本新番《工作細胞》:那麼多可愛的細胞組成了一個這麼萌的我!
    當你的身體擦傷的時候這座偌大的細胞城市就是一個巨坑樹突狀細胞《細胞工廠》把每一個細胞擬人化並賦予他們形象,性格與職責你看,37兆的細胞都在為了你努力工作相關新聞根據清水茜創作的歡樂向人體細胞擬人化漫畫作品改編的舞臺劇《工作細胞(はたらく細胞)》將於2018年11月16日至11月25日在東京THEATRE1010公演